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中三年级历史试题 - 正文*

中国古代史综合练习一

2014-5-11 0:33:58下载本试卷

中国古代史综合练习一

一.单项选择题

1.  唐朝的两税法同以往的税制相比,最主要的变化在于

A.地租形态的变化   B。税收的种类的增多 

C。征税标准的变化   D。征税手段的变化

2.南宋初期林升的一首诗<题临安邸>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暧风吹的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作者创作该诗的主要目的是

 A.称赞南宋都城杭州的繁荣    B。描绘西湖景色的秀丽迷人

C.揭露统治者的腐朽与苟且偷安  D。反映人民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3.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 ②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 ③蒙古分裂为漠北、漠南、漠西三部 ④蒙古分裂为鞑靼和瓦刺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

4.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幕岳飞的书房的场景,其中不正确的是

A.书桌上放着一本<梦溪笔谈>   B。墙架上放着一排火药的火器

C.书柜上摆放着活字印刷的<史记> D。墙上挂着绍兴和议后的<宋金对峙形势图>

5.从根本上说元朝能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统治的原因是

A.蒙古族军事实力强大       B。成吉思汗、忽必烈的伟大作用

C.接受被征服地区的先进文化    D。推行猛安谋克制度

6.秦汉时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华文明都可以传播的地区是    (  )

A.巴尔干半岛  B。印度半岛  C。地中海东岸  D。非洲沿岸

7.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农耕规模缩小,江南出现重要产粮区,这突出表明    (  )

A.战争对经济的兴衰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B。南方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超过北方

C.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D。经济中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8.从下列两幅莫高窟唐代文物图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  )

①隋唐时期佛教开始传到中国 ②佛教的流行促进了绘画、雕塑艺术的发展

③敦煌是我国和印度半岛、中亚文化交流的要地 ④唐朝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9.澶渊之盟和绍兴议和的共同影响不包括           (  )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C.有利于双方的经济发展      D。促进了民族融合

10.我国碑文化源远流长,是历史的见证。下列石碑中,体现民族团结友好的是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把战国作为我国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主要是因为       

A.各诸侯国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 B。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

C.新型地主阶级的形成       D。大量“公田”转化为“私田”

12.下列关于秦朝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  B。在地方上开始推行郡县制度

C.开始使用的圆形方孔钱成为铸币样式 D。土地兼并严重是秦末农民战争的根源

13.东汉时期国际交往的表现是              (  )

A.“海上丝绸之路”可以到达非洲 B。开始探索到达中亚西亚商路

C.与日本各小国的交往开始形成 D。政府与欧洲国家直接友好往来

14.隋唐时期市场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  )

A.江南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   B。茶叶在唐代成为生活必需品

C.农业和手工业的繁荣     D。以运河为主的长江水运发展

15.清初直接掌管蒙古各部军政大权的是          (  )

A.法王   B。参赞大臣  C。将军    D。办事大臣

16.下列关于唐朝市场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①政府对市场进行严格管理

②“草市迎江货”反映了长江沿岸城市的繁荣③市场金融服务领先于欧洲④繁华的夜市是唐朝前期城市的一大特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机、党项族的元昊、女真族的完颜阿骨打等少数民族首领对我国历史发展的最大贡献是                

A. 加强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人民的生活

B. 建立民族政权,扩大了中国的疆域

C. 使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融合

D.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和边疆地区的开发

18.下列边疆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先后顺序是       (  )

①黑龙江流域 ② 河套地区  ③ 新疆地区 ④ 西藏地区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④①②③   D.③②④①

19.下列关于中国古代赋税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 )

A.纳税依据一直以人头税为主  B。唐朝时农民不能以实物代役

C.一条鞭法适应了商品经济需求 D。方田均税法保障地主免税特权

20.下列关于先秦时期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禹用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国人暴动”使商朝由盛而衰

C.葵丘会盟确立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 D儒家思想在秦国占统治地位

21.北宋“三司”与明朝“三司”的主要不同是          (  )

A。前者是中央财政机构,后者是三个地方机构的总称

B.前者是地方司法机构,后者是中央监察机构

C.前者是地方财政机构,后者是中央司法机构

D.前者是中央财政机构,后者是地方财政机构

22.秦汉时兼理国家监察事务的中央机构是          (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刺史

23.黄宗羲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下列与他有关的是        

A.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

B.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的民主思想

C.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观点

D.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

24.2006年全球华人隆重祭孔。孔子对我国古代教育最主要的贡献是      

A.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B。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C.编订整理儒家“五经”      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25.元朝的统治中心完全向中原转移的标志是             

A. 忽必烈改国号为元       B.忽必烈定都大都

C.元军攻破临安          D.元军征服大理

二、材料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三、问答题

29.(共13分)

国别

时间

著作

作者

波兰

1553

《天体运行论》

哥白尼

中国

1596

《本草纲目》

李时珍

中国

1637

《农政全书》

徐光启

中国

1639

《天工开物》

宋应星

英国

1687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牛顿

阅读上面表格,回答:

① 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以上科技巨著的历史地位或者价值。 (5分)

② 16到17世纪中国与欧洲科技发展的特点各是什么?(4分)

③ 分析这一时期中国科学技术没有重大的进展和创新的社会原因。(4分)

30.明成祖朱棣通过政变登上了政治舞台,然而他的统治却使明朝达到了高潮。试从政治、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思想文化等方面对明成祖进行客观的评价。(14分)

31.简要叙述北宋、元朝、明朝时期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统治的制度、措施。(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