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中三年级历史试题 - 正文*

高三强化练习(一)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2014-5-11 0:33:57下载本试卷

高三强化练习(一)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近代史上英国率先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成为侵略我国的主要国家之一。据此回答1-2题:

1.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英国大炮破坏了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封棺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对这段话准确的理解是 ①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的状态 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旧制度的解体 ③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向近代社会的过渡 ④破坏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英国首相宣布对华政策时指出:“(中国)全局的事情已改变了。从前中英为仇敌,今则我们与中国政府已有极善的关系,我们现在已能与最高的政府作直接交涉……”所说的“全局”最早发生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黄埔条约》签订后

C.《北京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3.太平天国的北伐和国民革命军的北伐相同的原因是

A.正确的战略方针指导  B.反动力量不够强大

C.没有帝国主义的干涉  D.北伐军将士的浴血奋战

在中国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取得大量侵略权益。据此回答4-5题:

4.外国商品向长江内地倾销开始于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辛丑条约》的签订 D.《天津条约》的签订

5.清朝同治年间,一位英国商人来华,这时他享有的特权有 ①可在新界租房,永久往来 ②可到九龙司地区经商 ③可到汉口、九江一带游览 ④可在沙市开设工厂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近代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提出学习西方的思想和方案。据此回答6-8题:

6.“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差距根本在于

A.学习内容不同 B.提出者立场不同 C.指导思想不同 D.客观条件不同

7.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兴银行、兴宝藏、兴器皿技艺、兴邮亭等主张,下列表述与上述主张相悖的是

A.振兴太平天国 B.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C.建设近代化国家 D.坚持《天朝田亩制度》

8.旧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完整含义是

A.建立三权分立形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B.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国民一律平等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争相对中国贷款。据此回答9-10题:

9.帝国主义列强争相向清政府贷款的主要目的是

A.获取高额利润 B.扩大在华势力 C.控制中国海关 D.掠夺中国资源

10.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大借外债同现在我国引进外资,最根本的区别是

A.利息不同 B.方式不同 C.历史条件不同 D.意愿不同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资本主义列强的侵华史。据此回答11-13题:

11.近代中国曾两次出现被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第一次出现在19世纪末,第二次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

B.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起了重要作用

C.都被中国人民的斗争粉碎

D.都被日本帝国主义所打破

12.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的不平等条约相比,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更大  B.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加大

C.通商的开放口岸深入腹地  D.列强获得对华输出资本特权

13.近代史上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两次大规模侵略战争的相似之处有 ①都是日本力图建立世界霸权的重要步骤 ②都是为了摆脱经济危机 ③都对中国的平民进行了血腥的屠杀 ④都刺激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伟大人物,据此回答14-15题:

14.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B.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C.彻底结束了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15.1912年初,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1924年初,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提出对外要废除不平等条约。出现这种转变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孙中山的世界观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B.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

C.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D.共产国际的促进

主观意愿与客观效果经常是相违的。据此回答16-18题:

16.“清王朝的新政企图保存和扩大他们的势力,却促成了王朝的灭亡。”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在于

A.新政没能改变中国落后的生产关系  B.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C.新政过程中苛捐杂税激化矛盾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达到高潮

17.清王朝的新政失败,表明 ①人们的愿望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得以实现 ②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不可抗拒的 ③个人无法预测未来社会的发展 ④清王朝实施新政的方针政策不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近代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各派主张各有差异,据此回答18-20题:

18.《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区别是

A.劳动产品能否私有 B.能否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 C.是否体现反封建的思想 D.是否实施

19.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要差异是

A.是否挽救民族危机  B.是否学习近代科学技术文化

C.是否发展资本主义 D.是否都采用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主张

20.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同新文化运动中的资产阶级激进分子比较,最大的区别是

A.是否反对封建主义    B.是否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C.是否具有思想解放的性质 D.是否反对封建正统思想

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历次代表大会,为中国革命解决了一系列重大问题。据此回答21-23题:

21.中共“一大”确定的任务和目标包括 ①领导工人运动 ②打倒封建军阀 ③争取民族独立 ④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22.与中共一大相比,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定了

A.以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 B.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C.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D.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

23.中共三大的最大的不足是

A.没有提出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问题  B.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C.没有实行党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    D.没有解决党内存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24.《马关条约》签订时,俄国向日本提出:“俄国皇帝陛下政府查阅日本向中国要求的讲和条件,认为日本占领有辽东半岛不仅有经常危及中国首都之虞,同时将使朝鲜国家的独立有名无实,障碍将来远东的永久和平,因此,俄国政府向日本皇帝陛下政府再次表示诚实的友谊,兹劝告日本政府应确然放弃领有辽东半岛。” 这充分表明俄国  ①尽力维护远东地区和平 ②反对日本割占中国领土 ③不准日本阻碍俄国扩展 ④想把辽东半岛攫为己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5.蒋介石能够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因素有 ①他掌握了军权 ②得到了帝国主义、江浙财阀和流氓头子的支持 ③与张作霖结成军事同盟 ④中共中央领导人陈独秀不断妥协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

26.阅读《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主要企业分布示意图》

回答:

①依据上图概括近代企业的分布的特点。

②从自然的角度分析形成其特点的原因。

③从社会的角度分析形成其特点的原因。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界亦表示同情。中等商店表示甚坚决,尤以小商人及店伙为最。各马路商界联合会,于屠杀后,即纷纷投函各路商界联合会,请求罢市援助工人和学生团体之罢市要求。总商会最后亦表示愿意。而罢市中,店伙小商人的革命性表现得很明显,自己写着许多标语,而不只限于像总商会之反对印刷附律、码头捐、交易所、童工等四项要求,于此尤足证明上海市民在八十余年帝国主义统治之下,积愤至何等程度。

――《上海外国巡捕屠杀市民之略述-屠杀后各界之表示》

材料二 武汉商界,代表大商人的汉口商会,代表买办阶级的华商总会,对于沪案,漠不关心。工学界的代表去和他们接洽,前后总不下一、二十次,然而没有一次不是以闭门羹相向的。这还不算,当武汉学生要武昌商界罢市,和汉口工人预备游行的时候,汉口总商会的会长竞连夜跑到萧耀南那里去,说这次运动完全是过激派在内煽动,请督办及早解决。……

――《汉口屠杀案之真相》

回答:

①各马路商界联合会是哪个阶级的组织?在五卅运动中表现怎样?

②上海和汉口的总商会是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在五卅运动中表现怎样?能说明他们对民主革命的态度吗?

三、问答题:第29题16分,共30分。

28.史学家认为:“中国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的两次发展机会对中国政治有何影响?

29.1850一1899年这一时期,中国人所翻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其比例为4∶1;1902-1904年的两年中,后者却以2∶1的比例超过了前者;而在1912年-1940年这一时期中,得到翻译的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比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多两倍。

――《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及所学的知识,分析1850-1899年、1902-1904年、1905-1940年的三年的比例各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并概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进程。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答   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A  2.C 3.D  4.D  5.D  6.C  7.D  8.C  9.B  10.C 11.C 12.D 13.D 14.C 15.B 16.A 17.B 18.A 19.D 20.D 21.C 22.B 23.B  24.B 25.A

二、材料解析题:

26.①特点: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大中城市,这些城市大都是两次鸦片战争后开辟的通商口岸。(3分)

②自然环境优越(例:自然资源、地形、气候)。交通便利(例:海上、长江、运河)。(2分)

③大中城市人口密集,劳动力市场、消费市场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在这些城市大肆倾销商品,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外国商人在此开办了一批船坞和工厂,对近代企业开办起了刺激作用。(5分)

27.①各马路商界联合会是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组织。在五卅运动中,他们积极参加了罢市斗争,后来在帝国主义的高压下,退出了统一战线。(4分)

②上海、武汉总商会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五卅运动中,上海总商会最初参加了罢市,后来单独退出了罢市。武汉的华商总会,拒绝参加罢市,并投靠军阀萧耀南。说明大资产阶级是反对民主革命的,是革命的敌人。(6分)

三、问答题:

28.原因:①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于中国已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时,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与摧残,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②中国民族工业不是在我国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而是在外商企业的刺激和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产生的,规模小,技术差,资金少,无竞争力,有依赖性。③《马关条约》后外商可在通商口岸设厂,更是直接打击了本国的民族工商业。(6分)

影响:①19世纪9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作为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掀起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运动。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进一步发展,一方面资产阶级革命掀起反封建斗争,另一方面无产阶级队伍不断扩大,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6分)

29.①在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一些爱国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了。他们开始抛弃夜郎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涌现出来。(4分)接着,洋务派在19世纪60年代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他们以维护清朝统治为根本,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因此翻译的书籍以自然科学、应用科学为主。(3分)

②20世纪初,到国外的不少留学生接受了资产阶级思想,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迅速壮大,他们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翻译出版了大量西方社会科学著作,以唤起人民觉醒,鼓舞了斗志,推翻腐败的清政府。(3分)

③辛亥革命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反对封建军阀统治,产生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初期以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指导思想,后期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主。在此期间,大量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的著作得以翻译、出版。(4分)

④反映了中国人在救国救民道路上向西方学习的不断深入。(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