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中三年级历史试题 - 正文

高三历史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2014-5-11 0:33:57下载本试卷

高三历史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题号

总分

分数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1.  标志着鸦片战争开始与结束的史实分别是

A:英舰封锁珠江口;英舰列队架炮于南京下关江面

文本框: 年级 班级	姓名 考号B:“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签订

C:英军进犯天津白河口;道光帝派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同英军议和

D:英舰封锁珠江口;《南京条约》签订

2.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商利益

B:英国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打开中国市场

C:清朝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松驰

D:清王朝坚持闭关销国政策

3.  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闭关政策的含义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一概排斥西方事务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4.  下列关于虎门销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禁烟运动的最终胜利

B:销毁了英国和美国商人的大量鸦片

C:显示了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D: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5.  道光帝派林则徐赴广州禁烟的主要原因是

A:林则徐为官清廉

B:鸦片输入影响了正常贸易

C:林则徐上书言词恳切

D:鸦片输入引起清朝银荒兵弱

6.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A:扭转贸易逆差

B:毒害中国人民

C:以鸦片打开中国大门

D:为发动侵略战争寻找借口

7.  近代西方列强侵占的第一块中国领土是

A:澳门 B:厦门 C:虎门 D:香港岛

8.  以下关于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影响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刺激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中国被逐步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C:有利于中国手工纺织业的发展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9.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如马克思说的“不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10.18世纪中期起,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的根本原因是

   A:清政府实行闭关销国政策

   B: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中国家业经济比英国发达

   D:英国对中国土特产品需求量大

11.近代中国某一时期流行这样一句话:农民“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天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增加了赋税

B:粮价大幅度下跌

C:白银外流银价上涨

D:商人、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

12.近代中国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A: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中国第一次被西方打败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13.虎门锁烟最本质的意义是

A: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

B: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决心

C: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D: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14.19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方式是

A:商品输出

B:资本输出

C: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

D: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

15.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早期资本输出主要的方式有①办洋行②开银行③经营轮船公司④设立船坞和加工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④

16.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

A:民族矛盾尖锐    B:阶级矛盾尖锐

C:西方宗教影响    D:清朝统治黑暗

17.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的突出特征

A:宣传基督教教义

B:具有资本主义的色彩

C:把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

D:封建主义儒家思想

18.1853年,太平天国北伐的根本目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   B:解除天京之围

C:壮大革命力量   D:加快西征胜利

19.天京变乱的根本原因在于

A:领导者革命进取心减退

B: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C:农民阶级的小生产者地位

D:领导集团腐朽思想的增长

20.最能说明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的是

A:组织了强大军队,建立了政权

B:势力发展到18个省,打击了清政权

C:颁布了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D:发表了反映中国人民发展资本主义愿望的《资政新篇》

21.鸦片战争后,新思想萌芽的主要原因

A: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的加深

B:程朱理学压制反清和进步思想

C:乾嘉学派的读书人掀起

D:林则徐、魏源的倡导和呼吁

22.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巩固太平天国的纲领或方案

B:后者是前者的补充、继承和发展

C: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

D:后者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进步方案

23.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是

A:五口通商大臣的设置

B: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置

C:赫德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之职

D: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24.促使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因素有①《北京条约》的签订奕訢的上台③清政府改变传统的对外政策天京变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5.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主要分岐在于是否

A:维护清朝统治

B:抵制外国经济势力扩张

C:镇压太平天国

D:学习西方科技

26.鸦片战争后,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近代企业,主要是由于

  A:受外商企业的刺激  B:洋务运动诱导

  C:爱国心驱使     D:与西方列强“商战”

27.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是指

  A:反侵略中的革命性和反封建中的妥协性

  B: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中的革命性和妥协性

  C:政治斗争的革命性和经济斗争的妥协性

  D:对封建主义的革命性和对人民的反动性

28.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之所以早于资产阶级,最主要的原因是

  A: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制约商品经济的发展

  B: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传统的重农思想使人们对工业利润认识不足

  D:传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滞后

29.中国无产阶级具有强烈斗争精神的主要原因是①人数众多②沉重的民族灾难③比较集中④深受三座大山压迫⑤资格比民族资产阶级老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④

30.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地区出现新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A:边疆地区局势不稳定,社会动荡

  B:爆发人民起义

  C: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争夺殖民地,中国成为争夺的主要目标

  D: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边疆资本输出

31.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把朝鲜变成殖民地

B:向中国东北扩张

C:解决本国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

D:扩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32.19世纪末,英国表示“不在中国长城以北为他自己或英国或其它人谋求任何铁路让与权。”俄国也表示“不在长江流域为他自己或俄国臣民或其它人谋求任何铁路让与权。”英俄这一态度说明了

A:英俄结成反日同盟

B:英俄在争夺中国问题上达成暂时妥协

C:为对付德国在欧洲的扩张,英俄走向联合

D:在中国人民的压力下,英俄不得不尊重中国主权

33.“三国干涉还辽”的真正结果是辽东半岛

A:被中国收回,维护了国家主权

B:表面上收回,但仍处在日本的控制之下

C:置于俄国的势力范围之内

D:为俄、德、法三国共同占领

34.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民族矛盾尖锐的反映

B:是清政府“改剿为抚”的结果

C: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D: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

35.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其主要目的在于

A:抵制外国资本输出

B:发展中国的民族经济

C: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D:缓和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

36.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的基本方式是

A:以资本输出为主,同时倾销商品

B:投资铁路矿山

C:争做中国的债主,获取高额利息

D:控制海关和其它税收

37.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相同之处有

A:都是资产阶级领导和发动的革命运动

B:都想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C:都反对满洲贵族统治

D:都采用暴力手段

38.戊戌变法法令的内容不包括

A:统一政令,以法治国

B:准许官民上书言事

C: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D:种地设立中小学堂

39.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同点包括①由多国联合发动②都以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为直接目的③都攻占了北京④中国的皇帝都逃离了京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0.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最重要的条件是

A:民族矛盾进一步尖锐

B: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C: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D: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二、材料解析:(第题10分,共20分)

41.材料1:战后(鸦片战争)短短几年,英国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值的70%以上,增加了4倍多。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棉……不能出口。”“松太布市,销减大半”。

材料2:外国人还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生产的发展。

根据材料,概括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影响,并简要评价。

要求表述要成文,不得超过180字。

42.材料1:清朝以比国是“远国小国”、“别无他志”,而与比国银行团签订了筑路合同。其实,“比利时的幕后有法俄两国的命令办事。”法俄集体给予比利时财政等方面大力支持,它们所以要修筑这条铁路,“其目的与其说是商业的,毋宁说是政治的。”

材料2:一、不在中国长城以北为他自己或英国臣民或其他人谋求任何铁路让与权。

二、不在长江流域为他自己或俄国臣民或其他人谋求任何铁路让与权。

材料3:英国看到法俄在中国腹地得到也修路权,立即向清政府要五条铁路的修筑权,清政府无可奈何,只得表示五条铁路中除津镇路“另议”外,其余全部接受。津镇路要通过山东,那里是德国的势力范围,所以清政府不敢答应。后来,英德撇开清政府,两国商议共同投资修筑津镇铁路。

请回答:

(1)    读材料1,清政府为什么与比利时签订了铁路合同?清政府的分析对吗?说明了什么?

(2)    读材料2,清政府在答复英国五条铁路修筑权时,为什么把津镇路排除在外呢?结果怎样?

(3)    通过以上材料,分析帝国主义是怎样争夺中国铁路修筑权的?

三、问答题:(第题10分,共20分)

1. 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

2. 《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 2002-2014 小荷作文网www.zww.cn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版权说明 鄂ICP备05002343号 武汉市公安局备案号:4201502084
查找作文   要 作文投稿,请先 注册 联系邮箱: xhzww@126.com 收藏小荷 ,以免忘记 问题答疑 QQ 782880378 有问题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