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综合测试
(本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34小题共51分)
近现代中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不断收复被破坏的主权。依据所学内容,回答1-4题
1.到1927年为止,中国人民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过的权益包括
①领事裁判权 ②部分租界 ③部分租借地 ④部分铁路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
2.抗日战争时期,英美宣布废除治外法权等一些特权,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具有巩固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目的 B.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C.中国司法主权得到完全的恢复 D.是国民政府对外政策的重要成果
3.新中国成立初,尚有部分领土主权没有立即收回,当时主要是因为
A.中国海军力量不够强大 B.为争取资本主义国家的承认
C.为打破美国的孤立封锁 D.尊重被占地区的历史与现实
4.1997年香港回归最重大的历史意义在于
A.洗雪了百年国耻 B.完成祖国统一的重要一步
C.开创了香港历史新纪元 D.实现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据相关知识回答5—10题
5.党的工作中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从根本上说是
A.要实现夺取城市的最终目标 B.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需要
C.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必然结果 D.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然要求
6.建国初,政府掌握城市经济命脉最主要是通过
A.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B.稳定物价
C.统一财经 C.调整工商业
7.过渡时期,政府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措施包括
①三反运动 ②五反运动 ③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④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A.①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②④
8.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工业化的特点不包括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工业化推动农业实现机械化
C.突出国防工业的地位 D.国营经济是工业化的主导
9.改革开放后,对城市经济的改革措施包括
①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 ②实行间接管理和宏观调控 ③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结合 ④优先发展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
10.新中国成以来采取的措施,对工业化发展起积极作用的包括
①工矿企业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②“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③大跃进“以钢为纲” ④改革开放发展乡镇企业
A.①②④ B.①③④ C. ①②③ D.②④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是中国近现代革命和建设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依据相关知识,回答11—15题
11.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不包括
A.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B.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C.维护了农民的基本利益 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12.从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建国初土地改革采取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其实质是
A.通过保存富农经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
B.团结农民的大多数,减少土地改革的阻力
C.通过变革生产关系,促进农村生产的恢复发展
D.保留生产关系中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合理部分,以利农村生产的恢复发展
13.建国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农民迫切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B.小农经济不符合农业产业化发展要求
C.小农经济难以满足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 D.要实现社会主义,必须消灭私有
14.人民公社运动"一大二公"的错误在于
A.违反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 B.错误估计了阶级斗争的严重性
C.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 D.生产关系变革超越了生产力水平
15.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B.适应了当时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改变了中国农村土地所有制 D.形成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经营模式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领导全国人民,战胜了种种困难和挫折,终于取得了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巨大成就。据相关知识回答16—20题
16.下列关于“八七”会议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A.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B.确定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
C.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D.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
17.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主要是因为中共
A.排除了共产国际的消极影响 B.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
C.开始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 D.找到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途径
18.建国初,为巩固政权、恢复经济采取的措施的特点包括
①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 ②加强中央集权,增强政府干预 ③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并用 ④对资产阶级斗争与保护政策并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19.60年代初,党中央的纠“左”工作主要成果是
A.彻底否定了大跃进的错误 B.纠正了人民公社化“一大二公”的错误
C.通过调整,恢复农村经济 D.为大多数“右派”平反
20.对文化大革命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认识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要求 ②使知识青年经受了劳动锻炼 ③带有转移城市就业压力的目的 ④造成人才断层,给现代化建设带来困难
A.②④ B.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近现代中国的民主、法制化建设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曲折、反复的过程。据相关知识回答21—25题:
21.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的性质与下列哪一部法律最相似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钦定宪法大纲》 D.《定国是诏》
22.民主党派的“中间路线”之所以在中国行不通,其主要原因在于
A.国民党统治下不存在合法斗争的可能性 B.民主党派力量过于涣散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D.帝国主义不支持“中间路线”
23.1947年的政治协商会议与1949年的人民政协的相同点包括
①主题是讨论建国问题 ②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③体现了党派平等协商的精神 ④反映了中国社会所有阶级、阶层的要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
24.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②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 ③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④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5.在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中,民主党派属于
A.社会主义劳动者 B.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C.拥护祖国统一爱国者 D.统一战线的主要领导者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为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建设祖国做出了贡献。依据相关知识,回答26—30题:
26.辛亥革命爆发后,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外蒙古的部分王公却反对外蒙古“独立”,这些王公
A.与满洲贵族利益一致 B.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D.维护祖国的统一
27.以下对民族区域自治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 B.新中国成立前已经开始实行
C.只在五个自治区内实行 D.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28.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以后,对不同的民族地区采取不同的改造政策,根本原因在于
A.各少数民族的意愿不同 B.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不平衡
C.为了团结少数民族上层 D.少数民族地区与汉族地区发展程度不同
29.“半个世纪前,他们就为修建自己的铁路进行过殊死的斗争;半个世纪后,他们建成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条铁路”。这条铁路指的是
A.成昆铁路 B.兰新铁路 C.京汉铁路 D.宝成铁路
30.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西部建设的特点是
①与东部的经济差距大大缩小 ②初步改变了西部交通落后的面貌 ③重点发展国防和航天工业 ④建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近现代中国外交走过了一段曲折漫长的过程,随着国力的强盛,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外交战线取得辉煌成就。据相关知识回答31—34题:
31.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外交的根本不同在于
A.国力强盛、国际地位提高 B.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合作
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争取建立国际新秩序
32.近现代中国最早以大国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1943年开罗会议 B.1954年日内瓦会议
C.1955年万隆会议 D.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33.以下对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分析,正确的有
①标志着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②中美结盟对抗苏联 ③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 ④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同中国建交热潮
A.①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
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推行不结盟政策
C.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 D.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
二.非选择题(从5题中选做4题,每题12分,另加1分机动分,共49分)
3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土改的几组调查材料:1952年对山西49个村农民调查:有10780亩土地被卖。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农村调查:有12.5%的农户出租土地。1952年对山西忻县的调查:在被调查的2446户农民中,放高利贷的有20户。
————《中国近代历史讲座》教学参考书
材料2:随着工业建设和城市工矿区的发展,城镇人口的迅速增加,国家对商品粮和工业原料的需要急剧增加。……粮食的问题特别严重。1952年7月至1953年6月,国家收购的粮食比供应的商品粮少20亿公斤。1953年夏……粮食形势更加紧张。
————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
材料3: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一部分干部滋长了急于求成的情绪,在合作社的发展上盲目求多求快,强迫农民入社。结果出现了一些农民杀猪、砍树、卖羊卖牛,不积极生产,甚至破坏农具的现象。
————《中国近代历史讲座》教学参考书
材料4: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合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还会影响集体经济……可以肯定,只要生产发展了,低水平的集体化就会发展高水平的集体化,集体经济不巩固也会巩固起来。关键是发展生产力。要在这个方面为集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邓小平文选》第2卷
回答:
(1)根据材料1、2,分析说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3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3的现象与社会主义改造的精神是否相符?为什么?(3分)
(3)材料4评论农村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应如何认识?(3分)
(4)有人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对农业合作化的否定。结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3分)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949年夏,当共产党在大陆扫荡国民党的散兵游勇时……杜鲁门及其国家安全委员会曾经断定,不使这个具有战略价值的岛屿落入共产党手中的最佳方案是扶植台湾独立运动,……他不能设想让共产党政府占领这个岛屿。美国必须采取行动。
————孔润华《美国对中国的反应》
材料2:蒋介石败退台湾以后,提出以台湾为依托,把海南岛和金门.马祖作为两翼,依恃其海.空军的所谓优势,不仅要保住流亡的政权,更要准备“反攻大陆”。
————刘建成《国共关系七十年》
材料3: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材料4:美国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建立关系是基于台湾的前途将通过和平方式决定这样的期望……向台湾提供防御性的武器。……通过美国在台湾协会……去办理和进行。
————1979年美国《与台湾关系法》
回答:
⑴材料1和材料2反映美国与蒋介石的打算有什么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不同的主要原因。(3分)
⑵材料3与材料1相比,美国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变化有何意义? (5分)
⑶台湾民进党上台后,“台独”势力日益猖獗。近来,还要策划岛内所谓的“全民公投”,以所谓“民意”来实现其“台独”目的。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台独与美国对华政策的关系。并谈谈你对解决台湾问题的看法。(4分)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自1938年8月至1943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先后制定《惩治贪污暂行条例》、《惩治贪污条例》等有关廉政建设的法规,在1943年2月召开的西北局高干会议上,……王华亭等6人因违法乱纪受到开除党籍或严重警告处分。
自1939年,边区参议会成立,……参议会对政府官员行使监督权、罢免权。边区政府还设置审计处,行使行政监督和经济监督的职权。
边区政府为加强廉政教育,要求干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抗战时期,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边区政府还进行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2:1951年冬,在毛泽东主席亲自指示下,大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被审判。……1952年2月12日,两人被枪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3:2000年9月14日,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的成克杰被执行死刑。
成克杰主持自治区工作多年,担任党组书记却没有开过几次党组会议,在他眼里没有党组织,根本不把民主集中制当回事。……甚至事关广西发展的重大项目,他也可以一个人说了算。……成克杰通过批项目、要贷款、提职务等多种方式,伙同李平或单独收受贿赂款、物合计人民币4109万元。
——摘自2000年有关报刊
回答:
⑴根据材料1,简要概括中共在抗战时期廉政方面的主要措施。(3分)
⑵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廉政建设方面,又有哪些新的指导思想(2分)
⑶材料2反映了建国初的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的内容及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⑷材料3反映了当前反腐败斗争的什么特点?你认为反腐败斗争的关键是什么。(3分)
38.中朝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中朝两国人民为反对外国侵略曾经多次并肩战斗。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⑴日本个别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清朝与日本为争夺对朝鲜控制权的战争,这种说法是否正确?请结合史实简要说明。(3分)
⑵结合20世纪初的有关史实,分析日本控制朝鲜对中国的影响。(3分)
⑶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抗美援朝的原因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3分)
⑷当前,朝鲜半岛危机涉及到多国利益,为此举行了哪六方的会谈?为何美国一再强调无意使用武力解决朝鲜核问题? (3分)
39.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和创新,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发展和充实。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⑴与中共“一大”相比,中共“二大”对中国革命有哪些新的认识?为此,在党的革命纲领上有何体现?(3分)
⑵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探索出不同于俄国革命的中国革命正确道路是什么?形成了什么思想?包含哪些内容?(3分)
⑶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制度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政策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有哪些新的发展?(2分)
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上有哪些重大突破?(4分)
____班______号姓名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
《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综合测试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34小题共51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二.非选择题(从5题中选做4题,每题12分,另加1分机动分,共49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34小题共51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C | C | C | B | D | A | D | B | C | A | B | D | C | D | B | C | C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A | C | D | B | A | B | C | A | D | C | B | D | B | C | A | B | B |
二.非选择题(从5题中选做4题,每题12分,另加1分机动分,共49分)
35.⑴土地改革后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存在着封建生产关系重新滋生的趋势(土地买卖、出租、高利贷等)。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3分)
⑵不相符。(1分) 原因:违背了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和自愿互利的原则。(2分)
⑶着眼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分)认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变革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分)
⑷这一观点是错误的。(1分) 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保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并没有否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2分)
36.⑴美国准备扶持台湾独立,蒋介石准备反攻大陆。(2分) 原因:美国主要从自己的战略利益出发,同时也对蒋介石恢复对大陆的统治失去信心。蒋介石则错误地估计世界战争形势,对美国抱有幻想。(答民族意识不同,蒋介石也有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而美国忽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可适当得分)(2分)
⑵由扶持台湾独立到承认只有一个中国。(1分)原因: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美国对外战略转入防御。(2分)意义: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统一起积极作用。(2分)
⑶美国在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从其全球战略出发,并不放弃利用台湾“遏制”中国,这是促使“台独”分子有恃无恐的重要原因。(2分) 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台湾的前途应由包括台湾、大陆在内的13亿中国人决定,不容外人插手,少数“台独”妄图利用外国势力插手,分裂祖国,是全体中国人所不能接受的。(2分)(从其它方面回答,只要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37.⑴制定和完善廉政法规,严惩腐败分子;健全廉政监督和制约机制;加强对干部的廉政思想教育等。(3分)
⑵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2分)
⑶三反运动。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数,挽救了一批犯错误的同志,纯洁了干部队伍,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4分)
⑷当前党和政府加大反腐败力度,对腐败分子,不管其地位多高,都坚决严惩。从成克杰的堕落可以看出,反腐败的关键是要加强制约和监督机制,遏制腐败的发生。(答其它内容的,只要言之有理也可得分)(3分)
38.⑴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甲午战争前,日本已经制定“大陆政策”,侵略朝鲜是其既定方针。1894年,清政府应朝鲜政府派兵帮助镇压东学党起义,日本趁机出兵朝鲜。起义平息后,清政府建议中日同时撒军,日本拒绝,反而增兵,蓄意挑起战争。(3分)
⑵20世纪初,日本以朝鲜为基地,发动日俄战争,占领中国东北南部,为今后继续扩大侵华战争提供了条件。(3分)
⑶1950年,朝鲜内战,美国组织“联合国军”入侵朝鲜,同时派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威胁中国安全。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2分) “抗美援朝”的胜利,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政策,保卫了朝鲜独立和中国的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同时也为中国的建设和改革提供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2分)
⑷朝、韩、中、俄、美、日六方会谈。美国鉴于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失败的教训。(或朝鲜问题直接关系到周边中、俄等大国的安全和利益)(3分)
39.⑴“二大”进一步认识到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革命性质是民主革命,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动力。为此,“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3分)
⑵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进来。(3分)
⑶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对民族资本主义实行“赎买政策”等。(2分)
⑷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包括: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江泽民“三个代表”,从理论上对新时期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任务作出新的科学阐述(直接回答“三个代表”的内容也可得分)(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