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一次统一练习试卷
(三科考试时间150分钟,本学科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表格中。
1.2000年,国家“九五”重大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向社会公布了《夏商周年表》。该年表将中国历史的确切纪年提前了
A.1200多年 B.1500多年
C.1700多年 D.2000多年
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备受推崇。据此回答2~3题。
2.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备受推崇,是因为
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
②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④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西汉时期,中央集权制度比秦朝获得进一步发展,但
A.中央政权彻底解除了诸侯国的威胁
B.中央政权掌握了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大权
C.中央政权在西域地区建立起有效的统治
D.封建统治思想得到进一步完善
4.阅读中国古今著名水利工程分布图,按出现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⑤④
C.②⑤①③④
D.②⑤①④③
5.中国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对中外历史产生的影响中评价正确的是
①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②是中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③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
④促进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关税,是主权国家对进出国境的商品所征收的一种税,它是各国用来保护本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在近代历史上控制中国海关和关税已成为列强侵略我国的重要手段。据此回答6~7题。
6.工业革命后,英国相断废除了实施高关税和贸易保护的《谷物法》以及《航海条列》,它反映了
①英国凭借实力已在各国贸易中居于绝对优势
②自由主义思潮的盛行
③自由贸易逐渐发展
④国家强化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控制中国海关管理权,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A.阻碍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资本输出成为侵华的主要手段
C.中国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D.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进程
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调整政策、加强自身建设。据此回答8~9题。
8.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根据国内外时局的变化,调整政策的着眼点是
A.开创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
B.由国内革命战争转向民族革命战争
C.解决反封建的根本问题即农民的土地问题
D.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9.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大创举。1942年整风运动取得的成就是
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
②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③从思想上清算了“左”和“右”的错误
④形成全党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9世纪上半期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深入发展时期。据此回答10~11题。
10.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欧洲革命与改革对当时政治格局所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
A.东南欧民族国家纷纷独立 B.“大陆封锁”政策宣告终结
C.维也纳体系开始动摇 D.欧洲各国内部矛盾重重
11.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欧洲革命与改革所承担的最重要的历史使命是
A.推翻各国的封建统治 B.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C.建立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 D.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12.阅读战后世界关税与贸易发展情况变化趋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世界关税平均水平在不断下降
②世界贸易总额持续增长
③各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提高
④经济全球化正逐步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13.阅读下列有关1928—1936年中国经济统计资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材料1:1933—1936年中国(国民政府)轻工业月平均指数增长表
材料2:帝国主义资本控制我国生铁的产量
年份 | 全国总产量 | 列强控制量及所占比例 | |
1928 | 298119吨 | 287491吨 | 96.4% |
1930 | 376080吨 | 373493吨 | 99.3% |
1932 | 413391吨 | 394108吨 | 95.3% |
1934 | 520727吨 | 500087吨 | 96.0% |
1936 | 669696吨 | 648096吨 | 96.8% |
材料3:1928—1936年中国对外贸易趋势表 单位=亿元
年份 | 1928 | 1929 | 1930 | 1931 | 1932 | 1933 | 1934 | 1935 | 1936 |
进口 | 18.6 | 19.7 | 20.4 | 22.3 | 16.3 | 13.4 | 10.2 | 9.2 | 9.4 |
出口 | 15.4 | 15.8 | 13.9 | 14.2 | 7.7 | 6.1 | 5.4 | 5.8 | 7.1 |
入超 | 3.1 | 3.9 | 6.4 | 8.2 | 8.7 | 7.3 | 4.9 | 3.4 | 2.3 |
(1)根据上述统计,说明1928年—1936年中国(国民政府)的经济状况及其原因。(14分)
(2)给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出你对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及其效果的认识。(10分)
14.阅读《环太平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
(1)图中B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世界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二战后迅速发展经济的A国家是_______________。(2分)
(2)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90年代初北太平洋沿岸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形势,并由此指出它所反映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16分)
(3)概括指出该地区多数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经验,说明北太平洋沿岸主要国家经济发展对我国有何启示?(10分)
高三历史第一次统一练习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1.A 2.D 3.B 4.C 5.B 6.A 7.B 8.B 9.C 10.C 11.D 12.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其中第13题24分,第14题28分,共计52分。
13.(24分)(1)①1933-1936年轻工业发展较快,1936年更快,(2分)原因:国统区政局比较稳定;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实行法币政策;民族工业的努力经营。(4分)
②1928-1936年冶金等重工业也有所发展,但没有改变被帝国主义所控制的局面。反映出中国半殖民地经济的特点。(3分)③1929年-1931年中国进口量大,1930-1933年入超额高,中国经济遭受损失。(3分)这是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帝国主义向中国转嫁危机,向中国倾销“过剩”商品所致。(2分)
(2)认识,法币政策统一全国货币,白银国有,有利于国内外贸易的发展和对金融业的改造。(2分)开民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经济的复苏(1分),关税自立政策使列强承认中国在关税上的对等权利,缓解了财政危机,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民族工商业;(1分)增加了政府收入,轻工业交通运输业等有了发展,为抗日战争准备了物质基础。(2分)法币政策使四大家族完成了金融坠断,官僚资本主义形成,四大家族在经济发展中获益最大,受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民族工业的发展既曲折又艰难,国民政府依赖帝国主义,中国经济落后,不可能真正从列强那里取得对等利益,事实上无权自定关税。(4分)
14.(28分)(1)硅谷,新加城(2分)
(2)发展形势:①20世纪50-70年代美日经济相对稳定和高速发展(2分),苏联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综合国力增强。(1分)70年代,新加城,韩国发展迅速,并迅速实现工业化;(2分)70年代末,中国实现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1分)
②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美日经济进入“滞胀”阶段;(2分)80年代,泰国和马来西亚经济异军突起;(2分)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先后形成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2分)趋势:太平洋地区将成为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世界经济多极化、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明显加强。(4分)
(3)经验: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重视科教,善于采用先进科技。(4分)启示:要在科技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要切实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搞好经济建设,力求在未来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6分)(学生回答内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