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二十七
1、春秋时期,诸侯国为争夺土地和人民,进行了长期的争霸战
争。右图中在春秋晚期称霸的诸侯国所处的位置是
A.①② B.②③ C.④⑥ D.④⑤
2、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叙述正确的是
A.《考工记》反映了战国时齐国官营手工业的发展水平
B.《天工开物》反映了清代手工业生产技术
C.中国的造纸术在西汉时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阿拉伯
D.唐代青瓷中的秘色瓷开辟了后代彩瓷产生的道路
3、唐初实行“租庸调制”,唐中期以后改行“两税法”。以下关于两者差异的表述正确的是
A.前者纳税概以钱计,后者以纳粟为主 B.前者不定期征输,后者以冬春为征输期
C.前者按土地课税,后者依人头课税 D.前者与政府授田配合,后者征赋役不授田
4、在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下列一定程度上直接破坏生态平衡的是
A、圩田 B、井田 C、更名田 D、屯田
5、清初规定原明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对其作用的分析比较完整的是
A.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 B.保证了农民的生产资料和劳动时间
C.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既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又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6、《清文献通考》记载:清政府对边疆民族实行“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政策,为实施该政策,清政府在中央设置的边疆民族管理机构是
A.军机处 B.理藩院 C.宣政院 D.总理衙门
7、洋务新政求强求富的途径是 A.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B.采用传统的官办形式
C.改变清朝的经济政策 D.放宽民间的设厂限制
8、如果请你担任历史纪实片《1911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A.各国使馆林立 B.某国使馆举办舞会 C.居住大量北京居民 D.驻扎有外国军队
9、史载:1914—1921年张謇的南通大生纱厂一、二厂获利白银1600多万两。造成如此丰厚利润的最主要因素是
A.群众性的抵制日货运动 B.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C.“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D.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市场的控制
10、新文化运动中的批孔实际是针对
A.中国传统文化 B.儒家思想文化 C.孔子思想学说 D.封建专制制度
11、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
A 鸦片战争 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12、西柏坡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与井冈山、延安一起并称为中国革命的三大圣地。中共党史上与“西柏坡”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的重大事件是
A.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报告 B.“两个务必”要求的提出
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D.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3、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于1936年和1945年分别在西安与重庆进行了谈判,对于这两次国共谈判叙述正确的是
A.两次谈判中国共两党的目的一致,但谈判的结果不同
B.两次谈判的结果说明了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C.两次谈判中美国对国共两党谈判的态度与政策相同
D.两次谈判国民党都是为了赢得内战的准备时间
14、2005年4月,胡锦涛主席应邀出席亚非峰会,并取得极大成功,这次亚非峰会的前身是
A 巴黎和会 B 日内瓦会议 C 万隆会议 D 不结盟运动
15、中华人民共和国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由武力解决转为和平解决,其标志是
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B.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C.2005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D.2000年国务院发表《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
16、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社会阶级结构出现变化是由于
A商业革命的推进 B殖民扩张的加剧 C价格革命的进行 D贸易中心的转移
17、下列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中,都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其中颁布最早的是
A 《人权宣言》 B 《独立宣言》 C 法国第一部宪法 D 美国宪法
18、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①主要发生在基础工业和重工业领域 ②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③推动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④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统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9、凡尔赛体系与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区别是
A.是世界大国按自己的势力重新分割世界的体系
B.体系解体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激化所致
C.体系中无视中国主权,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
D.建立了国际机构以维护体系
20、“马歇尔计划远不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这是因为这项计划实际上是
A美苏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产物 B 导致当代政治格局不稳定和动荡的产物
C 以经济的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D 美国蓄意分裂德国和扶植西德
21、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A.有力遏制了美国的霸权政策 B. 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C.诱导了东欧国家的社会改革 D.直接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22、纵观整个苏联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
A、斯大林模式形成、发展和失败的历史
B、反法西斯斗争的历史
C、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历史
D、推动世界和平事业发展的历史
23、下列现实生活中涉及到的科技发明,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是
A.访问互联网 B.用手机打电话 C.用数码相机拍照 D. 在电灯下看书
高三历史选择题专项训练二十七答案
1—5 DADAD 6—10 BACDD 11—15 CBBCB
16—20 CBABC 21—23 B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