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中三年级历史试题 - 正文*

高三年级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2014-5-11 0:33:57下载本试卷

高三年级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相地而衰征”所产生的最深刻的社会影响是

  A、齐国实力增强      

B、国君收入增加

  C、刺激了新农具的广泛使用 

D、促进了封建生产方式的形成

2、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最准确的是

  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C、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

  D、乃举措暴众而刑太极故也

3、与秦始皇相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是

  A、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   

B、用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C、强化完善法制      

D、削弱王国势力

4、“光武中兴”的含义是指光武帝

  A、恢复了汉朝政权和社会的安定发展  

B、调整统治政策,减轻了对人民的剥削

C、下达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命令

D、提倡节俭,整顿吏治,惩办贪官污吏

5、王充写《论衡》主要是反对当时的

A、迷信鬼神思想     B、佛教轮回思想

C、道教长生不老思想   D、君权神授思想

6、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特点不包括

A、江南迅速开发中原相对缓慢  

B、士族、寺院经济占据重要地位

C、商品经济水平较高      

D、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7、科举制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

A、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的变动  

B、统治者注重选拔人才

C、封建制度日趋衰落          

D、选拔人才标准日趋完善

8、唐朝前期赋役制度的发展进步之处主要是

A、农民向国家承担定量的田租  

B、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C、农民得到一定数量的土地   

D、人头税被废除

9、《新唐书•百官志》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击钲三百而散。”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唐通过有效措施管理城市商业  

B、长安商品经济繁荣

C、唐抑制城市商业发展      

D、唐对“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

10、公元8世纪接受唐朝皇帝封号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①骨力裴罗  ②松赞干布  ③皮罗阁  ④大祚荣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

  A、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   B、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

  C、打击朝廷的腐败势力   D、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

12、下列关于宋代教育情况的表述中,准确的是

  A、开始出现私人讲学   B、开始在中央设国子学

  C、专业教育开始确立   D、私人讲学的书院兴起

13、对李自成起义军提出的“均田”口号,最准确的理解是

  A、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C、明确规定了分配土地的方法 

D、起到了推翻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作用

14、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朝大兴“文字狱”,其本质目的是

  A、压制知识分子   B、加强思想控制

  C、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D、防止人民反抗

15、清朝前期,下列巩固国家统一的斗争或措施的先后顺序是

  ①设置台湾府   ②抗击沙俄侵略黑龙江流域 

③平安噶尔丹叛乱 ④设置驻藏大臣

A、③④②①   B、①②③④   C、③④①②   D、②③①④

16、以下各项对西班牙、葡萄牙最早探寻新航路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两国都掌握了丰富的航海技术和经验

  B、两国都是中央集权国家,有力量支持大规模航海

  C、两国的地量位置都有利于向海外发展

  D、两国都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17、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认为,在国家出现之前,每个人都享有自然权利和“自然赋予全体人类的一切物品”,一切物品都是共有的。人类为占有这些生存所必须的物品,无休止的厮杀。于是,人类意识到成立国家以确保和平的必要,彼此订立协约,建立了国家。从上述观点看,霍布斯是

A、文艺复兴思想家   B、宗教改革思想家  

C、社会主义思想先驱  D、启蒙运动思想先驱

18、詹姆士二世的统治被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推翻的直接原因是

A、对资产阶级反攻倒算   

B、企图在英国恢复天主教

C、对清教徒进行宗教迫害  

D、擅自增收新税解散议会

19、法国大革命初期,大资产阶级掌权时对法国初步改造的内容包括:①颁布《惩治嫌疑犯条例》  ②废除教会和贵族的特权  ③废除农民的封建义务 ④颁布《人权宣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20、马克思指出:“工人要分别机器与机器之资本主义的使用,从而不以物质生产资料自身而以物质生产资料之社会的剥削形态为攻击目标,是还要有相当时日和经验的。”这是针对下列哪项所说的

  A、空想社会主义            B、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C、工业革命时期无产阶级的自发斗争   D、英国宪章运动

21、以下史实能够从此表中加以说明的是

国家

总人口/万人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

1800

48

52

法国

3600

75

25

俄国

5900

93

7

美国

2300

87

13

  A、工业革命促进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流动

  B、工业化程度越低,农村人口比例越大

  C、除英国外其它国家还未开始向工业化过渡

  D、人身依附关系与各国农村和城市人口所占比例无关

22、俄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基本上是以改革而不是革命的方式完成的,最主要的共同原因是

  A、资产阶级在改革前没有进行思想动员 

  B、改革前没有发生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水平较低

  D、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妥协

23、日本社会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级与西方的不同之处在于

  A、由垄断国家经济命脉进而垄断国家政治权力

  B、在政府保护下产生了垄断

  C、资产阶级政党要求实行垄断

  D、自由竞争过程中产生了垄断

24、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不少姿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在本国内开展议会斗争,对此,下列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工人斗争向右倾机会主义发展的表现  

  B、是新的经济发展状况在政治领域的体现

  C、议会道路是可取的,但不可迷信

  D、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合法斗争的手段

25、美国组建“美洲共和国国家联盟”的真正目的是

  A、阻止列强干涉美洲事务   

B、推行美国式的共和制度

  C、统一美洲市场       

D、独霸西半球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12分,第2712分,共计2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东西方三大航海对比表

航海次数

航海的船只

吨位和人数

里程

郑和(1405~1433)

7次

每次260多只

大型宝船60只

1500吨级

27~

28万人

中国—非洲

东岸15000

英里

哥伦布(1492~1504)

4次

每次3~17只

100~200吨

级90~1500人

欧洲—加勒比

海4500英里

达•伽马(1497~1503)

2次

4~20只

50~70吨级约

150人

绕非洲到印度

15000英里

材料二:东西方航海对比表

船队性质

经费来源

航海目的

船队成员

扮演角色

中国

皇朝

特遣船队

国库支付

宣扬国威

官吏、士兵、

水手、工匠

外交使团

西方

私人航海

探险队

私人集资和

王室赞助

探险、寻找

新土地、黄金、

香料

冒险家、投机商、

水手、工匠

殖民者、

商人、海盗

材料三:梁启超说;“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航海伟人,能为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美利亚加以前60年,当达•伽马发现印度航路以前70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俱逝。”

《祖国伟大航海家郑和》

回答:(1)从材料一、二中归纳出郑和与西洋航海家航海的不同特点;

(2)解释材料二所述不同点产生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一、二,解答材料三梁启超的困惑。

27、材料:

材料一:1793年6月3日通过的关于将流亡者产业分成小块出售的法令,自霜月二日(1793年11月21日)起,被推广应用于所有国有产业,已被收归国有的慈善机构和教育事业的财产以及已被处决的犯人和被流放的神甫的财产均按同样办法处理。把地块分小诚然能使相当数量的农民从此拥有土地或使更多的农民能扩大其农庄。……1793年6月10日法令允许按人口平分市镇公地,使每个居民都能分得一份土地。

G•勒菲弗尔《法国革命吏》

材料二:这一时期(指19世纪末期),法国农业发展比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缓慢,小农经济仍占绝对优势。……法国虽然土壤肥沃,气候良好,但单位面积产量并不很高。当时,法国几种主要作物的产量只居世界第11—17位。19世纪末,法国共有农户560多万,农业人口占60%以上。耕种5公顷以下的400万农户(占70%以上),只有650万公倾土地。……小农抵押借款的数额增加到250亿法郎,大批破产农民开始沦为无产阶级或半无产阶级。农民贫困和农业经营的分散性阻碍了农业机器和农艺科学的广泛应用,并间接影响了工业的发展。

材料三:自亨利七世(1485—1509年在位)以来,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是由资本主义生产这样毫无怜惜地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从这一点看,英国要算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

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史》

材料四:历史学家们普遍同意大约从1688年到拿破仑战争结束(1815年)这段时间是大土地所有者集团的黄金时代。他们在这个国家(指英国)的一些重要地区中迅速的扩展自己的势力。这种扩展往往以牺牲小乡绅的、特点是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的。……这是一个农业技术正是革新改进的时代,……因为使用新技术花费太大,中小农民难以支付。毫无疑问,那些大的农业集团通过高利润,低成本而获得大部分增长收益。

B•摩尔《民主和专制的社会起源》

回答:(1)比较法国革命和英国革命对土地的处置的方式有何不同?

(2)结合有关材料和教材中的知识说明马克思所说的“毫无怜惜地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

(3)比较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农业经营的不同特点及其对农业发展的不同影响。

(4)通过以上一组材料,你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实质有什么新的认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2812分,第2914分,共计26分)

28、说明韩非、董仲舒思想主张有何异同?简要分析其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和历史影响。

29、自巴黎公社失败到1905年俄国革命以前,是欧美资本主义世界“相对和平”时期。上述局面各是怎样形成的?后来又是怎样被打破的?你从中得出什么认识?


高三年级第三次考试历史答卷

一、选择题(25×2=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D

D

D

A

A

C

A

B

A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C

B

D

A

C

B

D

D

B

题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C

B

C

B

A

D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612分,第2712分,  共计2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①时间早、人数多、规模大、航程远。②原因:⑴中国的航海是封建君主专制下的产物,远洋活动带有政治目的,在于宣扬国威。⑵西欧的航海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远洋活动具有明显的经济、商业目的。(2分)③⑴西欧的航海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刺激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⑵中国随着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明帝国财政的困难,大规模航海难以为继。⑶梁启超没有看到这些不同,因而产生困惑。(1分)

27.①法国是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卖给农民,使一般农民可以获得土地。(1分)英国革命中则是将没收的王室土地实行拍卖,使土地大多数落入地主和资产阶级手中。(1分)②指英国的圈地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中不顾农民的土地要求的做法。(1分)马克思说英国是“最革命的国家”,是因为英国比较彻底地毁坏了封建土地制度和个体的小农经济,建立 起比较典型的资本主义的土地制度。(1分)③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大规模地剥夺自耕农的土地,发展资本主义的大土地所有者集团。(1分)而法国则是以小农经济为主。(1分)其不同影响是英国的大土地所有制有利于使用新的技术,促进了英国农业的发展,并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2分)法国的小农经济阻碍了新技术的使用,造成了法国工业的发展。(2分)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以无情剥夺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前提条件的。(2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2812分,第2914分,共计26分)

28、异同:相同点是都主张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实行君主专制;都顺应了历史向统一发展趋势,主张国家统一。(1分)不同点是韩非子的思想有较强的进取改革意识。董仲舒则更多地考虑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具有守成固本的特点。(1分)韩非子主张法治,强调用严刑酷法镇压人民的反抗;董仲舒提倡仁政,强调以德治民。韩非子以“法”保证君权至高无上,董仲舒则宣扬君权神授。(1分)

  根源:①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的代表,战国时期,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他们要求通过改革(或变法)建立地主阶级专政,发展封建经济,实现国家统一。在这过程中,新兴地主阶级需要建立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以“法”治国。韩非子的思想集中反映了上述要求和社会现实。(2分)董仲舒是西汉时期儒家的代表,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和“削藩”斗争,汉武帝时期出现了经济繁荣和国家大一统的鼎盛局面,现实需要维护国家统一和长治久安新的治国理论。董仲舒适应这种需要,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改造。(2分)

  影响:①韩非子的思想集中代表了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建立和国家统一,其思想主张后被秦始皇采纳,成为秦朝治国的主导思想。(2分)②董仲舒的思想适应了西汉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以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其思想主张被汉武帝采纳,此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分)

29.这种局面的形成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已经确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趋于民主完善,工人运动多以经济斗争、议会斗争为主,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统治秩序更加稳定。②(4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对外扩张的能力也大大加强,加速瓜分世界的进程,亚非拉几乎被瓜分完毕。(2分)③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尽管存在着种种矛盾,但列强都注重对外扩张,列强之间的矛盾只在局部地区表现激烈,两大对立军事集团的形成还没有导致大规模的冲突。由于上述原因,欧美资本主义世界表现得相对太平。(2分)

这种局面的打破是因为:①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亚非拉各国民族民主运动高涨,殖民体系受到冲击。②欧美列强在世界被瓜分完毕后,由于经济政治的不平衡,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导致两大军事集团形成,最终导致一战。(2分)

认识:①和平是相对的的,其间的矛盾是永恒的,(答前半句话或后半句话都可给2分)②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消长是由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的。(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