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中三年级历史试题 - 正文*

资本主义的电气时代和近代文化

2014-5-11 0:33:56下载本试卷

学科:历史

教学内容:资本主义的电气时代和近代文化

一、考点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形成

1.第二次工业革命

2.垄断组织的出现

3.东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阶段过渡

(二)亚非民族运动的发展

1.亚洲的觉醒

2.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

(三)列宁主义的诞生

(四)第一次世界大战

1.帝国主义列强矛盾的尖锐化

2.第一次世界大战

(五)近代时期的自然科学和文学

1.自然科学

2.文学

二、知识点、能力点提示

1.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并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提高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

2.概括、归纳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的经济状况及其政治特征 ,培养结合史实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分析垄断组织的作用和影响,培养学生辩证认识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4.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及影响。

5.比较“亚洲革命风暴”和“亚洲的觉醒”的不同点,培养学生归纳比较重大历史问题的能力。

6.比较日本君主立宪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并结合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垄断组织的特点等,分析其以军国主义作为自身发展主要手段的原因。

7.引导分析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基本矛盾,提高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

8.通过对一战爆发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史论结合,论证问题的能力。

9.通过编制“17世纪至20世纪初自然科学成就”一览表,培养归纳、概括和把所学知识系统化的能力。

10.通过思考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潮流的盛行与当时历史条件的关系,培养学生历史地观察问题的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结构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帝国主义的形成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出现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出现

(2)电力的广泛应用

(3)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4)电讯事业的发展

(5)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垄断组织的形成

(1)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产生垄断

(2)垄断组织出现的影响

3.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美、德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帝国主义特征

(3)英、法经济的缓慢发展及帝国主义特征

(4)俄国经济的发展及帝国主义特征

(二)列强对世界的瓜分

1.亚洲各国进一步殖民地半殖民地化

2.帝国主义瓜分非洲

(1)欧洲殖民者入侵非洲

(2)瓜分非洲的高潮

3.帝国主义加紧对拉丁美洲的侵略

4.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三)日本向帝国主义过渡和对朝鲜、中国的侵略

1.日本向帝国主义过渡

(1)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2)垄断组织的产生

(3)“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4)近代天皇制的建立

2.日本对朝鲜、中国的侵略

(1)“大陆政策”

(2)《江华条约》的签订

(3)东学党起义与甲午中日战争

(4)日俄战争

(5)日本吞并朝鲜

(四)亚洲、非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

1.亚洲的觉醒

(1)亚洲的觉醒

(2)义兵运动

(3)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1905—1908)

2.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

(1)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概况

(2)埃及人民的抗英斗争

(3)苏丹马赫迪反英大起义

(4)埃塞俄比亚的拉意战争

(五)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1.19世纪晚期欧美工人运动

(1)欧美工人运动的重新高涨

(2)德、法、美等国工人阶级政党和组织的相继建立

(3)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

(4)马克思、恩格斯对工人运动的指导和马克思的逝世

2.第二国际的建立及活动

3.列宁主义的诞生

(1)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2)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六)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1)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

(2)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基本矛盾

2.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三国同盟

(2)三国协约

3.第一次世界之战

(1)大战的爆发

(2)大战的性质

(3)欧洲战场战局的演变

(4)大战的结果

(七)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和文学

1.近代数学的建立

(1)解析几何学的创立

(2)微积分学的建立

2.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3.电磁学的成就

(1)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

(2)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定律

4.化学的进步

(1)近代化学的创使人波义耳

(2)拉瓦锡推翻“燃素说”

(3)道尔顿提出科学的原子论

(4)门捷列夫发现化学元素周期律

5.生物学的巨大进步

(1)哈维建立血液循环学说

(2)林耐制定植物分类法

(3)细胞学说的创立

(4)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

(5)巴斯德奠定微生物学的基础

6.物理学的新时代

(1)伦琴发现放射现象

(2)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镭

(3)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7.古典主义文学和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

(1)欧洲古典主义文学的特点

(2)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戏剧大师莫里哀

(3)英国诗人弥尔顿

(4)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

(5)德国杰出的诗人和剧作家歌德

8.浪漫主义文学

(1)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和特点

(2)英国诗人拜伦和雪莱

(3)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

9.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2)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

(3)左拉的长篇小说和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说

(4)英国作家狄更斯和哈代

(5)俄国诗人普希金和作家果戈理

(6)俄国现实主义大师列夫·托尔斯泰

【同步达纲练习】

(一)选择题

1.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资本主义是一种社会的进步,主要是指(  )

A.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提高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

C.克服了生产的无计划性

D.适应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分析与答案: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知识能力,即考查对垄断资本主义基本概念的准确理解。答案是D。

2.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根本原因是(  )

A.参加国革命运动的高涨

B.美国后期参战

C.参加国物资严重匮乏

D.战争旷日持久

分析与答案: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再认、比较知识的能力。答案是A。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主要是由于(  )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B.垄断组织的发展

C.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D.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

分析与答案:本题属程度型的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对比历史知识的能力 。答案是A。

4.19世纪后期,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因素有(  )

①统一完成,开辟了国内市场

②亚洲移民源源而来,提供了劳动力

③法国的赔款、割地提供了资本,补充了资源

④欧美“剩余资本”源源涌入

⑤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采用新技术设备方便,易于提高生产率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分析与答案:本题主要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答案是A。

5.19世纪亚洲各国反抗西方侵略取得胜利的根本途径是(  )

A.开展武装斗争

B.充分发动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

C.坚持反帝斗争

D.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

分析与答案:本题是程度性选择题,考查学生深入理解,综合分析问题,深入认识历史现象本质的能力。答案是D。

6.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B.战争深层次原因是英德矛盾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

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D.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分析与答案:本题旨在考查再认再现重要历史结论,综合分析问题、认识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答案是C。

7.19世纪晚期,对德美经济的迅速发展均起了重要作用的因素是(  )

A.外国剩余资本的涌入            B.大量外国移民的涌入

C.获得了大量赔款              D.扩张了国内市场

分析与答案: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联系和比较能力。答案是D。

8.19世纪中叶,日本出现新兴地主,这种现象表明(  )

A.日本封建统治基础进一步扩大

B.商品经济引起日本社会的深刻变化

C.日本真正进入封建社会

D.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遭到破坏

分析与答案: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能力。答案是B。

9.按照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各选项,正确的顺序是(  )

①生产力的发展②第二次工业革命③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④帝国主义形成⑤垄断组织出现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④

C.②①③⑤④          D.②①③④⑤

分析与答案:本题是一道组合型的单项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认识能力和排除能力。答案是C。

10.俄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基本上是以改革而不是以革命的方式完成的,主要的共同原因是(  )

A.资产阶级在改革前没有进行思想动员

B.改革前没有发生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水平较低

D.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妥协

分析与答案:本题为比较性选择题,旨在考查对历史现象的分析理解能力,寻找历史现象的共性。答案是C。

(二)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后30年,英、德、美三国在煤、铁、钢方面情况统计

材料二 各国19世纪70、80年代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例。

材料三 据统计,19世纪末美国在世界贸易总额中占12%,德国占13%,英国占19%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原因何在?

(4)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共同的问题?

分析与答案:本题是一道数字材料题,旨在考查处理数字材料的能力和对材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答案是:(1)19世纪最后30年,英国在煤、铁、钢产量的增长速度落后于美、德两国。英国丧失了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

(2)19世纪70—80年代,英、法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占比例下降,美、德则上升,但英国仍居第二位。

(3)虽然美国在19世纪末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下来了,但它在世界贸易中仍居首位。因为英国拥有广大殖民地和海外市场,世界金融中心仍在伦敦。

(4)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强了,引起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改变。

2.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因科技的突飞猛进,并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煤、铁资源开采规模扩大,钢铁、电力、化工业迅速发展,汽车、飞机制造出现。英国学者汉斯·豪斯赫尔评价说:“如果说工业化在开始时不得不满足于现有的交通工具,那么现在它就自己来发展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

请回答:

(1)材料中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其标志和表现是什么?

(2)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分析与答案:本题考查历史、政治有关知识的综合能力。

答案是:(1)反映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它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科技发展突出表现于三方面:①电力的广泛应用②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③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2)说明矛盾着的事物处于运动之中。事物是永恒发展变化的。科技的广泛应用说明认识来源于实践,并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说明人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早在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即已产生,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所发展,但战后又一度减弱。20世纪30年代,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所发展,随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又加速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二战”后……不仅没有收缩,相反有更大的发展。表现在:其一,……变成了经常性行为;其二,……变成了指导经济增长的全面政策体系。

材料2 二次大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它是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工具,是国际垄断组织的新形式,具体地说,它是大垄断企业为了占据国内外市场的资源,通过直接投资, 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或控制子公司,从而形成一个从国内到国外,从生产到销售的超国家的经营体系……20世纪60年代,一位法国作家在《美国的挑战》一书中曾警告说:美国跨国公司正在把欧洲国家的经济控制起来。

材料3 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私人对外投资的地区流向和部门都发生了变化,前者突出地表现在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上。……

摘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

回答:

①从材料1中可见20世纪以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几次发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二战”后其新发展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②据材料二说明“二战”后跨国公司的发展反映了什么问题?

③材料三中“二战”后私人投资地区流向发生了什么变化?

④根据以上材料,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这些变化有何共同特点?据此,对我们有何启示?

分析与答案: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的运用、分析、理解,揭示历史问题实质的能力。

答案是:①为应付战争或经济危机。反映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②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更加国际化。

③由向殖民地半殖民地投资转向发达国家之间相互投资。

④都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社会化、国际化趋势日益加强。

启示:经济发展的社会化、国际化是不可阻挡的,我们应当把握机遇,对外开放,促进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

(三)问答题

1.有的史学家认为:“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发展和基本成型时期的历史”。 “从资本主义产生到19世纪初,可看作是历史的第一阶段,即属于资本主义的童年时期;从19世纪初至70年代,可视作近代史的第二阶段,即工业资本主义的前期;从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是资本主义的第三阶段,即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基本定型时期。”联系所学知识,以生产力为标准,你认为在资本主义的童年时期和工业资本主义的前期,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力量的消长情况如何?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是什么?在资本主义基本成型时期,生产力又有何发展?据此,资本主义形成了怎样的经济模式?

分析与答案:本题旨在考查对资本主义发展史的把握,是一道跨度较大的纵向性历史问答题。

答案是:童年时期,资本主义还只是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本主义,没有机器,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工业资产阶级。封建主义力量还相当强大,资产阶级还不具备彻底改造社会的力量,更谈不上改造世界。这一阶段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以资产阶级革命为手段,以反封建为核心,尼德兰、英、美、法先后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由产生到确立。

工业资本主义前期:以工业革命为开端,迈出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第一步。工业革命虽然于18世纪后半期发生在英国,但是在欧美各主要国家展开,却是在19世纪初。工业革命造成的生产力大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变化,再加上法国大革命产生的深远影响,使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资本主义力量迅速超过了封建主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和革命成为这一阶段历史发展的主流,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基本成型时期:以最新科技成果为依据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社会的发展从蒸气时代带进了电气时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垄断组织形成。以提高发展科学技术为依托,以垄断为生产组织形式,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手段的现代经济的模式终于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