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命题时间:2006-10-16 考试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班级 姓名 考号 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垦荒高潮,其根本原因是
A大量可供开垦荒地存在 B铁器和牛耕的推广使用
C统治者鼓励垦荒 D劳动者积极性的提高
2、孔子“仁”的思想和孟子“仁政”的思想都重视
A人的生存权利 B人的善良本性 C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人的自由与平等
3、秦征服越族地区和张骞出使西域所产生的最深远的进步影响是:
A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B扩大了中央政府的管辖范围
C促进了民族融合 D扩大了铁器的使用范围
4、在西部大开发计划中,如果发展古代丝绸之路的旅游业,以下不能作为沿途景点的是:
A敦煌莫高窟 B黄鹤楼 C嘉裕关 D始皇陵
5、魏晋时期南方的一些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政策,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这从本质上说明: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C统治者的目的是巩固政权 D统治阶级的政策决定经济发展
6、提出绘制地图的6项原则,即“制图六体”的是
A裴秀 B郦道元 C陶宏景 D葛洪
7、汉唐时期呈现封建盛世的共同原因是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适时调整生产关系③采用的政策具有连续性④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自宋初以后 , 中国古代军阀割据局面不复出现 , 其原因主要是
A 生产力的发展 B民族大融合的出现
C.政治制度的改革 D商品经济的发展
9、元朝能够统一中国并统治近百年的原因 , 从根本上说是
A蒙古族善于骑射 , 军事力量强大 B 忽必烈善于谋略 , 政治经验丰富
C 采用汉法 , 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 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 维护蒙古贵族特权
10、明朝 “ 一条鞭法 ” 规定了赋役征银的办法 , 其积极意义在于①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②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③增加了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④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11、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依据是
A农业生产的商品化 B 雇佣关系的出现
C手工工场规模的扩大 D 机器生产的广泛使用
12、明清时期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的根本因素是
A封建关卡林立 B政府的闭关政策
C科学技术的落后 D腐朽的封建制度
13、18世纪后期,在正当的中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的根本原因是
A英国工业品很难在中国找到市场 B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中国手工业的质量优于英国 D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14、根据清朝大臣黄爵滋上道光皇帝书统计
年份 | 一两白银兑换成铜钱数 |
1823——1824 | 1249 |
1828——1829 | 1337 |
1833——1834 | 1363 |
1838——1839 | 1638 |
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是
A白银外流,物价上涨 B鸦片走私,白银外流
C外国资本与商品大量输入中国 D国库空虚,入不敷出
15、鸦片战争,中国是正义的,英国却获得胜利。从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考察,这主要说明
A战争性质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B腐朽的封建主义难以抵御新兴的资本主义
C综合国力的强弱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条件
C战争的结局与指导正确与否直接相关
16、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下列哪一史实最能反映这一现象
A外资企业开始出现
B早期产业工人开始出现
C洋布畅销冲击土布市场,使之消减大半
D中国丝茶大量出口
17、鸦片战争是中国社会发生剧变的起点,这一剧变的表现不包括
A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
B经济结构向半封建化和近代化方向发展
C长期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
D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已冲破封建思想束缚
18、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一系列通商口岸。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相比,具有下列那些特征
①数量增多 ② 从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
③开始进入内地 ④由中国东部扩展到西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因为:
A背景相同 B目的和性质相同 C方式相同 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20、最能反映西方列强在19世纪40-60年代侵略特点的是
A割占中国的领土 B强迫中国开埠通商
C勒索巨额战争赔款 D迫使中国签定“城下之盟”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题,第21题15分,22题12分,共计27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日:“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常不避亲近。法及大子,黥劓师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强大。……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日:“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仂也,愿大王图之。”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三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无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⑴、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变法法令得以推行的原因是什么? (3分)
⑵、依据材料概括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4分)
⑶、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主要影响? (4分)
⑷、根据材料四分析,导致商君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有何认识? (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31年刑部奏称:“现今直省地方,俱有食鸦片之人,而各衙门尤甚,约计督抚以下,文武衙门上下人等,绝无食鸦片烟者,甚属寥寥。”
材料二:1840年1月18日,澳门新闻报纸报道:“议定规银每箱若干,这些规银,系与总督衙门,以及水路文武官员。唯口所得最多……或在船上来取,或在省城交收,然亦有将鸦片准折,每次自一箱以至一百五十箱为止,却无定数。“
——两则材料出自《鸦片战争》资料
材料三:“中国人在道义上抵制的直接后果是英国人腐蚀当局、海关职员和一般的官员。渗透了天朝的整个官僚体系和破坏了宗法制度支柱的营私舞弊行为,同鸦片箱一起停泊在黄浦的英国趸船上偷偷运进了天朝。” ——马克思《鸦片贸易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4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是何关系?简要说明之。(4分)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
(4)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2分)
三、问答题(13分)
23、有人说:“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鸦片战争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请结合有关史实,选用适当角度评述这种观点。
2007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命题时间:2006-10-16 考试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6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B | A | C | B | B | A | D | C | C | B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B | D | B | B | B | C | D | A | B | B |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题,第21题15分,22题12分,共计27分)
21、⑴、理论基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1分)。
法令得以推行的主要原因是:①措施顺应历史潮流,②得到秦孝公的支持。(2分)或:敢于同旧势力斗争;法令制度一经制定坚决执行;指导思想正确;办法行之有效。(其他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
⑵、按军功授爵;重农抑商;剥夺旧贵族特权;废井田、开阡陌。(4分)
⑶、 ①社会秩序安定,国力增强;②旧秩序被废除,社会各阶层地位发生巨大变化。(4分)
⑷、①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②孝公死后,商鞅失去了政治支柱。(4分)
22、(1)材料一反映清政府的各级官员吸食鸦片情况严重,材料二反映鸦片贩子贿赂清政府各级官员,以利于走私和倾销鸦片。(4分)
(2)互为因果关系。由于大部分官员吸食鸦片,导致政治腐败,贪污受贿泛滥;同时官员受贿又反过来为鸦片走私大开方便之门。(4分)
(3)清政府在道义上对鸦片走私进行禁止,但措施不力反而站长了贪污受贿之类腐败现象。(2分)
(4)鸦片走私,官员吸食,贪污受贿泛滥,使晚清的政治更加腐败。(2分)
三、问答题(13分))
23、(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①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把中国变成它的产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给地。鸦片战争的性质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②鸦片战争的后果是中国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鸦片战争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苦难。
(2)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鸦片战争使中国由闭关逐渐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加速了中国社会内部变革。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封建经济开始瓦解,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上,先进的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西学东渐”局面开始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