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中三年级历史试题 - 正文*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B)

2014-5-11 0:33:59下载本试卷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B)

      历 史 试 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时的“进一步发展”是指①提出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②要求进行政治领域的变革③维新思想发展为政治运动④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均在实践中遭受挫折,其根本原因是( )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B.封建残余势力过于强大

C.复古主义思潮泛滥盛行     D.民风古朴人民尚未觉醒

3、康有为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革命思想家却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对封建统治思想进行了猛烈抨击。资产阶级思想的成熟与完美,取决于

A.民族矛盾是否激化B.资产阶级自身力量的发展壮大

C.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D.封建制度是否已被推翻

4.中国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双重性主要取决于

A.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B.很多资本家同时又是地主、官僚

C.外商企业拥有大量资金D.中国封建势力的强大与顽固

5.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在反封建方面存在相同的不足之处是

A.用进化思想反对封建制度B.缺乏对封建思想的彻底批判

C.没有同群众运动结合起来 D.没有把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结合起来

6.1912年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后,民族资产阶级的主要政治倾向是

A.二次革命B.君主立宪C.实业救国D.议会政治

7.中国近代洋务派举办的民用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相同点是

A.都是私人投资兴办的B.都受西方先进技术的诱导

C.都具有封建的管理方式D.都适应了加强军事力量的需要

8.国民大革命兴起的直接条件是

A.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B.中国工人运动出现第一次高潮

C.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D.直奉军阀联手共同”反赤”

9.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迅速成熟,主要表现在

A.路线方针的正确    B.党员人数的增加

C.第一代领导核心的形成D.新的指导思想的确立

10.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主要是因为当时

A.在农村的革命任务已经完成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完全变化

C.中国社会性质已经完全变化D.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

11.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革命胜利后的总任务是

A.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习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

B.动员一切力量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

C.学会生产工作站稳脚跟巩固新政权

D.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12.对新中国50年来所实现的历史性跨越,表述正确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全面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B.经过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由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了社会主义社会

C.市场经济的建立,实现了由传统的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

D.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由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进入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阶段

13.1942年和1957年整风运动,都反对主观主义,这表明中共一贯坚持

A.为人民服务宗旨B.民主集中制原则

C.实事求是原则  D.艰苦奋斗的作风

14.下列各项决策,是基于国内主要矛盾做出正确判断而提出的有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②过渡时期总路线③党的八大总任务④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5.中共走上在实践中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原因在于

A.苏共二十大的客观作用B.对国情特殊性的认识

C.国外敌对势力的封锁D.本国建设中的教训

16.十一届三中全会能够实现建国以来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关键在于

A.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B.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C.恢复了邓小平的领导职务 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7.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实质意义是

A.反清复明     B.反满兴汉   C.反对民族压迫   D.反对封建统治

18.世纪推动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的重要动因是①黄金需求量的增大②商业危机的出现③传播天主教④世界各地区间经济联系的密切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大的受益者是①工业资产阶级②人民群众③资产阶级④新贵族

A. 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④

20.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最明显的特征。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始于

A.资本主义萌芽  B.新航路的开辟
C.文艺复兴运动  D.尼德兰革命

21`.下列关于文艺复兴运动性质的叙述,最确切的是

①是资产阶级文化的新浪潮②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③思想文化领域里的一次伟大变革
④它把人们从封建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22.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中,革命的领导机构几乎都是资产阶级议会,法国大革命中,下列议会更加充分发挥了资产阶级议会最高行政与立法职能的是

A.三级会议B.制宪会议C.国民公会D.国民议会

23.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就其实质而言说明了

A.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

B.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激化的结果

C.英德矛盾发展成为列强主要矛盾的结果

D.英国力图维持欧洲大陆均势政策的促成

24.19世纪60—70年代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浪潮,通过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日本明治维新,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据此回答

上述五国革命和改革的共同原因是

A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较大发展B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C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是其内在推动力D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25.19世纪60年代,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北美大陆迅速扩展的主要事件是

A.美国内战 B.西进运动 C.废奴运动 D.英荷战争

26、把亚洲革命风暴推向顶点的大起义是左图中的

A.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⑤⑥

27.对资本主义出现垄断的认识正确的是①是企业间竞争的结果②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③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加快了列强侵略扩张的步伐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8、这一时期革命和改革的相同特点是

A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重要作用B仍留有旧制度

C都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D排除外部势力的干扰

29.19世纪晚期,美国两党的差别消失,英国两党的政策也趋于一致,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B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资本主义民主的发展D工人阶级斗争趋于低潮

30.19世纪末20世初决定中国历史方向的国内基本因素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中国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  D.维新派的活动

31.《马关条约》反映出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时代特征是

A.商品输出B.武装侵略C.资本输出、分割世界D.抢占原料产地

32.下列对洋务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洋务运动是清政府学习西方的改革运动②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③洋务运动是中国工业化的开端④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⑤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一定条件

A.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

33.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B.中国拥有两弹一星令世界瞩目

C.实现了中日关系正常化D.中美关系走向缓和

34.19世纪中期,印度民族大起义与中国太平天国起义在失败原因上的相似之处是

A.缺乏统一的指挥领导 B.没有明确的斗争纲领

C.英国军队的残酷镇压 D.本国封建势力的强大

35.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直接动因是

A.文艺复兴运动  B.宗教改革
C.资本主义萌芽  D.新航路开辟

36.19世纪晚期英、法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都投向国外B.劳动力不足C.生产技术相对落后D.市场狭小

37.19世纪以后西方对东方的殖民侵略,给东方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西方国家的统治者越来越讲文明B.东方从物质到精神被西方文明所征服

C.资本主义先进生产方式的强大辐射D.西方廉价商品摧毁了所有东方民族的抵抗心理

38.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的相似之处有①受工业革命的推动②有统一的核心③同奥地利进行战争④最后排除法国干涉

A①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④

39.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不包括(  )

A.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已成为历史主流  B.清政府集两大矛盾于一身成为革命对象

C.资产阶级为共同目标放弃派别之争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构形成

40.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②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③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④符合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下面是为提交中共八大开会讨论,中央有关部门先后提出的三份“二五”计划中粮、棉、钢产量在1962年应达到指标:

先后提出的三个方案

粮产量

棉产量

钢产量

一(1955年夏)

4600亿斤

4300万担

1100万担

二(1956年1月)

6400亿斤

7000担

1500担

三(1956年8月)

5000亿斤

4800万担

1050—1200万吨

材料二 1956年2月,周恩来在国务院会议上讲话:“现在有点急躁的苗头,这需要注意。社会主义积极性不可损害,但超过现实可能和没有根据的事,不要乱提,不要乱加快,否则就很危险。”“绝不要提出提早完成工业化的口号。冷静地算一算,确实不能提。”

材料三 1956年7月17日,周恩来在国务院会议上指出:“计划必须建立在平稳和可靠的基 础上,计算生产能力,除人力条件外,还必须考虑到物资与其他条件。”

材料四 1957年4月30日,毛泽东与民主党派负责人谈话时说:“我的脑子开始也有点好大 喜功,去年三四月间才开始变化,找了三十几个部的同志谈话,以后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讲了 十大关系。”

《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回答:

①据材料一,概括说明粮、棉、钢产量指标变化情况。(3分)

②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二五计划”酝酿过程中指标起落变化的原因。(4分)

③从“二五计划”酝酿,到“十大关系”、中共“八大”经济建设方针的提出,可以得到什么启示?(3分)

42.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在纲领、领导力量、群众基础、革命武装等方面有什么进步?(8分)简要分析进步的原因和存在的隐患。(5分)

43.14~19世纪,欧洲出现了哪几次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每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思潮是什么?并简要分析产生了什么影响。(13分)
44.结合史实概括指出世界近代史上英国资产阶级对待两次工业革命的态度,分析造成两种不同态度的原因及其影响,并谈谈你的认识。(15分)

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10CABAC DBACD 11—20DDCBA DDAAB 21—30 DBADA CDBAA 31—40CDDCA CCCCD

41..①第一个方案提出的指标较低,第二个方案指标大幅度提高,第三个方案指标适当下调 。②1955年底,三大改造进入高潮阶段,一些部门的领导在经济建设指导思想上,出现急躁 冒进的情绪,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因而出现第二个方案。周恩来反对冒进,力主制定计划要 实事求是,不能超越现实物质条件,因此出现放慢速度的第三个方案。③第一,制定经 济计 划要切实可行,不能保守,也不能冒进,要在综合平衡中稳定前进;第二,正确的经济建设 指导方针,是中共在实践中探索、坚持实事求是而形成的。

42.答案要点:(13分)①纲领: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反帝反封建的新三民主义。(2分)②领导力量:由单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展为以四大阶级为联盟、国共两党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领导。(2分)③群众基础:由脱离群众依靠会党、新军发展到“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充分发动群众,形成人民革命局面。(2分)④革命武装:由依靠军阀打军阀到创建黄埔军校,建立国民革命军,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2分)⑤原因和隐患:在“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共同愿望的条件下,屡经挫折的以孙中山为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接受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顺应了进步潮流。(3分)但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国民党内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治势力走向反动,最终导致革命失败。(2分)

43.①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1分)核心思潮是人文主义,肯定人,注重人性,文艺复兴运动把人们从宗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推动了人们去探索、创新,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3分)
  ②17~18世纪,启蒙运动;(1分)核心思潮是理性主义,主张消灭神权、王权、特权,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启蒙运动在政治上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影响和推动作用,鼓励了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资产阶级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4分)
  ③19世纪,自由主义运动:(1分)核心思潮是自由主义,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资产阶级展开了自由主义改革运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3分)
44..①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态度:英国资产阶级积极利用新的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在纺织、交通运输等部门广泛使用新机器。(2分)原因:18世纪中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国内外市场扩大,工场手工业生产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要,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在生产技术上得到改进,以增加商品生产,获得巨额利润,同时资本主义制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资产阶级表现出极强的进取心。(2分)影响:由于广泛采用新技术,英国工业部门使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业生产,导致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到19世纪中期,工业产量超过美德法三国总和,处于"世界工场"的垄断地位。(2分)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态度:英国资产阶级不愿采用先进科学技术,不愿更新设备,宁愿把大量资本输向国外,榨取高额利润。(2分)原因:英国拥有广大的殖民地,掌握了广大的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廉价劳动力,就是在技术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资本家也能获得巨大的利润。资产阶级表现出极大的寄生性。(2分)影响:导致英国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到19世纪后期,英国经济发展速度缓慢,被后起的美、德赶上和超过,居世界第三位,丧失了世界工业垄断地位。(2分)③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重视并大力发展科学教育事业,抓住机遇,广泛吸收采用新技术,才能发展经济,富国富民。(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