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中三年级历史试题 - 正文*

高三第三次历史月考试题

2014-5-11 0:34:00下载本试卷

高三第三次历史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

A.赋税是田赋和各种捐税的总称
  B.编户制度是我国最早的赋税制度
  C.赋税制度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D.两税法是劳役地租为主向实物地租为主过度的标志

2、下列城市中曾经在公元前作过重要都城的是: (  )

A. 北京 南京 西安 开封      B. 西安 洛阳 开封 杭州
  C. 西安 洛阳 开封 南京        D. 开封 西安 洛阳 北京

3、与中国封建经济基础无关的历史现象是: (  )

A.百家争鸣             B.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C.工农武装割据政权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为使川西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作出过重要贡献的政权有: (  )

A.秦国、蜀汉、西夏   B.秦国、西夏、新中国
  C.秦国、蜀汉、新中国  D.成汗、西夏、新中国

5.“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这一记载所反映的历史是: (  )

A.北宋汴河流域人以石油作燃料      B.北宋东京居民以石油作燃料
  C.北宋东京居民以煤炭作燃料    D.河南开封是我国最早以煤炭作燃料的地区

6、涉及到库页岛主权归属问题的条约是: (  )

A.《尼布楚条约》、《爱珲条约》、《天津条约》
  B.《尼布楚条约》、《爱珲条约》、《朴茨茅斯和约》
  C.《爱珲条约》、《北京条约》、《朴茨茅斯和约》
  D.《尼布楚条约》、《北京条约》、《朴茨茅斯和约》

7、从本质方面看,两次鸦片战争的共同目的是: (  )

A.开辟通商口岸     B.开展自由贸易
  C.打开中国市场      D.控制清朝政府

8.洋务派在“求富”旗号下开办的第一家企业是: (  )

A.安庆军械所     B.福州船政局
  C.轮船招商局      D.陈联泰机器厂

9、资本主义道路在近代中国行不通的最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没有独立的主权   B.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薄弱
  C.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D.十月革命的影响

10、1900年,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 (  )

A.进一步把中国卷入世界商品市场
  B.变中国为帝国主义各国分占的殖民地
  C.在中国争夺路权,开设工厂
  D.变中国为帝国主义共同控制的半殖民地

11.中国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

A.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B.“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机会    D.改订新约运动的影响

12.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继续存在,其原因不包括: (  )

A.日本坚持灭亡中国的方针   B.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投降
  C.日本改变了灭亡中国的方针   D.蒋介石集团受利益与形势驱使

13.我国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时期有: (  )

A.太平天国时期、改革开放时期  B.太平天国时期、经济恢复时期
  C.经济恢复时期、人民公社时期  D.经济恢复时期、改革开放时期

14.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D.五四运动的推动

15.彭德怀参加领导或指挥过的战争、战役有: (  )

A.百团大战、解放延安、抗美援朝   B.平型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
  C.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D.松沪会战、枣宜会战、长沙会战

16.反映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转移的会议有: (  )

A.七大、八大    B.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二大、十四大  D.八七会议、遵义会议

17.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毛泽东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主要原因是:

A.民主党派的影响扩大    B.民主党派的历史功绩
  C.民主党派的纲领变化     D.民主党派是社会主义劳动者

18.下列战役或事件组合中,全部涉及皇帝被俘的一组是:(  )

A.   靖康之变、土木之变、色当战役 

B.国人暴动、土木之变、滑铁庐战役
C.靖康之变、萨多瓦战役、雅克萨之战
D.德里保卫战、乌兰布通战役、瓦尔密大捷

19.地处亚洲革命风暴最南端的国家是: (  )

A.越南  B.印度  C.印尼  D.菲律宾

20.地中海沿岸资本主义萌芽与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在本质上的相同点是: ( )

A.生产力发展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B.萌芽推动了大规模航海运动的出现
  C.16到18世纪是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
  D.萌芽最初都产生于纺织行业中

21.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相同思想主张是: (  )

A.提倡人民主权  B.提倡三权分立
  C.主张君主立宪  D.反对君主专制

22.导制欧洲19世纪中期政局变化的重大事件有: (  )

A.克里木战争、普奥战争   B.德奥结盟、柏林会议
  C.比利时和希腊独立      D.沙俄镇压东南欧起义

23.工业革命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主要是指

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缓和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力量
  C.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彻底根除了封建制度的基础
  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队伍年代以外的是: (  )

24.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A.整个进程时间大大缩短   B.先进国家几乎同时进行
  C.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提高   D.科学与技术结合特别紧密

25.下图中代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小题12分,第27小题10分,第28小题15分,共计37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报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挺谪戍之徒,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夫也。

材料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后乃谋臣献画(计策),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材料三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滑(凶恶狡猾之人)时起,虐害方城,失不在州而在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以上材料引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四 知封建(指分封制)之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引自顾炎武《天下郡图利病书》

回答:

(1)柳宗元认为秦、汉、唐的过失是什么?他要论证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分)

(2)顾炎武的观点与柳宗元的观点有何相同点?谈谈你的分析。(4分)

(3)顾炎武的观点与柳宗元的观点有何差异?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的工业过去集中在沿海。……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

“……新的工业大部分应当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并且利于备战,这是毫无疑义的。”

“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老底子,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如果我们采取消极态度,就会妨碍内地工业的迅速发展。所以这也是一个对于发展内地工业是真想还是假想的问题。如果是真想,不是假想,就必须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特别是轻工业。”

──摘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 邓小平先生早在80年代就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明确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一个大局”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率先发展起来,“另一个大局”是到本世纪末全国达到小康水平时,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江泽民主席高度重视西部地区大开发。他明确指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现在“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着手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中国面向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一定会像前20年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带动了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一样,将为东部和中部地区提供巨大的市场与发展前景,有力地促进全国经济的更大繁荣。

──摘自朱镕基在“新加坡讲座”的演讲

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有哪些相同观点?(2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西部开发的着眼点上有哪些不同?(2分)

(3)结合史实分析我国工业布局不合理的历史原因。(6分)

材料一 18世纪英国圈地情况表

年份

项目

1976年以前

 

1761—1796年

 

1797—1820年

 

发布圈地法令

208项

1482项

1727项

圈占农民土地

31万英亩

  共318万英亩

材料二 1793年6月16日法令允许按人口平均分配市镇土地,使居民都能得到一块土地。……6月3日法律虽然同意穷人可购买二十至五十公亩土地,地价分多年付清,但到了9月13日,国民公会又从财政考虑出发,收回这个让步,改作以给他们一张分二十年偿还的票面为五百里弗的无息借款,权充购买国有财业之用。

摘自G·勒菲弗尔《法国革命史》

材料三 19世纪末,法国共有农民560多万,农业人口占60%以上,耕种5公顷以下的400多万户(占70%以上)只有659万公顷土地。……小农抵押借款的数额增加到250亿法郎,大批破产农民开始沦为无产阶级或半无产阶级。

摘自张芝联《法国通史》

材料四 自亨利七世(1485—1509年在位)以来,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是由资本主义生产这样毫无怜惜地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从这一点看,英国要算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

摘自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史》

材料五 历史学家们普遍同意英国约从1688年到拿破仑战争结束(1815)年这段时间是大土地所有者集团的黄金时间。……毫无疑问,那些大的农业集团通过高利润、低成本而获得大部分增长收益。

回答:(1)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当时英国和法国处置土地问题的方式有何不同?(4分)

(2) 材料四中“传统的农业关系”指什么?马克思为什么要说英国算是“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4分)

(3)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农业经营的不同特点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不同影响?(4分)

(4) 通过阅读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3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4小题10分,第30、31小题各14分,共计38分。

29.清朝前期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6分)分析概括其特点与影响。(4分)

30、中国国共产党建立以来,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两大理论成果。这两大理论成果是什么?(2分)简述其形成过程,并谈谈你的认识。(12分)

  31、概括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西欧和亚洲政治、经济总体发展的特点,(10分)并分析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4分)

历史阶段答题卷

姓名:         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26、

27、

28、

三、29、

30、

31、

月考(三)参考答案

1、B  2、D 3、D 4、C 5、C 6、D 7、C 8、C 9、B 10、B 

11、D 12、C  13、B 14、A 15、A 16、B 17、D 18、A 19、C 

20、A 21、D 22、A 23、B 24、D  25、B

26.(1)秦的过失是滥用民力,严刑酷法。汉的过失是部分地采取了分封制。唐的过失是兵制不当,地方军权过重。柳宗元的主要观点是郡县制是适宜的。秦、汉、唐的过失不在于郡县制。(4分)

(2)顾炎武也肯定了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进步的。郡县制也有弊端,但倒退实行分封绝对不行。(2分)

(3)柳宗元肯定了郡县制,但没有指出造成秦朝灭亡、唐朝叛乱的原因也在于建立在郡县制之上的皇权专制。顾炎武则指出郡县制的弊端是皇权过份专制。由于二人生活的时代不同,所以看法上有差异。(4分)

27、(1)相同点:都主张改变沿海和内地工业布局不合理状况和缩小东西部差距,都主张利用东部沿海经济优势发展西部内地经济。

(2)不同点:前者主要着眼于工业布局的平衡和备战的需要,后者主要着眼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经济全局的需要。

(3)历史原因:A.近代以来,由于东部沿海一带受到列强侵略,加速了那里自然经济瓦解,众多通商口岸的开放,便利的交通,有利于外商投资和近代科技设备的引进。外商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集中出现在沿海一带。B.国民政府建立后,官僚资本企业也主要集中在沿海城市。C.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兴办的重工业也分布在东部。D.改革开放后由于东部经济特区等享有优惠政策,发展迅速,东西部差距加大,形成了布局不合理的局面。

28.(1)英国通过议会颁布法令,进行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大多数土地落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手中。在法国大革命中,把土地分成小块,用分期付款的办法卖给农民,使一般农民获得了土地。

(2)指封建土地所有制。英国通过圈地运动,比较彻底地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小农经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建立起比较典型的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从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角度来看,马克思认为英国要算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

(3)英国通过剥夺自耕农的土地,形成了资本主义的大土地所有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广新技术、新设备,给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市场和劳动力,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而法国则以分散土地的办法形成了广大的小农经济,阻碍了新技术的推广,造成法国农业的落后和农村市场的狭窄,滞缓了法国工业革命和经济的发展。

(4)大土地所有制适应当时资本主义生产力,手段野蛮的圈地运动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客观进步作用。

三、29.措施:①粉碎准噶尔贵族割据势力,统一天山北路。②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统管新疆地区。③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④赐“达赖”和“班禅,设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理。⑥收复台湾和设置台湾府。⑦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抗击沙俄侵略,签中俄《尼布楚条约》。(6分)

特点:平定叛乱,加强统治与军事行政管理和经济交流发展相结合,反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与巩固国防相结合。(2分)

影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基本上奠定了我国辽阔疆域的基础。在清朝统一政权下,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了,边疆地区得到了开发。(2分)

30、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2分)

②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使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最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了中国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并逐步形成四项基本原则的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党的基本路线的理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体系。指导改革开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10分)

③认识:A.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开创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新局面。B.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C.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取得了重大成功,是一个伟大的党。(2分)

31、西欧的特点 政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议会制度和政党政治得以完善;展开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2分)  经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极大发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2分)

亚洲的特点: 政治:主要国家都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日本除外);亚洲开始觉醒;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并领导了反帝反封斗争。(2分)  经济:经济上完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成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和资本输出输出市场及原料产地;主要国家的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发展但受到阻碍;只有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完成了工业革命,向帝国主义过渡。(4分)

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普遍建立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亚洲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和腐朽的封建制度特别是西方列强的侵略,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东西方差距进一步扩大。(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