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7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新石器时代我国原始农业的评述,正确的有:
A.使用铜制来耜播种耕地 B.形成南稻北粟的格局
C.出现了原始的灌溉技术 D.妇女始终是农业生产的主力
2.西周的井田制和王莽实行的井田制:
A.都是土地国有制 B.都旨在限制土地兼并的发展
C.都违反历史发展的规律 D.都曾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3.绘画何时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
A.西周 B.春秋战国 C.商 D.秦
4.至今出土的有商周铭文的青铜器超过万件,其中最长的铭文,刻在:
A.司母戊鼎 B.毛公鼎 C. 鼎 D.利簋
5.秦朝的暴政对社会发展所造成的影响,最根本的是:
A.阶级矛盾尖锐 B.政局动荡不安 C.人民生活痛苦 D.生产力严重破坏
6.郑国渠在西汉都城的:
A.东面 B.西面 C.南面 D.北面
7.下列关于汉代贵霜国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A.扼丝绸之路要冲 B.商业比较发达
C.汉地佛教最初从贵霜传来 D.汉和帝时有译经家来中国翻译佛经
8.我国历史上最早以商业贸易收作为主要财政来源是在:
A.三国两晋时期 B.五代十国时期 C.南宋时期 D.明朝中后期
9.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出现在: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10.隋炀帝初年,在洛阳城内修筑了一个著名的仓库,内有粮窖四百座以上,现已发掘二百八十多座,这个仓库叫:
A.常平仓 B.洛口仓 C.含嘉仓 D.义仓
11.历史上的金和后金两个政权相比较,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有:
A.都是由女真族建立的 B.政权建立之初,首领都称“汗”。
C.两个政权的创建者都十分有作为 D.两个政权建立的时间相距约500年
12.现在的山东省在元朝属于:
A.辽阳行省管辖 B.江南江北行省管辖 C.陕西行省管辖 D.中书省管辖
13.庆功新政和张居正改革的相同点是:
A.整顿吏治 B.节约开支 C.清丈土地 D.改革税制
14.下列各项中,属于明清时期对外关系新现象的是:
(1)进行反击殖民侵略的斗争 (2)一些西方科学著作传入了我国
(2)欧洲国家同中国进行交往 (3)非洲国家的商队,使节来中国
A.(1)(2)(3) B.(1)(2) C.(2)(4) D.(1)(4)
15.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是主要的成就是:
A.完成了人类社会向资本主义的过渡 B.使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
C.确立起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基本原则 D.彻底摧毁了欧洲封建制度
16.史学界认为:“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这一历史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确立 B.工业革命的扩展
C.工人运动的迅速发展 D.争夺世界霸权斗争的加剧
17.法国雅各宾派的措施,违背资产阶级自由原则最明显的是:
A.使农民购买到小块土地 B.颁布《惩治嫌疑犯条例》
C.颁布限价法令 D.限定工人的最高工资
18.1815年欧洲封建势力打败了拿破仑,对此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欧洲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大交锋
B.欧洲的封建势力比资本主义势力还要强大
C.法国的君主制遭到毁灭性打击 D.殖民国家瓜分世界的斗争不可调和
19.亚洲的觉醒和亚洲革命风暴不同之处主要在:
A.反封建 B.反侵略 C.革命主力 D.领导阶级
20.《和平大使》一书评述说:“英国的根本利益在于防止德国的崩溃,只要德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欧洲就能或多或少地保持均势。”英国在下列事件中的态度体现了上述观点的是:
(1)巴黎社会 (2)对德赔款问题 (3)洛迦诺公约 (4)华盛顿会议
A.(1)(2)(3) B.(1)(3) C.(1)(2)(4) D.(2)(3)(4)
21.对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挨及华夫脱运动的共同之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运动发生的原因都是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B.都采用非暴力的手段
C.都取得各义上的独立 D.反英斗争都曾席卷全国
22.一战后,法国同比、罗、南等国结盟的根本目的是:
A.包围德国 B.阻止苏俄势力向西扩展 C.寻求自身安全保障 D.对抗英国势力均衡政策
23.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新特点是:
A.改良和革命的形式举行 B.类型多样,发展道路不同
C.资产阶级掌握领导权 D.把反帝反封建结合起来
24.“我们的宗旨决不是要消灭德国人民,但是只有当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已经根绝的时候,德国人民才能过适当生活的希望,他们才能在国际交往中占有自己地位的希望。”这是哪次会议的决议?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25.巴黎和会,雅尔塔会议的相似之处是:
(1)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明显 (2)重新确立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
(3)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 (4)都决定建立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
A.(1)(2)(3)(4) B.(1)(3)(4) C.(2)(3)(4) D.(1)(2)(3)
26.下列分裂局面经过民族解放战争而结束的是:
A.美国的南北对立 B.越南南北对立 C.朝鲜南北对立 D.德国东西对立
27.冲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事件,最先发生在:
A.德国 B.土耳其 C.中国 D.日本
28.英国人笛福在1719年所著的《鲁滨逊飘流记》中叙述了水手鲁滨逊遇海难幸存,孤独地生活在荒凉的小岛上,但他战胜困难,顽强地自下而上下来的故事。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可以看出,这部小说反映了资产阶级:
A.在夺权时期,争取个人自由的战斗精神
B.在夺权时期,严惩脱离广大人民群众的状况
C.在资本主义上升阶段富有的进取精神 D.在资本主义上升阶段疯狂进行海外扩张
29.1848年欧洲革命与17、18世纪欧洲革命相比,发生的不同原因是:
A.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权利 B.科学共产主义诞生
C.阶级矛盾尖锐,社会矛盾激化 D.维也纳体系的存在
30.维也纳体系的确是一种历史的反动,从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看,主要表现在:
A.维护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 B.按照大国意志重新划分了欧洲版图
C.确立了英国的世界殖民霸主地位 D.形成了所谓的欧洲均势原则
31.二战后,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最早摆脱苏联模式的国家是:
A.波兰 B.匈牙利 C.捷克斯洛代克 D.南斯拉夫
32.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其基本的媒体是:
A.先进的生产技术 B.先进的生产方式 C.进步的社会制度 D.价格低廉的商品
33.英国科学家波义耳被称为近代化学的创始人,主要是由于他:
A.把严密的实验方法引入化学 B.第一次提出质量守恒定律
C.建立了科学的原子论 D.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
34.二战结束后,英国制造印巴分治的主要目的是:
A.满足民族自治的要求 B.埋下印巴冲突的种子
C.保持英国对南亚地区的影响 D.缓和印度人民的反英情绪
35.“冷战”局面的形成是由于:
(1)美国试图称霸世界 (2)苏联政治军事力量增强
(3)欧亚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4)美苏展开核军备竞赛
A.(1)(2)(3) B.(2)(3)(4) C.(1)(2) D.(3)(4)
36.本世纪60、70年代,亚洲出现新加坡、韩国等新兴工业国,这种变化说明:
A.整个第三世界的经济地位提高 B.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差距缩小
C.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走向衰退 D.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
37.导政世界经济出现区域集团化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1)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2)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发展
(3)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4)政府加强了对外经济的宏观指导
A.(1)(2)(3) B.(1)(2)(3)(4) C.(2)(3) D.(2)(3)(4)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均12分,共计36分)
3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朱元璋)谕中书省臣曰:“朕设科举,求天下贤才以资任用。今所够取文词,及试用之,不能措诸行事者甚重。朕以实心求贤,而天下以虚文应之,甚非所以朕意也。其暂罢天下科举。”
——引自《明史纪事本末》卷14
材料2、 经义之文,流俗谓之八股,盖始于(明宪宋)成化以后。……明初之制可及本朝时事,以后功令盖密,恐有借以自炫者,但许言前代,不及本朝。至万历中,大结业三四句,于是国家之事,罔始罔终,在位之臣畏首畏尾,其像已见于应举之之矣。
——引自《日知录·试文格式》
材料3、是年(1610),侍即天图主庚戌会试(汤)宾妖以庶子(身份)为分校官,单人韩敬,尝受业宾尹,及会试,敬卷为他考官司所弃(弃,淘汰)宾尹越房(超越职权,到其他评卷房)搜得之,与各房互换闹卷凡十八人,强国录敬为第一……
——引自《明通鉴》卷74
请回答:
(1)据材料1概括朱元璋“没科举”的目的和“暂罢科举”的理由。
(2)材料2的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材料3说明明朝后期的科举存在什么问题?
(4)从材料2、3可以看出明朝中后期的科举与明初的科举有何不同?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有哪些?
3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这个厂的水力纺纱机是按照阿克莱设计装置的……工人们毁了价值一万镑的成套机器。……他们(2人)公然声言准备在克伦塞特的一路上攻取阿尔顿,曼彻斯特和脱克伦特,他们不只要这个地方的机器还准备去捣毁机器。
——《兰开夏事件》(1770)
材料2、我们要竭尽自由人的义务,应当享受自由人的权利。……我们要求普遍选举。……我们要求国会每年改造。……普遍选举必能,也唯有它才能给国家带来真正持久的和平,我们坚信它也会常来繁荣。
——《全国情愿意书》(1839)
材料3、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业大发展,使工人阶级的队伍迅速壮大。……与此同时,工人的素质和组织程度也大为提高了。较前更为复杂、精密的机器设备需要劳动者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当时一些国家在推行强迫的义务的初等教育。同时各种工人组织也逐渐建立起来。……(工人)由工会出面与资方交涉,尤其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合法地参加竞选国会评议员。
当时,此起彼伏的罢工运动经常发生,绝大多数罢工提出的要求……诸如八小时工作制、提高工资、缩短工时、劳动保护、工伤赔偿、保护女工童工等。
——《世界近代现代史专题30讲》
请加答:
(1)材料1反映出欧洲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斗争处于什么阶段?约发生在什么时期?主要斗争方式是什么?他们采取这种斗争方式说明了什么?
(2)与材料1相比,材料2反映欧洲无产阶级斗争方式有什么变化?其具体要求是什么?此地工人阶级的政治要求与当时时代主流有什么关系?
(3)根据材料3,概括当时工人运动的特点,说明为什么出现这种变化?
4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由单个企业家所经营的生产……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例外了……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
——恩格斯
材料2、在第2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以及因新技术而得到迅速发展的传统工业部门,如炼钢工业等,都要求大量的生产资料,进行大规模生产的巨额投资,因而其企业的规模是很大的。垄断组织在这些工业部门中发展的程度较高,决非偶然现象。垄断组织是在竞争中形成的。由于大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要高的多,因此在竞争中获得胜利的必然是设备精良、经营管理有方的大企业。
……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的发展,工业产品的增长幅度暂超过了市场需求的增长幅度,结果导致价格、利润的普遍下降以及经济危机的更加频繁、深刻和持久。恩格斯指出:为了摆脱困境“国内同一工业部门的大生产者联合为一个托拉斯即一个以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产量,在他们中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但是这种托拉斯一遇到不景气的时候大部分就陷于互解,正因为如此,它们就趋向于更加集中的社会化……”可见,在恩格斯看来,各种形式的垄断组织都是为了“调节生产”而建立的一种经济联盟。
——吴于廑、奇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背景,评述垄断组织产生的原因、过程、实质和作用。要求:回答成文,字数限180字左右。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41题14分,第42题13分,第43题13分,共计40分)
41.公元3—5世纪末,中国的政治呈现什么特点?这种特点和趋势在经济、文化方面有什么反映?由此得出什么结论或认识?
42.19世纪60年代,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俄、日两国都进行了一场政治运动,试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分析两国改革的差异,并指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这种差异在20世纪初,给两国带来什么影响?
43.西欧在国际关系中的中心地位是怎样确立的?二战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请结合有关国家的史实概括说明之。
高三年级第四次考试历史答卷
一.选择题(=74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
答案 | B | A | B | B | D | D | D | B | B | C | B | D | |
题号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
答案 | A | B | C | B | C | C | D | A | C | C | B | C | |
题号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答案 | B | B | B | C | A | A | D | D | A | C | C | D | C |
二.材料解析题(38、39、40题各12分,共36分)
38.(1) 设科举制的目的是实心求贤,巩固明政权。
暂罢科举是由于科举录用的人没有办事能力。
(2) 八股取士。
(3) 徇私舞弊严重。
(4) 明初,注重选拔有能力的人才。后期,八股取士和科场舞弊不能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主要原因有:学校教育体现强烈的君主专制色彩,八股取士只能培养和选拔顺从皇帝的忠实奴仆,科举成为士人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加上统治集团的内部腐败,致使舞弊成风。
39.(1) 自发阶段: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初),捣毁机器。无产阶级刚刚诞生,
还认识不到资产阶级的剥削本质。
(2) 开始了政治斗争:要求普选权和参政。与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的主流是一致的,当时的工业资产阶级也要求普选权和参政。
(3) 有组织的斗争增多,合法斗争成为主要形式,经济斗争多于政治斗争。
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当时第二次工业革命刚刚开始,垄断资本主义正在形成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暂时适应,资本家调整策略,以榨取工人的相剩余价值,注意提高工人素质和生产技能,增加社会福利,阶级矛盾相对缓和。
40.(12分)
原 | 因 | : | 根 | 本 | 原 | 因 | 是 | 第 | 二 | 次 | 工 | 业 | 革 |
命 | 导 | 致 | 生 | 产 | 力 | 发 | 展 | 的 | 结 | 果 | 。 | 直 | 接 |
原 | 因 | 是 | 资 | 本 | 家 | 占 | 领 | 市 | 场 | , | 维 | 护 | 利 |
的 | 需 | 求 | 。 | 过 | 程 | : | 在 | 竞 | 争 | 中 | , | 技 | 术 |
| ||
设 | 备 | 和 | 企 | 业 | 管 | 理 | 先 | 进 | 的 | 大 | 企 | 业 | 通 | 过 | 兼 | 并 |
小 | 企 | 业 | 或 | 通 | 过 | 它 | 们 | 之 | 间 | 的 | 联 | 合 | , | 建 | 立 | 起 |
垄 | 断 | 组 | 织 | 。 | 实 | 质 | : | 是 | 资 | 本 | 家 | 为 | 了 | 适 | 应 | 生 |
产 | 力 | 的 | 发 | 展 | 而 | 对 | 生 | 产 | 关 | 系 | 进 | 行 | 局 | 部 | 调 | 整 |
。 | 作 | 用 | : | 它 | 使 | 股 | 份 | 公 | 司 | 内 | 的 | 计 | 划 | 性 | 代 | 替 |
了 | 私 | 人 | 生 | 产 | 的 | 无 | 计 | 划 | 性 | 。 | 促 | 使 | 先 | 进 | 的 | 技 |
术 | 和 | 管 | 理 | 取 | 代 | 了 | 落 | 后 | 的 | 技 | 术 | 管 | 理 | 。 | 它 | 的 |
出 | 现 | 适 | 应 | 了 | 生 | 产 | 力 | 的 | 发 | 展 | , | 推 | 动 | 了 | 社 | 会 |
的 | 进 | 步 | 。 |
三.问答题
41.(14分)1.特点:封建国家分裂,民族大融合并孕育着统一因素。
2.经济方面的反映:A.北方经济遭到破坏,江南经济得到开发。B.各国统治者采取措施,恢复经济产。C.各族人民交流生产经验,加强战斗友谊,统治者改革。
3.文化方面的反映:A.数学、农学、天文学成就为经济恢复发展和统一创造条件。B.战乱频繁,和北方经济恢复,在北方民歌成就突出。C.社会方面,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统治者加强统治需要,因而出现了佛教盛行和反对佛教欺骗的斗争。
4.认识:一定的社会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社会文化又反作用于社会政治和经济。
42.差异:1.政治上:俄国只简单地宣布农奴成为自由人,对农奴制没有采取进一步打击的措施,而日本废除藩王特权,进而废藩置县,加强了中央集权。
2.经济上:俄国只给农民一部分土地,且大小由农奴主决定,还要交付赎金,对发展资本主义商业没有采取措施。而日本首选废除封建行会,接着采取了一系列如贷款或津贴,将政府所办企业折价拍卖,分期收款甚至赠给资本家,经营与主动扶植措施,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原因:日本明治维新是在经历了一场武装倒幕运动以后,由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明治新政权实行的。俄国的改革是由代表农奴主利益的旧政权自上而下进行的。
影响:日本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强国。20世纪初,成为“带军事封建性帝国主义”,发动对朝鲜、中国的战争。
在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俄国战败。俄国在20世纪初成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成为帝国主义环节中最薄弱的一环,出现十月革命。
43.A.早期殖民战争中,英法等国长期居于欧洲霸主地位,拥有世界殖民霸权,B.资产阶级革命首先发生于此,西欧各国相继发展为资本主义国家。C.世界经济最发达地区两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那里。4.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斗争中,西欧国家之间的矛盾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是军事力量最强大的地区。对外扩张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在国际事务加起支配出人头地位。
变化:二战后,西欧国家中心地位完全丧失,德意解体,英法削弱,政治经济一蹶不振,军事力量削弱。
美国取代它们成为军事政治强国,取代西欧在国际社会中心地位,苏联经过二战成为军事政治强国,可与美抗衡。
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变为美苏两极的国际关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