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中三年级历史试题 - 正文*

中国近现代史检测

2014-5-11 0:33:56下载本试卷

中国近现代史检测

学号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7小题;每小题2分,共7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中国近代落伍的根本原因,①外国列强的入侵②中国封建制度的腐朽,其中

A  ①正确②不正确     B ①不正确②正确

C  ①②均不正确      D ①②均正确

2.下列不平等条约涉及在长江流域开放通商口岸的有: ①《南京条约》②《望厦条约》③《天津条约》④《北京条约》⑤《马关条约》

A 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①④⑤    D ③④⑤

中国近代历史上发生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是近代规模巨大的两次农民运动,请回答3—5题

3. 平天国运动是一次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原因是

A 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生产力     B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出现

C 林则徐等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受到压制 D 中国无产阶级没有登上政治舞台

4. 有人说: “如果没有韦石之乱或当时全军北伐,太平天国革命本可成功”这种观点的错误主要是

A 仅看到现象而没有抓住本质     B夸大偶然因素,忽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C 片面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个人作用   D 缺乏阶级分析的观点

5.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A  运动主体力量为农民        B 体现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C  以外国列强为斗争对象       D 对西方生产方式的态度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指工业化和与工业相伴随的政治、经济、 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也就是从传统的农业文明转化为现代工业文明,从农业宗法社会转化为工业法制社会,请回答6—11题

6.从生产力发展角度来看,洋务运动的实质是

A以工场手工业代替简单协作      B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C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变革

7.下列关于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A它发生在鸦片战争之后        B它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使用机器生产

C建立了近代化的海军         D它突破了传统教育模式

8.关于中国近代化的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从轻工业开始,而后向重工业发展  B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

C没有经过必要的原始资本积累过程  D主动权掌握在地主阶级手中

9.史学界把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称为近代化运动, 是因为它们都要求

A民主和科学  B彻底废除旧制度  C新思想新文化 D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10.19世纪后半期中国的教育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

A新式学堂成为培育人才的主要形式  B经学和自然科学并重

C清政府制定了新学制         D开辟多种途径培养有用人材

11.中国近代走向政治民主化的尝试开始于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国民大革命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据此回答12-一16题:

12.中国近代民族经济最终未能独立发展起来,其根本原因是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自身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弱

C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

13.有关中国资本主义兴起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②都由洋务派创办③采用雇佣劳动制度④由手工工场直接发展而来

A ①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4.据史料记载:19世纪60--80年代,许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内地创办但却很少在内地注册,有很大一部分到香港注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香港的地理位置优越       B香港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清政府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压制   D中国内地没有注册的惯例

15、下列叙述能反映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特点的是

A民族工业资本大于商业资本     B以民间自发创办企业为先导

C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则无从发展 D分布不合理,集中在东南沿海

1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仍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主要表现在①民族工业资本大于商业资本②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③民族资本与外资相比,力量十分薄弱④民族资本与封建经济相比,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

17.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里的“进一步发展”是指①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②要求进行政治领域的变革③成为指导维新变法的思想和理论纲领④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8.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经济日益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这客观上

A促进了中外贸易往来的兴盛

B促使中国外贸出口逐渐增大

C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提供了资金,原料和广阔的市场

D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关税自主是国家主权独立的重要表现。 鸦片战争后中国海关基本权利逐步落入外国人手中,回答19—20题

19.近代前期,列强控制中国海关和关税,对中国造成的最直接影响是

A中国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B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呈增长趋势

C海关失去了保护民族工业的作用      D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20、近代中国关税在列强的逼迫下一再降低,它给中国社会造成的

  严重后果是

 A有利于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B中国民族工商业纷纷倒闭,国家收入减少

 C巩固和扩大了列强在华的既得利益  D造成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长期落后

辛亥革命,体现了革命先驱们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为争取国家进步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根据此回答21—24题 

21.辛亥革命之所以首先从武昌爆发,其客观原因是 

A武汉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B革命党人准备比较充分

C同盟会的坚强领导和有效组织

D清政府武汉地区兵力空虚

22.武昌起义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其关键性因素是

A革命党人周密的计划  B新军革命兵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C人民群众的积极参加  D清朝统治力量的削弱

23.国民大革命和辛亥革命有其内在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A指导思想方面      B领导力量方面  

C革命任务方面      D革命结局方面  

24.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位与时俱进的伟大人物, 1912年初,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1924年,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提出对外要废除不平等条约。出现这种转变的主要的原因是

A孙中山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B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

C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D共产国际的促进

25、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领导的工人运动,从规模和水平看,不如大革命时期,其关键原因是  

A中共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城市的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C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所致     D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己基本结束 

26.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A支持张杨反蒋抗日行动         B粉碎亲日派扩大内战的企图

C为全民族利益实现共同抗日       D出于逼蒋抗日的政策

27.甲午中日战争与抗日战争相比,中国一胜—败的关键在于

A是否利用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B是否自始至终坚持抗战

C政府与军队是否起到了主要作用     D是否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28、抗战防御阶段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会战,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        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侵略计划

C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       D掌握了抗日战争的主动权 

29.中共在抗战时期提出的“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和抗战胜利后提出的“和平,民主,团结”两大口号的共同点是  

A巩固并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继续争取与蒋介石集团的合作

C大力争取国内和平           D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发展时期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苦创业克服重重困难的时期。据此回答30———31题:

30.我国杜会主义改造的突出的特点是 

A与社会主义建设同步进行        B采取了五年计划的形式

C农业、手工业、私营工商业同时展开   D对私营工商业实行“赎买”,实现和平过渡

31.以下关于一五期间建成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它是在苏联的援助下建立的②它的建成—定程度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③它填补了新中国工业的空白 ④它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32.1958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造成总路线出现严重后果的思想根源是

A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     B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忽视客观规律

C忽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D违背了经济建设应综合平衡的原则

中共成立80年以来,非常重视党和政府的作风建设,据此回答以下 33-—-35题   

33.1942年,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延安整风运动,其目的在于

A对全党进行普遍的马列主义教育    B实现党内思想、政治上的统一和行动上的一致

C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   D彻底清算王明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34.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建设“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两个务必”首次提出是在  

A党的“七大”  B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C党的“八大”  D党的八大二次会议

35.“依法制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1949年的《共同纲领》在内容上的根本不同是  

A规定的国家政体不同         B表现了阶级属性不同

C规定的社会形态和体现的原则不同   D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不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美关系经历了对抗—关系正常化—合作对话与矛盾斗争并存的过程,回答36-—37题

36.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敌视新中国,中美关系处于对抗时期,这—时期中美关系的实质是 

A意识形态的斗争 B朝鲜战争的遗留问题C台湾主权归属问题 D扶蒋反共的政策

37.当前中美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人权问题    B台湾问题      C制度问题      D贸易问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38题13分,39题17分,40题12分,41题18分,42题16分)共计76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

38、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许多会议留下历史发展的重要轨迹。结合教材内容回答: (1)中共“二大”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二大”的主要历史结论是如何得出的?(3分)

  

(2)“二大”的局限性在于依然照搬俄国十月革命方式,请列举俄国十月革命方式在“二大”后的具体表现。 (3分)

  

(3)试概括说明遵义会议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 (3分)

(4)七届二中全会对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作了怎样的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成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5分)

39、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对中国社会的许多问题进行了艰难的探索。请回答:

(1)简述“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5分)

   

(2)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转折,简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4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内政外交的政策方针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4)举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中取得的巨大成就。

 

40、每逢重大节日,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总会摆在天安门广场,这既是永恒的纪念更是崇高的敬仰。因为孙中山先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最杰出的代表。请回答: 

(1)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其历史功绩是什么?(3分)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每一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这在孙中山身上有着鲜明的体现。请你说说看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在理论认识方面,对三民主义中的“民族”理论进行了哪些改革和发展。

(3)历史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最坚决最忠实地继承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为革命的三民主义之发展而继续奋斗”。请概括说明为了实现真正的“革命的三民主义”的民族理想,中国共产党作了哪些努力?(6分)  

41、从一个地区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请回答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问题:

(1) 请你概括出近代以来中国在东北地区曾存在的四种主要的经济形态(4分)  。  

(2) 请举出西方列强近代在东北地区制造的三件侵略罪行。 (3分)

(3) 请你举出“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各派政治势力的态度与行为。(3分)

(4) 解放战争中,中共中央决定发动辽沈战役的客观条件是什么?辽沈战役的胜利有哪些重要意义? (4分) 

(5) 试分析“一五”计划期间,东北经济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4分) 

42、中国地域辽阔南北社会发展差异较大,东西部发展不平衡,这影响着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据此问答下列问题:

(1) 列举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发生在我国南方的民主革命三个重大事件。据此概括分析民主革命的重心在南方的原因。(7分)  

(2) 概括分析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民主革命的重心己转移到北方的原因。(5分)

 

(3)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东南沿海为什么会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为缩小东西部的差距,我国政府正在实行什么政策?(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7小题,每小题2分,共7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B

B

D

B

A

A

D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D

A

C

C

A

C

D

B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B

C

B

A

C

D

B

B

D

31

32

33

34

35

36

37

A

B

B

B

C

A

B

选择题总计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38题13分,39题17分,40题12分,41题18分,42题16分)共计76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8. (1)第一次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通过对中国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分析,提出中国革命的革命纲领。(3分)

  (2)“二七大罢工”为代表的第一次工运高潮的出现;八七会议中的“左”倾错误;1927年三大起义;王明的城市中心论。  答出三点即可(3分)

  (3)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热;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稳定的领导核心:开始了独立自主的处理自己的事务。  

  答出三点即可(3分)

  (4)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恢复和发展生产为—切工作的中心,规定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答出三点即可(3分)

  标志:新政协的召开和三大改造的完成。(1分)  

  39、 (1)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开辟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思想基础。 (5分)答出两点即可

(2)十年“文革”国民经济受到巨大损失;“两个凡是”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1975年邓小平的全面整顿经济发展的事实,使人民盼望经济的迅速发展: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奠定了思想基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支持为大会的顺利召开提供了组织保障。 (4分)答出四点即可

(3)①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从维护僵化体制转向全面改革开放。③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挤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④从轻视知识,轻视人才;转向尊重知识,尊重人才;⑤对外关系,从革命外交转向和平外交,坚持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联系。(4分)答出四点即可。

(4)取得的成就:国民经济翻两番,基本进入小康社会。举例可灵活,言之成理即可。

 40、(1)功绩:推翻二干多年君主专制统治,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资本主义发展(3分)   答出三点即可。

  (2)发展:民族主义由“反对民族压迫”发展为对内强调各民族一律平等;对外强调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在此基础上求得中华民族的自主解放。(3分)

 (3)  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创造统一战线的革命形式,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一律平等;领导各民族进入社会主义;实行积极的和平外交政策提高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积极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重视民族教育,推动民族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6分)        可灵活,言之成理即可

41.(1)封建经济 (自然经济);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殖民地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 (答出四点即可) (4分)

(2)从甲午中日战争(旅顺大屠杀)日俄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后)中、柳条湖事件等任举出三件即可。 (3分)

(3)  国民政府“绝对不抵抗”,撤出东北的军队,日本策划成立了“伪满洲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组成东北义勇军、东北抗联等力量坚持抵抗,国联派调查团企图“国际共管”;苏联、美国等国家对日本的侵略表示不满。 (3分)答出任三点即可。

(4)解放军的人数超过了国民党军队;为三大战役的胜利、渡江作战提供了巩

  固的后方,增加了党的威信,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进程。 (4分)

(5)资源、能源丰富,交通便利;工业基础设施较好;苏联支援的便利;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响;农村的土改完成较早;有一支强大的领导干部队伍,群众干部基础好. (4分)答出任5点即可。

42.参考答案:(共16分)

(1) 事件: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中共在南方创建革命根据地。原因:①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较早,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比较尖锐②中国近代企业、外国资本主义企业集中,冲击了封建生产方式,为民主革命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③受西方思想的影响较早。④远离中国封建统治中心,反动势力较为薄弱。⑤有良好的群众基础。(7分)

(2) (2)①南方是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区域,反动势力较强。②王明错误路线领导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红军来到陕北.革命重心随之转移到北方③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集中力量侵略华北地区。中共深入敌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华北地区逐渐成为抗战的主要战场。(5分)  

(3) 原因:①经济基础较好,近代工业产生早,商品经济发达。②地理位置优越,濒临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交通方便便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③东南沿海地区是著名的侨乡,海外联系较广。政策:西部大开发。(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