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中三年级历史试题 - 正文*

2007年高中毕业班复习教学质量检测

2014-5-11 0:34:02下载本试卷

河北省石家庄市

2007年高中毕业班复习教学质量检测(一)

历 史 试 题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西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重视分封制等国家制度的建设      B.政治和文化影响大大扩展

 
    C.铁器开始使用                  D.“国人暴动”直接导致了灭亡

2.连结江淮的水利工程最早开凿于                                    (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                         

    D.隋朝

3.右图人物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  )

    A.“天人感应”

    B.“仁”“礼”

    C.“民贵君轻”

    D.“存天理,灭人欲”

4.祖国疆域初步奠定于                                             (  )

    A.西周

    B.秦朝

    C.唐朝

    D.清朝

5.西汉实行的察举制                                               (  )

    A.面向广大读书人                 B.是选用官吏的惟一途径

    C.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           D.依据门第族望

6.下列史实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是                                  (  )

    ①江南农业迅速开发                ②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③佛教迅速传播                    ④商品经济活跃,寺院经济膨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开始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的是                      (  )

    A.编户制度      B.租庸调制      C.两税法        D.摊丁入亩

8.“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咸称天子神,往古不得俱。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兵戎

  不交害,各保性与躯。”赞颂的是                                   (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9.为加强对官吏的监督,北宋在地方上设置                             (  )

    A.御史大夫      B.通判          C.御史台        D.提刑按察使

10.下列属于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加强的是                           (  )

    ①建立僧官制度                    ②册封达赖、班禅

    ③设置驻藏大臣                    ④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建立了较完整农学体系介绍了欧洲先进技术的著述是                    (  )

 


12.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评价,错误的是                            (  )

    A.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对西方侵略的积极回应

    B.促使人们关注现实,重新认识世界

    C.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完全摆脱了天朝上国、虚骄自大的观念

 
    D.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洋务思想的产生

13.近代民族工业                                                 (  )

    A.最先由洋务派创办               B.都是资本主义企业

    C.最先由外国商人创办             D.都分布在通商口岸

14.1864年江海关道丁日昌密查:“内地商人买雇洋商火轮夹板船只,写立笔据,多托洋行出面,赴领事衙门呈报更名入册,领取船牌行驶,从未赴地方官报明立案。”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

    A.外国资本主义的阻挠             B.外国资本主义支持民族工业发展

    C.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D.民族工业资金匮乏、技术落后

15.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英国某商人从广州运载华工到美国,当地官员不准将华工运往美国。英商傲慢地说:“我有这个权利……”“权利”出自                               (  )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美《望厦条约》

    C.中英《天津条约》               D.中英《北京条约》

16.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  )

    ①反映了列强资本输出的侵略要求

    ②促使中国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③开了列强在中国投资设厂的先例

    ④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康有为、梁启超等主张改变婚姻依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旧习,提倡“夫妇择偶判妻,皆由两厢情愿”,他们还主张废止缠足。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令,禁止蓄辫、缠足、赌博、种植和吸食鸦片等,其意义是       (  )

    ①有利于铲除社会陋俗、树立社会新风

    ②促使人们精神面貌发生变化

    ③提高了妇女地位,实现了男女平等

    ④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18.20世纪初,“实业救国”“民主共和”成为社会思潮的主要原因是          (  )

    A.甲午战争的刺激                 B.戊戌变未能的启蒙

    C.辛亥革命的推动                 D.一战期间美日侵华的加剧

19.在开拓完全意义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孙中山迈出的崭新一步是      (  )

    A.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领导“二次革命”

    C.提出新三民主义                 D.主张召开国民会议

20.从国民大革命兴起到八七会议召开,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的是    (  )

    ①中共扩大了在群众中的影响         ②中共吸取了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③中共开始创建人民军队             ④中共找到了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  )

    A.标志着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破产    

    B.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C.掀起了全国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潮

D.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22.被周恩来称为“全国军人楷模”的抗日英雄牺牲于                     (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枣宜会战      D.百团大战

23.抗日战争的胜利被称为“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其主要依据是      (  )

    A.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B.使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C.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D.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24.1946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  )

    A.是国共两党谋求民主、和平的第一次尝试

    B.制定了宪法大纲

    C.体现了党派平等协商的精神

    D.为民主统一、和平建国扫清了障碍

25.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于                                       (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公布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4分,27题12分,28题12分,29题12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第一闪是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这一时期持续了400多年。……当时汉朝周边的一些国家开始进口汉朝的商品和技术——主要是丝绸、纸张、陶瓷以及陆军和海军技术——这一下就持续了上千年。

公元7世纪,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7世纪唐朝的建立不仅宣布了中国的第二次崛起,而且巩固了中国在南方的力量,并通过陆路向四周扩展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还传播到了隔海相望的日本。……在这一时期,中国不仅高度开放而且迎来了一个贸易和工业不断增长的时代。来自遥远国度的商人和旅行者带来的新东西不仅丰富了中国人的生活,而且对中国文化做出了贡献,由此造就了一个中国历史上真正的全盛时期。

1368年,明朝建立了。中国由此实现了第三次崛起。虽然这次与前两次相比有些逊色,中国强大的力量仍给这一地区留下了很深印象。但中国的政治文化却从那时开始变得十分保守。除了官方允许的对外贸易和笃信伊斯兰教的宦官郑和在15世纪到印度洋进行过海上探险外,中国并没有太大兴趣去宣扬其财富和技术。这种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国家江河日下。

材料二 郑和船队所到之处,以礼待人,尊重当地风俗;公平贸易,不恃强凌弱;传播文明,并将海外的先进文化与科技带回国内,因而为中国赢得了信誉和朋友。

材料三 (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各国友好相处,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同各国的交流和合作,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

——胡锦涛

——王赓武《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

回答

  (1)材料一中“唐朝的影响力传播到隔海相望的日本”,试用所学知识说明其主要表现。

(6分)

  (2)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三次崛起体现出的共同特征。(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中国的第四次崛起?(4分)

27.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

材料一

 


材料二  人民公社时期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

遍哨子慢慢晃。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四  20世纪80年代,在湖南农民中流传说着这样的口溜:“吃饭靠‘两平’,一靠

抗责任制的邓小平,二靠培养出杂交稻的袁隆平。”

  (1)据材料一、二指出我国农业生产中出现的失误。其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4分)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能够促进农业的发展?(2

分)

(3)据材料四,概括促进我国当今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该吸取的经验教训。(2分)

28.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历代政权都为些做出了不懈努力。

回答:

  (1)为解决王国对中央的威胁,汉武帝采取的两大措施是什么?(4分)

  (2)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哪些属于创新?(4分)

  (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大业上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

(4分)

29.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与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艰难的探索。

 


回答:

  (1)指出A、B两组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2分)

  (2)促使C组人物由向西方学习转变为向苏俄学习的因素有哪些?(4分)

  (3)D组人物在走自己的过程中分别有什么突出贡献?(4分)

  (4)上述先进中国人的探索历史给后人哪些启迪?(2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D  2.A  3.B  4.B  5.C  6.A  7.C  8.B  9.B  10.C

11.B  12.C  13.A  14.C  15.D  16.B  17.A  18.C  19.C  20.C

21.D  22.C  23.A  24.C  25.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4分,27题12分,28题12分,29题12分,共50分

26.(1)制度大都以唐制为蓝本;都城的建造仿照唐长安城的样式;各级学校教授儒学,唐文化在日本影响深远。(6分)

  (2)国家统一、国力强盛;主动开展和平交往,对世界影响巨大。(4分)

  (3)坚持党的领导和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全祖国统一大业;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科学兴国,提高综合国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4分)

(言之有理即可)

27.(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侵害农民利益,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规律,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困难。(4分)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克服了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自主权,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发展。(2分)

  (3)党的正确政策;科技的发展。(4分)

  (4)农村生产关系调整既要维护农民利益,又要符合生产力发展水平;农村经济建设要

新生客观规律;坚持改革兴农、科技兴农。(2分)(答出其中两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28.(1)“推恩令”;“附益之法”。(4分)

  (2)行省制度;宣政院管理西藏。(4分)

  (3)解放战争胜利、西藏和平解放;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自治区;提出“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关系和缓、交流频繁。(4分)

29.(1)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资产阶级思想(或资产阶级政治学说);C马克思主义。

(2分)

  (2)西方之路走不通;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推动。(4分)(言之有理即可)

  (3)毛泽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邓小平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4分)

  (4)以天下为己任;不屈不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事求是。(2分)(言之有理即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