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中三年级历史试题 - 正文*

莆田四中07高三(中国近现代史综合)试卷

2014-5-11 0:34:02下载本试卷

莆田四中07 高三文科历史试卷

中国近现代史综合

一、选择题:

△.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些重大的事件对历史发展的进程起到了转折性的作用。回答1~8题。

1. 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 )
A. 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    B. 民族矛盾取代阶级矛盾
C. 第一次被西方国家侵略    D. 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改变

2. 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因为这次革命( )
A.推翻了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3.将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最主要依据是:   ( )
A 斗争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 B 先进知识分子发挥了领导作用
C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
D 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组成部分

4. 中共在实践上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转折点是:        (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文家市决策 D.三湾改编

5. 毛泽东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蒋介石的二十年统治由发展到消亡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亡的转折点。”这里所说的转折点是指:           ( )
A. 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B. 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
C. 三大战役胜利结束  D.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6. 1949年,中共召开七届二中全会的最大贡献是:       ( )
A.解决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问题
B.解决党的工作重心转变的问题
C.制定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D.统一全党的思想防止腐败

7.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得出这一历史结论的依据是:                         ( )
①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②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③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④制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的对华政策经历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C.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在全球争霸中美国的战略需要

△.举世公认的20世纪的中国三位伟人是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据此回答9~13题:

9. 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主要借鉴了下列哪国的政治体制 :   ( )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德国

10.   在当代,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精神”,其核心是: ( )
A.反帝反封  B.“实业救国”   C.振兴中华   D.民主和科学

11.   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他首先高度关注的是 :                      ( )
A.领导权问题 B.武装斗争问题   C.工人问题    D.农民问题

12.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是:            ( )
A.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
B.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C.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经验
D.西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经验

13.   之所以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继毛泽东思想后的又一次新发展,主要是因为它 :               ( )
A.是通过进行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确立起来的
B.继承了毛泽东思想的全部精神内涵
C.科学地回答了在当代中国建设、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
D.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引导人民解放思想

△.下图五条曲线反映了我国1840-1956年五种经济形式的发展情况。据此回答14~17题。

14.   在图中曲线C代表的是:( )
何种经济形式
 A.洋务经济 B.中国封建经济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15.   促使图中曲线D所代表的经济产生的因素是:     ( )
①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②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③洋务运动的诱导 ④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16.   近代后期制约D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 B.封建主义的阻碍
C.长期内战的严重破坏 D.官僚资本对经济的垄断

17.   图中曲线A所代表的经济形式结束,产生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土改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
B.标志着农村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为创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奠定的基础
D.基本上消灭了地主阶级和富农经济

△.近代中国农民阶级是率先进行抗争与探索的阶级之一,它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回答18~21题:

18.   对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评价比较恰当的是:        ( )
A.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
B.近代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开始的标志
C.近代中国第一次反侵略反封建的高潮
D.暴露农民阶级局限性最典型的一个事例

19.   19世纪50年代,中国农民阶级掀起了革命斗争。此时爆发的太平天国起义,与各地农民起义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    ( )
A.形成全国的规模和影响 B.提出了全新的革命理论
C.有严密的组织和较明确的纲领 D.提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20.   1898年原义和拳首领赵三多领导的武装起义打出“扶清灭洋”口号,这一口号反映了:                  ( )
A.人民群众革命组织性加强 B.义和拳运动有新的革命阶级领导
C.民族矛盾的地位日益下降 D.人民群众政治觉悟和认识有了提高

21.   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运动的最大区别在于:                      ( )
A.采用非暴力斗争的形式 B.有先进阶级的组织和领导
C.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目标 D.农民运动由分散逐步走向统一

△.中国近代前期开始了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历程。回答22~24题。

22.   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近代化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                    ( )
A.初次实践了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B.洋务派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D.洋务运动诱导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3.   1895-1898年间,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与此直接相关的政府行为是:                    ( )
A.洋务派举办近代工业  B.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限制
C.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D.清末“新政”鼓励兴办实业

24.   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其关键措施是:                     ( )
A.没收官僚资本   B.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完成三大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合理调整

△.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实际就是工业化和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政治上的民主化进程.近代以来政治民主化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回答25~32题:

25.   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实际开始于            (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6.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民主政治化却没能实现,主要根源是:              ( )
A.南京临时政府承认列强在华利益 B.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果实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没有真正实施
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27.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其中“民主”的本质含义是 :                       ( )
A.否定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让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C.彻底地否定封建君主制度 D.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8.   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是政治民主化仍然可望而不可及,其主要原因是                 ( )
A.陈独秀放弃对革命的领导权 B.蓬勃发展的工农运动遭到压制
C.奉系军阀残余势力依然存在 D.国民党叛变革命实行一党专政

29.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民主政治再一次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遗憾,其主要原因是:                      ( )
A.美国不愿中国政治民主化 B.国共两党和平谈判的破裂
C.蒋介石顽固坚持独裁政策 D.中共不愿做无原则的妥协

30.   辛亥革命后、北伐战争后和抗日战争后,中国出现了三次政治民主化的机会,但均擦肩而过,其根本原因是 :        ( )
A.民主政治不适合中国人的习惯 B.中国没有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趋势
C.帝国主义阻挠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缺乏民主化基础

31.   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的是: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D.1954年宪法的颁布

32.   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在哪一次会议上( )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回答33~35题:

33.   19世纪中期与19世纪末相比,资本主义列强对台湾侵略的主要特征是:                        ( )
A.开放淡水等地为通商口岸,   B.掠夺台湾劳动力
C.对台湾进行资本输出   D.通过不平等条约分割台湾

34.   在解决台湾问题上,只有和平与战争两种选择。中国政府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但不承诺放弃武力。我国不承诺放弃武力是因为:                    ( )
①台湾一小撮分裂势力搞“台湾独立” ②某些外国势力干涉中国内政,企图使台湾问题国际化 ③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④采取和平方式符合我们民族和国家的最高利益
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5.   如果用一个主题概括,下列三位中国领导人向美国表明的处理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是:  ( )
A.一个中国
B.三个世界
C.一国两制      D.四项原则

二、非选择题:

36.   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荣毅仁同志,因病于2005年10月在北京逝世。荣氏家族企业的变化,折射出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荣毅仁的前辈荣宗敬、荣德生于1912年创办上海福新面粉厂,至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面粉厂12家,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的三分之一左右。
(1)荣氏家族企业在此期间获得大发展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1922年,荣氏家族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荣氏兄弟被迫将申新一厂、申新二厂抵押给日商,以极苛刻的条件借出高息款项350万日元用于周转。抗战胜利后,荣氏企业连遭国民政府两次敲诈,损失100多万美元。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解放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解放前夕,荣德生坚决反对家人将申新三厂迁往台湾的主张,并协同工人一道制止搬迁行动。荣氏家族企业为新中国工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3)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采取了什么政策?有何影响?
(4)如右图,这一年荣氏家族企业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促成变化,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有何创新?

3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保全俄国水师在中国北方海岸得有足为可恃之地,大清国大皇帝允将旅顺口、大连湾暨附近水面租与俄国……在俄国所租之地以及附近海面,所有调度水陆各军,并治理地方大吏,全归俄官……(摘自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3月)
  材料二:(俄国政府)将旅顺口、大连湾并附近领土领水之租借权内……一切权利及所让与者转移与日本政府……(摘自日俄《扑茨茅斯条约》1905年9月)
  材料三: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摘自《雅尔塔协定》1945年2月)注:1945年8月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协定,确认了《雅尔塔协定》有关旅顺、大连的内容。
  材料四:缔约国双方同意一俟……不迟于1952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管。(摘自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1950年2月)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⑴.结合相关历史背景,简述旅顺、大连的主权受到损害和得到恢复的基本过程。
⑵.上述过程说明中国在清末、抗日战争后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⑶.对比材料一和材料四,说明清政府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何根本差异。
⑷.根据材料一、二、三,说明各大国在中国领土主权问题上持何种态度,实际上采取了什么做法?

38.   由1840年鸦片战争始,中华民族沦为了列强剥夺、凌辱的对象,振兴中华、复兴民族成为几代中国人的梦想和为之奋斗的目标,一切爱国的、要求祖国独立和民族自由的人们,都强烈地感到振兴中华的必要性和神圣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振兴中华”是孙中山在檀香山兴中会成立时率先喊出来的。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起草的《兴中会章程》提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他在兴中会章程中痛心地写道:“堂堂华夏不齿于邻邦,衣物冠裳被轻于异族。有志之士,能无抚庸。”他悲愤地呼唤:“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金冲及《辛亥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1)概述孙中山一生为“振兴中华”所做的重大努力,并指出他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遗产。
材料二国民党人在“七七”以前提出了“复兴民族”的口号。1934年7月蒋介石在庐山军官训练团发表《抵御外侮与复兴民族》的长篇讲话;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写的《<中国之命运>要旨》中说:“应知中国之前途光明与黑暗实相因而俱在,自剥复之至曩与革命之史实以言,中国之复兴,乃为命定之事势。”——《<中国之命运>研究》,大道文化事业公司1943年lO月再版,第137页
材料三1941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的《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仆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渡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王桧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2)对比材料二、三,指出国共两党在民族复兴问题上的共识和差异?
(3)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复兴的转折点,结合相关史实说明国共两党如何携手合作取得了抗战的完全胜利。
(4)试结合相关史实概述抗日战争怎样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环球心折”。
(5)抗战胜利后,复兴民族的梦想是否得以迅速实现?简析原因,并指出历史影响。

39.民族独立和近代化(即现代化)是近现代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主题,从1840年以来中国的各个阶级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近代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近代化,政治上必须清除的主要反动势力是什么?
(2)人们常说,中国在近代化的进程中步履艰难、一波三折。请列举从19世纪60年代到五四运动前,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三次尝试。
(3)新中国成立后在近代化的道路上,曾制订过哪些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和政策?
(4)20世纪最后20年,我国在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5)从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近代化历程来看,中华民族如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可靠的保证是什么?

莆田四中07 高三文科历史试卷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综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D

A

C

C

B

A

C

D

B

C

D

A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C

D

D

D

A

A

C

D

B

B

B

B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B

D

D

D

C

D

A

C

A

B

A

二、非选择题:

36.   【答】 (1)①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成了条件。②一战的爆发,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调整(“调整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影响: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发展,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一五计划的实施)准备了条件。
(4)生产资料的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37.   【答】 ⑴.过程:
 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沙俄把大连、旅顺作为租借地;日俄战争后,沙俄战败,把大连、旅顺权益转让给日本;二战后期,为争取苏联对日作战,英美同意苏联在中国旅顺、大连享有特权,国民政府予以承认;新中国成立后,中苏订立协定,中国在旅、大连的主权得到恢复;
⑵.国际地位的变化:
 清末中国国际地位低下,任人宰割;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因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国际地位有所提高;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⑶.差异:
 清政府对外妥协,出卖国家主权;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⑷.无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以武力争夺中国的领土,或背着中国政府拿中国的领土主权进行交易;

38.   【答】 (1)重大努力;
①领导发动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了近代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②辛亥革命后,一度专注实业,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③维护民主共和,反对袁世凯、张勋复辟,发起护法运动。
④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促成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⑤1924年冯玉祥北京政变后,孙中山北上发起反帝、反军阀的国民会议运动。
精神遗产: ①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争取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精神;
②自强不息、死而后已的奋斗精神; ③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④不计个人安危,处处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的民族精神;
⑤关心民生的民本精神。
(2)共识: 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摆脱外侮,是民族复兴的前提和契机。
 差异:国民党认为民族复兴是“命定之事势”;共产党认为民族复兴是“全国军民奋起抗战”的结果。
(3)①“七七事变”使中华民族面临最严峻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暂弃前嫌,共赴国难。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这极大地激发了全民族的抗日热情。②国共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开辟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形成共同抗击日寇的战略态势。正面战场的持续抵抗,粉碎了敌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并掩护了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敌后战场的开辟和发展,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正面战场的抗战,并于相持阶段后作用日益巨大。③国共两党虽有矛盾和摩擦如皖南事变,但主流是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直到抗战胜利。
(4)①以世界大国身份,出席国际会议,并发挥重要作用。1942年初,参加华盛顿会议,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促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1943年11月。参加开罗会议,协调中、美、英三国的对日作战。1945年夏,参加波茨坦会议.敦促日本投降。②成为联合国的发起国和常任理事国。1945年4月,参加联合国筹备大会,10月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成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③1943年,国民政府与英、美国署新约,取消两国在华治外法权等特权。④收回被日本割占半个世纪的台湾、澎湖列岛,维护了领土主权的完整。⑤取得近百年来反帝斗争的首次完全胜利,极大提高了国际威望。
(5)没有迅速实现,中国又陷入全面内战中。
原因:①“二战”后,美国基于其全球霸权主义,插手中国内政推行“扶蒋反共”政策,妄图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反共政府。②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阶级矛盾上升,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方针,导致国共关系完全破裂。
历史影响: ①国民党因违背民意发动内战和政治腐败而失败。
②国民党败退台湾,祖国分裂至今。
③中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开始了民族复兴之路。改革开放后,中华民族的各平崛起已成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39.   【答】(1)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为代表的三座大山。
(2)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清政府的新政、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3)“一五”制订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八大”提出的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的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1960年对国民经济“调整、整顿、充实、提高”方针;1978年以后提出的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针。
(4)原因: ①党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正确认识我国的国情;
②中共实事求是制订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③世界局势的相对缓和,中国正确的外交优化了经济建设的环境;
④重视科技教育。(以上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赋分) (5)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