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中三年级历史试题 - 正文*

2006—2007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2014-5-11 0:34:02下载本试卷

无锡一中2006—2007学年度高三年级质量检测

历 史 试 卷

总分100分

YCY

一、选择题

1.下面有关商朝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它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B.其统治的中心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

    C.其统治前期屡次迁都

    D.青铜铸造业进一步发展,产品趋向生活化

2.春秋战国时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

    ①铁农具的使用    ②牛耕的运用      ③井田制的推行    ④封建制度的逐渐确立

    A.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下列对先秦儒家思想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仁”强调个人修养,规范社会伦理  B.它集中代表了平民的利益

    C.它主张“以法为本”来治理国家    D.它在当时利于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4.商鞅变法为秦的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商鞅变法最根本的前提条件是        (  )

    A.秦孝公主观上要走变法之路       

    B.争霸战争的形势迫使秦国改革内政

    C.奴隶主土地所有制基本被封建土地所有制取代

    D.新兴地主阶级已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

5.秦行郡县制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                      (  )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6.有关汉初封国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它与郡县制同时推行             B.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权力弱小

    C.封国分王国和侯国两级           D.侯国直属朝廷,受所在郡监督

7.下列关于张骞通西域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②西域同中原之间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③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             ④直接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控制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8.关于两汉天文历法方面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

  B.张衡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C.最早记录太阳黑子

  D.留下了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关于哈雷彗星记录

9.不属于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特点的一项是                          (  )

    A.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B.商品经济发展已达到较高水平

    C.各民族间经济交流有所加强        D.寺院经济和土族庄园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10.三国和南朝时,江南经济得以开发,其共同原因是                     (  )

    ①实行均田制                     ②大批北方农民的南迁          

    ③南迁农民带来先进生产工具的技术    ④南迁农民与江南人民的共同开发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范缜的思想与王充相比,一个重要的发展是                           (  )

    A.强调自然规律,反对天降灾祸      B.更深刻认识并阐述精神与肉体的关系

    C.对迷信鬼神思想进行批判          D.体现出唯物主义的思想

1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隋朝统一全国的历史背景的是                     (  )

    A.南北经济的发展                 B.大运河的开凿

    C.北方民族的融合                 D.人民渴望统一

13.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         (  )

    A.使皇权进一步强化               B.提高了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

    C.使地方权力进一步分散           D.削弱了相权

14.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其主要原因是             (  )

    ①地处长江和大运河的交汇处,是南北交通的枢纽

    ②胡商云集,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

    ③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

    ④其政治、文化地位已经超过了当时的长安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下列各项中,哪项符合突厥族的历史                                (  )

    A.早先游牧在色楞格河一带          B.6世纪中期建立突厥汗国

    C.它是维吾尔族的祖先             D.其首领皮罗阁曾受到唐玄宗的册封

16.在隋唐与各国的交往中,中国有三位高僧作出重要贡献,其中不包括       (  )

    A.玄奘          B.义净          C.法显          D.鉴真

17.北宋时期,起到分割宰相权力作用的职官主要包括                     (  )

    ①参知政事       ②枢密使         ③三司使         ④通判

    A.①②④        B.①②③0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8.王安石变法中,既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又使国家收入增加的措施是  (  )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募役法        D.市易法

19.辽、西夏、金三个政权的相似之处有                                (  )

    ①受汉文化影响,逐渐封建化         ②与宋政权并立

    ③与宋达成和议,接受岁币           ④被蒙古政权所灭亡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0.某电视剧摄制组织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岳飞的书房场景,其中较符合情理的是(  )

    ①书桌上摆放一本《资治通鉴》       ②墙角放着一把管型火器

    ③书柜中摆放着印制的书籍           ④墙上挂着一幅《宋金议和后形势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21.“元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酌古今之且,定内外之官。其总政务者曰中书省,秉兵柄者曰枢密院,司黜陟曰御史台。体统即位,其次在内者则有寺、监、卫、府。”上述材料表明               (  )

    ①元代职官对宋代有继承,又有一些变化 ②元代最高行政机构是中书省

    ③元代注重对官吏的监察              ④我国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2.我国古代史籍中很早就有关于台湾问题的记载,其名称在历史上屡有变化。明朝前期,其名称是                           (  )

    A.夷洲          B.流求          C.琉球          D.小琉球

23.明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中,与后来宦官专权有直接关系的是             (  )

    A.废除丞相                      B.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C.八股取士                      D.地方设“三司”

24.顺治年间权力最大的是                                          (  )

    A.内阁          B.六部          C.议政王大臣会议 D.军机处

25.从明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这一变化反映了从明朝到清朝         (  )

    A.皇权与相权在斗争中协调          B.皇权、相权矛盾日益加深

    C.皇权代替相权                  D.皇权日益加强

26.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                           (  )

    A.农业生产力的进步               B.商品经济的繁荣

    C.封建生产关系的调整             D.对外贸易的刺激

27.某地发现一座古墓,随葬品有丝织品、景德年间的瓷罐、唐三彩马、活字印刷品、甘薯残渣等,请推断这座古墓的朝代为                                            (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28.施复夫妇开设的机房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体现,主要是因为                (  )

    A.机房生产规模扩大

    B.机房中分工比较细

    C.机房中使用雇佣工人

    D.机房产品投入市场

29.清朝前期我国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是                                (  )

    A.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与反对外来侵略联系在一起

    B.西方殖民者联合起来挑起民族矛盾支持民族分裂活动

    C.中央开始设立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专职机构

    D.通过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

30.清朝的盛京、吉林、黑龙江三个将军辖区所辖地方在元朝时基本上属于      (  )

    A.辽阳行省      B.岭北行省      C.奴儿干都司    D.宣政院

二、材料解析题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之时,好勇武,贱仁义之士,贵治狱之吏,正言者谓之诽谤,谒过者谓之妖言,故盛服先生不用于世,忠良切言郁之胸,誉谀之声日满于耳,虚美熏心,实祸蔽塞。此乃秦之所以亡天下也。 ——引自路温舒《尚德缓刑书》

    材料二:秦王足己不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钳口而不言。是以三主失道,忠臣不敢谏,智士不敢谋,天下已乱,奸不上闻,岂不哀哉!

                            ——引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了弟,大启九国。……然诸侯原本以大,本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引自《汉书·诸侯王表第二》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关于秦朝灭亡原因的看法有何异同?

  (2)材料三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3)你认为以上各材料对秦亡原因的分析是否揭示了问题的本质?为什么?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780年,根据宰相杨炎的建议,唐朝开始实行新的赋役制度,规定:一、中央根据财政支出确定全国总税额,摊派各地征收。二、不分主户(封建地主、官僚)和客户(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一律在现居地立户籍,根据资产确定应纳户税税额;根据田亩多少征收地税。租庸调和一切杂税全部废除。……三、每年分两次纳税,夏税不得过六月,秋税不得过十一月。

    材料二:1581年,大学士张居正进行了赋役制度的改革,规定:统一役法,并部分地“摊丁入地”。把原来的里甲、均徭、杂税合并为一。不再区别银差、力役,一律征银,英才由政府雇人应役,一般民人不再亲自出力役。把丁役部分地摊到土地里征收。田赋征银。

    材料三:清朝从雍正帝时开始变通了丁银的征收法。其办法是把丁银全部摊入地亩中征收。把康熙五十年应征的丁银总额,按亩分摊到田赋中去。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古代史》

  (1)以上三段材料所反映的赋役制度分别什么?结合材料及教材说明他们各自具有怎样

的划时代意义?

  (2)这三种赋役制度分别是如何减轻农民负担的?

  (3)以上三种赋役制度在当时所起的共同作用如何?

三、问答题

33.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国,历代都比较重视农业,坚持“民本”“农本”思想。

    请回答:春秋战国时期,哪些主张体现了当时的“民本”“农民”思想?

34.研究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地位时,英国专家李约瑟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

    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发现它的主要优点就在宋代。”结合史实评

    述这一观点。并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35.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此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各族

人民共同开发创造了祖国的历史。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自西汉至唐朝,中央政府是如何对西北的地区进行管辖的?

(2)清政府为巩固多民族的国家政权,在西北地区采取哪些重大措施?

(3)试分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的必然原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A 4.C 5.D 6.B 7.C 8.D 9.B 10.C

11.B 12.B 13.B 14.B 15.B 16.C 17.B 18.D 19.D 20.B

21.B 22.D 23.B 24.C 25.D 26.C 27.D 28.C 29.A 30.A

二、材料解析题

31.(1)相同点:秦亡的原因是政策失误后没能听到批评意见得以纠正错误(箝制言论,不纳忠言);

    不同点:材料一将之归结为民风堵塞了言路。

      材料二将之归结为统治者的政策堵塞了言路

  (2)材料三认为秦亡的原因是由于统治者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没有采用分封诸侯的办法来捍卫中央。)

  (3)以上各材料对秦亡原因的分析都没有揭示问题的实质。因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秦的暴政引起阶级矛盾尖锐,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32.(1)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地丁银)划时代意义:

    两税法:改变了长期以来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一条鞭法:赋役折银征收。

    摊丁入亩:取消了人头税。

  (2)根据财产和土地多少征税,贵族、官僚、商人都要纳税;把丁银部分地摊到田亩中,纳银代役的规定;把丁税全部摊到田亩中;

  (3)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或自耕农负担相对减轻,解放发展了生产力),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33.要点:“民本”思想: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如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爱惜民力

    等。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仁政”。“农本”思想:商秧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三、问答题

34.史实证明:①北宋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后来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埃及和欧洲。②指南针在宋代航海交通上普遍使用。13世纪,指南针传入阿拉伯和欧洲。③北宋政府在东京设立专门机构,制造火药和火器。南宋时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到元朝时,火药和火药武器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有三项是在宋代完成和进一步发展的。

    原因:①北宋科技的发展是建立在唐朝学术高度发达的基础上,起点水平就高。②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有利于各地区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③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④宋代民族融合的进步加强,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科学文化。⑤北宋科学家总结并继承了前人的科学研究结果,进一步发展了科学技术。(任答两点)

35.①西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保护商旅往来。

    东汉:班超经营西域,东汉政府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管辖西域。

    唐朝:在西突厥地区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

    ②清政府:平定准噶尔贵族的分裂势力,统一天山北路;平定回部贵族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乾隆皇帝接待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原因:

    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不断强化,历代政府注意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封建经济的发展,使各地区、各民族 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各民族之间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民族融合持续不断。

    各族人民共同开发了边疆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