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中三年级历史试题 - 正文*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测试题2

2014-5-11 0:34:01下载本试卷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测试题2

一、单项选择题

  根据地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据此回答1—3题。

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徐向前等建立的革命根据地地 跨

  A.江西、福建、安徽等省

  B.湖南、湖北、浙江等省

  C.河南、安徽、湖北等省

  D.江西、湖南、浙江等省

2.抗日战争时期,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党领导八路军 开辟了

A.晋察冀根据地  B.陕甘宁根据地

  C.湘鄂赣根据地  D.鄂豫皖根据地

3.为配合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发展了豫皖苏解放区的 指挥者是

  A.刘伯承、邓小平  B.陈赓、谢富治

  C.陈毅、粟裕  D.聂荣臻、罗荣桓

4.下列重大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九一八事变 ②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 ③一·二八事变 ④福建事变发生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④①  D.④③②①

  20世纪30年代,面对日本大肆侵华,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结果多以失败告终。据此回答第5~9题。

5.蒋介石用“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代替不抵抗政策,主要是因为

  A.日本大举侵华

  B.革命根据地发展迅速

  C.美英等国要求

  D.迫于全国人民爱国要求

6.面对国民政府的大肆“围剿”,红军主力被迫长征,最终

  A.迫使蒋介石改变国策

  B.长征取得了胜利

  C.引起日军更疯狂侵华

  D.引发抗日救亡运动

7.1936年,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最终逼迫蒋介石改变原有政策。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民族矛盾成为最主要矛盾

  B.张、杨具有强烈的爱国心

  C.英美与日本矛盾日趋尖锐

  D.国民政府内部日益分化

8.1939年国民政府又一次改变内外政策,结果导致

 A.江精卫叛国投敌

 B.日本改变侵华方针

  C.国共合作再次破裂

  D.正面战场形势恶化

9.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政策虽有变化,但其共同本质是

  A.对日妥协投降

  B.维护一党独裁专制

  C坚决抵抗侵略

  D.维护中华民族利益

  1937—1949年间,中国共产党针对形势的变化,通过调整策略,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据此回答第10—14题。

10.“在土地已经分配区域,保证一切取得土地的农民之私有土地制。在土地未分配区域保证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及债权……政府对东(地主)佃(雇农)关系及债务关系加以合理的调整。”这里的政府是指

  A.苏维埃政府  B.抗日民主政府  C.解放区政府  D.人民民主专政政府

11.抗战胜利为民主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其主要依据是

  A.取得近代以来反帝斗争彻底胜利

  B.社会各界强烈要求和平民主建国

  C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的壮大

  D.蒋介石集团力量受到严重削弱

12.1945年重庆谈判和1949年北平谈判都是国民党首先提出的,其主要目的是

  A.把内战的责任推给共产党

  B.在国共政治斗争中赢得主动

   C.共同商讨国内和平问题

  D.以和谈换取部署内战的时间

  13.下列对1946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决议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迫使国民党实施宪政

  B.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

  C.体现党派民主协商精神

  D.在许多方面反映了人民的愿望

  14.下列各项与历史概念“第二条战线”一致的是

  A.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B.李闻血案

  C.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D.下关惨案

  思想文化反映了社会发展特征,也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社会发展。据此回答第15~19题。

  15.袁世凯大搞尊孔活动,推行复古教育,这说明

  A.蔡元培的“四育”教育不合国情

  B.辛亥革命失败了

  C袁世凯利用教育作为复辟工具

  D.教育近代化中断了

  16.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为

  A.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B.高举社会主义旗帜

  C.是国共合作的基础

  D.是解决社会问题的纲领

  17.中共八大和十三大,对中国国情分析最重要的相同点是

  A.社会生产不能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是国内主要矛盾

  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基本解决

  C.人民内部矛盾已开始处于突出地位

  D.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8.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原则解决港澳问题,根本原因是

  A.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B.改革开放的实行及成就

  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

  19.下列外交成就的取得,属于20世纪70年代的有  ①中美关系正常化 ②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巩固了民主政权,完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据此回答第20~25题。

20.在社会主义改造中,我国不同于苏俄的重大创举是

  A.没收官僚资本为国营企业

  E.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对农业实现合作化

  D.对民族资本主义采取赎买政策

21.邓小平说:“在斯大林时代,中目共产党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没有听他的话,才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斯大林指导了中国革命胜利

  B.中共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C.中国革命胜利与斯大林无关

  D.斯大林的话都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22.中共在实践中探索本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始于

  A.经济建设  B.政权建设

  C党风建设  D.外交政策

23.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属于斯大林模式而属于我国独创的是

  A.实现农业合作化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D.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24.文革时期“风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粮食产量大幅增产,三年跨出了三大步。根本原因是

  A.风阳农民辛勤劳动

  B.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

  C.农业技术大幅提高

  D.发展了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25.我国农村已开始出现一批专业户,并形成了农工商

  联合体,其发展说明了农业

  A.单位面积产量提高

  B.生态化程度提高

  C生产技术水平提高

  D.社会化程度提高

二、材料解析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41年12月9号,国民政府对日宣战时声称:“所有一切条约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间关系者,一律废止。”

  材料二 1942年8月,美国《太平洋关系》一书提出战后要对台湾执行“国际共管”。同年11月3日,外交部长宋子文立即宣布:“中国应收回东北、台湾及琉球。”立法院孙科指出:“台湾为中国重要失地之一,若不能收复,绝不能承认国际公约的公平与合理。”

  材料三 1943年,中、美、英在《开罗.宜言》中宣布:“日本在中国攫取的一切土地,包括满洲、台湾、澎湖列岛无条件收复。”

  回答:

  (1)概述材料一产生的历史背景。

  (2)在光复台湾问题上,材料一、二、三说明了哪些 问题?

  (3)根据材料评价国民政府的立场和态度。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标志着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江泽民2001年11月对建设青藏铁路作了重要批示,“修建青藏铁路是十分必要的,对发展交通、旅游,促进西藏地区与内地经济文化交流是非常有利的。”

  “经历40多年论证和前期工作,中国已具备修建青藏铁路的经济技术能力,目前国务院正式批准修建青藏铁路。”

  回答:

  (1)和平解放后,中央政府为促进西藏地区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如何?

  (2)为什么说今天“中国已具备修建青藏铁路的经济技术能力”?

  (3)今天我国修建青藏铁路有何意义?说明了什么道理?

三、问答题

28.理论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的总结和概括;实践只有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才能取得更大成就。中国革命在1927~1933年间的表现,充分说明了这一历史规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927—1928年间中共领导了哪些斗争?

  (2)毛泽东及时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系统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此后,中共又领导了哪些斗争?

  (3)比较“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前后,中共领导的斗争的不同点。

  (4)江泽民在庆祝中共成立80周年大会上,精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思想,依据实践一理论一实践的关系,谈谈你对“三个代表”思想的理解。

29.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继承性和连续性。毛泽东就是通过批判、改造、继承和发展,实现了对孙中山思想的继承和超越,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毛泽东继承和发展孙中山思想的主要原因。

  (2)概述毛泽东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表现。

  (3)作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的邓小平理论,指导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概括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C 4.B  5.D 6.B 7.A  8.D 9.B  10.B 11.C 12.D 13.A 14.C 15.C 16.A 17.A 18.B 19.C 20.D 21.B 22.A 23.B 24.B 25.D

二、材料解析题

26.(1)日本突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中对日、德宣战。

(2)国民政府为光复台湾自始至终要求恢复中国主权,并取得成功,得到美、英政府的支持;美国有人企图对台湾实行“国际共管”,但遭国民政府坚决反对。

(3)国民政府态度鲜明,立场坚决,始终坚持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为维护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做出了贡献。

27.(1)按照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对西藏地区实行西藏区域自治:在西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或土地改革,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从财力、物力、人力上给予支持,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发展民族经济;兴建交通道路,进一步沟通西藏与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等。结果:使西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在西藏地区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了藏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提高了藏族人民的生活水平。

(2)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实现快速健康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教育、科学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经过一系列新铁路的修建,我国积累了丰富的修建铁路的经验和技术。

(3)有利于贯彻和执行党和政府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有利于民族交流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西藏地区的经济、知识文化发展及与内地交流;有利于青藏高原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加强西南边疆地区的安全。说明:党和政府代表我国各地人民的共同利益,为广大人民谋福利;党和政府代表最先进的生产力,能促进全国各地经济、文化、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

三、问答题

28.(1)三大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根据地的发展、革命武装力量的壮大,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

(3)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指导下,中国革命获得迅猛发展,并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普遍支持和拥护。

(4)三个代表思想是对我党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的科学总结和概括;这一思想为我国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必将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成就。

29.(1)面临的社会背景基本相同,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领导人民革命;革命任务基本相同,都完成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任务;革命目标基本相同,都是赢得国家独立,建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思想文化本身具有继承和发展的特征;孙中山思想本身具革命性和合理性的精华内容。

(2)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毛泽东思想;包括“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建立联合政府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构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思想、探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

(3)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精髓;提出并实践了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一国两制”、建立爱国统一战线,以及实现祖国统一的理论;概括而言就是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依靠力量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