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中三年级历史试题 - 正文*

高三历史上学期规范化考试

2014-5-11 0:34:04下载本试卷

高三历史规范化考试(五)

2006-12-23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9分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9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完整地说,我国的“青铜时代”应包括

 A.夏、商     B.商、周      C.西周、春秋、战国   D.夏、商、周

2.下列政治举措中,不属于汉武帝时代的是  

 A.实行刺史制度  B.设置西域都护   C.实行察举制      D.颁布“推恩令”

3.唐朝僧一行的突出贡献是在天文历法方面,他制订了

 A.《大衍历》   B.“太初历”    C“十二气历”      D.《授时历》

4.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将兵法④市易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5.1771年,为摆脱沙俄的统治,回到清朝的是

 A.漠西蒙古准噶尔部           B.蒙古鞑靼部

 C.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         D.天山南路的回部

6.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包括                  

 ①清政府被迫大借外债          ②东南数省手工棉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 

 ③自然经济瓦解,小农经济完全破产    ④中国出现第一批新式船坞和工厂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7.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  B.兴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都是近代工业

 C.海军重要舰船由中国自己制造     D.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8.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B.猛烈批判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C.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转向宜传民主共和

 D.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9.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其内容与今天的江苏直接有关的是

 ①《南京条约》②《天津条约》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10.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     B.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

 C.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11.五四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B、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C.十月革命的影响           D.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

12.下列毛泽东的著作中,主要论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

 A.《井冈山的斗争》          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论持久战》             D.《论联合政府》

13.下列城市曾作为国民政府所在地,其先后顺序是

  A.武汉—广州—南京—重庆      B.南京—武汉—广州—重庆

  C.广州—武汉—南京—重庆      D.重庆—武汉—广州—南京

14、1946年6月,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其时世人议论纷纷。下列评论中,哪一种更加接近史实本质?               

  A.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      B.楚汉相争,成者为王败者寇

  C.“五四”以来,社会势力演化之必然  D.玩偶皮影之对,列强其后也

15.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所谓的”价格革命’。下列关于“价格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金银价值下降,物价上涨      B.引起了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

  C.扩大了世界各地区间的交往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6.下列关于《权利法案》和《人权宣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B.都体现了反对封建专制的要求

  C.都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D.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17.下列有关日本明治维新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废藩置县,建立府、县、道的地方体制

 ②废除封建身份制度,保留武士特权

 ③推行征兵制,建立一支绝对忠于天皇的军队

 ④改革土地制度,废除了允许土地买卖的法令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8.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形的是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        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

19.20世纪30年代前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克服经济危机采取的相同做法是

  A.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        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放弃关税壁垒            D.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20.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是

A.攻克柏林             B.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C.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D.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21.以下关于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是帝国主义战争的产物      B.总部都设在美国

  C.都曾经受到大国操纵         D.都一贯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

22.下列关于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改革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A.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      B.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C.彻底放弃计划经济          D.实行政治多元化

23.下列关于20世纪后半期亚洲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A.各国走上了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经济发展较平衡

  B.六七十年代马来西亚和泰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

  C.西亚经济发展的最大特点是石油工业发展迅速,产油国日益富裕

  D.印度政府推行国营经济私有化的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1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共3小题,第24题13分,第25题15分,第26题13分,共计41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弄城,示中国富强。(敕郑和)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携带)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王者,要不如永乐时,……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大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明史·郑和传》

材料二  

  [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由是海道清宁,番人仰赖者,皆神之赐也。……和等上荷圣君宠命之隆,下致远夷敬信之厚,统舟师之众,掌钱帛之多,夙夜拳拳,惟恐弗逮,敢不竭忠以国事,尽诚于神明乎!

                              ——《天把之神灵庄记》

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4分)

②从材料看,郑和下西洋的前提条件有哪些?(2分)  

③根据材料,归纳郑和航海活动的特点。(4分)

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位.(3分)

25.2006年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形式先生诞辰140周年,11月12日在北京隆重召开纪念大会。孙中山先生一生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殚精竭虑,不懈奋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84年6月)

材料二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州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13日)

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的运动之工作,使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4年3月)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孙中山当时什么救国主张?(2分)

(2)与材料一相比较,材料二的主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4分)

(3)为了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在思想上有何重大发展变化?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是什么?(5分)

(4)孙中山先生思想两次发展变化都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与进步,你能结合史实说一说吗?(4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克思曾经肯定马基雅维利(1469—1527年)及其后一些近代思想家在国家观上摆脱神 学的束缚说,他们“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了,他们都是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潘汉典《君主论》译序

材料二

  必须理解:一位君主,尤其是一位新的君主,不能够实践那些被认为是好人应作的所有事情,因为他要保持国家,常常不得不背信弃义,不讲仁慈,悖手人道,违反神遭。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材料三

  他(马基雅维利)那些歌颂强者,宣扬暴力的主张,都是国绕着一个中心思想——为了实现统一的意大利这个最高目标,可以不择手段,……不仅如此,透过这些似手骇人听闻的言论,我们还可以发现他的政治思想中的合理内核,这就是马克思所指出的,马基雅维利使“政治的理论观点摆脱了道德”,而把“权力”“作为法的基础”。

                         ——王锐生《马基雅维利》译序

回答:

①马基雅维利是什么样的历史人物?(1分)

②马基雅维利所处的那个时代,欧洲正在进行着一场什么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什么?(4分)

③根据材料,归纳马基雅维利的主要思想。(4分)

④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基雅维利的思想代表什么阶级的何种要求?(4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7题13分,第28题15分,第31题12分,共计40分)

27.唐太宗说:“汉武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就(成就)无几。“他又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据此回答:

①就汉武帝对匈奴的用兵而言,唐太宗的评价是否符合历史事实?请具体说明。(4分)

②简述唐太宗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的主要表现,并指出唐太宗与汉武帝在处理民族关系方式上

的主要不同之处。(5分)

③概括唐太宗推行这一民族政策所产生的历史影响。(4分)

28.概括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领袖们“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社会实践和各自特点,指出他们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之处,并分析这一追求过程中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15分)

29.由于国情不同,世界各国工业化的途径是不尽相同的。请回答:

①指出16世纪以来的英国和19世纪中期以来的日本在工业发展的早期阶段资本积累的主要来源,以及政府所起的不同作用。(7分)

②就政府作用而言,以日本为例结合史实加以说明,并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5分)

高三历史规范化考试(五)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3分,共69分  

1-5 DBADC    6-10 CCDBC   11-15 BACCC   16-20 DABBD   21-23 CAC

二、材料解析题:(共41分)

24.答案要点:(13分)

①寻找建文帝;宣扬国威;发展与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4分)

②国力强大;造船等手工业发达。(2分)

③规模大;历时长;次数多;航程远;抵达的国家多。(4分,任意四点即可)

④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世界航海活动的先驱;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中外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3分)

25.答案要点:(15分)

(1)目的是: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2分)

(2)显著变化是:方法是以前采用温和的主张,以后主张革命。(2分)

原因:维新运动的失败;清政府已经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2分)

(3)重大发展:提出新三民主义 。(2分)

其客观原因是依靠军阀屡遭失败;国民党内部的涣散;苏联的帮助和十月革命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3分)

(4)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政府,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2分)

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到来,基本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2分)

26.答案要点:(13分) 

①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等。

②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③以“人”的眼光观察国家(摆脱神学的束缚);政治不受道德约束;宣扬暴力;权力是法的基础。

④资产阶级。要求建立独立统一(意大利)的国家。

三、问答题:(共40分)

27.答案要点:(13分)

①否(不符合)。汉武帝北击匈奴,解除了边患,有利于北方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中原与北方边疆地区的交往和联系。

②表现:打败东突厥后,不改变原有的部落组织、风俗,设都督府管辖。(或采取“全其部落”的政策);任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唐蕃联姻。

汉武帝以战争征服为主;唐太宗以安抚(收服民心)为主。

③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28.答案要点:(15分)

思想主张、社会实践及其特点如下:

     主要主张          社会实践        特点 

洋务派 学习西方技术(或中体西用)  洋务运动    学习西方器物、技术 

维新派 要求变法维新(或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 戊戌变法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新文化运动领袖  提倡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共同之处:挽救危亡。

影响:①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现)代化;②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人们的觉醒。(如答救亡与启蒙相辅相成也可)

29.答案要点:(12分)

①英国:通过(贵族地主)圈地运动和(银行家、大商人、手工工场主)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为发展工业积累了资本。

日本,通过明治政府大力改革,如征收统一的地税,以及发动对外战争勒索赔款等,为发展工业积累了资本。

不同点:英国工业起步阶段政府作用不大,主要靠私人投资;日本在工业起步时政府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②主要史实:政府投资、扶植私人企业、海外拓展。

主要原因:由于市场挟小、资源不足、农业落后等原因,单靠私人资本无力发展新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