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第六次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主权的重要内容和表现,也是国家独立的重要标志。回答1-4题。
1、元朝创设的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主要是指这一制度
①继承和推广了秦汉的郡县制度 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③巩固和发展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④奠定了今天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2、下列中国历史上重大事件,旨在捍卫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有
①雅克萨之战 ②大泽乡起义 ③“五四”运动 ④和平解放西藏
A、①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3、下列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其性质不属于捍卫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是
A、美国葛底斯堡战役 B、《凡尔赛和约》签订
C、苏丹“马赫迪”起义 D、苏联斯大林格勒战役
4、与近代德意志统一相比,近代意大利统一的突出特点是
A、杰出领导人对统一大业作出重要贡献
B、由力量最强的邦国主持完成统一大业
C、民间武装在统一进程中起了重大作用
D、通过战争和灵活的外交排除外国干涉
税费制度涉及到国家财政收入、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问题。根据相关知识回答第5-7题。
5、唐朝时,两税法与租庸调制的最主要区别是
A、废除了人头税 B、以征收实物地租为主
C、征税标准不同 D、征税范围扩大
6、以下对于明朝改用银两收税的评论,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客观上促进了农民与市场的联系
③农民的负担因此得到了减轻 ④导致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④
7、1843年,中英双方在香港议定新税则并予以公布,新税制使中国的关税税费降低了许多。这次税率调整的主要依据是
A、《南京条约》的有关规定 B、中国当时的消费水平
C、进出口贸易平等互利原则 D、“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
中国近代史上,由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中国社会的各个阶段、阶层先后进行了探索与抗争。回答8-11题。
8、对于近代中国人民两大主要任务的描述最为确切的是
A、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封建统治 B、推翻封建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C、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D、建立民主共和制,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9、著名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根本原因在于
A、洋务运动开中国近代教育革命先河
B、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力量
C、洋务运动把西方先进生产力引入中国
D、洋务运动建立了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
10、史学界有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其主要依据是
A、甲午战后,列强对华侵略进入新阶段
B、甲午战争宣告洋务运动破产,刺激维新变法运动兴起
C、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严格限制
D、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11、中国社会真正政治民主化进程开始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运动时期
C、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D、新中国建立后
主张法治,依法治国,在中外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回答12-15题。
12、古代韩非子主张法律应向全国公布,臣民必须遵守,其“法治”思想的实质是
A、把法律作为至高无上的准则 B、用法律约束每个人的行动
C、将法律作为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 D、用法制代替君主个人意志
1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有弹劾总统的权力,这主要表明
A、中华民国有真正的民主 B、行政权受到制约
C、临时大总统没有权力 D、参议院行使司法权
14、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下列内容正确的是
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②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③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④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5、“自由”、“平等”之所以被资产阶级视为天赋人权并写入《人权宣言》,不是因为
A、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的需要 B、反对君主专制的需要
C、反对封建等级制度的需要 D、保护私有财产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必须重视和加强自身建设。回答16-19题。
16、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
A、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在中央的统治
B、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
C、中共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路线、方针和政策
D、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17、延安整风运动推动和加强了党的思想建设,最主要的意义是
A、清算了党内“左”的和右的错误思想,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B、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新的出路
C、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18、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党的作风建设方面的贡献是
A、作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B、规定革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
C、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
D、要在全党范围内开展整风运动
19、中共15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就是
A、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坚持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D、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思想界的变革,而思想界的变革又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产生反作用。据此回答20-22题。
20、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
A、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说
B、资产阶级维护自己的经济政治利益的需要
C、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创立
D、资产阶级要求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21、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运动最突出的特点是
A、对天主教会发动了摧毁性的冲击 B、提出三权分立的原则
C、以理性主义来观察认识社会 D、号召广大民众投身资产阶级革命
22、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在于
A、自由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 B、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建立 D、工业革命的广泛开展
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经历了多次重要的改革,这些改革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回答23-25题。
23、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国家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的高潮,形成这一历史潮流的经济与政治因素是
A、1857年世纪性经济危机和英法资产阶级革命
B、1857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和维也纳体系的崩溃
C、工业革命与法国大革命
D、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法国大革命
24、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中,美国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来缓解危机,德国却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通过国民经济的军事化来缓解危机,造成这种不同的因素有
①两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不同
②两国的经济实力不同
③“一战”对两国的影响不同
④德国国内有法西斯组织而美国则没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5、二战后,路德维希•艾哈德博士在联邦德国倡导经济改革,开始推行“社会市场经济”的政策,该理论认为,社会市场经济不是自由放任式的市场经济,而是有意识地从社会政策角度加以控制的市场经济。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德国开始由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转变
B、德国的国家性质发生了转变
C、二战后,德国的政治日趋民主化
D、德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加强
二、材料解析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0分,共24分)
26、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1 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部分)
地区、 国家 | 1750年 (乾隆15年) | 1800 (嘉庆5年) | 1830年 (道光10年) | 1900年 (光绪26年) |
整个欧洲 | 23.2% | 28.1% | 34.2% | 62% |
英国 | 1.9% | 4.30% | 9.5% | 18.5% |
中国 | 32.8% | 33.3% | 29.8% | 6.2% |
——摘编自郭成康著《康乾盛世的成就与隐患》
材料2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受到乾隆帝接见)事后,马戛尔尼感慨道:“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150年期间没有沉没。”
——摘自(法)阿兰•佩雷菲特著《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材料1指出1750——1800年,中国制造业在世界上处于什么地位?试结合康雍乾时期的有关重大政治、经济举措,分析其主要原因。(5分)
(2)1830——1900年,中国制造所占份额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1,指出英国经济发展呈现什么趋势?分析其主要原因。(3分)
(4)材料2马戛尔尼的观点与材料1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1 他(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指出:“在革命胜利后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还需要尽可能地利用城乡私人资本主义的积极性,以利于国民经济向前发展。这是因为中国经济还十分落后的缘故。”……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也明确指出:“如果认为我们现在不要限制资本主义,这是完全错误的。……如果认为应对私人资本主义限制的太大太死,或者认为简直可以很快进入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也是完全错误的。
材料2 进入1956年以后,公私合营急速转入高潮,其中北京仅用10天就完成了全市的全行业公私合营……到年底,全国私营工业企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企业人数的89%参加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都被当作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对象纳入了公私合营。
——摘自《走向历史的深层》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评述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认识及其实践。
三、问答题(第28题12分,第29题14分,共26分)
28、郑和下西洋,体现了我国古代社会晚期对外交往的盛况。然而,随着世界大势的剧变,明朝中期以后,我国外交发生了沧桑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从对外交往的角度看,郑和下西洋具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2分)
(2)继明朝之后,清朝的外交政策先后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其根本原因何在?(8分)
(3)与晚清外交相比,新中国的外交具有哪些崭新的变化?(2分)
29、以下是1850——1990年间美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比例变化曲线图:
(1)分析19世纪60年代、20世纪30年代及20世纪中期美国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6分)
(2)分析图中两个经济高峰的出现对美国产生的影响?(6分)
(3)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实力的下降对美国有何影响?(2分)
高三历史答案 2004.2
一、选择题(50分)
1.D 2.A 3.B 4.C 5.C 6.A 7.A 8.C 9.C 10.B 11.C 12.C 13.B 14.C
15.A 16.C 17.A 18.C 19.C 20.B 21.C 22.D 23.C 24.B 25.D
二、材料解析题(24分)
26.①在世界经济总量中占重要地位。约1/3。(2分)
原因:⑴采取措施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为经济发展提供安定的政治环境。(1分)如平定“三藩之乱”,平定准噶尔叛乱,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改土归流,加强对西藏的管辖等。(1分)⑵实行“更名田”、“摊丁入亩”、推广种植经济作物等,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分)
②腐朽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2分)
③发展迅速。(1分)
原因:英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工业革命;殖民掠夺。(2分)
④不矛盾。(1分)
原因:清王朝在政治上强化专制皇权,闭关锁国;在经济重农抑商、压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在思想上大兴文字狱,八股取士;乾隆后期,清朝统治腐败日益暴露。在世界剧变的大潮中,封建中国虽然经济总量占重要地位,但已走向衰落。(3分)
27.建国初期,由于生产力落后和国民经济面临严重困难,为调动城乡私人资本生产积极性,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中共中央确立了革命胜利后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利用和限制的正确方针,并认识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6分)
中共认识符合实际,但在实践中出现了偏差,对私人资本主义改造速度过快,工作过粗,涉及面大,未能注意改造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但是实践中出现的不良问题同改造中成就相比是次要的。(4分)
三、问答题(26分)
28.①实行和平外交,促进了与亚非地区国家的友好往来。(2分)
②清前期实行闭关政策,昧于世事,盲目自大;后期自鸦片战争以来,被迫向西方列强开关,实行屈辱外交;另一方面,又被迫融入世界,成立总理衙门等“新式”对外机构,其外交政策逐渐形成半封建半殖民地色彩。(6分)
封建专制制度腐朽。(2分)
③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反对霸权主义。(2分)
29.①从19世纪60年代中期起,美国所占比重迅速上升,其基本原因是内战结束,奴隶制被废除,大量采用新技术、西部的开发,一战中大发横财等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下降,主要原因是经济危机的打击。30年代中期开始上升,到50年代前后达到最高潮。其基本原因是罗斯福新政取得了成功,二战末受破坏,战后利用其他国家的经济困难大力进行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6分)
②第一个高峰的到来使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并大力推行金元外交,使美国资本渗透到世界许多国家。第二个高峰使美国成为世界超级经济、军事大国。战后形成美苏两极格局,美国大力推行冷战和霸权主义政策,使世界在很大程度上被美国控制。(6分)
③50年代中期开始下降,使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严重动摇,世界开始向多样化发展。(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