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基础训练二十二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的标志是
A.雅尔塔体系的建立 B.关贸总协定成立
C.联合国的成立 D.对德日法西斯处理
2.战后对日本的处置与对德国的处置不同之处是
①对日本战犯处置更为严厉 ②保留原来的政治制度 ③由美国单独占领 ④摧毁法西斯的军事工业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比较,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美苏两国划分了势力范围
B.苏联的参加
C.反对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
D.大国之间军事和经济实力的对比平衡
4.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的中国政府是
A.晚清政府 B.北洋军阀政府
C.南京国民政府 D.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5.战后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在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隐患是
A.照搬了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B.与苏联的关系有不稳定性
C.国内旧势力的残余还异常强大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极力进行经济渗透
6.东欧各国人民民主政权建立的主要原因是
A.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
B.帝国主义力量的削弱
C.苏联强有力援助
D.各国人民反法西斯的胜利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变化的最大特点是
A.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独占鳌头
B.苏联军事政治力量壮大成为惟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
C.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
D.国际关系格局演变为美苏两国抗衡
8.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
A.确定了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
B.苏美依其实力划分势力范围
C.重新确立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D.打破了大国操纵世界的局面
9.造成德国分裂的根本原因是
A.各占领国在占领区内实行不同的政策
B.英法美同苏联矛盾
C.为了彻底消除法西斯势力
D.为削弱和限制德国
10.“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特征是
A.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最丰富的黄金储备
B.35美元稳定等价于1盎司黄金
C.美元与黄金挂钩,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D.包括中国在内的44个国家代表共同签订
11.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
A.是“金元外交”政策的延续 B.帮助欧洲经济复兴
C.引诱东欧各国摆脱苏联控制 D.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12.决定世界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
A.国际性会议的召开 B.国际性组织的成立
C.世界各种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 D.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3.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建立的共同途径是
A.把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斗争转化为人民民主革命
B.使用革命暴力从资产阶级手中夺权
C.走与俄国十月革命完全相同的道路
D.把反法西斯主义的斗争与反封建主义的斗争相结合
14.二战后,美国亚洲政策遭受的第一次沉重打击是
A.扶蒋反共的失败 B.侵朝战争的失败
C.侵越战争的失败 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5.社会主义阵营建立的关键性因素是
A.东欧诸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B.苏联成为军事政治强国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西欧各国受战争打击严重
16.“冷战”局面的形成是由于
①美国试图称霸世界 ②苏联政治军事力量增强 ③欧亚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④美苏展开核军备竞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17.下列哪一因素与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无关
A.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B.国家实行非军事化
C.清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性的因素
D.原有工业布局的基础良好
18.20世纪50~60年代末,东西方迅速崛起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国是
A.英国、韩国 B.法国、日本
C.联邦德国、日本 D.联邦德国、新加坡
19.20世纪50~60年代,因要求或进行社会主义改革而遭到苏联出兵干预的国家是
A.匈牙利和南斯拉夫 B.匈牙利和波兰
C.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D.波兰和南斯拉夫
20.南斯拉夫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所产生的问题不包括
A.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被削弱
B.国内出现了分散主义和自由主义
C.民族问题逐渐尖锐
D.反苏情绪与日俱增
21.1965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中宣布:“一个不受衰退威胁的繁荣时期,使我们能够防止经济活动下降的计划时期到来了,我们相信衰退是不可避免的……国家的措施基本上能够在衰退开始之前予以防止。”下列哪一史实的出现打破了他的谎言
A.“欧共体”成立 B.1973年美元危机
C.美国世界霸主地位动摇 D.1973年经济危机的出现
22.“欧共体”成立的主要目的是
A.反对美苏争霸 B.实现政治体制一体化
C.加快经济发展 D.抵制美国
23.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遭到挫折的根本原因是
A.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B.导致了工人的不满
C.口号不切实际 D.个人作风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24.战后50年间,对世界政局影响最深远的国际事件是
A.美苏争霸和第三世界的兴起
B.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美苏争霸
C.第三世界的兴起和资本主义经济的高速发展
D.第三次科技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
25.促使美国对外争霸策略发生攻守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与中国关系如何 B.第三世界兴起
C.国家领导集团的决策能力 D.本国的经济军事实力
26.对20世纪60~80年代美苏关系的概括,较为全面的是
A.苏联不断加强对外扩张,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B.美苏对峙,互有攻防,双方争夺世界霸权
C.美国采取强硬政策,遏制和反击苏联的全球扩张
D.美苏争夺全球战略优势,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27.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从对苏战略上看,最主要目的是
A.在经济上拖垮苏联
B.带动美国经济的发展
C.取得军事上的优势,争取主动
D.提高美国的核威慑能力
28.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苏联在战略上弱于美国,表现在
A.出兵阿富汗 B.放松对东欧控制
C.古巴导弹危机 D.修筑“柏林墙”
29.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对外政策的主要特点是
A.与美争霸,对外扩张 B.联合第三世界,孤立美国
C.打击资本主义,维护社会主义 D.打击美国,压制中国
30.在美苏争霸中,苏联采取进攻战略的顶峰是
A.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B.苏联入侵阿富汗
C.苏联把导弹运入古巴 D.苏联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
二、非选择题(第31题15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3分,共40分)
31.杜鲁门主义提出的最初几年,一些曾经参与此事的官员和史学家宣称,苏联恢复战前共产国际的路线,竭力扩张势力,因而破坏了美苏同盟关系,引起“冷战”,美国实行遏制战略只是作出了“被迫而勇敢的反应”,对此论点你如何评价?
32.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和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相同因素有哪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分别对资本主义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影响?
33.阅读下列材料:
从19世纪中晚期到20世纪晚期,太平洋两岸中美两大国相继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家。其影响力的提高,是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的,两国经济发展都是由于在较好地利用外部条件的同时,又对内部进行了成功的调整。
回答:
(1)美国在近百年经济发展中,有两次重大的生产关系调整,是哪两次?各有何作用?(5分)
(2)20世纪中晚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有三次重大的生产关系调整,其中成功的是哪两次?各有何作用?(5分)
(3)中美两国在推动经济发展的措施中有何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高考历史基础训练二十二
答案
一、1.A 2.C 3.C 4.C 5.A
6.【分析】 这是一道最佳选择题,主要考查区分历史事件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的能力。四个选项都是东欧各国人民民主革命胜利的原因,其中A和C是主要的,A是内因,C是外因,因此最主要的原因应是A。考生容易根据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关系和意识形态领域的一致性而误选C。
【答案】 A
7.【分析】 这是一道最佳选择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能力。题中A、B、C三个选项都只能反映了战后世界形势变化的一个方面,只有D项才体现了二战后初期的时代特征,是战后世界形势变化的最大特点。考生如果不从宏观上把握教材结构,则容易以偏概全。
【答案】 D
8.B
9.【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首先要明确德国分裂是二战后美苏对抗冷战的结果,依此可排除C、D两项,其次要弄清A、B两项之间的联系,A项是B项的结果,因此B项才是造成德国分裂的根本原因。考生只有分清因果关系才不至于混淆。
【答案】 B
10.C 11.D 12.C 13.A
14.【分析】 该题考查理解和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A、B、C、D四个选项都是二战后美国亚洲霸权政策失败的表现,解题的关键是准确再现四个事件发生的时间。
【答案】 A
15.B 16.C 17.C 18.C 19.C 20.D 21.D 22.C
23.【分析】 本题为最佳选择题,主要考查理解、分析能力。A、B、C、D四个选项哪一个起决定作用,从四个选项之间的关系来分析不难作出判断。
【答案】 A
24.【分析】 本题为最佳选择题,主要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抓住“对世界政局影响最深远”这一点来思考,然后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判断,并结合战后50年间的时代特征来考虑。
【答案】 A
25.【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判断能力。解题关键在于明确美苏争霸攻守态势变化的实质是两国综合实力对比的变化。
【答案】 D
26.B 27.A 28.C 29.A 30.B
二、31.【分析】 这是一道材料分析评论题,重点考查分析、评论历史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材料的基本观点,对基本观点的正误进行鉴别,然后对答案论点进行论证。论证时要结合史实,有的放矢、环环相扣。此题中,首先概括出材料观点,并指出其是错误的,然后从“冷战”产生的原因,美国“冷战”政策的提出和实施等方面进行论证,最后得出“冷战”是美国实行霸权政策的结果,苏联在此过程中采取了反击对策的结论。
【答案】 美国官员和史学家认为“冷战”是由苏联扩张引起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3分)是美国首先提出了“冷战”政策。美国之所以提出“冷战”政策是因为:①战后美国经济实力与军事实力大大膨胀,妄图建立世界大帝国。②战后,欧亚各国人民民主力量迅速壮大,一系列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冲击着资本主义制度。③为了建立霸权,“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美国制定了“冷战”政策。(5分)
美国制定并实施“冷战”政策:①在政治上提出“杜鲁门主义”,公开声称要干涉世界各国内政,公开宣布苏联是主要的敌人,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战争之外的一切对抗形式。②提出和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渡过经济困难,防止了革命的爆发,巩固了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③拼凑了军事政治集团,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起遏制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包围圈。(4分)
美国将西德拉入北约,在西欧建立起矛头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前沿阵地,迫使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3分)
32.相同因素:①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19世纪晚期垄断组织产生,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垄断资本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迅速发展。②科学技术的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进入“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使资本主义进入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成果迅速应用于生产,使劳动生产率成倍提高。③对落后地区的侵略和掠夺。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资本输出和瓜分殖民地进行侵略。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操纵国际市场价格,靠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剥削第三世界国家。④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巴黎公社之后的30年,国际工人运动尚处在聚集力量、准备革命的和平发展时期。二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美苏两国都不敢贸然发动国际性的战争。资本主义国家又推行了较为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阶级矛盾相对缓和。(8分)
不同的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成为世界的主要矛盾,在争夺霸权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斗争中,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战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同美国形成了相互竞争和制约的关系,多极化趋势在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历史的主流。(4分)
33.(1)调整:19世纪晚期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2分)作用: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美国经济在19世纪末跃居世界首位;调节了资本主义内部矛盾,奠定了国家垄断资本模式;推动了二战后经济高速发展。(3分)
(2)调整:三大改造;改革开放。(2分)作用:实现了生产资料向公有制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城乡经济全面发展,国家经济实力极大增强。(3分)
(3)不同措施:美国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中国变革生产关系都是政府干预的结果。(2分)原因:两国国情不同。(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