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中三年级历史试题 - 正文*

06-07年上学期同步测控优化训练高三历史5

2014-5-11 0:34:03下载本试卷

高三历史同步检测(十五)

辽、西夏、金、元的建立,文化,民族政权间

的和战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猛安谋克制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是哪一民族实行的()

A.女真族            B.党项族

C.契丹族            D.蒙古族

答案A

2.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国家统一,提出“一国两制”的政策,历史上曾采取过类似政策的民族有()

①契丹族 ②党项族 ③女真族 ④蒙古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一国两制”的含义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历史上契丹族建立的辽政权实行过“蕃汉分治”。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其官职也分为汉制官职和党项官职两个系统,故①②与今天的“一国两制”最相似。

答案A

3.幽云十六州割给契丹时哪个皇帝在位()

A.阿保机            B.耶律德光

C.元昊             D.完颜阿骨打

答案B

4.刘兰芳在长篇评书《杨家将》中将寇准的形象塑造得惟妙惟肖。历史上的寇准与哪一皇帝有关 …()

A.宋高祖            B.宋太宗

C.宋神宗            D.宋真宗

解析考查对基础史实的灵活运用。在辽宋战争中,寇准是主战派,在澶州之战中劝宋真宗亲征并取得胜利。

答案D

5.金庸的《射雕英雄传》中成功地塑造了两个人物——郭靖、杨康,这两人的名字与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发生于()

A. 1125年                     B.1127年

C. 1276年                     D. 1279年

解析此题实际上是问靖康之变发生于哪一年,应选B项。

答案B

6.岳飞在《满江红》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里的“胡虏”“匈奴”指()

A.契丹族            B.女真族

C.党项族            D.蒙古族

解析岳飞是抗金名将,金政权是由女真族建立的。

答案B

宋元时期是我国民族融合的又一高潮时期,尤其是元朝的统一,更有利于民族融合。据此回答7~10题。

7.少数民族的首领中,接受封建文化并大力推行科举制的是()

A.耶律阿保机

B.耶律德光

C.元昊

D.完颜阿骨打

答案C

8.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宋元时期民族融合的过程实质上是少数民族()

A.内迁杂居的过程

B.社会封建化的过程

C.汉族化的过程

D.经济农耕化的过程

解析此题的关键语句是“社会发展的角度”,B项符合题意。A项从地域角度;B项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因封建化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及生产方式、思想等方面;C项从民族变化的角度;D项表述不全面。

答案B

9.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宋辽之间、宋金之间的共同点()

A.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比较能力。“南北对峙”从传统意义上说,“南”指南方长江流域、江南地区等;“北”指黄河流域,由此判断此说不符合宋辽之间的对峙。故选C项。

答案C

10.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按某一标准其中一个民族不同于其他三个,这一个民族是()

A.契丹族            B.女真族

C.党项族            D.回族

解析考查对基础史实的灵活运用以及比较能力。回族是由波斯人、阿拉伯人与我国汉、蒙、畏兀儿等民族长期融合而形成的,而其他三个民族则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中的一员。

答案D

11.元世祖曾说:“中书朕左手,枢密朕右手,御史台为朕医左右手。”据此判断御史台的职能是()

A.负责监察           B.掌管军事

C.掌管行政           D.统领宗教事务

解析“医”可理解为管理、监督、监察之意。

答案A


12.下图中E处在元朝时应为()

A.宣政院辖地          B.中书省辖地

C.察合台汗国          D.钦察汗国

解析考查识图读图能力。E处是西藏,元朝在此处设置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该地区。

答案A

13.元朝时,蒙古族的发源地受哪一行省管辖()

A.辽阳行省           B.岭北行省

C.甘肃行省           D.宣政院辖地

解析考查灵活运用基础史实的能力。蒙古族的发源地是蒙古高原,受岭北行省管辖。

答案B

宋元时期,我国科技成就有较快发展,许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世界历史影响很大。据此回答14~17题。

14.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属于两宋时期并领先于当时世界的是()

①管形火器的发展 ②《授时历》的颁行 ③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④子午线长度的测定

A.①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考查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①②③④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②是元朝郭守敬的成就,④是唐朝僧一行的创举。故选B项。

答案B

15.最有可能登上河南登封元朝观星台进行天文观测的是()

A.沈括             B.毕升

C.郭守敬                      D.朱熹

解析沈括、毕升是北宋人,时间上不符;朱熹是宋朝理学家,更不可能;而郭守敬是元朝人,且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工作。故选C项。

答案C

16.右图人物的成就是()

A.发明活字印刷术

B.著有《梦溪笔谈》

C.自创天文观测仪器

D.主持编定《授时历》

解析提取图中有效信息“宋学士”“文正括公”,这是指宋朝的沈括,其成就是B项。

答案B

17.李纲在抗金时,先使用火箭射击,后来采用幕僚建议,采用突火枪,战绩不错。晚上休息时大声朗读活字印刷本《满江红》,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以上叙述有几处错误()

A.0处                        B. 1处

C. 2处                       D. 3处

解析火箭在唐末就用于军事,故“先使用火箭射击”正确;突火枪在南宋时发明,而李纲是北宋人,故“采用突火枪”错误;虽然北宋已有活字印刷术,但《满江红》是南宋岳飞所写,故“活字印刷本《满江红》”错误。

答案C

18.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体现在人类社会中具体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人性             D.儒家道德规范

解析考查理解能力。“存天理,灭人欲”是理学的核心观点,而理学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的,是新儒学,故应选D项。

答案D

19.“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与该词人风格相近的词人有()

①柳永 ②李清照 ③辛弃疾 ④陆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考查对基础史实的灵活运用。①②属于婉约派代表,而题干所示词句是苏轼所写,属豪放派。辛弃疾继承、发展了苏轼的豪放词风;陆游的文学成就以诗为主,词也很出色,不乏豪放之作。

答案C

20.关汉卿的《窦娥冤》揭露了哪朝封建统治的腐朽和黑暗()

A.北宋             B.南宋

C.金              D.元

解析文学是现实的反映,关汉卿是元朝人。

答案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契丹人引马图

材料二: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至于太宗,兼制中国(指得幽云十六州后,统治区域扩及中原),官分南北(官制分南面官、北面官),以国制(辽朝固有的制度)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议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百官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可得出哪些与契丹人社会生活相关的信息?

(2)材料二反映了辽的哪一政治制度?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辽实行这一政治制度的原因。

(3)联系所学知识,评价辽实行这一政治制度的历史作用。

解析该题借鉴上海高考题的模式,图文并茂,考查的角度比较好。对于利用图画把握信息的题目通常分两步解答:一是看图画,并对图画进行解析;第二步根据设问所要求的进行解答。第(1)问要求是社会生活信息,学生要搞清社会生活信息包括的内容;第(2)(3)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1)服饰、发型富有北方游牧民族特色;马匹肥壮表明畜牧业发达;铁马鞍制作精巧表明冶铁业发达。

(2)“蕃汉分治”。原因:契丹征服者一时尚不适应被征服地区先进的封建文明,于是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实行双轨政治制度分别管理。

(3)这种承认汉法、设立南面官的做法,实际上是对先进封建文明的肯定和保护,并促进了契丹社会向封建制过渡,有利于民族融合。

22.元朝是我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统一的王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制度上也有所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游牧文明在当时落后于中原文明,为什么蒙古政权还能统一全国?

(2)元朝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3)元朝统治者在统一全国后进行了哪些制度建设?

(4)你能列举几个对历史发展作出过突出贡献的蒙古人的名字吗?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从内、外因两方面分析(或主、客观原因),内因(主观原因)是蒙古军队战斗力强、战略战术正确及自身的封建化;外因(客观原因)是其他对立政权的腐朽或弱小。第(2)(3)(4)问相对简单,属于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从设问中认识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及作用。

参考答案(1)铁木真统一了蒙古高原,南征北战,军事力量强大;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或腐朽或弱小;战略战术正确,如对南宋形成包抄之势;在统一过程中蒙古政权逐渐封建化。

(2)完成了由民族政权的对峙到国家的统一;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设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3)在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宣政院;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度。

(4)铁木真、忽必烈。(若答鞑靼俺答汗等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