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中三年级历史试题 - 正文*

中国近现代思想发展训练题

2014-5-11 0:33:59下载本试卷

中国近现代思想发展训练题

一、选择题

1.早期维新思想同鸦片战争时期新思潮的主要不同是
A、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  B.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
C.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   D.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之路
2.与早期维新派相比,康梁维新派的特点在于
A.主张实行“君民共主”的政治制度  B、对洋务运动有所批评 
C.出版书刊,宣传维新思想  D.开展了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变法运动
3.中国近代史上有人提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职,草野小民无所积其怨,故断不至数代而亡,一朝而厌也。”此人的主张是
A.加强君主专制 B.建立皇族内阁 C、实行君主立宪 D.倡导民主共和
4.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其决定性因素为
A.康有为出生在封建官僚家庭;自幼接受严格的封建教育
B.传统儒家思想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根深蒂固
C.孔子在中国民众中享有崇高威望
D.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5.我们之所以把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称为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是因为
A.论战最先打破了清朝君臣闭目塞听、愚昧无知的状态 
B.在论战中提出了学习西方科技和兴办近代工商业的要求
C.资产阶级在论战中首次提出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要求
D.论战正面抨击了封建信条,阐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
6.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梁启超弓I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比较中日近代化的异同  B.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C、批评洋务派的活动  D.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7.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设议院,其根本目的在于
A.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  B.用西方的政治体制维护清朝的统治
C.鼓励广大民众参政议政  D.利用西方的政治学说论证儒家思想的合理性
8.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根本目的是
A.改造传统的儒家思想  B.倡导西方思想文化,促进社会进步
C.提倡新文学和白话文   D.反对思想领域里的尊孔复古
9.新文化运动把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根本原因是
A.儒家思想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当时北洋军阀政府推崇儒家思想
C、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落后  D.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10.新文化运动前期,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强调科学与民主并重,在政治上实行
A.民主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  C.苏维埃体制 D.人民民主制
11.下列有关近代前期的维新派思潮、民主革命思想和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B.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是爱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D.是进步和爱国的思潮
  近代工业在中国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12,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成为一
场政治运动,关键是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B.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
C、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D、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13、1956年,中共在“八大”上提出当时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是因为

A.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B.封建制度已被推翻

C.国内处于和平建设时期

D.开始探索本国社会主义道路

14、中国共产党为加强思想建设而采取过重大举措的会议有

①遵义会议②中共“七大”③中共“三大”④瓦窑堡会议⑤十一届三中全会

A.①②③④⑤             B.②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15、中共十四大相对于十三大的一个重大突破是

A.强调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B.强调四项基本原则和党的基本路线

C.提出加快改革步伐

D.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6、下列关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B.强调建设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C.在文学革命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D.能够正确看待东西方文化

17、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18、五四运动后,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能够战胜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根本原因是

A.李大钊等为捍卫科学社会主义而斗争

B.中国无产阶级需要科学社会主义

C.科学社会主义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D.五四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19、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这主要是因为:(  )

   A、这次会议结束了王明的“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这次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这次会议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D、这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和处理问题

2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思想基础是

A.纠正了文革以来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B.打破了对毛泽东的个人迷信 C.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D.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1、.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体制
D.改革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2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是指
A、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使全党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心
C.使全党认识到“文革”是错误的
D、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

23、中国1978年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是指

A 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 使全党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工作的重心

C 使全党认识到文革是错误的

D 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

24、八十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三大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

A “工农武装割据”  B 毛泽东思想

C 邓小平理论      D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5、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总结概括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其中的第一条基本经验“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所蕴含的认识论观点是

A 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B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我们要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

C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D 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二、材料解析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7年)邓小平正式恢复工作后,分管科学教育工作。1977年8月,他在中央召开的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是自觉自愿地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号召尊重脑力劳动,尊重人才。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在会上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并且指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中的一部分。一大批被长期禁锢的电影、戏剧及其他中外优秀文艺作品得到解放,文联、左协等群众团体重新恢复工作,各种文艺创作逐步活跃起来。1977年底至1978年初,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废弃的学校考试制度得到恢复,全国高等学校重新通过统一考试招收新生。

──据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编写

材料二 “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的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邓小平文选》(1975-1982)第149页

“二十年的经验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告诉我们,不改革不行,不指定新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政策不行。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这样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走上了新的道路。”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266页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回答:

(1)邓小平在主管全国文化教育工作期间,采取哪些措施?主要效果如何?

(2)将材料中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观点逐条列出,并概括指出其历史作用。

三、问答

27、在反对封建主义方面,戊戌变法中的维新思想与辛亥革命中的民主革命思想有哪些差异?与此二者相比,新文化运动有哪些进步?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这三次思想潮流在反对封建主义方面各有什么不足?

28.建国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是怎样领导人民实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又形成了哪些正确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又进行了哪些探索?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又提出哪些指导思想?三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有哪些教训值得我们今天汲取?

参考答案:

1C2D3C4D5D6D7B8B9D10A11B12D13A14B15D16C17B18C19D20D21A22D23D24D25A

26、(1)措施:①召开科学教育工作座谈会,实行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②召开全国科学大会,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③恢复高等学校招生考试。④恢复群众团体的活动。⑤解放优秀文艺作品。

效果:①活跃文艺创作和群众文化生活。②倡导重视科学文化的社会风气。③带动了其他领域的拨乱反正。

(2)基本观点: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③从国情出发进行建设。④实行改革。⑤重视市场经济作用。历史作用①形成了邓小平理论。②指导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7①不同点;A.维新思想是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批判封建的因循守旧的思想,还用生物进化论批判封建旧制度;革命派直接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为思想武器,进一步宣传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B.维新思潮中有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科技和文化教育,要求进行政治改革,变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为君主立宪的内容,但没有触及封建政体赖以生存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内容;民主革命思想照搬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反对君主立宪制,主张推翻清朝统治,改变封建土地制度并提出了平均地权的土地纲领。C.维新思想不主张用暴力变革现实,幻想实现自上而下的逐步改革;民主革命思想主张进行暴力革命,推翻封建统治。②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对封建正统的儒家传统道德进行了批判,直接指向孔子旧礼教。新文化运动后期,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开始用新的思想武器反对封建主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③维新思想没有把对封建制度的改革同封建经济基础的变革结合起来。民主革命思想缺乏对封建思想的彻底抵制。新文化运动虽然补上了这一课但又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也就不可能指明革命的真正出路。


28答案:

.①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彻底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恢复了国民经济;实施“一五”计划,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召开一届人大,制订社会主义宪法。
这些工作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在中国消灭了剥削制度,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②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提出的总任务和经济建设方针;毛泽东{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思想;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等。③主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一国两制”解决港、澳、台问题等。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代表”的理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④是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关系。⑤搞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注意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综合平衡;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防止党的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防止党内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现象的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