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中三年级历史试题 - 正文*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卷

2014-5-11 0:34:01下载本试卷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卷

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需将学校、班级、姓名写在试卷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除需填在后面括号中,还需将答案填入4页选择题答案表格中。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近代以来,中国经济逐步融入世界市场。据此回答第1~3题:

1.下列城市,在近代史上最晚开放为商埠的是( )

A.南京   B.厦门   C.天津     D.杭州

2.20世纪初,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地最明显的经济特征是( )

A.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B.清政府丧失了部分主权

C.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中国自然经济趋于解体但依然存在

D.列强进入资本输出、瓜分世界新阶段

3.清朝后期开埠通商和新时期的对外开放,加入WTO,本质不同点在( )

A.入关税率不同     B.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同

C.开放地区范围不同   D.政府对中外交流采取的态度不同

中国的现代化,其核心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思想上的民主化,自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此进行了前仆后继的探索。据此回答第4~10题:

4.在中国提出较为完备的第一个有关近代化的方案是( )

A,《海国图志》 B.《变法通议》 C.《资政新篇》 D.《瀛环志略》

5.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梁等维新派在探索政治现代化过程中的特点是( )

A.将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B.主张振兴工商业,同西方进行“商战”

C.确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方针

D.倡导民权、平等和“科学与人权并重”的思想

6.新文化运动弥补了辛亥革命思想的不足,其表现是( )

A.彻底批判儒家正统思想

B.彻底否定君主专制

C.全面肯定了西方文化

D.掀起反封建斗争的浪潮

7.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是政治民主化仍然可望而不可及,其主要原因是( )

A.陈独秀放弃对革命的领导权   B.蓬勃发展的工农运动遭到压制

C.奉系军阀残余势力依然存在   D.国民党叛变革命实行一党专政

8.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现代化进程,这种作用集中表现的方面是( )

(1)工业生产(2)政治体制(3)文化教育(4)军事技术

A.(1)(3)           B.(1)(3)(4)

C.(1)(2)(3)         D.(1)(2)(3)(4)

9.最早提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目标是在( )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工业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有( )

(1)优先发展重工业   (2)实施对外开放政策

(3)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4)对工业生产格局进行合理调整

A.(1)(2)(3)        B.(1)(3)(4)

C.(2)(3)(4)        D.(1)(2)(3)(4)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经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据此回答第11~16题:

11.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其中“内部条件”主要是指( )

(1)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2)孙中山坚持民主共和的斗争屡屡受挫

(3)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4)共产国际二大通过了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解放斗争的提纲

A.(1)(2)(3)       B.(2)(3)(4)

C.(1)(3)(4)        D.(1)(2)(3)(4)

12.国共十年对峙期间,中国共产党从“反蒋”到“联蒋”其基本着眼点是( )

A.吸取“左”倾和右倾错误的教训

B.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新型革命道路

C.联合资产阶级,解决封建土地所有制问题

D.积极适应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变

13.毛泽东著名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这首《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的陕北。毛泽东写这首词的时候,中国工农红军( )

A.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粉碎国民党的三次军事“围剿”

C.开赴抗日战争的前线   D.胜利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

14.1945年秋,毛泽东在重庆将这首《沁园春·雪》赠与柳亚子。毛泽东此次重庆之行( )

A.签署了《双十协定》   B.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

C.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D.通过了《共同纲领》

15.中国共产党参加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的目的是( )

A.坚决打倒美蒋势力    B.全力争取和平民主

C.积极筹备新中国的建立   D.维护国共友好合作

16.1947年,人民解放军迅速转入反攻作战的原因不包括( )

A.内战初期采取了运动战的方针消耗了敌人的机动兵力

B.中共中央确定了“以主力打到外线去的”基本作战任务

C.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使中原地区防守力量薄弱

D.解放军在兵力和装备方面取得了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中国共产党既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误教训。据此回答第17~21题:

17.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的依据是( )

A.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B.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失败

C.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18.形成中共八大正确决议的历史背景是( )

①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②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③总结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④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中共八大后,党在经济、政治工作上连续犯错误,直到发动“文革”,主要是因为

( )

A,国际形势非常严峻         B.国内敌我矛盾尖锐

C.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破坏  D.“左”倾思想泛滥

20.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我国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有( )

①制定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②社会主义建设规模速度问题

③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④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关系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①③

21.2002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西柏坡号召全党重温毛泽东提出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毛泽东提出此号召是在( )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延安整风运动

长江流域是我国近代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结合有关历史知识,回答第22~25题:

22.近代史上,长江中游地区受外来资本主义侵略的影响,自然经济破坏加剧开始于( )

A.19世纪40、50年代   B.19世纪60、70年代

C.19世纪80、90年代   D.20世纪初

23.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爆发,其深刻的社会原因是这一地区( )

①帝国主义侵略较早,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高涨

②近代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

③革命党在新军中影响较大

④清朝统治力量薄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4.北伐战争中,在长江流域遭到沉重打击的是( )

A.奉系军阀  B.皖系军阀  C.直系军阀  D.桂系军阀

25.长江被称为南北交通的“天堑”。新中国建立后,长江两岸首次实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是在( )

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一五”计划期间

C.“大跃进”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近代以来,各族人民都为抗击侵略和建设社会主义做出了重大贡献。据此回答第26-28题:

26.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为国捐躯的回族爱国将领是( )

①马玉昆  ②左宝贵  ③马本斋  ④马占山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7.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

A.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繁荣   B.民族区域自治

C.少数民族实行土地和民主改革  D.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28.兰新铁路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沟通少数民族地区与各地的联系起了重要作用,该铁路建成于( )

A.一五计划期间 B.全面建设时期

C.文革时期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的有关历史知识,回答第29一30题

29.新中国成立后的下列对外活动,有利于打破美国对华孤立封锁政策的是( )

①抗美援朝运动的胜利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④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0.20世纪90年代我国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发展的重要表现有( )

①同俄罗斯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②中越恢复正常关系

③中国领导人先后访问蒙古和印度   ④签订中日邦交正常化协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本大题共5小题,31题12分,32题12分,33题6分,34题12分,35题13分,共55分。

31.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子1958年。当年,由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范文澜领导,研究浮雕图片所需的史料题材。经过精心选择,确定了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渡江战役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来表现近百年来中华儿女走向独立、走向解放的革命历程。

(1)请分别选择一幅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浮雕,说明其历史意义。(8分)

(2)请依据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标准,在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各选择一个重大事件来表现中华民族走向富强的历史进程。(4分)

32.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谈到:“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请回答:

(1)结合辛亥革命,说明“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都不能成功”的教训。(4分)

(2)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的?(4分)

(3)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十三大、十四大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面,有哪些重大探索?(4分)

33.阅读地图,回答以下问题

(1)在图一中,割占A地区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割占B地区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简述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列强对图二区域的争夺。(2分)

(3)结合上述史实,说明当时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2分)

34.在近现代历史上,中国人为实现工业化付出了艰苦的努力。阅读以下统计图表和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依据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资料》

材料二

材料三[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许多重要工业品的人均产量,不仅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1950年的印度。……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机器制造业的原材料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保证。……同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极需要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

——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依据材料一,简述民国初年我国轻重工业的发展状况,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并加以评价。(6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说明变化的原因。依据材料三,分析这种变化的必要性。(6分)

35.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在台湾写下《望大陆诗》:“葬我子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回答以下问题:

(1)于右任的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意愿?说明什么问题?(4分)

(2)明清时期,为维护领土主权和祖国统一进行了哪些斗争?(4分)

(3)说明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现状是如何形成的?(2分)

(4)我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如何形成的?(3分)

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30小题,共45分。)

1D 2C  3B 4C 5A  6A 7D 8B  9B 10C 11A  12D 13D 14A  15B

16D 17C  18A 19D 20B  21C 22B 23A  24C 25B 26C  27A 28B 

29D 30A

二、非选择题:(31题12分,32题12分,33题6分,34题12分,35题13分,共55分。)

31.(1)旧民主主义时期(选择其中一幅说明历史意义,不全者适当扣其1分)

虎门销烟(禁烟运动):是近代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坚强决心。(4分)

金田起义(太平天国):标志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中国农民战争最高峰。(4分)

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4分)

新民主主义时期(选择其中一幅说明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中国近代最早由学生、工人和市民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4分)

五卅运动(国民革命):由工人掀起的反帝斗争的高潮,给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前所未有的打击。(4分)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4分)

敌后游击战(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4分)

渡江战役(人民解放战争):解放全中国,国民党统治覆灭,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结束。(4分)

(2)过渡时期:开国大典、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任选其中一个重大事件即可。2分)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伟大的历史转折(答十一届三中全会也可)、改革开放(答农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特区的建立也可)、香港、澳门回归。(如有学生回答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也可得分)(任选其中一个重大事件即可。2分)

32.(1)辛亥革命要建立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分)但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1分)辛亥革命证明:帝国主义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能走西方的老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2分)

(2)毛泽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它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4分)

(3)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规定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3分)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1分)

33.(1)《中俄瑷辉条约》《中俄北京条约》(2分)

(2)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辽东半岛,俄德法三国以武力强迫日本放弃辽东半岛。(2分)

(3)清末时,中国国际地位低下,任人宰割。(2分)

34.(1)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2分)原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无暇东顾,辛亥革命鼓舞,实业救国成为当时思潮。(2分)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无力发展重工业。(1分)评价:工业发展水平低,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1分)

(2)结构变化:建国初期,重工业比重增加。(2分)原因:“一五”计划规定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必要性:我国工业基础落后,只有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才能加强国防。(2分)

35.(1)意愿:思念故乡,渴望祖国统一。(2分)说明: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2分)

(2)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1分)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1分)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2分)

(3)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败退台湾。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统一。(2分)

(4)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提出和平解决台湾的方针。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