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中三年级历史试题 - 正文*

高三年级历史科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2014-5-11 0:34:00下载本试卷

高三年级历史科第一次月考试卷2

                命题、校对 沈燕

第Ⅰ卷 (选择题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法国大革命,以及美国独立战争,因为发生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历史上通常称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据此回答1-4题。

1.英国新贵族和美国种植园奴隶主的相似之处是

A.都建立过独裁统治      B.都属于封建剥削阶级  

C.都采用资本主义剥削方式  D.都实行奴隶制的剥削方式

2.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包括 ⑴同封建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 ⑵带有宗教色彩 ⑶改变了原来的社会性质 ⑷开始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基础

A. ⑴⑵⑶   B. ⑵⑶⑷    C. ⑴⑵⑷      D. ⑶⑷

3.法国大革命进程曲折复杂的主要原因是

A.被推翻的封建王朝不甘心失败
B.人民群众不断把革命推向深入
C.有来自国内外封建势力的不断反扑
D.大资产阶级未能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4.北美独立战争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其主要依据是

A.具有反殖反封建的双重性质
B.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C.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奠定基础
D.鼓舞和推动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启蒙思想在法国大革命中起了重要作用,据此回答5-7题。

5.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包括 ①都是思想解放运动 ②都反对专制王权,追求自由平等 ③都强调理性 ④都强调民主和法制 ⑤都在文学领域多有建树 ⑥都宏扬了科学

A.①②③⑥   B.①③⑤⑥   C.①⑤⑥   D.①②④⑤

6.霍布斯、洛克和卢梭的相同主张是

A.倡导社会契约  B.实行君主立宪
C.主张三权分立  D.反对迷信和专制

7.法国启蒙思想和中国维新思想在促进社会变革的作用上有很大的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A.法国启蒙思想有完备的体系,中国维新思想不还成熟
B.中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性远逊于法国
C.维新思想的社会基础不及法国
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远不如法国

巴黎公社在很大程度上是19世纪初期以来工人运动发展史上的高峰和总结。它继承了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许多优良传统和经验,吸取和归纳了历次工人斗争的经验和成果,从以往的共和要求,普选运动以及1848年提出的建立"社会共和国"的主张,发展为夺取政权,改造旧国家机器和建设无产阶级自己的国家机构。据此回答8-10题。

8.巴黎公社的最基本经验是

A.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B.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C.依靠工人和农民阶级的联盟       

D.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尝试

9.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法国无产阶级当时没有本阶级政党的领导

B.公社忽视农民的作用,未能建立工农联盟

C.公社未能及时向凡尔赛进军,使梯也尔的军事力量得以集结

D.法国无产阶级尚不具备取得胜利的客观条件

10.巴黎公社是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主要表现在

A.废除旧军队、警察、法庭等,建立新的国家机构

B.规定工作人员的年薪一律不得超过工人的最高工资

C.实行了一系列保护工人阶级利益的政策

D.接管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工人合作社管理

19世纪晚期,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形成了垄断。据此回答11-13题。

11.美国被称为“托拉斯帝国主义”,实质上说明美国

A.“托拉斯”是其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B.生产和技术的集中程度特别高

C.是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家

D.已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12.垄断组织的出现是一种社会的进步,这主要是指

A.它提高了国家干预能力      B.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C.它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D.它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13.19世纪晚期英法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但还是产生了垄断组织,其根本原因是

A.其海外殖民地扩大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C.国内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成功  D.银行信贷业的发展

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中期均田制遭到破坏,引起了赋税制度的变化。回答14-16题。

14.北魏均田制和唐朝的均田制所起作用的不同之处是

A.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B.使农民获得了一定的土地

C.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D.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15.唐朝中期,均田制无法实行的最主要原因是

A.赋税沉重导致农民逃亡,土地荒芜 

B.安史之乱造成农业生产破坏

C.国家把土地分配给皇室和官僚地主

D.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16.780年,唐政府接受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这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变化。这里的“变化”主要是指

A.有效地限制了土地兼并

B.采用了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收税的新的方法

C.改变了过去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D.起到了增加政府收入的作用

商业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据此回答17—21题。

17.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主要目的是  

A.防止商贾高利贷兼并土地     B.鼓励农民从耕织中求富

C.奠定对外战争的物质基础     D.吸引各种钱财投入土地

18.桑弘羊上书汉武帝,指出“今总盐铁,非独为利也,将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兼并之路也。”据此分析桑弘羊建议汉武帝管理全国盐铁生产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B.加强对人民的统治

C.限制土地兼并         D.加强中央集权

19.商鞅“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和黄宗羲的“工商皆本”的经济思想,其共同点是

A.都反映了自然经济的性质         

B.都反映了小生产者的要求

C.都从实际出发,有利于当时经济的发展 

D.都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

20.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和丝出口数量猛增,这一现象的实质是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B.中国已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C.茶和丝的生产日益商品化        

D.茶和丝的生产者获利甚多

21.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商业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这里的“和平过渡”是指

A.商业资本家由剥削者向劳动者的过渡

B.商业初级社向高级社的过渡

C.商业公私合营向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的过渡

D.商业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

文化现象是一定时代的政治和经济现象的表现,据此回答22-24题。

22.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23.康有为打出“孔圣人”的招牌宣传维新变法,其目的在于     

A.利用传统思想作武器     B.动员士大夫参加变法

C.继承和发扬传统思想     D.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

24.陈独秀说“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在这里陈独秀从政治上揭露了   

A.北洋军阀与民主政治的尖锐对立

B.尊孔与民主共和的绝不相容

C.传统道德与君主专制的相互依存  

D.尊孔思潮与君主专制的相互依存

中国近代历史上曾经出现三次政治民主化的机会,但最终都未能成功。据此回答25-28题。

25.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国,然而民主政治却难以实现,主要原因是

A.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

B.南京临时政府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C.《临时约法》不够完善

D.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缺乏民主精神

26.北伐战争基本打倒了北洋军阀统治,民主政治再次可望而不可及的主要原因是

A.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B.蒋介石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背叛了革命

C.国民大革命运动已经失败

D.东北的奉系军阀依然存在

27.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重庆谈判再一次使民主政治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遗憾,主要原因是

A.美帝国主义不愿中国政治民主化

B.蒋介石对中共表示不满

C.蒋介石坚持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D.中共不愿放弃有原则的妥协

28.近代中国人与民主政治擦肩而过,根本原因是

A.民主政治不适合中国人的习惯

B.国共合作的关系不稳定

C.中国没有政治民主化的历史发展趋势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缺乏民主化的基础

我国农村实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据此回答29-32题。

29.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是对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适应了中国农村目前生产力水平

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D.是党中央调整产业结构的重大举措

30.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安徽凤阳县的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这从根本上表明A.这种责任制符合现代化农业的需要

B.这种责任制与当时生产力状况相适应

C.这种责任制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惟一途径

D.只要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没有实现不了的计划和设想

31.在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的长远意义在于

A.保持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    

B.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现代化

C.使农村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D.改变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32.今后农村改革发展的方向应是

A.集体化、商品化、专业化         B.公有化、社会化、商品化

C.私有化、专业化、商品化         D.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

  近来韩国的慰安妇写真事件不仅在韩国反响激烈,而且又引起了中国人们对日本侵华战争的回忆。据此回答33-35题。

33.有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水岭”,主要是因为

A.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外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B.甲午中日战争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C.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D.甲午中日战争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4.为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理论基础的是

A.中共中央的陕北瓦窑堡会议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B.毛泽东所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
C.洛川会议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35.国共对峙时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相同点是

A.集中分布的地区         B.实行的土地政策
C.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建立工农苏维埃政权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法宝之一,无论顺境逆境,无论革命建设,中国共产党都非常注重统一战线的建设。据此回答36-40题。

36.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法宝,是指 ①统一战线 ②党的建设 ③武装斗争 ④实事求是 ⑤农村包围城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①④⑤

37.什么事件使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A.“五四运动”  B.“二七惨案”
C.“五卅运动”  D.“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38.相对于革命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上最突出的进步是

A.加强了统一战线的组织建设
B.注意维护统一战线内部的团结
C.加强了对统一战线的领导
D.制定了统一战线的斗争纲领

39.跨越中国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统一战线是

A.革命统一战线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D.爱国统一战线

40.下列力量属于爱国统一战线力量的是  ①社会主义劳动者 ②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③拥护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④不太赞成社会主义但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第Ⅱ卷 (非选择题6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2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4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大道既隐①,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②。大人世及以为礼③,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注:①大道: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即大同社会。隐:消逝。

     ②货力:财物。 ③大人世及:贵族世袭。大人指国君。)

材料二: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者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生病的父亲去买药。

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鲁迅《呐喊·自序》

材料三: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二○一○年、建党一百周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国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引自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礼记》中所提出的小康社会处于社会发展的哪个阶段?这个阶段有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礼记》中的“小康”和鲁迅《呐喊·自序》中“小康”的含义有何不同?

(3)材料三所提出的小康社会与材料一相比,有哪些进步?

4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场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二:“太平天国一点进步意义也没有。”  

——摘自马恩全集15卷《1860年·中国纪事》

  材料三:“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国,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     

——摘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对太平天国运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其各自的认识角度是什么?

(2)请为这两种观点分别阐述理由。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计36分。要求:条理清楚,表述成文。

43.19世纪末,美国和拉美地区间的差距日益扩大,概括这种差距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44.有人说,唐初和清初的统治者对少数民族的基本态度是“降则抚之,叛则讨之”。请以他们对新疆和西藏地区的治理为例加以说明,并分别概括其历史作用。

高三年级历史科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2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41.

42.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计36分。要求:条理清楚,表述成文。

43.

44.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C

C

C

A

D

D

D

A

B

C

B

C

D

C

C

D

C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D

D

D

D

A

B

C

D

B

B

B

D

C

B

C

A

B

C

C

D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计2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

知识回答问题。

41.答:(1)奴隶社会。(2分)特点是私有制确立,世袭制确立,建立了一套道德规范。(2分)

(2)《礼记》中“小康”指社会有序,人民生活安定;(2分)鲁迅所说的“小康”是指家庭比较宽裕,能安然度日。(2分)

(3)惠及的人更多;水平更高;涉及的范围更广。(4分)(言之成理即可,每小点2分,答对2点即给满分)

42.(1)材料一是站在人民革命、反封建剥削压迫和民族抗争、反侵略反殖民的感情立场上肯定太平天国的。(2分)材料二、三是站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立场上否定太平天国的。(2分)

(2)材料一观点,理由如下:第一,太平天国的斗争加速了清王朝和封建制度的衰落,迫使清政府开始改革自强;还打破了西方殖民者将中国迅速殖民化的企图。第二,太平天国斗争水平高于以往农民战争,其领袖还主张各国通商贸易和最先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第三,太平天国与亚洲各国人民组成革命风暴,共同打击西方殖民统治。综上所述,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值得肯定的。(4分)(言之成理即可,每小点2分,答对2点即给满分)

材料二、三观点,理由如下:第一,太平天国利用拜上帝教宣传、组织、发动群众,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定都以后,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利、贪图享乐。第二,《天朝田亩制度》实为农民不切实际的空想,与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背道而驰,是历史的倒退。综上所述,太平天国不但没有进步意义,而且一旦胜利将是中国历史的倒退。(4分)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计36分。要求:条理清楚,表述成文。

43.主要表现:政治上,美国建立和维持了统一的局面,确立并完善了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制度,资产阶级民主化程度高;拉美地区先通过民族运动,建立了许多国家,各国形成了大地主独裁专制的考迪罗体制。经济上,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并逐渐完成了工业革命;拉美地区则发展缓慢,封建大地产制盛行。外交上,美国先立足取得美洲霸权,并逐渐向世界扩张;拉美地区先赢得独立,后逐渐沦为事实上的半殖民地。

原因:发展的基础有差异;政治制度不同,反作用于社会发展;政府采取不同的政策,拉大了两地间的差距;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不同,进一步加剧了两地间的差距。

44.唐、清两朝的统治者对少数民族的采取了以和为主的政策。对于内附的少数民族设立机构进行管辖,并维持其原有的风俗习惯与社会制度。唐朝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业品和医药、生产技术书籍。在东突厥建都督府,由突厥人自己管理。清朝先后册封了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达赖、班禅转世的监督和任授权力。并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只要有唐清两朝的两个表现就可得分)

对于边界上侵犯、骚扰和有威胁性的少数民族贵族,唐清两朝的统治者都采取了军事行动,以武力解决。唐朝初年,征服了依附西突厥的高昌并最终灭了西突厥,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其地。清朝初年,清军平定了准噶尔部贵族噶尔丹和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设伊犁将军统管整个新疆地区。

唐朝开明的民族观念和政策,导致了唐代与边疆民族关系的新的大发展和统一局面下的民族进一步融合。清朝的民族政策,使中央同边疆地区的关系空前加强,我国辽阔的版图在清朝前期最终奠定,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