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中三年级历史试题 - 正文*

中国近代现代史选择题

2014-5-11 0:33:58下载本试卷

中国近代现代史选择题优化训练

1.近代关税一再降低对中国所造成的影响是:               (  )

 ①促使自然经济解体 ②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③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⑤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2.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不同结局的决定因素在于           (  )

①   变革的社会经济基础不同 ②变革的目的、方式不同 

③变革的客观环境不同 ④变革的阻挠力量不同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决定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基本因素是         (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中国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    D.维新派的活动

4.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权主义与维新派的兴民权最大的区别是        (  )

 A.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B.反映的时代要求不同

 C.要不要推翻清朝政府   D.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不同

5.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突出的新特点在于              (  )

 ①以国共合作为基础  ②武装斗争的形式 

③群众基础广大 ④反帝反封建相结合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根据时局的变化,调整政策的着眼点是      (  )

 A.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变内战为抗日民族战争

 C.抓住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农民的土地问题

 D.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抗日根据地

7.1975年整风运动开始后,从5月8日到6月3日,中共中央统战部先后召开了13次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的座谈会;5月15日到6月8日,中央统战部和国务院第八办公室联合召开了25次工商界人士座谈会。党内处的干部群众,提出了大量的批评和建议。这些情况表明中共希望通过整风                     (  )

A.   引蛇出洞,引出资产阶级右派 

B.正确处理改造后出现的社会矛盾,加强党群关系

 C.彻底清除王明“左”倾机会社会主义流毒

 D.进行反右派斗争,打退资产阶级右派分子的进攻

8.在我国农村发展非农产业和乡镇企业的目的是              (  )

A.使农村政企分开,摆脱贫困  B.保持经济结构综合平衡

C.改变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D.促使农村产业结构现代化,提高生产力

9.建国初期,旨在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运动是             (  )

 A.“三反”、“五反” B.农业合作化 C.抗美援朝 D.土地改革

10.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B.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

 C.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完成   D.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11.中共“八大”提出的具有创造性的方针和设想是             (  )

 ①关于当时国内主要矛盾的论述 ②提出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③制定了在综合平衡中稳定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④提出必须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思想开始形成,主要表现在  (  )

A.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B.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制定了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D.重新确定了检验真理的标准

13.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各种因素中,最重要的是       (  )

A.新中国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B.国家统一是中华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C.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D.“一国两制”的构想为有关各方接受

14.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历次革命与改革的共同主题是             (  )

 A.反对封建主义 B.反对外国列强 C.救亡图存 D.发展资本主义

15.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其理由是  (  )

①   规模超过兴中会等组织 ②有公认的领导人 

③有明确的革命纲领 ④有严密的组织机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16.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右倾”与“左”倾错误的共同点是           (  )

 A.未能掌握革命的领导权 B.对国民党无原则的退让

 C.缺乏实践经验的总结  D.理论脱离实际

17.“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指的是         (  )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胜利 B.五四运动取得胜利

 C.汉口和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D.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条件不包括                  (  )

 A.重庆谈判的举行   B.三大战役的胜利

 C.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D.政治协商会议的举行

19.建国初期开展的“三反”、“五反”运动的最重要的政治意义是        (  )

 A.建立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B.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C.为反腐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D.为三大改造的进行准备的条件

20.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标志是                    (  )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1.统一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一个法宝,历次统一战线的共同点是    (  )

 A.坚持反帝反封建    B.坚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C.坚持社会主义正确方向 D.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22.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

 A.强调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B.强调我们要争取和平的环境

 C.有助于正确认识中国的国情 D.号召我们要加快经济建设

23.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唯一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它与现行的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关系是               (  )

 A.互相矛盾 B.互相衔接 C.互相制约 D.互相借鉴

24.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主要目的是                    (  )

 A.破坏中国的传统工商业  B.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C.借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市场 D.制造侵华战争的借口

25.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这并不表明                               (  )

 A.中国的棉纺织业水平下降   B.资本主义制度优于封建制度

 C.手工生产难以与机器生产竞争 D.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26.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开眼看世界”的着眼点主要在  (  )

 A.军事技术方面 B.历史地理方面 C.社会制度方面 D.思想文化方面

27.洋务运动的内容中对促进中国近代化影响最大的一项是           (  )

A.举办军事工业 B.举办民用工业 C.举办新式学堂 D.选派留学生出国

28.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              (  )

 A.参加者的阶级属性 B.对中外反动势力的打击

 C.对西方文明的态度 D.运动时间的长短

29.戊戌变法的实质是                           (  )

 A.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B.开明地主与顽固官僚的斗争

 C.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的斗争 D.知识分子与军阀政客的斗争

30.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政治主张的根本原因是          (  )

 A.护法运动的失败 B.坚持民主革命的立场

 C.共产国际的建议 D.中国共产党的真诚帮助

31.西安事变中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主要原因在于    (  )

 A.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教育    B.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地位和权利

 C.认识到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 D.国民党中亲英美派的奔走劝说

32.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主要因为                                   (  )

A.资产阶级准备向我党发动进攻 B.全国大陆基本解放

C.资产阶级暴露了反革命的一面 D.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要防止自身腐败

33.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的错误在于                 (  )

 A.违反了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 B.错误估计了阶级斗争的严重性

 C.开始改变了八大的正确路线 D.超越了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

3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和爱国统一战线的不同点是      (  )

A.具有爱国性质B.由中共倡导或领导C.基本任务不同D.起了积极的作用

35.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在下列几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其中起根本作用的是  (  )

 A.革命性质 B.革命任务 C.社会性质 D.主要矛盾

36.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对中国而言最严重的后果是            (  )

 A.封建的自然经济解体     B.列强大批入侵

 C.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D.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37.以下关于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影响的认识,正确的是            (  )

 ①刺激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中国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手工纺织业的发展 ④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瓦解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8.1856年,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有利条件是              (  )

 ①中国国内政局动荡 ②英国拥有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 ③克里米亚战争中获胜 ④拥有稳定的前沿阵地——印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④

39.之所以称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是因为它  (  )

 A.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B.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

 C.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D.担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

40.“向湖杭虚处力攻其背,彼必返救湖杭,俟其撤兵远去,即行返自救,必获捷报也。”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的战斗中,成功实施这一战略的是             (  )

A.攻破江北大营B.取得三河镇大捷C.攻破江南大营D.安庆保卫战的胜利

41.林则徐、魏源等提出“向西方学习”主张的直接原因是           (  )

 A.发现程朱理学无济于社会   B.民族危机与封建统治危机

 C.对鸦片战争失败的惊醒与反思 D.他们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

42.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新思潮产生的最重大的影响是           (  )

A.   标志着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迈出了坚定的一步 

B.奠定了维新运动的思想基础

C.启迪着中国人重新认识世界      D.强调了以法治国的思想

43.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是                   (  )

 ①都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 ②都引进西方科学技术 ③都建立了近代教育制度 ④都维护了君主专制统治

 A.①②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44.洋务运动之所以破产,主要原因在于                   (  )

 A.西方列强的阻挠和破坏  B.缺乏有力的领导核心

 C.认识受到中体西用的限制 D.顽固派的仇恨和破坏

45.“凡通商口岸,内省腹地,其应兴铁路、轮船、开矿、种植、纺织、制造之外,一体准许民间开设,无所禁止,或集股,或自办,悉听其便。”清政府实施这项措施的直接结果是                                                                                                                        

(  )

A.   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B.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C.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 D.抵制了外来的经济侵略

46.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  )

 A.民族危机形势的日益加深 B.“公车上书”得到广泛响应

 C.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光绪皇帝支持维新变法

47.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用来反封建的思想武器是               (  )

 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②民主与科学③生物进化论④儒家思想⑤马克思主义

 A.①③ B.①④⑤ C.①③④ D.②⑤

48.康有为《新学伪经考》的真正目的是                   (  )

 A.斥责虚伪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古文经 B.借孔子之名宣传进化论思想

 C.提供新学,反对儒学理论     D.指出封建信条不足为训

49.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带有笼统的排外性质,是指义和团         (  )

A.没有区别侵略和外来的进步文明B.没有正确区别外来侵略的目的和结果

C.没有认清清政府的腐败和资本主义的先进 D.具有反帝斗争的彻底性

50.义和团带有笼统排外色彩的根本原因是                  (  )

 A.西方列强侵略加剧 B.民族危机加剧

 C.清政府闭关政策  D.农民阶级的经济文化水平决定的

51.义和团被清政府先利用、后镇压,其根本原因在于             (  )

A.义和团运动反清又反帝B.义和团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还处于感性阶段

C.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D.清政府由抵抗到投降

52.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实质意义是       (  )

 A.反清复明 B.反满兴汉 C.反对民族压迫 D.反清封建统治

53.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                      (  )

 A.民族革命 B.政治革命 C.英雄革命 D.社会革命

54.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民权主义与维新派兴民权的主要区别在于       (  )

 A.反对民族压迫  B.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C.国家的阶级实质 D.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

55.“川人之极端反对者,不在借款,而在丧失国权;不在路归国有,而在名为国有,实则为外国所有。”由此可见,四川保路运动                    (  )

 A.要求返还修路募集款      B.要求将铁路实行商办

 C.参加到革命派的反帝斗争行列中D.反对清政府将主权出卖给帝国主义

56.武昌起义取得胜利的客观原因是                     (  )

 A.起义计划周密、准备充分   B.清朝在湖北的兵力空虚

 C.革命党人积极主动、临危不乱 D.许多新军士兵转到革命党人方面

57.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辛亥革命中重申保护列强在华的既得利益,其思想根源是 (  )

 A.不敢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B.希望换取列强对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承认

 C.愿与列强建立“邻宜之笃”的友好关系

 D.对列强帮助中国建立独立的共和国有幻想

5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最能反映                   (  )

 ①托马斯·莫尔的思想 ②达尔文的思想 ③欧文的政治主张 ④卢梭的政治学说 ⑤孟德斯鸠的政治学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 D.③④⑤

59.以下对宋教仁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组织责任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B.建立资产阶级政党

 C.巩固民主共和,实现平民政治 D.壮大革命力量,推翻袁世凯军阀统治

60.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在实践中遭到挫折的根本原因是(  )

 A.封建残余势力强大  B.人民群众没有发动起来

 C.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D.民族资本发展不充分

61.从1912-1919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原因有         (  )

 ⑴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 ⑵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有了提高 ⑶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 ⑷“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都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A.⑴⑵⑶⑷ B.⑴⑵⑷ C.⑵⑶⑷ D.⑴⑵⑶

62.五四运动促使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新阶段”的含义是   (  )

 A.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B.五四运动使思想主流发生变化

 C.五四运动使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D.五四运动启导广大人民的觉醒

63.中共“一大”确立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  )

 A.中共成立时就认识到应该走自己的道路 B.说明早期中共对本国国情有清醒的认识

 C.历史上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被皖系镇压 D.二七惨案的教训使中共的认识得到提高

64.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特点得到充分体现是在                 (  )

 A.五 运动中 B.省港罢工中 C.东征过程中 D.北伐战争中

65.“八七”会议的主要历史功绩是                     (  )

 A.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B.决定在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

 C.找到了中国革命正确道路 D.给涣散的中共指明了新出路

66.20世纪30年代,随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导致国民党营垒开始破裂的事件有 (  )

 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⑵十九路军上海抗战 ⑶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成立 ⑷西安事迹的发生      A.⑴⑵⑶ B.⑵⑶⑷ C.⑴⑶⑷ D.⑴⑵⑶⑷

67.下列各项属于“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表现的是               (   )

 ⑴“一·二八”事变后不支持上海军民的抗战 ⑵杀害民权保障同盟总干事杨杏佛 ⑶进攻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⑷发动对红军的第四、第五次“围剿” ⑸与日本达成“何梅协定”   A.⑴⑵⑶⑷⑸ B.⑵⑶⑷⑸ C.⑶⑷⑸ D.⑴⑶⑷⑸

68.下列内容在中共发表的抗日通电与《国民政府自卫宣言》中均有的是     (  )

 A.中国要保卫领土主权完整,抵抗日本侵略 B.国共两党亲密合作,结成统一战线

 C.中国同胞和军队团结起来,共同御敌  D.日本的侵略破坏了国际公约

69.下列战役,最能体现抗日战争特征的是                   (  )

 A.台儿庄会战 B.百团大战 C.太原会战 D.豫湘桂战役

70.抗日战争期间,英美对国民政府时而支持其抗战,时而进行劝降活动,这种矛盾的外交政策主要是由于                              (  )

 A.推动日本进攻苏联 B.避免日军南下太平洋

 C.与日本有秘密协定 D.在亚太地区利益的需要

71.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决定性因素是                  (  )

 A.日本侵略军的战线太长  B.敌后根据地对日军的威胁

 C.人民抗日力量未充分发展 D.中日两国实力对比的变化

72.1939年国民政府政策重心发生转移的根本原因是              (  )

 A.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 B.国民政府一党专政的基本立场

 C.英美对其进行的劝降活动 D.日本实行政治诱降为主的政策

73.1942年,中共延安整风运动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这主要是因为整风运动                         (  )

 A.促进了党内的团结与统一   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纠正了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的错误

74.抗战胜利后初期,国内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                (  )

 A.反对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干涉 B.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C.消灭封建剥削,分配农民土地 D.发动民主运动,推翻国民党独裁统治

75.《双十协定》对国民党最具有制约性的一条是                (  )

 A.决定迅速实行宪政  B.保证人民民主和自由

 C.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D.确认和平建国纲领

76.解放战争初期,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主要依据是(  )

 A.国民政府腐败不得人心    B.人民解放军有巩固的后方

 C.人民解放军具有坚强的战斗力 D.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高涨

77.人民解放战争第二年的基本任务是                    (  )

 A.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B.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C.举行全国范围的战略反攻 D.举行全国范围的战略决战

78.关于七届二中全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⑴在河北西柏坡村召开 ⑵在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胜利后召开 ⑶毛泽东提出在全国胜利后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⑷毛泽东提出了全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A.⑴⑷ B.⑵⑶ C.⑴⑶⑷ D.⑴⑵⑶⑷

79.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两次政协会议的相似之处是           (  )

 A.参加会议的党派   B.协商解决重大问题的方式

 C.会议讨论的主要内容 D.会议产生的历史意义

80.下列关于1950年我国土地改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B.彻底改变了土地所有制的性质

 C.保护富农有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 D.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81.建国初期,为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中,在刻人民信任方面起了决定性作用的是                              (  )

 A.没收四大家庭官僚资本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82.1952年,毛泽东指出:“不应再把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其依据是  (  )

 A.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C.官僚买办资产阶级被打倒 D.民族资产阶级已被改造

83.下列各项,属于片面强调调整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远远脱离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的是(  )

 A.总路线的方针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运动

8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其实质是          (  )

 A.改革计划管理体制     B.解放生产力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纠正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85.下列有关上海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展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上海较早地实现了对外开放  B.上海宝山钢铁公司建成投产

 C.“西气东输”工程将直达上海 D.1991年,上海浦东成为经济特区

86.“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实质是                    (  )

 A.对封建王朝的愚忠和维护 B.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肯定与效仿

 C.对侵略、挑战的积极回应 D.树立了崭新的爱国主义旗帜

87.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主要依据是        (  )

 A.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 B.中国革命主力的变化

 C.中国革命形式的变化 D.中国革命领导阶级变化

88.就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看,辛亥革命确实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主要原因是(  )

A.   结束了中国传统社会    B.开启了中国现代化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推翻了君主制统治

89.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实业救国”两大思潮在实践中遭到挫折的根本原因是(  )

 A.封建残余势力强大  B.人民群众没有发动起来

 C.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D.民族资本发展不充分

90.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反映出              (  )

 ⑴国共两党消除了根本分歧 ⑵革命的群众基础广泛 ⑶无产阶级取得革命的领导权 ⑷中国革命性质仍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A.⑴⑵⑷ B.⑵⑶ C.⑵⑷ D.⑶⑷

91.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同袁世凯斗争时,斗争方式有一个变化过程,即  (  )

 A.由武装斗争到议会斗争      B.由议会斗争到武装斗争

 C.由组织暗杀到组织全国性武装斗争 D.由政党斗争到发动群众斗争

92.中国无产阶级之所以早于资产阶级产生,主要是因为             (  )

A.   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制约商品经济的发展   

B.传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C.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使人们对工业利润认识不足 

D.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93.前期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其实质是          (  )

 A.彻底批判封建主义   B.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

 C.资产阶级追求民主政治 D.民主共和与专制复辟的斗争

94.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二者归纳共同点不准确的是               (  )

 A.是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B.主张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C.主张废除皇帝     D.未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95.20世纪30年代末中国并存的政权中不包括                 (  )

 A.陕甘宁边区政府  B.重庆国民政府

 C.东北伪“满洲国”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96.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最根本的原因是               (  )

A.   中国的君主制度已被推翻 

B.孙中山对革命对象、革命依靠的力量等有了新的认识

C.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不断加强 

D.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97.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纳最根本区别在于              (  )

 A.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问题  B.中国人民的民主权利问题

 C.民主革命胜利后的前途问题 D.是否接受十月革命的影响

98.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运动本质区别是       (  )

 A.由先进阶级领导 B.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斗争目标

 C.采用非暴力形式  D.斗争逐步走向统一领导

99.国共两党两次分裂的相同点是                      (  )

⑴分裂根本原因是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 ⑵分裂后都出现了大规模内战 ⑶两次内战结果都以国民党彻底失败而告终⑷两次内战期间日本都加紧侵华

 A.⑴⑶ B.⑴⑵ C.⑵⑶ D.⑴⑷

100.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要出发点是               (  )

 A.改善国共两党关系 B.粉碎国民党亲日派的企图

 C.从全民族利益出发 D.支持国民党亲英美派的态度

101.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  )

 A.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 B.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

 C.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  D.彻底解放了全中国

102.党在不同时期建立统一战线的立足点是                 (  )

 A.有利于打击最主要的敌人  B.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C.体现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D.建立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103.1947年人民解放军三路挺进中原时开辟的三块根据地,共同涉及的省份有  (  )

 A.陕西 B.湖南 C.河南 D.安徽

104.国共两党合作后,仍然存在斗争一面的根本原因是             (  )

 A.两党抗战路线不同     B.对日本侵略者的阴谋认识不同

 C.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D.抗战胜利后建国方略不同

105.“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都是   (  )

 A.与列强干涉或侵略中国有关 B.以学生为先锋,工人为主力

 C.发生在北京并且扩大到全国 D.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106.“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反映的主要社会矛盾是            (  )

 A.民族资产阶级与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   D.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矛盾

107.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把私人生产纳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轨道 

 C.在中国探讨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108.1957年整风运动转为反右派斗争的主要原因是              (  )

 A.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向党提出批评意见  B.党中央整风运动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

 C.党中央对于当时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 D.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向党猖狂进攻

109.土地改革运动具有民主革命性质,是因为它                (  )

 A.支援了人民解放战争  B.有利于恢复发展生产

 C.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D.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

110.下列事件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是                    (  )

 ⑴土地改革 ⑵没收官僚资本 ⑶农业合作化 ⑷工商业公私合营

 A.⑴⑵⑶ B.⑵⑶⑷ C.⑴⑵⑷ D.⑴⑶⑷

11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实质是                     (  )

 A.进行改革开放  B.审查和纠正冤假错案 

 C.整风和解放思想 D.坚持宇的思想原则

11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爱国统一战线的相同之处是     (  )

 ⑴都是由中共倡导或领导的 ⑵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的产物 ⑶基本任务相同 ⑷都具有爱国性质

 A.⑴⑵⑷ B.⑴⑵⑶ C.⑵⑶⑷ D.⑴⑶⑷

113.近代关税一再降低对中国所造成的影响是                (  )

 ⑴促使自然经济解体 ⑵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⑶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⑷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主、半封建社会 ⑸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A.⑴⑵⑶⑷⑸ B.⑴⑶⑸ C.⑴⑵⑶⑷ D.⑴⑶⑷⑸

114.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不同结局的决定因素在于           (  )

 ⑴变革的社会经济基础不同 ⑵变革的目的、方式不同 ⑶变革的客观环境不同 ⑷变革的阻挠力量不同

 A.⑴⑵ B.⑴⑵⑶ C.⑴⑵⑶⑷ D.⑵⑶⑷

115.19世纪末20世纪初决定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基本因素是         (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中国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  D.维新派的活动

116.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权主义与维新派的兴民权最大的区别是         (  )

 A.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B.反映的时代要求不同

 C.要不要推翻清朝政府 D.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不同

117.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突出的新特点在于               (  )

 ⑴以国共合作为基础  ⑵采用武装斗争的形式 

⑶群众基础广大 ⑷反帝反封建相结合

 A.⑵⑶⑷  B.⑴⑵⑷ C.⑴⑵⑶ D.⑴⑶⑷

118.国共十年对峙暑期,中共根据时局的变化,调整政策的着眼点是       (  )

 A.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变内战为抗日民族战争

 C.抓住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农民的土地问题

 D.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抗日根据地

119.1957年整风运动开始后,从5月8日到6月3日,中共中央统战部先后召开了13次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的座谈会;5月15日到6月8日,中央统战部和国务院第八办公室联合召开了25次工商界人士座谈会。党内外的干部群众,提出了大量的批评和建议。这些情况表明中共希望通过整风                      (  )

A.   引蛇出洞,引出资产阶级右派 

B.正确处理改造后出现的社会矛盾,加强党群关系

 C.彻底消除王明“左”倾机会社会主义流毒

 D.进行反右派斗争,打退资产阶级右派分子的进攻

120.在我国农村发展非农产业和乡镇企业的目的是              (  )

 A.使农村政企分开,摆脱贫困 B.保持经济结构综合平衡

 C.改变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D.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现代化,提高生产力

121.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中共认识到                (  )

 A.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B.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C.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D.建立根据地的重要性

122.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起前三次“围剿”的背景不包括     (  )

 A.全国已建立起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B.中共已探索到“工农武装割据”之路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D.军队中已确立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

123.1932年底在上海成立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是针对             (  )

A.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活动步步进逼B.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C.声援东北人民的抗日活动    D.国民政府迫害抗日民主人士

124.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项英、陈毅率领地方红军三万余人,留在中央根据地,其战略用意是                        (  )

 A.死守南方的根据地 B.发动当地农民参军,争取更多的兵源

 C.掩护主力红军突围 D.继续其“工农武装割据”的探索

125.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从本质上说是因为              (  )

 A.中国内战给予了可乘之机  B.日本有军国主义的传统,妄图征服中国

 C.日本急于转嫁经济危机的恶果 D.列强无力东顾,趁机夺取列强在华的势力范围

126.1932年日本发动“一·二八”事变,其战略意图主要是          (  )

 A.转移国际社会视线,减轻其舆论的压力

 B.给国民政府施加压力,迫其妥协,承认东三省的独立

C.占领上海,作为南侵的根据地 D.打击英美在上海的势力,扩张自己的势力

127.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根本转折点,其主要理由是           (  )

 ⑴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了全面胜利的反侵略战争 ⑵抗战前后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⑶中国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已经超过了反革命力量

 A.⑵⑷ B.⑶⑷ C.⑵⑶ D.⑴⑵

128.1947年6月,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这是整个解放战争的转折点,主要因为 (  )

 A.解放军由内线作战转为外线作战 B.人民军队人数超过了国民党军队

 C.中国共产党赢得政治主动权   D.解放了延安

129.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化与欧美国家近代化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

A.   中国近代化受内部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 

B.缺少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

 C.经济发展畸形,结构不合理 D.资产阶级掌握着近代化的领导权

130.1953年“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规定: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作出这一决策,其主要原因在于                              (  )

 ⑴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⑵旧中国重工业底子薄 

⑶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国的需要 ⑷接受了苏联的劝告

 A.⑴⑵⑶ B.⑵⑶⑷ C.⑴⑶ D.⑵⑷

131.制定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机构是             (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央人民政府       D.政务院

132.洋务派创办的企业属于近代企业的范畴,其依据是            (  )

A.   私人创办    B.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 

C.使用大机器生产 D.雇用工人劳动

133.西安事变标志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主要依据是 (  )

 A.蒋介石已经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B.蒋介石已经同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C.中共领导的军队取得合法地位

 D.国民党内部的爱国人士,要求实现团结抗日的强烈愿望

134.下列事件中,提出要逐步实现国家工业化的是              (  )

 ⑴中共七大         ⑵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⑶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⑷过渡时期总路线

 A.⑴⑵⑶ B.⑵⑶⑷ C.⑴⑶ D.⑵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