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中三年级历史试题 - 正文*

高三历史选择题

2014-5-11 0:34:00下载本试卷

高三历史选择题(有点难度) 

说明:本卷共有30道选择题。题目总体难度偏高,部分题目比较灵活,难度较大。

1、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反映中央对地方的统辖关系      B、体现统治者对奴隶阶层的剥削

 C、反映了诸侯与周王的经济关系    C、体现了奴隶主阶层的内部关系

2、隋朝时统一全国的条件成熟,该条件是指(   )

 A、陈朝统治腐败,双方力量悬殊      B、各族人民相互融合

 C、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D、隋朝的造船业发达,陈朝的长江失去天堑作用

3、战国时期,秦国的农业生产在七国中发展最快,其主要原因是(   )

A、使用了铁器和推广了农耕       B、确定了土地私有制

 C、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D、修筑了郑国渠和都江堰等水利工程

4、明朝时期,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从纺所成,或纱或布,侵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日复持以易。”该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生      B、商品经济渗透到浙江农村

 C、大量棉纺织品投入市场         C、一些城市成为棉纺织业的中心

5、在中国古代,下列各个地方机构,均对今广东地区有管辖权的是(   )

  ① 南海郡    ② 象郡    ③ 广州    ④ 湖广行省    ⑤ 江西行省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6、宋朝把与契丹政权边境临界地区的一些地名该名,如“威虏”该成“广信”,“静戌”该成“安肃”,“破虏”该成“永静”等,这种现象约出现于(   )

 A、澶渊之盟前   B、澶渊之盟后   C、宋金和议前   D、宋金和议后

7、唐朝时,从下列哪一个港口出发可到达波斯湾(   )

 A、扬州    B、登州    C、广州    D、明州

8、郑和下西洋做到了(    )

① 宣扬了明朝国威     ② 加强与海外诸国的长期联系

③为亚非国家的交往确立了不成文的准则  ④开始带动华侨开发南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③

9、秦汉时期,特别是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国大规模的吸收外来文化,主要是(   )

 A、欧洲、罗马文化  B、埃及、西亚文化  C、中亚、印度文化  D、朝鲜、日本文化

10、明清文化中“萌新”的有:①集大成的科学著作相继问世 ②带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思想应运而生 ③市民文学兴起,小说成为主流 ④西方传教士东来,带来了外来文化

 A、①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主要依据是(   )

A、清政府被迫放弃闭关锁国政策与西方五口通商   

B、中国关税自主权和贸易自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C、中国东南沿海棉纺织手工业受到了极大上午冲击

D、清政府被迫适应列强需要而设立总理衙门

12、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说明资产阶级的活动有改良转到革命,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民族危机日益加重

C、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D、清政府自身改革的失败

13、俄国十月革命后,当时中国先进知识分之提出向俄国学习的目的是为了(   )

  ① 强国    ② 富国    ③ 救国    ④ 改造社会

 A、①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与时俱进,不断革新思想,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下列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以新三民主义为政治基础  B、合作后广东革命政府建立自己的军队国民革命军

C、是大革命开始的标志    D、中共党员部分担任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

15、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认为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最重要条件是(   )

 A、大革命准备了群众条件   B、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C、中国的自然经济占主导   D、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

16、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我国东北的根本原因是(   )

 A、既定侵华的“大陆政策”      B、国内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

C、国民党正忙于对红军的“围剿”   D、西方列强在华势力的衰落

17、1936年8月中共中央向国民政府郑重声明“我们赞成建立全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赞成召集由普选权选举出来的国会,拥护全国人民和抗日军队的抗日救国代表大会,拥护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和平建国     B、准备在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

C、准备联合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在政治上完全认同南京国民政府

18、建国初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当时国家经济工作中最迫切的任务是(   )

 A、稳定物价    B、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C、统一财经    D、合理调整工商业

19、《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这个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 “这个时期”是指(   )

 A、建国初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社会主义十年建设时期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三大期间

20、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经济得到全面振兴的主要原因是(   )

 A、坚持把农业放在首位    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大力发展高新农业技术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1、新航路的开辟,“价格革命”之所以能加速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是(   )

 A、造成金银价格下降,物价猛涨    B、导致市场扩大,流通领域活跃

 C、从根本上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 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22、1791年,法国制宪会议颁布的宪法规定:只有一定财产的“积极公民”才有选举权。这一规定对法国的初步改造体现在(   )

 A、法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资产贵族制代替了门第贵族制

 C、大资产阶级掌握了统治权    D、自主命运的公民取代了效忠与人的臣民

23、19世纪60-70年代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浪潮,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确立。这一时期的革命和改革的特点是(   )

 A、都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   B、排除外部势力的干扰

C、仍有就制度的痕迹     D、无产阶级等上政治历史舞台并开始发挥重要作用

24、1870年到1913年,英国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从32%下降到14%,主要原因是(   )

 A、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号工业强国  B、德国工业实力迅增并与英国抢占欧洲商品市场

 C、英国占有世界最广泛的殖民地  D、英国大量资本输出国外

25、近代前期,自然科学得以迅速发展的人文动力是:①冲破了神学思想的束缚 ②理性主义的熏陶 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要 ④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入发展 (   )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26、苏俄新经济政策最重要的意义是(   )

A、认识到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的重要性  B、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局限性

C、明确了市场和商品货币的作用 D、找到小农占多数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7、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建立诚信机制的是(   )

 A、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机会   B、实行美圆贬值,刺激出口

C、联邦政府对银行存款进行担保    D、全国银行休业4天,全面整顿

28、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性转变,其标志是(   )

 A、意大利投降          B、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C、德黑兰会议的合作宣言     D、北非德意军队投降

29、20世纪80年代,经济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经济发展增长速度后来居上的亚洲国家是

 A、新加坡 韩国  B、泰国 马来西亚  C、菲律宾 印度  D、中国 沙特阿拉伯

30、在经济全球化面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

 A、起着共同的推动作用     B、处于不同的受益地位

C、平等地面临风险和机遇    D、都主张实行高度贸易自由化

 

答案:1、A 2、B 3、D 4、A 5、B 6、B 7、C 8、D 9、C 10、B 11、C 12、D 13、B 14、B 15、C 16、A 17、C 18、A 19、C 20、A 21、C 22、B 23、C 24、C 25、B 26、D 27、C 28、A 29、B 30、B  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