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用前·绝密
高三年级历史调研测试卷
命题人:智五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对中国许多方面产生了影响.据此回答:
C.鸦片战争中,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从本质上反映了:
A.洋布质优价廉 B.松太布质次价高
C.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中国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出口商品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其主要原因是:
A.中国商品缺少竞争力 B.列强对中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
C.受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影响 D.外商操纵市场,压低价格
D.西文列强曾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了许多侵略权益,其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危害最大的是:
A.开埠通商 B.巨额赔款 C.领事裁判权 D.协定关税
B.最集中反映列强资本输出,分割世界愿望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中国的近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艰苦历程.据此回答: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阶段,其主要依据是:
A.洋务派引进机器,开始工业化 B.资政新篇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
C.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 D.早期维新派提出君主立宪的主张
A.近代中国重工业发展受阻,几乎无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帝国主义对中国矿产资源的掠夺 B.资金缺乏,技术落后
C.中国矿产资源缺乏 D.清政府扼杀重工业
D.20世纪初,对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的有:①清末新政的推行②义和团运动③实业救国思潮④同盟会的反清斗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C.新中国成立后的10年间,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迅速改变,说明我国实现近代化的基本前提是:
A.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B.稳定物价,统一财政
C.必须推翻三座大山 D.优先发展国有企业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据此回答:
B.鸦片战争后,西文的思想文化不断涌入,形成了西学东渐局面,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国人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
B.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对落后的封建文化的冲击
C.中国人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抵御外国侵略
D.中国人学习西文思想文化,发展资本主义
C.维新运动的进步意义主要表现在:①弘扬民族文化②挽救民族危亡③动摇了封建君主专制的
理论根基④发展资本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②③
C.康有为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家却对封建统治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资产阶级思想的逐步成熟与完善,最主要取决于:
A.民族矛盾是否激化 B.封建制度是否已被推翻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 D.是否建立了共和国
C.资产阶级革命派把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引进后,集中体现在:
A.兴中会誓中 B.同盟会誓言中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 D.《建国方略》中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民族资本主义及民族资产阶级,存在了近百年时间,作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阶级,他们与中国百年历史紧密相连,据此回答: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产生的初期,其阻力主要是:
A.外国侵略势力 B.本国封建势力
C.洋务派的阻挠 D.顽固派的反对
C.下列关于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影响中,不包括:
A.促进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B.早期维新派思想出现
C.无产阶级形成 D.民族资产阶级形成
C.张謇是倡导实业救国论的典范,他所创粉的大生资本集团在辛亥革命后获利颇丰,然而好景不长,20年代很快衰落下去,其原因主要是:
A.北洋军阀政府的刁难 B.国民党当局的勒索
C.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D.实业救国观念的淡漠
C.民族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有革命和妥协的两面性,在建国初期也有两面性,这里是指他们:①与国民党藕断丝连②对帝国主义心存幻想③剥削工人获取利润④拥护和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02年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将国民革命时期的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改为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据此回答:
C.下列关于陈独秀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参加过辛亥革命②新文化运动的领袖③五四运动的领袖④第一个将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介绍到中国⑤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的创立者⑥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
A.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
C.国民革命失败最主要的客观原因是
A.封建军阀的反扑
B.帝国主义的破坏
C.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
D.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泛滥
C.对这一历史定义的修改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A.任意篡改历史
B.过去对历史的认识都是片面的
C.实事求是、勇于改正的作风 D.对自身的历史缺乏基本的认识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土地问题的解决在中国革命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回答题。
D.近代太平天国运动为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这一制度
A.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
B.突出了反映了农民对改革社会经济和实现农业近代化的强烈要求
C.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D.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斗争纲领中,与农业问题关系密切的是
A.建立共和政体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C.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推行土地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革命的基础是工农联盟 B.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
C.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为了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D.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发展非农产业和乡镇企业的深远意义在于:
A.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单一形式 B.保持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和健康发展
C.促进农村产业结合的更趋合理 D.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是中国近代后期的两个最为重要的政党,国共两党的关系深刻地影响着近代后期中国政局的变动.据此回答:
D.第一次国共合作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
A.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
B.共产党开始掌握革命武装
C.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B.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这种转变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D.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能够长久维持的根本原因是:
A.共产党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 B.国民党不敢与共产党彻底破裂
C.国际舆论的强大压力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D.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相同点有:①共产党的积极倡导②共产国际的推动③关系破裂的主要责任者是国民党④促进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从建国初到50年代, 中共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尝试,一些重大举措对后来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据此回答:
D.解放后,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这主要表现在:
A.全国物价得到稳定 B.土地改革胜利完成
C.全国财政由中央统一管理 D.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C.我国实行农业合作化的主要原因是:
A.彻底结束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B.学习苏联农业集体化的成功经验
C.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 D.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指标
B.1956年,中共在八大上指出我国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是因为:
A.封建制度已被推翻 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C.开始探索本国社会主义道路 D.国内处于和平建设时期
B.人民公社运动的错误本质是:
A.片面强调公有制 B.不考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水平
C.追求农业生产的高速度 D.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十分重视党的建设工作,据此回答:
A.三湾改编最重要的意义是:
A.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决定放弃攻取长沙的计划
C.确定土地革命的方针 D.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A.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和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在党的作风建设上,主要是缺乏:
A.理论联系实际 B.批评与自我批评
C.密切联系群众 D.民主与法制
B.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主要是因为:
A.全国大陆已基本解放
B.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
C.资产阶级准备向党进攻
D.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
B.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根本目的是:
A.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B.纠正"文革"以来"左"倾错误
C.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用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指导全党
A.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先后制定三条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新时期基本路线,据此回答:
A.这三条路线的相同点是:
A.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B.是党的正确路线方针的体现
C.充分利用外国的援助
D.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特点是:
A.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发扬民主和加强法制建设相结合
C.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人民政权同时并举
D.自力更生与争取苏联援助相结合
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错误主要在于:
A.突出了阶级斗争 B.突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
C.忽视了客观规律 D.没有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D.中共十三大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是:
A.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B.以改革开放为中心
C.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进入近代后走向衰败,政治民主化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新中国建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民主.请回答问题:①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经历了从思想启蒙到社会运动再到制度变革的过程。试结合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的有关史实说明。②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①19世纪70年代,中期维新思想家提出君主立宪制的主张;1898年的维新变法运动则是将其思想付诸于实践,要求逐渐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的社会改良运动;进入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清末新政、立宪运动都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了制度的变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由局部战争一步步扩大为全面侵华战争的过程中,制造了哪些严重的侵华事件?从政治、经济和教育方面简要回答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概况?
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
政治上扶植傀儡政权实于残暴的殖民统治;经济上对中国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教育方面推行反动的奴化教育。
近代中国曾经出现了三次出国留学的热潮;第一次是在19世纪16-80年代,代表人物有詹天佑等;第二次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代表人物有邹容、陈天华等;第三次是在五四运动后,代表人物有周恩来、邓小平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①试分析前二次留学热潮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②从总体上谈谈三次留学热潮给近代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社会背景:
第一次:①鸦片战争以后新思潮的萌发;②西学的传入;③洋务运动的兴起。
第二次:①明治维新后,日本强盛给中国的启示;②甲午中日战争后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③清末新政的推动。
影响:推动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日益深入,推动了洋务运动、戊戌法法、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等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