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的丝、茶出口增多,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A.中国经济开始卷入世界市场 B.中国丝、茶贸易历史悠久
C.中国国内市狭小 D.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2、《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资政新篇》提出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二者相同之处有①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②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③抵御外国侵略,富强中国④以法治国,公众选举官吏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3.下列对洋务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洋务运动是清政府学习西方的改革运动②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③洋务运动是中国工业化的开端④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⑤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一定条件
A.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4、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是①直接推进了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②客观上推进了清政府变化或改革③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④打击了西方殖民者的侵略势力
A.①③ B.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5、下列条约中有破坏中国关税主权规定的是 ①《南京条约》②《北京条约》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③ D. ①④
6、《马关条约》签订消息传出后,举国震撼。梁启超描述道:“我支那四千之大梦初醒,实自中国战争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这里梁启超所言“大梦初醒”,实际上是指
A.认识到洋务运动无法挽救中国
B.从此中国进入资产阶级领导的改良或民主革命阶段
C.认识到中国必须向日本学习,掀起了留学日本的高潮
D.认清了清政府的腐朽,掀起了推翻清政府的斗争
7、《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这主要是指
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帝国主义直接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
C.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 D.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
8、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民权主义比维新派的民权思想进步,主要体现在
A.反对民族压迫 B.国家的阶级性质 C.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 D.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9、由于三民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对革命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
A.革命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 B.革命阵营成分错综复杂
C.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D.资产阶级革命派总想妥协
10、《马关条约》反映出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时代特征是
A.商品输出 B.武装侵略
C.资本输出、分割世界 D.抢占原料产地
11、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从根本上都是由于
A.帝国主义的破坏和干涉
B.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低
C.人民群众没有广泛参加,缺乏群众基础 D.封建势力过于强大
12、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
A.湖北军政府成立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清帝退位 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13、中国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依次借鉴了哪些国家的近代化或现代化模式与道路?
A.日本、美国、俄国 B.英国、法国、俄国
C.英国、法国、德国 D.德国、美国、法国
14、以五四运动为标志,新世纪的思想启蒙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主要是指
A.爱国救亡成为时代主题 B.以民权、平等思想为指导
C.以三民主义为指导 D.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时代主流
15、中国共产党的下列决策符合中国国情的有①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②中共三大作出的与国民党合作的决定③秋收起义初期的作战计划④秋收起义向井冈山进军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6、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其目的是
A.北上抗日 B.保存革命力量,实现战略转移
C.将革命推向全国 D.实现中国革命重心的转移
17、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继续存在,其原因不包括:
A.日本坚持灭亡中国的方针
B.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投降
C.日本改变了灭亡中国的方针
D.蒋介石集团受利益与形势驱使
18、中共二大和中共十三大两次会议的最主要贡献是
A.对土地所有制的重大改革 B.及时总结了革命的经验教训
C.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 D.对当时社会发展阶段作出了科学判断
19、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二十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这三次巨变指的是①辛亥革命②五四运动③抗战胜利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⑤改革开放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20、我国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时期有:
A.太平天国时期、改革开放时期
B.太平天国时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C.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人民公社时期 D.经济恢复时期、改革开放时期
21、建国初期,合理调整工商业的效果是
A.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B.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
C.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私营工商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22、中国共产党为加强思想建设而采取过重大举措的会议有①中共三大②中共七大③洛川会议④瓦窑堡会议⑤十一届三中全会
A.①②③④⑤ B.②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23、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②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③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④由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决定的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4、1956年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有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 ②阶级结构 ③主要矛盾 ④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5、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局面得以扭转的主要原因是
A.党彻底批判了左的错误 B.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C.严重受灾地区的灾情得到控制 D.为“反右倾”中被错批判的同志平反
26、“文革”中实际上系统纠正“左”倾错误的是
A.二月逆流对文革的批评 B.周恩来提出批极左思潮
C.邓小平明确提出全面整顿思想 D.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27、在中国近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革命正确道路----井冈山道路;在中国现代,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相同点是
A.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 D.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28、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上的革命,这里“商业革命”的内涵是
A.生产力迅速发展,商业空前繁荣
B.欧洲与世界的贸易联系加强,市场向世界各地区扩展
C.商业的繁荣带动了生产技术革新
D.商业的繁荣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
29. 16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客观条件是
A.处于大西洋航路的中心 B.从事海外贸易和掠夺
C.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 D.“圈地运动”的进行
30、法国启蒙思想和中国维新思想在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上有很大的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A.法国启蒙思想有完备的体系,中国维新思想不还成熟
B.中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性远逊于法国
C.维新思想的社会基础不及法国
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远不如法国
31、法国大革命中,最能够体现摧毁封建制度的措施是
A.把路易十六送上断头台
B.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C.废除封建义务,把逃亡地主、贵族土地分成小块卖给农民
D.颁布了《人权宣言》
32、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791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有①理论基础是法国启蒙思想②规定了资产阶级国家政体③是资产阶级法律成果的总结④赋予了全体公民基本权利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④
33、拿破仑的活动中,对捍卫法国革命成果和传播大革命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的包括
①颁布《人权宣言》②制订法典③多次打败反法同盟④制订1791年宪法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4、英国干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阻挠德意志统一的相同目的是
A.阻止革命运动的蔓延 B.趁机扩张领土范围
C.争夺欧洲大陆的霸权 D.转嫁国内社会矛盾
35、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美国与法国相比所面临的困难是
A.中小企业多且经营分散 B.没有完成国内市场的统一
C.战争不断,政局混乱 D.资源贫乏,市场狭窄
36、印度国大党提拉克曾经说:“自治就是自己的统治,要把全部管理权拿到自己手里,我要房子的钥匙!”这段话表明国大党激进派主张
A.实行暴力革命 B.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
C.让印度人参政 D.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37、有人说:布尔什维主义和布尔什维克党的产生,标志着与西欧社会民主党根本不同的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出现。这种“新型”是指
A.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B.以暴力革命为斗争手段
C.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目标 D.有列宁为首的坚强领导
38、从尼德兰革命到法国大革命历时两个世纪,而此后仅半个世纪资本主义就初步形成一个世界体系,这主要是因为
A.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得到广泛传播 B.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力量迅速增强
C.维也纳体系激化了各国社会矛盾 D.殖民统治遍及世界各大洲
39、下列事件体现了“国家的统一,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的有①美国南北战争的胜利②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③德意志帝国的诞生④意大利统一完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0、在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概括和综合是
A.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B.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C.“太阳中心说”的确立 D.相对论的提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41题14分、42题13分、43题13分。)
4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经济重心转向大西洋后,世界经济进入了由生产到发展的最活跃时期。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科学技术革命连续发生,生产力高层次飞跃,领先国家经历了由英国到美国的更替,从而迁动世界经济重心从西欧到北美跨越。
----《世界经济运行轨迹探索》
材料二:17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之中,反映自由、民主、科学的新思想,被当作“异端”“邪说”而受压制,不少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才被处刑罚。与此同时,战争也连绵不断,法国处于内战和向外扩张的连年的战争中,意大利四分五裂,……这样,就使科学人才流向地处欧洲边缘而较安定的英伦三岛。
1740年经英国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只有4件,1750年增加为14件。
材料三:(19世纪后期)英国科学家虽然有不少发明,但他们固守蒸汽时代的旧技术,轻视电力技术的应用,比如电灯发明后,它以耀眼的光芒宣布,新的光源将使世界面貌焕然一新,而当时在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气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已得垄断地位的煤气照明,致使第二次科技革命产生的新型工业部门发展迟缓。
---《世界近代史》
材料四:英国是当时最大的殖民帝国。……英国资本输出约有半数投向殖民地。1900年,全部国外投资约二十亿英镑,这项投资的收入每年达一亿英镑;到1914投资数额和收入增加了一倍。英国在殖民地开设了很多银行,作为盘剥和掠夺的枢纽。……伴随着殖民地企业而兴盛的航运业和保险业,当时英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轮船公司和保险公司。
大量资本的输出,使国内工业的技术装备的更新和新发明的应用受到阻碍,食利阶层大大地增长起来。……战前英国商品输出只等于输入的75%,支付差额全赖国外投资的收益和航运的收入来弥补。
----引自周一良 吴于廑编《世界通史》
材料五:美国在这时期的技术研究的和技术引进,主要是应用技术,并不更多注意基础科学的研究,但这为后来科学研究和更多的技术发明创造了条件争取了时间,聚集了力量。
在一、二战期间,欧洲及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向美国流动,美国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采取自由开放政策,在世界各地搜罗“智囊”,进口“博士”,以补自身不足,仅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引进人才就在这20万人。
---《大循环》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17世纪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原因。(3分)
(2)据材料二、三、四指出英国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的变化,原因何在?
结果怎样?(4分)
(3)材料五反映了美国怎样的科教兴国战略?据材料一指出其影响。(4分)
(4)对比英美工业发展的过程,你从中受到哪些启示?(3分)
42.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陈独秀认为经历了“学术(技术)、政治觉悟、伦理(道德)觉悟”三个时期。请说出这三个时期的主要事件有哪些?并分析每个事件的原因、主要功绩及结果。(13分)
43.试以中共瓦窑堡会议、七届二中全会和八大为例,简要说明中共是如何依据时局的变化来制定工作方针或任务的?并指出中共都遵循了怎样的思想路线?(13分)
高三历史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40×1.5分=60分)
1——10 ADDCC BCDCC 11——20 BBADA BCDBB
21——30 DBDAB CDBAD 31——40 CCBCB BCBD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14分)答案:①地处世界贸易中心,国内政局安定;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扫除了经济发展的障碍;政府重视人才及科技的转化和应用(3分)
②由积极采用新技术到抵制新技术。原因是蒸汽时代的成就和大量殖民的存在;海外投资的增多和食利阶层的膨胀影响了经济发展。结果,被美德超过(4分)
③优先应用技术的引进和研究,同时抓住机遇,引进人才,充实基础科学的研究和应用。影响:促进经济实力的持续增长,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格局,最终实现了由欧洲到北美的跨越。(4分)
④启示:科教兴国是国家民族富强的必由之路;科技竞争主要是人才竞争,要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要有忧患意识和开拓精神,重视人类优秀科技成果的吸收和转化;还要制定正确的工业化发展战略。(3分)
42.(13分)答案:⑴洋务运动:内忧外患;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引进机器设备,培养了人才,一定程度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但只学技术不学制度,最终破产。(3分)
⑵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民族矛盾加剧,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掀起了戊戌变法,抨击了封建思想,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革命派主张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领导发动了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结果都失败。(6分)
⑶新文化运动: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资产阶级实行民主政治的要求;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4分)
43.(13分)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共据次在瓦窑堡会议上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和任务;(3分)
1949年在民主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据次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促进民主革命迅速取得全国性胜利,把中国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4分)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国内阶级矛盾已经基本解决,中共八大据次提出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尽快建设先进的工业国和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的总任务。(4分)
启示:中共遵循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认识路线(或根据主要矛盾的变化,制定方针政策)(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