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中三年级历史试题 - 正文*

高考历史基础训练十一

2014-5-11 0:34:01下载本试卷

高考历史基础训练十一

 国共的十年对峙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最重要的意义是

A.打响了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B.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C.中共开始有了独立武装力量

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中得出的深刻教训是

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必须建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必须建立新型的人民军队

D.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3.“九一八”后,蒋介石不抵抗的最主要原因是

A.期待国联“公理解决”

B.认为中国实力不如日本

C.幻想日本会“担保中国本部十八行省完整”

D.“宁可亡于日,不可亡于共”的反动立场

4.毛泽东指出:“红色政权能够在白色政权包围中发生和坚持下来,并且日益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是

A.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在人民群众中留下深刻的影响

B.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C.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

D.中国各地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5.西安事变中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主要原因在于

A.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与教育

B.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地位和权力

C.认识到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

D.国民党中亲英美派的奔走劝说联共

6.毛泽东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主要依据是

A.“八七会议”精神                B.共产国际指示

C.中国的国情                            D.人民群众的支持

7.毛泽东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体现了唯物主义的原理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走群众路线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8.造成1933年革命根据地重大损失,红军被迫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A.蒋介石连续五次“围剿”

B.王明“左”倾机会主义统治中央

C.国共两党力量悬殊

D.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侵略中国

9.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

A.中共党内“左”倾错误带来的危害

B.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C.根据地的革命武装不够强大

D.王明分裂党中央的结果

10.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

①革命英雄主义的胜利  ②革命乐观主义的胜利 ③艰苦奋斗革命精神的胜利 ④毛泽东正确思想的胜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历尽了千难万险,既要战胜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又要逾越前进途中的万水千山,下面红军越过“万水千山”的先后顺序是

①大渡河  ②金沙江 ③赤水河 ④夹金山

A.③②①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                           D.③①②④

12.周恩来说:“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这段话表明中共

①明确了掌握军队,开展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②创建了工农革命军 ③已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④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地位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13.1927年“八七”会议上,中共提出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

A.这表明中共决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

B.主要是为了配合夺取大城市的武装起义

C.这是毛泽东人民战争路线的正确反映

D.是中共独立开创夺取革命胜利道路的开端

14.“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总暴动……工人阶级应时刻领导并参加武装暴动。”上述中共“八七”会议决议表明

A.中共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

B.中共正式确定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C.中共确立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总方针

D.中共的思想理论基础发生了根本变化

15.1927年下半年,中国革命呈现出的根本趋势是

A.中共的工作重心开始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B.中共发动武装起义夺取城市

C.中共发动了一系列罢工,反对国民党统治

D.中共党内出现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

16.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国内阶级关系发生变化,这主要是指

A.国共对峙取代了南北对峙

B.国民党新军阀统治取代了北洋军阀统治

C.民族资产阶级成为革命的对象

D.封建军阀已经被打倒

17.从规模和次数上看,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人运动不如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其主要原因是

A.中共斗争策略的改变                     B.城市里的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C.王明“左”倾错误的影响                  D.产业工人的队伍没有壮大

18.中国革命“走井冈山道路”的最重要条件是

A.中国是半殖民地国家                     B.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C.有相当力量的红军存在                D.中共的正确领导

19.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央领导的土地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

A.制定了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             B.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

C.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                D.消灭了土地私有制

20.30年代初,中共在土地革命中建立起来的农村土地制度实质上是

A.初步社会主义性质的所有制关系

B.劳动农民的集体土地所有制

C.苏维埃政权的土地公有制

D.劳动农民的个人土地所有制

21.国共十年对峙前期,中共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主要是因为这一地区

A.中外反动势力力量较弱

B.国民大革命时期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C.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D.地理环境适宜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22.“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枪不如人”                    B.防止人民力量兴起

C.坚持反共立场                       D.寄希望国联主持公道

23.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实质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A.先安内再攘外                       B.只安内不攘外

C.既“攘外”又“安内”                D.对日妥协对红军“围剿”

24.国民党新军阀连年混战对中国政局的影响,不包括

A.给帝国主义侵略造成可乘之机

B.使蒋介石的地位日益提高

C.为红军的壮大创造了有利条件

D.导致了国民党内部的分化

25.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内爱国力量举起抗日反蒋旗帜,集中说明了

A.蒋介石妥协政策不得人心

B.日本已开始了全面侵华

C.抗日符合中华民族整体利益

D.要抗日就必须进行反蒋

26.“九一八”事变后,国际联盟调查团的报告书主张对中国东北三省实行“国际合作为最善之解决”,其实质是

A.满足中国恢复东三省原状的要求

B.变东三省为列强共管的殖民地

C.承认日本炮制的伪“满洲国”

D.防止事态扩大,维护东亚和平

27.下列有关中共第一次工作重心转移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革命面临危机的背景下被迫转移的

B.经历了一个先实践后理论的认识过程

C.使党的民主革命任务发生了根本变化

D.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革命道路

28.“一二·九”运动是中共民族革命高潮到来的标志,主要是指

A.推动了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开展

B.促进了国共合作的进程

C.促进了中共对革命方针政策的调整

D.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

29.1928年召开的中共“六大”认为,民族资产阶级是最危险的敌人之一,国民党的各个派别都是一样的反革命。这一观点表明

A.大会仍未肃清“左”倾思想

B.中共着力纠正“左”倾思想

C.中共认清了革命的对象与动力

D.大会纠正了右倾主义路线

30.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B.国民党内部分化加剧

C.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D.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政策的感召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4分,第32、33题13分,共40分)

31.毛泽东在1937年指出:“工农民主共和国的口号,过去的提出和今天的放弃,都是正确的”。试结合1927~1937年中国革命的实践,概要论证毛泽东上述思想的正确性。中国共产党策略方针的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32.20世纪20年代,国际形势发展有何特点?据此归纳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特征并各举一例史实加以证明。

33.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是怎样探索出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的?试结合近代中国特殊的国情,说明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这条道路?

高考历史基础训练十一

答案

一、1.C  2.D 3.D 4.D  5.B 6.C 7.A  8.B 9.B 10.D 11.A 12.D 13.B 14.C 15.A 16.A 17.A 18.D

19.【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A、B、C三项都是原因,A项又决定着B、C两项,D项是错误的表述,土地革命后,土地归农民所有,仍是私有制。

【答案】 A

20.D 21.B 22.C 23.C 24.D 25.C 26.B 27.C 28.A 29.A 30.A

二、31.【分析】 要注意的是第一问实际要求论证两个问题:①过去(指1927年以后)提出工农民主共和国的口号是正确的,②今天(指:1937年)放弃工农民主共和国的口号是正确的。因此,全题两问,实际上是三个求答项目。学生对国共两党十年对峙的史实是比较熟悉的,两党从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原因也是明显的。要注意的是,所谓“工农民主共和国的口号”,就是指同国民政府对峙的工农武割据政权。

【答案】 (1)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不久,毛泽东领导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使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这样一条道路。随着革命根据地广泛建立和红军的不断壮大,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建立,它是中共领导的与国民政府对峙的工农民主政权。中国革命走上了胜利发展的道路。(5分)

(2)“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随着民族危机的逐步严重,国内政治局势出现了重大变化,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出现高潮,国民党营垒内部出现分化。中共根据时局的变化,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并作出重大让步,最终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5分)

(3)中共策略方针的变化说明:中国共产党坚持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坚持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调整政策的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4分)

32.(1)特点: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暂时调整其内部矛盾,实现了统治秩序的基本稳定。资本主义经济相对稳定发展。到1929年,爆发经济危机。(6分)(2)特征:帝国主义侵华以政治、经济侵略为主,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共同宰割中国,美日争夺,美占优势,各自扶植新的代理人。(7分)

33.革命道路的探索:①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处于危机关头,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并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②毛泽东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三篇文章,从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是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7分)

原因:①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敌人在广大农村的统治力量薄弱,农民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深受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剥削,是工人阶级可靠的同盟军。②中国反动阶级勾结帝国主义用反革命暴力残酷统治人民。因此,中国革命的中心应该转移到农村,实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