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小练习1(两次鸦片战争)
一、单项选择:
1.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自足”是指产品富足 B.衣食住行之所需都可以自己生产出来
C.生产目的不以市场贸易为主 D.生产目的首先是满足自我消费
2.鸦片战争前夕,清王朝仍坚持“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B
A.皇帝大臣愚昧无知 B.封建经济占支配地位
C.抵御西方列强侵略 D.儒家思想束缚人们的思想
3.禁烟运动中的林则徐代表了谁的利益: ( D)
A.清朝政府 B.禁烟派 C.人民群众 D.中华民族
4.鸦片战争期间,清朝政府对英国侵略者的态度发生根本的转变是在( D )
A.英军北犯到达白河口后 B.道光皇帝将林则徐革职查办后
C.钦差大臣琦善赴广东与英军谈判后 D.英舰攻至南京下关江面后
5.表明鸦片战争开始与结束的史实分别是 D
A.英舰封锁珠江口;英舰列队架炮于南京下关江面
B.虎门销烟导致英国政府发动战争;中英两国代表在南京议和
C.英军进犯天津白河口威逼北京;道光帝派钦差大臣赴广东和谈
D.英舰封锁珠江口;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6.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侵略者在上海开辟租界的最基本依据是( C )
A.《上海租地章程》的内容 B.《南京条约》的内容
C.故意曲解的《虎门条约》内容 D.《虎门条约》的内容
7.《南京条约》附件中的"片面的最惠国待遇"主要破坏了中国的( D )
A.领土主权 B.领海主权 C.司法主权 D.贸易主权
8.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的主要标志是 A
①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②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司法主权等遭到破坏
③中国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④清政府成为外国侵略者的工具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9.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迫开放的内河口岸是(A )
①重庆 ②淡水 ③汉口 ④镇江
A.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10.鸦片战争以后,确定外国人可以到内地经商、传教的不平等条约是( C )
A.《南京条约》 B.《五口通商章程》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11.1859年,一法国商人从广州出发沿海北上,他的经商活动最远可达(B)
A.南京 B.营口 C.天津 D.烟台
12.鸦片战争后的20年,中国主要呈现出: ( B )
A.封建主义特征 B.半殖民地特征 C.半封建特征 D.殖民地特征
13.《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共同之处有( D )
①赔款 ②割地 ③开商埠 ④准许华工出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
14.两次鸦片战争,最能体现同一时期资本主义列强对外侵略目的是 D
A.割占领地 B.获得战争赔款 C.使鸦片贸易合法化D.开放通商口岸
15.19世纪后半期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吞了我国北方大片领土,下列不平等条约按割占领土面积由大到小排列应该是( A)。
①《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②中俄《北京条约》
③《中俄改订条约》 ④中俄《瑷珲条约》
A.④①②③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①④③②
16.造成中国近代社会落后的根本原因是 C
A.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B.封建自然经济的盛行
C.清政府的腐朽 D.农民起义打击
17.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充当外国侵略者在中国一个地区维护殖民统治秩序的傀儡是( D )
A.叶名琛 B.琦善 C.牛鉴 D.柏贵
18、2003年 3 月 20 日凌晨,英美等国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伊拉克国家博物馆遭到哄抢和破坏。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于列强侵华而导致中国珍贵文物大量流失的战争有 B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④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9.从世界潮流看,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最根本性影响是 A
A.中国自然经济日益解体,沦为半封建社会 B.中国主权逐步丧失,沦为半殖民地
C.中国思想上出现“西学东渐”趋势 D.中国民主革命开始
20.沙俄违背《中俄尼布楚条约》而割占的中国领土是 A
①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 ②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40万平方公里
③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 ④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公里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谕到,该夷商等速即遵照,将趸船鸦片尽数缴官。……不得丝毫藏匿。一面出具夷字汉字合同具结,声明“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字样。……此后照常贸易,既不失为良夷,且正经买卖,尽可获利致富,岂不体面? ──摘自《林则徐?公牍》
材料2:1839年9月底,林则徐奏报朝廷说:对待英国人态度是“苟知悔悟尽许回头”。还说“他国货船遵式具结者固许进埔(黄埔)。即英国货船,亦不因其违抗于前而并阻其自新于后。” ──摘自《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3:1839年底,林则徐在朝廷下令断绝和西方一切贸易后,上书朝廷说:“窃以为封闭、禁海之策,一以绝诸夷之生计,一以杜鸦片之来源。虽若确有把握,然专断一国贸易,与概断各国贸易,揆理度势,迥不相同。……现将未犯法之各夷船,与英吉利一同拒绝,未免良萎不分。自英夷贸易断后,他国皆欣欣向荣,此中控取之法,似可以夷制夷。
──摘自《鸦片战争?林则徐上书》
根据以上材料评述林则徐在禁烟运动中对待中外贸易的态度。
要求:内容应包括态度、态度的变化、与朝廷的分歧及其评价。评述应成文,
(态度:主张进行正常贸易。在朝廷下令禁止贸易后,仍主张维护同除英国外的其他国家贸易。
分歧:反对朝廷断绝贸易的政策。
评价:林则徐主张在禁止鸦片贸易的前提下,维护同包括英国在内的西方国家正当的商业贸易, 这是正确的。在朝廷下令禁止贸易后,仍主张同其它国家正当贸易,有利于孤立英国。但是在当时想通过正当贸易避免战争,“以夷制夷”实际上是幻想。)
22、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对中国社会的双重作用
(1)破坏作用:①政治上:对中国领土和主权的破坏;②经济上,通过倾销商品,破坏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传统手工业,也摧残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
(2)促进作用:①经济上: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②思想上: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