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中三年级历史试题 - 正文

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十)

2014-5-11 0:33:58下载本试卷

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十)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关于晋国的陈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   )

  A.是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国

  B.都城位于今山西境内

  C.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一

  D.春秋末年分裂为韩赵魏三国

    

 2. 江统《徒戎论》中指出,西晋时期“关中之百余万口,率其多少,戎敌居半。”所谓“戎

  敌”是指:①匈奴②鲜卑③氐族④羌族

   A.①②          B.③④

   C.②          D.①③

     (   )

 

 3. 下列属于唐朝丝织业发达的城市是:① 巩县 ② 宋州 ③ 邢州 ④ 亳州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

 

 4.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最根本标志是:

   A.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成为商品投入市场

   B.机户开设机房,雇佣机工进行生产

   C.商品经济发达,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机工计日领取工资

     (   )

 

 5. 18世纪中期,在中英贸易中,中国卖给英国的主要商品是:

   ①茶叶 ②生丝 ③棉花 ④棉布 ⑤药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③④⑤

     (   )

 

 6. 鸦片战争以后出现的介绍世界知识的书有:

   ①《康  纪行》②《各国律例》③《瀛环志路》④《四州志》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

 

 7.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先后出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操纵中国海关管理权近半个世纪

  的是:①李泰国 ②璞鼎查 ③赫德 ④顾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

 

 8.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这些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

   A.上海、香港、广东

   B.天津、广东、厦门

   C.上海、广东、天津

   D.上海、南京、天津

     (   )

 

 9. 下列康有为活动的先后顺序是:①开办万木草堂 ② 发动公车上书

   ③ 组织保国会  ④ 组织强学会  ⑤ 创办《万国公报》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①⑤④

   C.①②⑤④③        D.③④⑤②①

     (   )

 

 10. 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

   A.中共二大提出民主革命纲领

   B.中共三大制定统一战线方针

   C.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

   D.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   )

 

 11下列哪一事件是国民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的直接起因?

   A.万县惨案         B.南京惨案

   C.三·一惨案        D.一·三惨案

     (   )

 

 12抗战相持阶段到来之前,中国战场取得的最大军事胜利是: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淞沪会战

      (   )

 

 13导致“文化大革命”产生的主要根源是:

   A.错误地批判了吴晗的《海瑞罢官》

   B.党内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

   C.“两个凡是”理论的影响

   D.林彪反革命集团的形成

      (   )

 

 14斯图亚特王朝的第一个国王是:

   A.伊丽莎白         B.詹姆士一世

   C.查理一世         D.威廉一世

      (   )

 

 15在拉美独立战争期间,世界其它地区发生的事件有:

   ①美国扩张领土 ②爪哇人民起义 ③法国对欧洲作战 ④英国出现火车机车

   A.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

 

 16欧洲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第一次登上政治舞台是在:

   A.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不久

   B.资本主义根本矛盾已暴露的时候

   C.成熟的无产阶级理论产生之后

   D.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确立之后

      (   )

 

 17美国在下列哪个时期经济发展最快:

   A.1898—1913年       B.1914—1918年

   C.1919—1928年       D.1928—1930年

      (   )

 

 18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巴尔干半岛争夺最激烈的国家是:

   A.英国与德国         B.俄国与奥匈

   C.奥匈与土耳其        D.俄国与德国

      (   )

 

 19在十月革命影响下,最先爆发的革命是:

   A.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

   B.德国十一月革命

   C.中国五四运动

   D.意大利工人夺取工厂的斗争

     (   )

 

 20下列国家中抵抗法西斯进攻时间最长的是:

   A.丹麦          B.挪威

   C.荷兰          D.法国

      (   )

 

二、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1要了解北匈奴、南匈奴与中原政权的和战关系,在下列哪些史籍中查阅:

   ①《史记》  ②《后汉书》  ③《汉书》 ④《资治通鉴》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   )

 

 22一条鞭法与地丁银的共同之处是:

   ① 不以户为基本征收单位

   ② 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

   ③ 按田亩多少征税

   ④ 征收银两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

 

 23时代赋予太平天国运动新的内容和意义,表现在:

   ① 创立拜上帝会,发动群众,举起反清义旗

   ② 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

   ③ 主张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④ 颁布了革命纲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   )

 

 24清政府的“预备立宪”之所以是骗局,是因为:

   ① 宣布的预备期太长

   ② 内阁成员以皇族为主

   ③ 内阁成员都是满族

   ④ 《钦定宪法大纲》规定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

 

 25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国制度领导的反袁斗争有:

   ① 二次革命         ② 护国运动

   ③ 护法运动         ④ 反对张勋复辟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   )

 

 26下列有关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正确的有:

   ① 辛亥革命前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② 出现军阀割据与混战的局面

   ③ 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来禁锢人们的思想

   ④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

 

 27下面地区在新中国成立前,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的有:

   ① 上海  ② 瑞金  ③ 延安  ④ 河北平山县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

 

 28在三大战役中直接指挥了两大战役的是:

   ① 聂荣臻   ② 罗荣桓    ③ 陈毅   ④ 林彪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   )

 

 2919世纪中期英国在埃及取得的特权有:

   ① 建铁路          ② 办工厂

   ③ 开凿苏伊士运河      ④ 开办电信事业

     A.①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   )

 

 30下列哪些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果的具体表现:

   ① 欧洲掀起非洲内陆探险热

   ② 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奴隶贩子

   ③ 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

   ④ 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   )

 

 31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所取得的利益有:

   ① 取得了与英国同等的制海权

   ② 打击了美国在远东争霸的主要对手

   ③ 日本在中国山东的权利转交美国

   ④ 达到了美国独霸中国的目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   )

 

 32苏德战争爆发时,德军进攻的地区有:

   ① 摩尔曼斯克         ② 明斯克

   ③ 顿河河曲          ④ 斯摩棱斯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   )

 

三、填空题:

 

 33元朝疆域辽阔,在全国实施行省制度,其中最北面的是(    )省,

   今海南省属于(     )省。

 

 34为了宣传拜上帝教,从1844年冬,洪秀全开始撰写《        》

   《原道醒世训》、《         》等文章。

 

 351919年(    )在《每周评论》发表了《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

   的文章,挑起了问题与主义之争。

 

 3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第一任政务院总理是(      )

   秘书长是(      )

 

 3718世纪早期,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的十三个殖民地中,

   最北的一个是(          )

   19世纪早期, 拿破仑在欧洲控制的六个依附国中,

   最南面的一个是(          )

 

四、材料解析题:

 3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邓氏自中兴后累世宠贵,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上十三人,中二千石十四

人,列校二十二人,州牧、郡守四十八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

                  引自《后汉书·邓禹传》

   材料2:

 “袁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人也,高祖元安,为汉司徒,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

倾天下。”

                  引自《三国志·袁绍传》

   材料3:

 “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

马羊牛豕,山谷不能受。……三牲之肉,臭而不可食,清醇之酎,败而不可饮。”

                  引自《后汉书·仲长统传》

 

   回答:

 (1)材料1邓氏“累世宠贵”和材料2袁氏“四世三公”的现象在东汉是否只是个别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答:

 

 (2)材料3反映了什么情况?

   答:

 

 (3)分析豪强地主势力发展,在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

 

材料解析题

 3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吾党本其三民主义而奋斗者,历有年所,中间虽迭更称号,然宗旨主义,未尝或离。顾其

所以久而不能成功者,则以组织未备,训练未周之故”。

                   引自《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

  材料2:

 “武昌起义,全国响应,民国以成,而反对革命之人,均变成赞成革命之人,此辈……一

方参加革命,一方反破坏革命党”。

                  引自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

  材料3:

 “故知革命之目的,非仅仅在于颠覆满州而己,乃在于满州颠覆以后,得从事于改造中国

……然而当时之实际,乃适不如所期,革命虽号成功,而革命政府所能实际表现者,仅仅为

民族解放主义。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实间接与

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

                  引自《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回答:

 (1)材料2中“此辈”指哪些人?

答:

 

 (2)材料3中所说的“改造中国”指什么?

答:

 

 (3)综合三则材料,孙中山和中国国民党分析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有哪些?这个分析是否全面?

答:

 

 

材料解析题

 40阅读下列材料

  贝尔(司汤达)的童年时代照彻着革命烽火;他曾为革命党人处死路易十六而欢欣鼓舞,曾挥舞三色小旗呼喊“不自由,毋宁死”的口号庆祝共和派的胜利,曾为开赴前线的共和军送行,参加过雅各宾俱乐部的活动……17岁时投入拿破仑的麾下,随大军入德国、进维也纳、越过阿尔卑斯山,下意大利、远征莫斯科……他见过辉煌的胜利,也目睹过惨烈的溃败。…

…不息的政治热情又使他同意大利烧炭党人密切来往,结果被意大利当局逐回法国。

  当有人问他(小说为什么起名《红与黑》时,他回答“如果早一个时代出生,于连可能

是个兵,可是他生在这个时代,他不得不披上教士的法衣,黑色就是这样来的。”

 

  回答:

 (1)贝尔应当生活于何时?

答:

 

 (2)共和军为何要开赴前线?

答:

 

 (3)于连应当生活在什么年代?

答:

 

 (4)红色和黑色分别代表什么年代?

答:

 

 (5)小说的起名表明了作者什么政治倾向?

  答:

 

五、问答题。

 41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时期,我国呈现分裂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南北朝时期我国会从

分裂的局面逐渐趋于统一?

 

   回答:

 

 

 

 

 

 

 

 

 

 

问答题

 42历史上外国对我国东北有哪些侵略行为?中国政府和人民是怎样反侵略的?中国共产党是怎样解放并建设东北的?

回答:

 

 

 

 

 

 

 

 

 

 

 

 

  问答题

 43有人认为:“明治维新唯系天皇圣明,锐意革新,遂振日本国威,摒除内忧外患,立

日本国典型和平、民主、富强之形象,实乃东方之大幸,世界之大幸。”你如何看待这一观

点?

回答:

 

 

 

 

 

 

 

 

参 考 答 案

 

一、

 1. D  2. B   3. D   4. B   5. C   6. C   7. B   8. C

 9. C  10. D  11. D  12. C  13. B  14. B  15. D  16. B

17C  18. B  19. B  20. B

 

二、21. C  22. C  23. B  24. A  25. A  26. B

  27. B  28. C  29. A  30. D  31. A  32. C

 

三、

33. ( 岭北 ) ( 湖广 )

34.《 原道救世歌 》《 原道觉世训 》

35. ( 胡适 )

36. ( 周恩来 ) ( 林伯渠 )

37. ( 马萨诸塞  ) ( 那不勒斯王国 )

 

四、

 38.

 (1)答:不是个别现象,背景为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特别是汉光武帝的统治基础是豪强地主。

 (2)答:豪强地方庄园控制着成千上万依附农民,生活奢侈。

 (3)答:豪强地主到东汉末年占据地方或中央政府职务,黄巾起义后,又转为军事割据集团,使战乱不止,百姓遭殃。

 

 39.

  回答:

 (1)答:指袁世凯、段祺瑞等人。

 (2)答: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3)答:“组织未备,训练未周”,“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这个分析对,但不全面。最重要的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愿同帝国主义决裂、不敢发动和依靠广大群众,斗争不坚决。

 

 40.

  回答:

 (1)答:18世纪下半期,19世纪上半期。

 (2)答:因为反法同盟多次进攻法国,欲恢复法国君主制。

 (3)答:于连应当生活在1815年之后。

 (4)答:红色代表拿破仑时代,黑色代表波旁王朝复辟。

 (5):作者怀念革命、愤恨复辟王朝。

 

五、

 41.

回答:

东汉豪强地主势力发展,把持中央政权,大批农民破产。由于东汉政权的腐朽导致

黄巾起义爆发,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在镇压黄巾军起义中,有些豪强地主成为割据的军阀,出现了军阀混战的分裂局面。

  从东汉开始,我国北方一些少数民族内迁,内迁各族人民受西晋统治者压迫,使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这导致西晋的灭亡和更大规模的分裂和混乱。

  南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南朝末年士族势力削弱,北方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同时加强了联系和友谊,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使北方农民得到土地,生产和生活比较稳定,北方经济恢复。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加速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这一切都为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准备了条件。

 

 42.

回答:

  俄国对雅克萨地区侵略,后又签订《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强占我国大量领土。19世纪末,东北成为俄国的势力范围。日俄战争中,日俄以东北为战场后,日本占东北南部。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控制东北,“九一八”后,日本强占东北。

  康熙在位时,就曾进行雅克萨之战。在日本铁蹄下,东北抗日联军英勇作战。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派遣军队和干部到东北建立根据地。辽沈战役后,东北全境解放。进行了土改,剿匪,镇压反革命运动。

  “一五”计划中,建立了鞍山轧钢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等,成为中国的工业基地。

 

 43.

回答:

上述观点不正确。

  明治维新的确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强国。但明治维新并非由于天皇圣明而成功,根本原因是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在新旧势力斗争中,人民群众是斗争的主力。

  明治维新之后仍然保留有封建残余,并非“民主、和平之典型”。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迅速走上扩张道路,侵略朝鲜、中国,是亚洲之大不幸,世界之大不幸。

© 2002-2014 小荷作文网www.zww.cn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版权说明 鄂ICP备05002343号 武汉市公安局备案号:4201502084
查找作文   要 作文投稿,请先 注册 联系邮箱: xhzww@126.com 收藏小荷 ,以免忘记 问题答疑 QQ 782880378 有问题请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