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阶段测试 2006.8.25
(中国史上册1-5章)
第I卷(选择题 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鸦片战争的影响中,最能体现英国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历史发展的是B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B. 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社会
C.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D. 中国的革命性质发生变化
2、阅读下面的输华货物统计图,造成该表所反映趋势的根本原因是 C
A.鸦片战争后中国市场被打开
B.鸦片走私泛滥,抽走大量资金
C.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
D.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
3、中国近代,台湾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是在B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中法战争时期 D.中日甲午战争时期
4、俄国通过中俄《瑷珲条约》割占的中国领土是A
5、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尽管无法实现,但它的进步意义在于A
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规划了理想社会的制度
C.满足了农民的心理要求 D.提出了改造社会的方案
6、鸦片战争后,为“向西方学习”新思想的萌发奠定了思想基础的是C
A. 乾嘉学派的学术风格 B. 程朱理学的传统
C. 面对社会现实“经世致用” D. 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7、近代最早策划仿制欧式战舰的是A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左宗棠 D.张之洞
8、洋务运动期间,中国最早仿造的是B
9、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下列各项能够体现这一结论的是A
①工业近代化 ②教育近代化 ③军事近代化 ④政治体制近代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妥协性,其决定性原因是A
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人数少,力量单薄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从一产生就受到来自外国列强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1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出现了新的变化,其中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是:C
A.社会经济开始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C.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出现 D.内政、外交完全被西方列强控制
12、下列人物中,最先提出由公众选举官吏的是B
A.林则徐 B.洪仁玕 C.康有为 D.孙中山
13、19世纪60年代,郑观应对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进行比较后指出:“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他所说的“君民共主者”是指A
A.君主立宪 B.民主共和 C.开明君主 D.三权分立
14、近代前期,在列强侵华过程中同一时期被迫开放的城市是C
A.上海、南京 B.镇江、苏州 C.苏州、杭州 D.上海、杭州
15、戊戌新政中,涉及机构变革的措施是C
A.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B.裁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
C.裁撤驿站,设立邮政局 D.改工部为实业部
16、八国联军侵华时与义和团同守天津而阵亡的清军将领是 B
A.邓世昌 B.聂士成 C.左宝贵 D.丁汝昌
17、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不平等条约签订于D
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中日甲午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18、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的叙述错误的是:C
A.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B.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
C.没有改变中国的政体 D.以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
25.近日,台湾当局想废除“民国纪年”,正在评估“民国改西元”的可行性。那么,“民国纪年”开始于 : ( B )
A. 1911年 B. 1912年 C. 1913年 D. 1914年
36.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下令焚毁刑具、停止刑讯,主要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C
A.民族主义 B.民主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19、据台湾《联合报》(2004年11月13日)报道,有83%的台湾民众认为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国父”,这主要基于孙中山 A
A.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B.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
C.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D.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20、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D
A.总统 B.议会 C.内阁 D.全体国民
21、宋教仁试图通过民主政治手段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其主要举措是C
A.发动“二次革命” B.颁布《临时约法》
C.改组同盟会 D.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10、下图是中国近代火柴业留下的商标——火柴告诉我们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发展工业的内在动力是:B
A、政府放宽限制 B、爱国心的驱使
C、列强放松侵略 D、政治地位提高
19.20世纪初我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呈现出“短暂”的特点,这一特点是由——决定的D
A.封建的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B.民族工业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C.北洋军阀政府的阻挠 D.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
22、一战期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充分说明了A
A.帝国主义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因素
B.民族工业摆脱了对帝国主义的依赖
C.民族工业开始同外国资本主义工业竞争
D.帝国主义从此放弃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0.新文化运动中的批孔实际是针对D
A.中国传统文化 B.儒家思想文化
C.孔子思想学说 D.封建专制制度
23、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抗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么能适应这种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文中的这种“潮流”是指 B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社会主义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马克思主义传播
24、五四运动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但其意义不包括 A
A.促使中国革命性质发生了变化
B.促使革命的领导阶级和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
C.促使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D.具有以往革命所不具备的广泛性和彻底性
25、中国共产党初步认识中国国情,开始探索中国革命方向的标志是: B
A.制定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B.制定党的革命纲领,初步解决了革命分两步走的问题
C.吸取二七罢工失败教训,制定党的革命统一战线方针
D.实现国共合作,掀起“打倒军阀,除列强”的国民大革命
32.在20世纪第二个十年间,堪称中国历史转折之里程碑的是D
A.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B.《新青年》创办、武昌起义
C.五四运动、《新青年》创办 D. 中华民国成立、五四运动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75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共计38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6、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运动逐渐发展壮大,民族资产阶级先后发起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推动了历史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材料二: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
——摘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70年)
材料三: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性变革……为以后的中国人民革命斗争打开了通路。
——摘自《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
材料四: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摘自江泽民“十五大”报告
回答:
(1)从地域角度概括这—时期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形势。(2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三、材料四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是否矛盾?(1分)你是如何理解的?(9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中国文武制度迥异外夷之俗。所以保邦固本基于勿坏者,固自有在。”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
材料二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宪法开国会折》
材料三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材料四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回答:
①这些思想在中国近代的社会实践及其最重要的历史功绩分别是什么?(8分)
②依据这一系列的思想变化,指出中国近代主流思想的特点及发展趋势。(4分)
28、张謇是江苏南通人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02年他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除了通州师范学校,他还创办了女子师范学校及各类技术学校,包括农业学校、纺织专门学校、医学专门学校、商业学校、银行专修学校等。此外,还有350多所小学。……更引人注目的是,学校有足够的财力聘请各名学者专家到南通或任教或短期讲学。王国维、欧阳予倩等大师都曾受聘到南通任教。
——摘自“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网站
回答:
(1)图一反映了科举考试的一个环节。请说明科举制度创立的时代及创立的主要标志。与早期的科举相比,张謇生活时代的科举从内容到形式有什么特点?(6分)
(2)依据图二、三、四,说明张謇所办企业的特点。(3分)
(3)根据以上材料简单评价张謇的活动。(3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9题15分,第30题10分,第31题12分,共计37分。
29、经济史专家认为:“自鸦片战争以来,近代工业在中国不断增多……在西方殖民主义、中国封建主义和军阀主义的夹缝中,我们民族工业缓慢发展,国人致力于实业,曾出现三次热潮……中国近代(‘五四’以前)的社会进步无疑都是以此为基础的。”结合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三次热潮”出现的大致时期及形成的原因。(9分)
(2)民族工业发展的“三次热潮”分别为“中国近代的社会进步”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6分)
30、在中国社会民主化过程中,辛亥革命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创造了一次难得的机遇。简要评述辛亥革命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贡献,袁世凯又是如何破坏民主政治建设的,辛亥革命为什么没能在中国建立起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10分)
31、简要分析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中国共产党诞生产生的影响,并据此说明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12分)
高三历史阶段测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
1.B 2.C 3.B 4.A 5.A 6.C 7.A 8.B 9.A 10.A 11.C 12.B 13.A 14.C 15.C 16.B 17.D 18.C 19.A 20.D 21.C 22.A 23.B 24.A 25.B
二、材料解析题
26、答:(1)南方和东部沿海地区民主、革命力量相对较大,北方和西部内地民主、革命力量相对薄弱。(2分)
(2)不矛盾。(1分)因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承认帝国主义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袁世凯以专制独裁取代民主共和,北洋军阀进行割据混战;所以民国的成立在当时没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民主与社会进步的革命目的。(4分)但是,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从历史发展的整体上看,辛亥革命又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5分)
27.①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8分)
②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是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经历了器物层次到制度层面再到思想层面的发展历程。(4分)
28、(1)创立于隋代,主要标志是隋炀帝设进士科。(2分)张謇生活在晚清时期,科举考试称为“八股取士”,试卷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答卷形式为八股文。(4分)
(2)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以纺织业为龙头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按近代经营管理方式运作等。(言之成理,皆可得分)(3分)
(3)张謇积极创办近代工业,成为民族工业的楷模,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分);创办近代教育,为南通和中国培养了人才。(1分)
三、问答题
29、第一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1分)原因: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②受外商企业的刺激;③洋务运动的诱导作用。(2分)
第二次热潮:甲午战争后出现兴办工业浪潮,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1分)
原因:①帝国主义侵略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②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2分)
第三次热潮: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1分)原因:①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②辛亥革命的推动;③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或“爱国心的驱使和利润的刺激”);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2分)
积极作用:①第一次热潮出现,使中国出现了新的阶级并在一些知识分子之间出现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2分)②第二次热潮使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登上历史舞台,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2分)③第三次热潮,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以后中国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2分)
30、(一)主要贡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3分)
破 坏:刺杀宋教仁,武力镇压二次革命;解散国民党和国会;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废除《临时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复辟封建帝制。(3分)
(二)没有建立起真正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原因:
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没有彻底摧毁封建势力。没有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这使得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3分)
②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力量强大,破坏了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分)
3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需要新的阶级和政党来领导民主革命(3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3分)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在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3分)
中国共产党代表了先进的思想文化,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代表了工人阶级(中华民族)的利益。(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