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中三年级历史试题 - 正文*

高三历史冲刺卷

2014-5-11 0:34:00下载本试卷

高三历史冲刺卷

I(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反映的实质问题是b

A.井田制瓦解   B.分封制崩溃

C.周王室衰微   D.奴隶制腐朽

2.下列对《史记》的叙评正确的是b

  A、叙述了战国至汉武帝二、三千年间的历史

  B、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编写方法以编年纪事为主,人物传记为辅

  C、司马迁回避了汉武帝时当朝的历史

3.曹魏时的翻车和唐时的筒车最大的不同是b

  A、用途  B、动力  C、原理   D、功效

4.洛阳、开封的商业在唐宋时盛极一时,到元代却衰落下去,这主要因为元朝时c

A.政治中心迁至北京 B.民族分化政策的影响

C、京杭大运河改道山东D.只注意发展海运和对外贸易

5.猛安谋克制与八旗制度a

  A.是军政与兵民合一的基本社会组织制度

  B.清除了长期以来遗留未决的胡汉分治遗迹

  C.客观上不利于当时女真族的社会发展

D.是民族融合发展的必然产物

6.清政府执行闭关政策的根本原因是b

A.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接触威胁统治

B.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的稳定性

C.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比外国先进

D.抵抗侵略和捍卫国家主权

7. 有关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工业兴起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b

①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  ②都由洋务派创办 ③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④产生于中国封建经济瓦解的过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8. 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下列洋务活动哪一项符合上文思想d

A.创办天津机器制造局                     B.创办京师同文馆

C.组建北洋舰队                       D.创办轮船招商局

9. 近代前期中国文化明显具有“新旧过渡”的特点,而其中“旧”是指c

A.科学与人权并重的思想             B.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念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           D.“优胜劣汰”的观点

10. 《辛丑条约》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该条约的订立导致了c

A.清政府在财政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B.清政府在军事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C.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形成帝国主义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11.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不包括d

  A.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C.轻重工业的发展比例严重失调

D.民族资本首次超过外国资本

12.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开创出以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其主要依据是d

A. 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B. 进攻长沙遭到严重挫折

C. 井冈山具备开创根据地的良好条件D. 我国的国情和当时形势

13. 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b

A.湖北军政府成立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清帝退位                           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14.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土地政策与抗战时期相比,不同点在于a

A.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B.促进根据地经济发展

C.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D.推动民主革命的发展

15. 建国初期,政府为确立工人阶级领导地位和恢复发展生产,决定在工矿企业中a

A.实行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B.进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

C.开展增产节约运动      D.精简管理机构

16. 我国“一五”计划之所以成功,其主要经验是c

①从国情出发,量力而行,合理规定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比例 ②正确选择主攻方向,集中力量保证重点  ③实行正确的外交政策,得到国际上的援助  ④注意改善人民生活,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 党的十四大提出的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是a

A.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C.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18.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权利法案》的最大意义在于b

A.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B.以法律权力取代君主特权

C.国王不能随意征税            D.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19.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国家将大多数东方国家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B

  A.工业革命提高了西方列强的社会生产力,使其具有征服能力

  B.资本主义的开放和扩张性,要求以全世界为它的活动舞台

  C.东方各国的经济和政治制度落后,必然处于挨打的地位

D.西方列强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时,东方各国还继续闭关锁国

20. 美国内战和俄国1861年改革前两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障碍是d

A. 资金不足         B. 企业设备陈旧

C. 缺乏技术人才       D. 缺乏自由的雇佣劳动力

21. 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列强的对外扩张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c

A.扩大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B.使列强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22. 二战前夕,最能反映帝国主义在国际事务中推行强权政治的典型事件是b

A.对西班牙实施“不干涉”政策      B.策划慕尼黑阴谋

C.对意大利实施经济制裁         D.抛出“大东亚共荣圈”计划

23. 下列对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表述不正确的是c

A.严厉惩办德国战犯,实现德国战后民主化

B.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C.敦促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并归还中国领土

D.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建立联合国

24. “马歇尔计划远不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这是因为该计划实际上是c

A.美苏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的产物

B.导致当代世界政局不稳定的根源

C.以隐蔽的手段稳定和控制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D.美国蓄意分裂德国和扶持西德

25.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一整套自我调节的机制,主要表现在d

①推行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 ②改革社会制度 ③实行计划经济 ④政府对经济加强宏观管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④

II(非选择题,75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4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中国和欧洲两种不同的文明,在16世纪中叶以后,就再也不能避免地要发生正面交锋了。在最初的交往之后,一方面中国士大夫中,出现了像徐光启、杨廷筠、李之藻等愿意接受西方天主教文化的人;欧洲天主教内部,也出现了以利玛窦、艾儒略等人为代表的同情、容纳和接受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主张。

——李天纲《中国礼仪之争》     

材料2 公元1664年全国教务情形表(简表)

省别

地名

教堂数目

教徒人数

直隶

北京

8

15000

陕西

西安

10

20000

湖广

武昌

8

2200

江西

南昌

3

1000

浙江

杭州

2

1000

江南

南京

1

600

(1)根据材料1,在明末清初,中国和欧洲两种不同文明,怎样产生交流?(4分)

(2)根据材料2,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引入西方文化,多在哪些地区活动?为什么?(6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中国数千年来立国的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皇流衍。”“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日作夜思,以为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

——1914年9月袁世凯《祭孔令》

材料2 “愚之非难孔子之动机,非因孔子之道之不适于今世,乃以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

——陈独秀《复辟与尊孔》(《新青年》第三卷第6期)

材料3 “唯忠与孝,实中华民国立国之本,今当国家危急之时全国同胞务必竭忠尽孝,对国家尽其至忠,对民族行其大孝。”

——1939年3月国民政府《国民精神总动员纲领及实施办法》

材料4 “五四以后,个人本位的自由主义与阶级斗争的共产主义二种思想,突然输入于我学术界之中,流行全国。”(这些思想主张)“是与我民族的心理和性情,根本不能相应的”,“违反了中国固有的文化精神”。         ——1943年3月蒋介石《中国之命运》

回答:

结合背景、目的、作用评价上述四段材料。(5分)概述儒学在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主要社会作用。(5分)

2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美国革命在当时具有深远的影响,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切实可行——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

材料2  我们看到,《人权宣言》的发表形成了法国大革命的高潮,这并非偶然的,起草该宣言的委员会承认,“这一崇高的思想”产生于美洲。在北美洲确立起自由的那些事件中,我们已进行合作;北美洲向我们表明了我们应将对于自身的保护建立在什么原则的基础上。……

材料3  重要的一点是,美国已成为自由和机会的一个象征。它作为没有以往数千年的负担和积淀的一块新的土地而受人羡慕。例如,德国的音乐家和诗人舒伯特宣称,在美国,十三扇“金色的大门各向不容异说的专制政治的受害者们敞开着”。

材料4  当时的英国政治家埃德蒙·伯克已意识到美国革命意义:“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并不同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会在太阳系中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

——均引自《全球通史》

请回答:

(1)    如何理解材料4中美国是一个“新的种类的国家”?

(2)    依据材料1、2分析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之间的相互影响?

(3)    结合材料概述美国革命的意义并作评价。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9题13分,第30题13分,第31题15分,共计41分。

29.以唐朝长安、扬州及明清南京、北京为例,说明中国城市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景象。这一景象反映了怎样的发展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3分)

30.毛泽东说:“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分别实施了哪些土地政策?这些土地政策各起到了什么历史作用?中国共产党调整土地政策的基本着眼点和依据是什么?(13分)

31.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这一体系以欧洲、北美洲为核心,它们成为世界经济与政治繁荣的绝对中心。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怎样形成的?这一体系初步形成时期产业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对世界造成了什么影响?(15分)

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B 2.B 3.B 4.C 5.A 6.B 7.B 8.D 9.C 10.C 11.D 12.D 13.B 14.A 15.A 16.C 17.A 18.B 19.B 20.D 21.C 22.B 23.C 24.C 25.D

二、材料解析题:(共34分)

26.(10分)(1)一方面通过中国士大夫像徐光启、杨廷筠、李之藻等愿意接受西方天主教文化的人;另一方面通过利玛窦、艾儒略等欧洲天主教内部一些同情、容纳和接受中国文化的人来进行交流。(2)京城、古都、长江流域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士大夫集中、交通方便。

27.(10分)(1)辛亥革命后儒学受到冲击,袁世凯为复辟帝制而大力宣扬儒学。陈独秀为维护共和制而批判儒学,具有进步意义。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一方面以儒学中的忠孝号召中华民族反对日本侵略,这具有正义与进步意义,另一方面又以忠孝要求人们服从其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具有消极作用。蒋介石为了达到反共独裁的目的,在抗战最艰苦的时期,大力提倡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学,具有反动性。(5分)

(2)儒学在中国古代是维护封建国家政权的精神支柱;在近代它一方面继续是统治者的统治思想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在受到批判的同时,其精华部分得到肯定;在现代,儒学作为中国历史上珍贵的文化遗产受到社会重视,但在十年动乱时期,儒学被错误地批判。(5分)

28.(14分)(1)资产阶级性质的国家。此时荷兰、英国已确立了资产阶级专政,所以美国并非“新种类国家”。它与英国相比,只不过是政体形式有所区别。(2)美国独立战争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并证明了它的可行性,法国革命的发生又受到了美国革命的推动。(3)美国独立战争摧毁了英国殖民枷锁,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它对欧美革命的爆发起了推动作用。以上材料中的观点只看到其积极的方面,而没有看到其局限性,因而具有片面性。

三、问答题:(共41分)

29.(13分)(1)城市发展新景象:长安:坊、市分开,出现了繁华的商业区。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有繁华的夜市。北京和南京是当时全国性商贸城市。(2)发展趋势:①商品经济日趋繁荣;②城市发展逐渐由政治中心向经济、政治中心转变;③新的生产关系开始在部分城市出现。(3)根本原因: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30.(13分)实施的土地政策及作用:①土地革命时期实行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土地政策,调动了农民反封建的积极性,保证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②抗日战争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既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也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③解放战争时期实行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保证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的政策。结果解放区1亿多农民获得土地,支援前线,保证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基本着眼点:维护农民的基本利益,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依据: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31.(15分)形成:①工业革命迅速发展,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②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以空前的广度开展起来。③资本主义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亚、非、拉美大批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确立。变化:①资本主义国家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化。②资本主义国家不断扩大商品市场,并按自己的面貌改造世界。影响:一方面加速了被侵略地区旧制度的瓦解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促进了当地的历史发展;另一方面对被侵略地区进行疯狂掠夺,使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世界在资本主义国家主宰下日渐连成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