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中三年级历史试题 - 正文*

高考全国文综试卷(历史部分)

2014-5-11 0:34:01下载本试卷

高考全国文综试卷(历史部分)


2005年全国文综卷(历史部分)

其中选择题考了三大板块,13-24题,共12小题48分。

我国西南地区自古生活着众多的少数民族,中央政府在该地区执行了许多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政策。回答1316

13、考古出土的一方汉印[“滇王之印”]的印文。该印是

A、刘邦所封异姓诸侯王的王印    

B、汉朝赐予百越首领的印信

C、汉朝管理今昆明地区的实物证据  

D、汉朝封夜郎侯为王时所赐印信

14、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中央政府

A、在西藏设立行省         

B、以宣政院为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

C、在西藏设置卫所         

D、设置驻藏大臣

15、明清两朝在西南地区实施“改土归流” 政策

A、规定按田亩多少纳税,允许人口流动 

B、在当地推广土司制度

C、康熙时为平息“三藩之乱”而加以大规模推行

D、由中央政府任命行政官员实施直接统治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在西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的主要任务是①废除剥削制度  ②消灭阶级压迫 

③统一国家财政经济  ④建立社会主义经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文学作品的风格、形式和内容,反映时代的特点。回答1720小题。

17、生活在东汉末年的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是

A、慷慨苍凉   B、朴实恬淡   

C、缠绵婉转   D、浮艳华丽

18、“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这位诗人最有可能是

A、陈子昂    B、孟浩然    

C、杜甫     D、杜牧

19、话本是宋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促使它兴起的直接社会原因是

A、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B、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C、各民族文化的交融       

D、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

20、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他的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泛指江西)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描述的是

A、北伐军进军湖南 B、八一南昌起义

C、湘赣边秋收起义 D、红这第五次反“围剿”

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中美关系经历了一个曲折变化的过程。回答21-24

21、1844年,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与《南京条约》及其补充条约相比,下列各项中,美国通过《望厦条约》扩大的侵略权益是

A、进出口货物应纳关税税率由两国议定

B、有权在通商口岸租凭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

C、享有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D、有权在通商口岸巡查贸易、开设医院、建立教堂

22、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开罗宣言》规定

A、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B、维持外蒙古现状

C、战后成立联合国

D、废除美英在华治外法权

23、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实行扶蒋反共的根本目的是

A、进一步扩大对华资本输出  

B、在中国建立稳定统一的全国性政权

C、控制中国,推行全球战略   

D、缓和美苏矛盾,划分势力范围

24、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

A、美国乒乓球队首次访问中国    

B、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

C、《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签订 

D、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参考答案:CBDB、ACBC、DACC

主观题共52

其中37题全部是历史题 ,是材料解析题,有三则材料,共4个小问,32分。

第37题

第一小问:瓦尔密战役的性质[6分]

法国保卫革命和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

第二小问:狭隘民族主义的内容,简述其产生的欧洲国际关系的背景[12分]

本民族利益至上,排斥敌视其他民族。

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三小问:凯末尔的革命民族主义的目标[4分]

  独立、富强(或民主)

第四小问:简评民族主义的作用[10分]

答案略。

最后一题:第39题共60分。其中第4、5、6小题是历史题,共20分

第4小题:问“万隆会议”上的“求同存异”的同与异各指什么……?[10分]

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

大多数与会国家都曾经遭受殖民主义的侵略;许多国家面临着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第5小题:求同存异方针提出的背景和作用[6分]

  帝国主义国家阴谋破坏会议;与会各国存在矛盾和分歧有可能使会议走向歧途。

第6小题:万隆会议对当时的中国外交所起的作用[4分]

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开拓了中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2005年全国文综Ⅱ卷(历史部分)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回答1215题。

12.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芍陂,推动了所在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该水利工程位于(D)

A.成都平原 B.河北平原  

C.渭河平原 D.淮河流域

13.隋朝大运河的一段利用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古运河。这一段是(C)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14.筒车在中国古代南方农业生产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这一灌溉工具创制于(C)

A.三国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唐代    D.南宋

15.新中国的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成于(D)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期间

C.文化大革命期间   

D.改革开放时期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立国之本。回答16一18题。

16.1791年宪法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成果,该宪法(A)

A规定法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B规定法国为共和制国家

C确立了无财产限制的选举制度  

D是各革命派别一直严格遵循的纲领

17.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

  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标志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C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标志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

18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C)

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图书报刊在推动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回答19-23题。

19明末清初.顾炎武主张做学问要“经世致用”.对后代学风影响很大。他的代表作是(C)

  A《农政全书》    B《天工开物》

 C《天下郡国利病书》 D《坤舆万国全图>>

20鸦片战争后出版的《海国图志》《瀛环志略》对开阔人们眼界、重新认识世界起了积极作用。它们的主要内容是介绍(B)

A西方各国政治制度B西方历史地理知识

C西方兵器制造知识D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21梁启超阐述变法图存道理的重要论著<<变法通议>>发表在(A)

  A《时务报》  B《中外纪闻》

  C《国闻报》  D《循环日报》

22早在《新青年》上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成为文学革命先声的是(B)

A鲁迅的《狂人日记》  

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C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D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

23 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A)

①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②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③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拔乱反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主观题:

37(32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

  ——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

材料二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是奴隶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一《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五条修正案(1870年)

材料三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九条修正案(1920年)

材料四  (此前年满二十一岁的公民才拥有选举权,现规定)年满十八岁和十八岁以上的合众

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二十六条修正案(1971年)

回答

1)材料一确认了什么原则?结台所学知识,指出申明这一原则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的规定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产生的。(10分)

3)概括材料二、三、四,指出美国公民的选举权是如何变化的。(9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从美国近两百年选举权的变化中得到的启示。(3分)

5)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对材料一所确认的原则作简要分析。(4分)

39.在历史上,以图8所示地区为中心,兴起了强大的泰国。秦实现全国统一,但二世而亡。

(3)从经济的角度分析秦国强盛的原因。(8分)

(4)简述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所采取的政策措施。(6分)

(5)指出导致秦朝速亡的经济原因。(6分 )

全国文综Ⅲ卷(历史部分)

在中国历史上,可以经常见到各种思想文化之间的相互借鉴和吸收。回答1215题。

12.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建立起首都的神仙体系。其中吸收了

A.佛教教义 B.法家思想 

C.黑子学说 D.《神灭论》的观点

13.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

A.佛教和道教思想 

B.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

C.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

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

14、为了推翻清朝的统治,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其教义综合了多种思想,主要有

①西方基督教教义②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③农民的平均主义④儒家大同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主要的是

A.民主共和思想 B.三权分立学说

C.君主立宪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16、派遣留学生到唐朝学习先进文化,推动了本国政治经济改革的国家是

A.天竺      B.日本  

C.新罗     D.波斯

17、中国近代第一次由政府选送留学生出国学习是在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洋务运动时期 D.甲午战争以后

18、戊戌变法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开办京师大学堂 B.废除八股  

C.设立译书局   D.废除科学考试

19、中华民国成立后,临时政府在教育方面

A.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B. 鼓励阅读儒家经典 

C. 规定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的宗旨

D. 允许继续使用清政府颁行的教科书

20、1977年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后,在科技领域进行大力整顿,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②恢复全国高等学校统一考试招生制度

③1978年初召开全国科学大会 

④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作出这一决定的主要依据是

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B.国民党营垒出现分化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22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 

C.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D.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23.为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根据地在政权建设上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A.建立政治协商制度 B.实行“三三制” 

C.实行减租减息   D.开展整风运动

37.(32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63年1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明,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材料二:在合众国境内受合众国管辖的任何地方,奴隶制和强制劳役都不得存在,但作为对于依法判罪的人的犯罪的惩罚除外。―《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1865年)

材料三:美国1964年的民权法允许联帮司法部门对凡是实行种族隔离的公共设施和学校进行起诉,并对继续进行种族歧视的公共性计划停发联帮资助……1965年选举权法旨在彻底消除南部各州对黑人选民设置的种种岐视性选举资格限制……1968年国会通过民权运动时期最后一个重要的民权法案,禁止在租房和买卖房屋方面的种族歧视行为。

回答:

(1)材料一中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谁签署的?(2分)他是在什么情况下签署该宣言的?(8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关于黑人奴隶宣言的规定有何不同?(6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的规定对解决南北矛盾起到什么作用?(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各项法律颁的共同背景(6分),这些法律没有完全解决黑人的不平等地位,为什么?(2分)

(4)结全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上述材料反师出的黑人地位逐渐改善的原因(4分)

39、材料一:《汉书》记载:祁连山“在张掖、酒泉二界上,有松柏五木,是水草,冬温夏凉,直畜牧。”匈奴歇谣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繁殖)”。

材料二:三国魏初年,仓慈任敦煌太守,“旧大旋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土,慈皆随口割赋(按人口分割土地给贫民耕种)”。

材料三:对来到敦煌的西域各族人,仓慈“皆劳(慰劳)之”,对想赴洛阳者,“为封(签发)过所(通行证)”,对在敦煌进行贸易者,由官方主持结价、交易,并“使吏民护送道路”;禁止当地豪族强买强卖。

回答:(1)材料一中所说的“亡我祁连山”是由于什么具体历史事件导致的?(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汉时期河西走廊社会经济的主要变化(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仓慈的做法起到了什么作用?(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