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中三年级历史试题 - 正文*

高三历史第三单元测试题

2014-5-11 0:33:58下载本试卷

高三历史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特点包括

①江南迅速开发②中原经济发展停滞③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重要地位④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⑤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A、①②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开发表现在

①土地大量开垦②耕作技术进步③农田水利兴修较多④农作物商品化程度高⑤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提高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3、北方劳动人民南迁对南方生产发展最直接的影响在于

①充实了江南劳动力②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③导致南方人观念更新④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4、水碓、水磨的主要作用在于

A、谷物加工; B、灌溉提水; C、清除粮食杂质;    D、提高谷物质量

5、绘制出《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原则的是

A、裴秀;     B、郦道元;       C、沈括;     D、贾思勰

6、范缜的思想与王充相比,一个重要的发展是

A、强调自然规律,反对天降灾祸论;

B、更深刻认识并阐述精神和肉体的关系;

C、对迷信鬼神思想进行坚决的批判;

D、科学地奠定了无神论思想的理论基础

7、南北朝时期,统治者佛教或大肆毁佛,其根本原因是

A、想要控制寺院的规模;            B、不了解是否应该发展佛教艺术;

C、对佛教教义理解抱对立态度;      D、受统治需要的制约

8、“建安文学”的代表作不包括

A、 曹操《蒿里行》;                 B、王粲《七哀诗》;

C、蔡文姬《悲愤诗》;               D、庾信《哀江南赋》

9、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不包括

A、 蔡邕;     B、钟繇;     C、王羲之;      D、曹不兴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据此回答1012题。

10、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A、 新兴封建城市开始出现;          B、大量荒地得到开垦,耕地面积扩大;

C、引进农作物新品种并广泛种植;       D、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11、公元5世纪晚期,北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较为稳定的最主要原因是政府

A、重视保护农桑;                     B、注意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

C、大兴水利工程,改善了生产环境;  D、大力推行均田制

12、这一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北方劳动人民的南迁;               B、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

C、一些统治者采取劝课农桑的政策;     D、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

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取得了新的成果,据此回答1315题。

13、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佛教的空前兴盛;                   B、统治者尊崇宣扬佛教;

C、佛教寺院政治经济发展;             D、古代雕刻绘画艺术的发展

14、用儒家思想改造道教,宣扬采药炼丹、长生不老的是

A、东汉张角;    B、东晋葛洪;     C、三国的曹不兴;       D、唐玄宗李隆基

15、范缜提出人的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形体存在,精神就存在;形体死亡,精神也就消失,主要是针对佛教宣扬的

A、 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观点;      B、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亡的观点;

C、形神统一,形亡神才灭的观点;       D、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观点

16、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统一趋势进一步增强;            B、诸侯争霸战争愈演愈烈;

C、分封制渐趋衰落;                D、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

17、推行郡县制有利于巩固秦的统一,是因为这一制度

A、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提高了政令施行的效率;

C、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

18、商周农业的进步,不包括

A、大量使用青铜工具;              B、种植多种粮食作物;

C、施用各种肥料;                     D、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19、春秋战国时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①  铁农具的使用②牛耕的运用③水利灌溉的发展④封建制度的确立

A、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两汉与秦朝对匈奴采取的相同措施是

A、修建防御工事;                  B、和亲与互市;

C、进行战争;                  D、迁民屯边

21、西汉时期的新疆地区

A、掌握了铸铁技术、井渠法,修筑坎儿井;

B、处于丝绸之路的起点,商贸发达;

C、始终处在中央的管理下;

D、民族众多,大都处在封建社会时期

22、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对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具有积极意义的是

A、“兼爱”、“非攻”;                B、“法不阿贵”;

C、“民贵君轻”;                    D、“以法为本”

23、秦汉文化具有统一性与多样化有机结合、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水平居世界前列、气势恢宏等突出特点。其中,造成“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这一特点的直接原因是

A、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以确立有巩固;

B、处在封建盛世时期,经济文化高度发达;

C、中外交通发达,政府重视对外交流;

D、科技文化先进,对周边国家有强大的吸引力

24、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然而。秦朝于隋朝却短期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A、周边少数民族入侵;              B、统治集团内讧变乱

C、宦官擅权外戚临朝;              D、横征暴敛苛政黩武;

25、下列言论属于韩非子的是:

A、制天命而用之;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二、材料解析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摘自《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摘自《宋书》

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汉朝时江南的经济状况怎样?

   (2)材料二描述的江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何在?

三、问答题:

27、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它的各方面特点明显。如:政治特点是:国家长期分裂,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南北政权对峙存在,国家政权中士族势力强大。

那么经济方面特点:                          

民族方面特点:                           

这种政治、经济和民族方面的特点又使文化具有什么特点?用史实加以说明。

高三历史第三单元测试题答题纸

姓名:          班级:            分数: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       材料题:

(1)

(2)

三、       问答题:

27、答:

高三历史第三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A

A

A

B

D

D

D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A

B

B

A

D

C

A

D

C

21

22

23

24

25

 

C

B

C

D

B

 

二、材料题:

26、(1)人烟稀少,耕作技术落后,商品交换不发达,贫富分化的程度很低。

(2)江南变得非常富裕,粮食产量高(如:一年收入可以满足几个郡的需要),丝织品产量大(如:可以供天下人穿)。原因:北民南迁,促进南方的开发;南方民族融合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统治者的重视;南方相对稳定;自然条件优越;

三、问答题:

27、经济方面的特点:

北方发展迟缓,南方开发迅速;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重要地位;封建性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

民族方面的特点:

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民族政权对峙;民族融合出现高潮;

文化的特点:

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如南北文化的差异。

体现民族大融合的特色——《齐民要术》等;

思想领域活跃——哲学、道教和佛教等盛行

科技成就突出——圆周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