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阜中、滨中高三联考历史试题
命题人:秦东仁 审核人:杨赛萍 2006.11.10
(考试时间:120分钟 分值:150分)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69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题,每小题3分,共计69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1、二里头遗址的发掘增进了我们对夏朝的了解。下列关于夏朝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B、夏朝最后一个王,自比太阳,暴虐无道
C、公元前21世纪后期,禹建立了夏朝 D、夏启登上王位,“天下为家”的局面出现
2、近年来全球华人多次举行联合祭孔,参加祭典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安黛丽·霍尔说:“儒家思想的精要之语对世人可以起到警醒作用,儒家的一些价值观念正在融入世界文化的主流。”儒家的价值观念主要表现有 ( )
①“仁者,爱人”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民贵君轻” ④“政在得民”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可怜赵军作坑魂,自此群雄不敢西”,说的是战国时期一次著名的战役。该战役的交战双方是 ( )
A、齐国和魏国 B、秦国和赵国 C、晋国和楚国 D、赵国和魏国
4、有人说,汉代丝绸之路是一条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史实与之不相符合的是 ( )
A、中国的养蚕缫丝技术、造纸术西传 B、中国的铁器、丝绸等西传
C、《史记》最早记载了中国与欧洲的直接往来 D、佛教传入中国
5、北方少数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是因为他 ( )
A、妥善安置东突厥降众 B、在西突厥故地设置北庭都护府
C、与吐蕃建立和亲关系 D、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6、武则天死后留下的是“无字碑”,若要书写她当政期间的政绩,不应包括 ( )
A、创立“自荐求官”制度 B、发展科举,首创殿试制度
C、限制佛教,裁汰僧尼,禁建新佛寺D、设置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管理
7、“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奈在扬州”,这句诗突出反映了唐朝扬州的繁荣。下列有关唐朝扬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江南的物产大多都在扬州集散 B、繁华的夜市是扬州的一大特点
C、大食、波斯等国商人在此云集 D、扬州是全国最重要的政治中心
8、明朝时期,江浙地区城镇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这些城镇的主要特点有 ( )
①多为工商业城市 ②有些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
③呈现专业化特色 ④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元朝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 ( )
A、宣政院 B、西藏行省 C、乌思藏都司 D、理藩院
10、清朝实行下列哪项措施,改变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状态,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 )
A、建立八旗制度 B、改土归流 C、设置理藩院 D、建立宣政院
11、黄宗羲和韩非子对君主专制所持的观点几乎截然相反,其决定性因素在于两人( )
A、所处的阶级立场不同 B、接受外来思想影响不同
C、所处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不同 D、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同
12、明末清初学者唐甄在《潜书》中说“二千年来皇帝皆盗贼”。下列思想家中政治主张和他最相似的是 ( )
A、徐光启 B、黄宗羲 C、郑观应 D、魏源
13、林则徐在领导禁烟运动过程中,主张对外商“正当贸易者,加以优待,倘有带烟发觉,立正刑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对外商注意区别对待 B、鼓励正常贸易,反对鸦片走私
C、主张全面对外开放,反对闭关锁国 D、坚持正义立场,讲究斗争策略
14、“太后不识国事险,危亡犹筹万寿典。挪用军费修颐和,此战岂能不失败。”诗句中“此战”指 (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5、“权力在民”是近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理念之一。下列文件中体现这一原则的有 ( )
①《大明律》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③《中华民国约法》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③④
16、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和措施充分体现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其主要表现是 ( )
A、奖励保护工商业,废除清朝苛捐杂税 B、保护华侨,禁止贩卖华工
C、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 D、焚毁刑具,停止刑讯
17、今年是纪念北伐战争80周年,你认为下列不值得纪念之处 ( )
A、国共两党合作,北伐的战略方针正确 B、外交上取得了英美两国的谅解
C、北伐军将士英勇作战,精神可嘉 D、争取了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18、“中国资产阶级根本上与剥削农民的豪绅地主相联结相吻合,中国革命要推翻豪绅地主阶级,便不能不同时推翻资产阶级。”这一观点的主要错误是 ( )
A、忽视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必要性 B、未能区分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部分
C、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D、不承认中国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区别
19、电视剧《长征》中这样描写红军的镜头可能是错误的是 ( )
A、遵义会议后巧渡乌江 B、渡过金沙江后,跳出敌人包围圈
C、四渡赤水后搅乱敌人计划 D、强渡大渡河后,又历经雪山草地
20、西安事变发生后,“英美的舆论,虽对捉蒋表示不赞成,然而也不主张讨伐张杨。”这一现象最能反映的问题是 ( )
A、英美对事变表示出犹豫不决 B、张杨是国民党内的亲英美派
C、英美既扶蒋也支持张杨抗日 D、英美对日本幻想妥协
21、据资料统计,四川在20世纪5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仍有20%,60年代初森林覆盖率只剩9%,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口急剧增长 B、盲目垦荒及商业性的采伐
C、长江流域洪灾频繁 D、“大跃进”运动中大炼钢铁
2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人民公社体制过渡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 )
①土地所有权 ②生产自主权 ③分配自主权 ④是否纳税的自主权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23、2005年5月5日,以宋楚瑜为首的台湾亲民党大陆访问团在抵达西安咸阳机场后,宋楚瑜发表讲话称:“海峡两岸虽然只有一百多公里的距离,但是要花五十多年才跨过台湾海峡这样很窄的鸿沟……”。你认为这种状况是由下列哪些因素造成的 ( )
①1949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败退台湾,敌视大陆人民政权 ②共产党“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方针得不到台湾人民的响应 ③以美国为首的外国反华势力插手台湾问题 ④以李登辉、陈水扁为代表的“台独”势力兴风作浪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81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4题14分,第25题14分,第26题12分,共计4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4、阅读下列两幅图
图一 数轴图 图二 禁军官印——“拱圣下千都
虞候朱记”铜印
|
![](/attachimg/tkgzls/gaosanliankao1279/image004.jpg)
请回答:
(1)材料一主要反映的是何种情况?带来了什么影响?(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太祖加强禁军的目的是什么?是吸取了哪些经验教训所采取的措施?(4分)
(3)假如宋太祖时期契丹突然来犯,边境告急,持有铜印的将领能否直接调集其它地方军队前来救援?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4)宋神宗年间,将领的职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意义?(4分)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它日必以工立国。”“一人所作工,能给百日食。”“机器固为富国第一义”。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 “通商者,天地自然之理,人之所籍以自存也。”
——梁启超《史记货殖列传主义》
材料三 “利用外资,诚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妙法门。”
——梁启超《利用外资与消费外资之辩》
材料四 “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今厂工已毕,纱机已开,凡我共事之人,即各任一事以专责成。” ——摘自张謇《大生纱厂厂约》
材料五 张謇创办的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通州师范,目的在使学生“睹器而识其名,考文而知其物”,“有所参考,有所实验。” ——戴逸《中国近代史通鉴》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体现了梁启超怎样的经济思想?梁启超的经济思想在戊戌变法中是怎样体现的?5分
(2)根据材料四、五,概括张謇有哪些救国主张?4分
(3)结合时代特点,对梁启超和张謇思想进行简要评价。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恩来走下飞机,在机场发表了谈话,强调中国代表团是抱着和平和友好的热烈愿望来参加会议的,相信会议一定能克服各种破坏和阻挠而取得圆满成功。……会议期间,周恩来的演说仅仅用了18分钟,……他的发言“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摘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一教参
材料二 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亨利·基辛格博士,于1971年7月9日至11日在北京进行了会谈。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是为了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摘自《人民日报》1971年7月16日
材料三 中国的对外政策,主要是两句话。一句话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另一句话是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中国现在属于第三世界,将来发展富强起来,仍然属于第三世界。中国和所有第三世界国家的命运是共同的。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负别人;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维护世界和平 搞好国内建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周恩来是在哪次会议上的发言?他的发言凭借什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50年代中期新中国的外交还有哪些重大成就?(5分)
(2)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为何主动改善与中国的关系?(3分)
(3)据材料三,具体说说我国新时期实行的是怎样的外交政策?(4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7题14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3分,共计41分)
27、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隋、唐都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在制度上就有许多革新、建树。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请概括指出隋唐时期在政治、经济制度上有哪些革新举措?4分
(2)政治制度的革新产生哪些影响?8分
(3)经济制度的革新在当时对农民产生怎样的共同影响?2分
28、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康熙帝是为数不多的集文治武功于一身的盖世明君之一, 他也自称十全老人,现今甚至成了国人炫耀的资本。请你用史实加以证明。14分
29、根据《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演变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并存哪些经济成
分?4分
(2)图中经济成分A和D产生的主要原因
各有哪些?6分
(3)图中经济成分B、C和E在中国各自
结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 |
![]() | |||
![]() | |||
省阜中、滨中高三联考历史试题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题,每小题3分,共计69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C | D | B | C | A | C | D | A | A | B | C | B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
C | C | C | C | B | C | A | C | D | C | C |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夏朝的基本史实,关键在于分清前期和后期的概念。
第2题:本题主要考察儒家的思想主张及其运用。
第6题:关键要区分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思想。
第12题:本题关键在于找到思想的共同点,都是反对君主专制。
第13题:本题关键在于理解林则徐的话,以及其个人身份。
第18题:关键在于理解中国革命的基本特征,是先要进行民主革命,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第21题:本题关键在于理解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基本历史史实。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4题14分,第25题14分,第26题12分,共计4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4、(1)北宋时期禁军人数激增。 军队的不断膨胀,使军费开支浩大,政府财政入不敷出;军队战斗力下降。(3分)
(2)目的:消除地方割剧势力,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经验教训:唐末藩镇割据,武将拥兵自纵; 北宋初年武将专权; 宋太祖本人就是凭借军权发动兵变登基的。(4分)
(3)不能。原因:禁军将领无调兵之权,禁军的调动权归属枢密院,而枢密院又直接由皇帝指挥。(3分)
(4)变化:王安石变法中,实行将兵法,由固定的将领训练固定辖区的禁军。意义:加强了军队训练,提高了军队战斗力。(4分)
25、答:(1)经济思想:发展工业,以工立国; 发展商业; 引进外资用于发展生产。
戊戌变法内容中提出了在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和农工商总局,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5分
(2)实业救国; 教育救国。4分
(3)符合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趋势,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国富民强; 有利于抑制外国的经济侵略,是爱国和进步的思想;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阻碍,其思想难以实施。3分
26、(1)万隆会议(亚非会议)(1分);提出“求同存异”方针(2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以五大国地位出席日内瓦会议。(2分)
(2)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1分,如答“中苏关系恶化”亦可计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1分)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1分)
(3)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一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二是永远属于第三世界,永不称霸;(2分)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体现为不结盟政策。(2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7题14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3分,共计41分)
27答:
(1)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租庸调制、两税法。4分
(2)三省六部的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 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沿袭。3分
科举制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扩大了官吏来源,加强了封建阶级的统治基础; 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促进教育文化的发展; 收回了选拔人才和任免官吏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此后为历朝沿用。5分
(3)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2分
28答(1)政治 加强皇权,把中权力中枢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加强思想控制,大兴文字狱;维护国家统一,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设台湾府;粉碎漠西蒙古噶尔丹叛乱;册封西藏黄教首领五世班禅。6分
(2)经济 “更名田”;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4分
(3)外交 抗击沙俄对黑龙江流域的侵略; 重用西方传教士南怀仁等;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4分 (任答两点,其中第一点必答)
29答(1)封建自然经济、洋务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4分
(2)封建自然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牛耕、铁器的使用;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影响下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中国官僚、地主、商人受利润的吸引。6分
(3)洋务经济:甲午战争失败后,洋务企业基本停办,宣告破产。1分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接收了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变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外国资本结束。1分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1分
(以上答案仅供参考,如有不妥之处,请各位斧正和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