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 选择题:本大题 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对夏王朝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部落联盟争夺首领位置的结果 B.生产力推动下的社会进步
C.专制代替民主的倒退 D.私有制代替公有制的
2在中国古代史上,西安所在的关中平原长期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这一地位最早可追溯到
A.4000多年前 B.3000多年前
C.2000多年前 D.1000多年前
3.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
①武王伐纣 ②盘庚迁殷 ③平王东迁 ④国人暴动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 ②①④③ D.④③②①
4、战国时,水利灌溉事业有很大发展,著名的水利工程有:
①楚相孙叔敖修的芍坡 ②秦蜀守李冰修的都江堰
A.①正确②不正确 B.①不正确②正确 C.①②都正确 D.①②都不正确
5、近日,我国专家学者对夏商周三代纪年重新作了界定,下列关于这三代社会历史的表述,正确的有:①农业是这三代的主要经济部门②以青铜制造业为代表的商朝手工业高度发达,在世界上独树一帜③商朝的灭亡形式,确切地说是亡于异族打击④"时日曷表,予与汝皆亡"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暴君周厉王的诅咒⑤西周"国人暴动"的性质属于平民的武装暴动
A.①②③⑤ B.①②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
6、《史记•苏秦列传》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彀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对这段文字的深刻理解是
A 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社会财富增值,人口增长
B 临淄人喜欢音乐、赌博和旅游
C 临淄人好吃懒做,整天游手好闲
D 战国时期,有钱人整天享乐,一般百姓为生计而奔波
7、西周用鼎陪葬的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据最新考古发掘表明,春秋时期诸侯墓葬中也有用九鼎的现象.这种情况体现的本质特点是
A 冶铸业制鼎规模在扩大 B 奴隶主越来越奢侈腐化
C 春秋时期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D 天子与诸侯地位发生了逆转
8.“围魏救赵”的成语出自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9.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冶铸业的技术进步表现在
A.发明灌钢法 B.首创铸铁柔化处理技术
C.普遍采用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 D.广泛用煤冶铁炼钢
10.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中,在看待人与自然关系上观点相左的是
A.孟子和荀子 B.墨子和韩非子 C.墨子和荀子 D.荀子和庄子
11.我国封建社会存在着国有土地、地主土地和自耕农土地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①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在封建社会一直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
②农民土地所有制也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长期存在的基础
③封建土地所有制是重农抑商思想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基础
④随着封建社会的结束,上述土地所有制形式在中国逐渐消失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12 据2001年12月8日《参考消息》报道:12月1日出生的日本皇太子公主起名为爱子,称号敬宫,这是出自儒家经典《孟子》中“仁者爱人,人恒爱之;有礼者敬人,人恒敬之”一语。引用的“仁者爱人”一句,最接近孟子本意的解释是
A.人和人之间应相互友爱 B.每个人都应爱别人
C.统治者应爱惜民力 D.夫妻之间互称爱人
13.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的政治作用是
A.促进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B.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C.巩固了国家统一 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14.李白《古风》第三首:“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白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但见九泉下,金棺葬寒灰。”这首诗:
A.前半部歌颂秦王一统天下,后半部批评他
B.前半部谴责秦王使用暴力,后半部指责他
C.全诗都批评秦王不施仁义
D.全诗都总结了秦亡的教训
15、下列历史现象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A 公元前11世纪晚期,居住在鲁国国都曲阜的居民傍晚闲谈时,喜欢议论政事
B 春秋时,冉耕家境贫困,但人穷志不短,他拜孔子为师,每天刻苦学习
C 公元前349年,咸阳人关贵好吃懒做,流落街头,结果被官府罚作官奴
D“兵马未到,粮草先行”,王小二作为秦朝大将蒙恬的粮草官,除了每天要准备好士兵吃的粮食外,还要准备好战马吃的苜蓿
16.下列文化成就属于秦汉时期新发展的是
①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②形成了中国古代完整的数学体系
③奠定了祖国医学理论基础 ④兴起了新的文学体裁——赋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17.近世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于两汉时期,其出发地是
A.登州、扬州 B.福建沿海港口 C.广东沿海港口 D.广州、登州
18.在汉与大秦之间进行丝绸转手贸易的国家是:
A.安息 B.大秦 C.贵霜 D.印度
19.下图为西汉疆域图。图中,
西汉政府管辖状况说明当时是:
A.汉高祖在位时期
B.文景之治时期
C.汉武帝在位时期
D.西汉的后期
20.有人说张骞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花不开”是指
A. 未能完成联合西域夹击匈奴的使命 B. 未能打通中西交通的路线
C. 未能劝降匈奴归顺汉朝 D. 未能有效管辖西域
21、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挥主要是
A、民贵君轻 B、劳心者治人 C、君权神授 D、罢黜百家
2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农业得到开发的地区主要包括:
①江东 ②长江流域 ③岭南 ④闽江流域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3.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手工业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吴国培育出八辈之蚕,缫丝质量很高B.百炼钢技术相当成熟,又发明了灌钢法
C.南方盛产白瓷,北方创造出青瓷 D.纸产量大增,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24.《神灭论》中无神论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B.佛教的广泛流传
C、范缜的聪明才智 D.范缜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25、历史上曾有“天下之盛扬为首”之说,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是在
A.东晋 B.唐朝 C.南宋 D.明朝
26、(唐蕃会盟)碑文曰:“维大唐开元二十一年,岁次壬申,舅甥修其旧好,同为一家。往日初通和好,远降文成公主入蕃。以后景龙二年,重为婚媾,金城公主因兹降蕃。自此以咸与维新,帝式藏用,不违阙旨。”下面对上述材料中反映出的唐蕃之间关系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双方的友好始于唐朝初期 B、唐朝设行政机构管辖吐番
C、双方有战有和,和是主流趋势 D、双方靠姻亲关系加强联系
27.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的作用最主要的体现在
A.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B.把选拔任用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C.扩大了各级官吏的来源 D.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28.唐朝中期以后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无田可授。其根源在于
A.封建经济受到破坏 B.封建地主力量增强
C.封建地主力量削弱 D.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29.维吾尔族祖先西迁甘肃、新疆地区是在
A.6世纪中期 B.7世纪中期 C.8世纪中期 D.9世纪中期
30.贞观后期,回纥各部请求开辟一条“参天可汗道”,即从唐朝通往回纥的大道,唐太宗应允,并在沿途设立驿站几十处。“参天可汗道”的历史作用有
①为民族间商旅贸易提供了方便 ②促进了民族间的融合
③加强了与欧洲、非洲的往来 ④有利于边疆开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1.唐朝主管官员考核和任免的机构隶属于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御史大夫
32.以“王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对官僚和大地主特权加以限制的改革是
A.汉武帝改革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杨炎两税法改革 D.宋代王安石改革
33、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A.加快对南方的开发 B.加强对南方的控制
C.到扬州去看琼花 D.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34.“诗仙”李白的诗作风格豪迈、浪漫,语言明快生动,而“诗圣”杜甫的诗作则充满着沉郁、真实而深刻的感情,这是因为
A.李白性格豪放、杜甫性格沉郁
B.李白出生于大地主家庭,而杜甫出生于农民家庭
C.李白生活于盛唐时期,而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
D.杜甫的艺术技巧不如李白
35. 下列事件按因果顺序排列的是
①两税法实施 ②土地兼并严重 ③均田制破坏 ④租庸调制无法维持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②③④①
36.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唐朝时出现的:
A.驿站 B.邸店 C.柜坊 D.票号
37、北宋前期兵员增长示意图,其反映的现象说明了
A.地方将领擅自扩充兵员,拥兵对抗中央
B.宋初削弱地方军事力量的国策发生了变化
C.政府为抵御边患和稳定内政而扩充军队
D.宋太祖以后,统兵将领的地位逐渐提高
38、澶渊之盟在客观上起的重要作用是
A.助长了契丹势力 B.延缓了北宋灭亡
C.消除了民族矛盾 D.维持了长久和平
39、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分裂局面,也有不少历史人物重新建立大统一的王朝.下面几位政治家在这方面作出贡献的是①嬴政 ②杨坚 ③赵匡胤 ④忽必烈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40、王安石变法中哪一措施与唐代的“庸”相似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市易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