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中三年级历史试题 - 正文*

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2014-5-11 0:34:00下载本试卷

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7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7小题,每小题2分,共7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古代传说中有位圣入涟人氏教导人们“钻熔取火,以化腥臊”。此传说反映了哪段历史时期的史实?
  
   A.元谋人时 B 北京人时 C山顶洞人时 D 半坡氏族时
  
   2.齐桓公的改革与商秧的改革之间的最根本的不同是:
  
   A ·性质不同 B 目的不同 C 内容不同 D 结果不同
  
   3.“汉兴之初,海内新走,同姓寡少,惩诫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割裂疆土,立二等之爵/上述政策实质上是否定了秦朝:
  
   A 君主专制制度 B 中央集权制度
  
   C 郡县制度 D 民族政策
  
   4.下列古代发明中解放了人力的是:①楼车;②水排;③翻车;①筒车
  
   A ①②③① B ②③① C ③① D ②①
  
   5.云南地区最早被中央政府直接管辖是在:
  
   A 西汉 B 蜀汉 C 唐 D 元
  
   6 如右图所示货币应属于下旬哪一农民政权?
  
   A 张楚 B 大齐 C 大顺 D 大西
  
   7 隋唐实行科举制,从本质上反映了:
  
   A 隋唐统治者注重选拔人才
  
   B 选拔人才的标准是“唯才是举”
  
   C 选拔人才的方式日趋完善
  
   D 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阶级关系变动,士族日益衰落
  
   8.“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这场“商业革命”①根源于中国经济生产率显著提高②当时中国出现一些以商业为中心的城市③对外贸易的发展是其重要表现④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爆
  
  炸性的影响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① C ②③④ D ①②①
  
   9.葡萄牙殖民者私据澳门妄图建立殖民统治是在:
  
   A. 1553 B 1557 C 1624 D 1849
  
   10.古代民诉“干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反映了:
  
   A.封建社会以农为本 B 封建经济的特征是自给自足
  
   C. 封建社会商业兴盛 D 封建统治者重本抑未
  
   11.中国封建社会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最为松驰是在: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清朝
  
   12.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下列哪一史实最能反映这种现象?
  
   A 外资企业开始出现 B 早期产业工人开始出现
  
   C 洋布畅销冲击土布市场,使之“消减大半”D 中国丝茶大量出口
  
   13.中国近代丝茶出口与古代丝茶出口相比其本质变化是:
  
   A 出口区域改变 · A 出口规模增大
  
   C外商操纵出口 D.出口市场性质不同
  
   14.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是指:
  
   A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B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C 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D.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15.下列史实中属于洋务派活动的有:①举办新式学堂;②设立军机处;③设立农工商总局;①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⑤培养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
  
   A ①④⑤ B ①②③ C,②①⑤ D ①②①⑤
  
   16.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先后兴起,其相同的背景因素是:
  
   A封建制度的衰落 B民族矛盾的地位上升
  
   C 洋务运动的破产 D.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17.二次革命中,大多数民族资产阶级拒绝武力讨袁,主要是由于:
  
   A各种要求已得到满足 B革命党人脱离了群众
  
   C 二次革命很快失败 D.厌倦和惧怕新的动荡
  
   18.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1924年的是:
  
   A 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成立 B 广州国民政府的成立
  
   C 冯玉祥北京政变 D 黄埔军校的创立
  
   19.“拥护工农群众的利益,不需要采取阶级斗争的形式,……可以仁爱之心感动资本家,
  
  使之尊重工农群众的利益。”以上大革命时期的言论中心是:
  
   A要求规范工农运动 B要求巩固统一战线
  
   C 反对开展工农运动 D,要求加强反帝斗争
  
   20.本世纪30年代初,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大量焚毁汉文书锗,其目的是:
  
   A 用以加强法西斯统治 B 强制推行教育制度改革
  
   C 列日语为必修的国语科 D 妄图以此摧毁东北人民的民族意识
  
   21.下列革命根据地中属于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有:
  
   ①陕甘宁;②晋绥;③晋察冀;④晋冀豫;⑤鄂豫皖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 C ①②③④⑤ D ③①⑤
  
   22.本世纪20年代未至1949年美国对华政策的一贯性表现在①以日本为主要对手②
  
  扶植国民党为工具③以追求独占中国为目标④以政治和经济手段为主。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23. 1952年底至1956年底,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 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B 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C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D 落后生产力与先进社会制度的矛盾
  
   24. 1958年《红旗》杂志转引毛泽东的活:“我们的方向,应该有秩序地把工、农、阉学、兵组成一个大公社,从而构成我们社会的基层单位”。这反映出当时:
  
   A党中央忽视客观规律,经济建设急于求成
  
   B 党和政府加‘快改造步伐,建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C 党和政府急于求成,片面强调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
  
   D 为适应生产力发展而急需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25。下列有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反映
  
   B 出现的根本原因都在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 都对封建制度进行了巨大冲击
  
   D 都带有宗教色彩,采取了神学异端的形式
  
   26. 16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直接原因是:
  
   A英国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 B受外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C 手工工场出现并扩展 D 新航路开辟导致英国海外贸易的发展
  
   27.雾月政变前,拿破仑在法国倍受欢迎,这是由于当时法国各阶级对他奇予一个共愿望,即:
  
   A 进行对外战争 B 实现社会安定
  
   C 维护共和制度 D 取消恐怖政策
  
   28.美国独立战争与南北战争相比最大的共同点是:
  
   A 都为国家独立或统一而战 B 都有一个伟大人物领导
  
   C 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 D 都颁布了影响深远的宣言
  
   29.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最重大的影响是:
  
   A 极大提高了人类生产力 B 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
  
   C 促进城市化进程的开始 D 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f
  
   30.一战爆发后,美国以“中立”身分与交战双方进行贸易,但美国与协约国的经济系更为密切。这主要是因为:
  
   A 美国与德、奥有矛盾 B 德、奥生产能力强无需贸易
  
   C 德国海岸线一直被封锁 D 美英一贯联系紧密
  
   3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俄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的根本原因是:
  
   A 是战时临时政策,不能应用于和平时期
  
   B 超越当时俄国生产力发展水
  
   C 工人、农民反对这种策
  
   D 它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2.甘地时期的印度国大党在反英斗争中最大的成功之外在于:
  
   A 发展为下层人民的政党 B 成为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
  
   C 获得广大人民的支持 D 取得了反英斗争的胜利
  
   33·下列战役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斯大林格勒战役;不列颠之战;莫斯科保卫战;阿拉曼战役;柏林战役
  
   A ③①③④⑤ B ②④③①⑤ C ⑤②①③④ D ②③①④⑤
  
   34 如图所示应为:
  
   A 联合国大会关于阿以分治决议划定的巴勒斯坦版图
  
   B 第一次中东战争以后的巴勒斯坦版图
  
   C 第三次中东以后的巴勒斯坦版图
  
   D 以巴1993年达成和解后的巴勒斯坦版图
  
   35.本世纪80年代以来,富国设立的贸易壁垒“使发展中国家每年损失5000亿美元,相当于发展中国家所获外援的10倍”。这一数字说明:
  
   A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 B 南南合作趋于瓦解
  
   C 国际经济旧秩序依然牢固 D 西方国家经济困难
  
   36. 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 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B 各国经济互相依赖程度加深
  
   C 区域性经济集团的形成 D.两极政治格局的解体
  
   37.下列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内容的是:①电力的使用②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
  
   ①电子计算机⑤遗传工程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①⑤ C ③④⑤ D ②
  
   
  
   
  
   39.阅读下列材料:(按:以下材料均为邓小平讲话)
  
  材料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摘自1985年10月《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材料二: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摘自1987年2月《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蝉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摘自1992年初南巡讲话请结合材料回答:
  
   ①简要概述以上材料的基本思想。(4分)
  
   ②以上论述包含的原则是什么?(4分)
  
   ③综合材料分析上述论述在我党历史上的突出贡献。 (4分)
  
   4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对于欧洲的政策……那就是: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认为事实上的政府都是合法的政府……。但对于南北美洲,情势显然是不同的。(神圣),同盟各国把他们的政治制度(指君主制)扩张到美洲的任何地区而不危害我们的和平与幸福是不可能的;也没有人会相信我们南方兄弟国家的人民,如果不加援助,能够建立起他们心愿的政治制度。所以让我们坐视欧洲列强对他们任何方式的干涉而不加过问,也同样是不可能的。----摘自1823年《门罗总统致国会咨文》
  
  材料二:为了孤立和打击英国,扩大自己在拉】一美洲的势力,美国又提出了“泛美主义”口号。1889年10月,由美国发起在华盛顿召开的18个国家出席的美洲国家会议上,英国提出“美洲人民利益一致”的欺骗性口号,鼓吹建立泛美组织……。美国通过这一组织,笼络、勾结拉丁美洲各国反动统治者,为其霸占西半球创造条件。
  
   ----摘自吴于虞。齐世莱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进入20世纪,美国垄断资本势力迅速膨胀。进一步向海外扩张,尤其是经济扩张,便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基调。美国进行侵略扩张的手段,或使用暴力,挥舞大棒;或以“金元外交”为诱饵,进行经济渗透。
  
   ----摘自吴于魔、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请结合材料回答:
  
   ①结合材料简要阐述美国对拉丁美洲侵略政策的演变过程。(4分)
  
   ②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拉丁美洲政策演变的趋势?(2分)分析这种趋势形成
  
  的背景。(6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3小题,第一线1题16分,第42题10分,第43题14分,共40分)
  
   41 试从政治、经济、阶级、民族关系等角度比较南北朝时期我国南北方主要差异(12分)
  
  这种差异的存在最终导致了什么结果?(2分)这个结果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3小题,第41题16分,第42题10分,第43题14分,共40分)
  
   41 试从政治、经济、阶级、民族关系等角度比较南北朝时期我国南北方主要差异(12分)
  
  这种差异的存在最终导致了什么结果?(2分)这个结果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42 概述从建党至建国前中国共产党主要经济政策的演变经过(8分),并指出其 变的主要依据
  
  是什么?(2分)
  
   43 近现代历史上德意志民族先后两次从分裂又走向统一。试简要概述其两次统一的过程(8分)
  
  并简要说明其统一方式上的不同特点及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6分)
  
   
  
   
  
  历 史 试 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答案:C A C D A D D A B A D C D C A B D B C D B D C C D D B C
  
  题号: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答案: D C B C D A C D B
  
  二、材料解析题
  
   38.评述要点:
  
  目的:扭转外贸亏损局面,促进国家实力增强。
  
  途径:利用修约机会,在表面维护列强既得利益前提下,修改税则,增加关锐。
  
  评价:这种主张希望通过改约增税的方式来消除不平等条约的危害,其爱国精神值得肯
  
  定;但没有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本性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反映了早期维新派思想
  
  的局限性。
  
  【评分说明】
  
   1.评述基本完整,观点正确,条理清楚,给10~12分;
  
  评述不够完整,观点不够确切,表达尚通顺,给5~9分
  
  对材料理解有错误,要点缺漏较多,文句欠通顺或不成文,给0~4分
  
   2.超出要点但言之有理,可酌加1~2分,但总分不超过12分。超过180字的酌扣分。
  
   39.①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达到共同富裕,计划和市场是经济手段,都可
  
  为社会主义服务。 (4分)
  
   ②原则:坚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则和实事求是的原则。(4分)
  
   ③贡献:冲破了教条主义束缚,解放了中国人民的思想,指明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系的改革方向。 (4分)
  
   40.①由19世纪初的“门罗主义”发展到19世纪晚期的“泛美主义”,最后到20世纪发展
  
  为“大棒”和“金元”并用的政策。(4分)
  
   ②趋势:由起先的反对欧洲列强干涉拉丁美洲事务发展到后来直接侵略拉美。(2分)
  
  背景: 19世纪初美国独立不久,实力不强,无力侵略拉美,但又不甘心拉美为欧洲列强
  
  独霸,所以执行门罗主义反对列强干涉拉美独立运动。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经
  
  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一,于是开始直接侵略拉美。“分)
  
   41.①政治:北方经济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国家实力得到恢复和发展;南方则没有进行有成
  
  效的改革,士族地主独揽大权,政治腐败。 (3分)
  
  经济:北方经济在实行均田制后逐渐恢复和发展;江南经济虽也得到开发,但总体实力
  
  仍逊于北方。(3分)
  
  阶级:北方建立了汉族地主阶级与少数民族地主阶级的联合政权,统治阶级增加了新鲜
  
  血液;南方则士族特权阶级充分发展,垄断政权,统治阶级日渐腐朽。 (3分)
  
  民族: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趋势,各族人民互相学习,丰富和提高了生产知识;南方则
  
  没有出现这种情形。(3分)
  
   ②结果:北方建立的隋朝统一了全国,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局面。(2分)
  
   ③影响:隋的统一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在政治上首创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经济上几。
  
  凿大运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隋朝是一个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朝代。(2分)
  
   42.演变过程:
  
   ①大革命时期中共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减租抗捐运动。 (1分)
  
   ②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领导根据地人民开展土地革命,制定了“依靠贫衣、雇衣,联
  
  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
  
  的土地所有制”的土地革命路线。并领导军民开展根据地经济建设。 (3分)
  
   ③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1分)
  
   ①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
  
  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并贯彻“依靠贫屁衣,回
  
  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制度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3分)
  
  演变依据:根据中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变化制定相应政策。 (2分)
  
   43.①第一次统一: 1815年维也纳会议维持了德意志的分裂局面,但随着德意志地区资个:1
  
  义经济的发展,统一成为大势所趋,由纯粹德意志人组成的普鲁士王国在首相仰斯麦的领导
  
  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先后战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后,于1871年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
  
  国。(4分)
  
  第二次统一:二战后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二十世纪n年代以来。由于东欧
  
  局势剧变,民主德国政局动乱,反对党夺取政权后, 1990年以民主德国加入联邦德国的方人
  
  实现了德国的再次统一。 (4分)
  
   ②不同特点:第一次统一主要以战争手段完成;第二次统一则以和平方式完成。(2分)
  
   ③原因:第一次统一时的主要障碍来自与普鲁士势力相当的奥地利和法国的阻挡,战争
  
  不可避免。第二次统一时民主德国自身的社会制度发生了趋向联邦德国的变化,而长期支持
  
  民主德国的苏联的态度也发生转变,最终使得统一得以和平方式完成。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