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中三年级历史试题 - 正文*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单元测试秦汉

2014-5-11 0:34:04下载本试卷

安徽省马鞍山市安工大附中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单元测试 秦汉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4分。答案填入下列括号内

秦汉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大一统时期。回答1-3题

1.“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反映的是

    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刘邦建立汉朝

2.下列对秦朝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的叙述中,最准确的是

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维(礼仪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C、“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代)也。”
D、“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3.秦汉时期,下列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先后顺序是  

①河套平原②珠江流域 ③云贵地区 ④天山南北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③④①②

秦朝开创的一系列制度,汉朝基本上沿袭,又有所损益变化。回答4-6题。

4.秦朝推行“书同文”的措施

   A、用隶书取代其它文字       B、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C、导致秦朝实行焚书坑儒      D、结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5.刘邦所实行的治国措施中,动机和效果明显矛盾的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对匈奴的“和亲”政策

C、分封诸侯王政策      D、实行察举制

6.有关两汉刺史制度的介绍,正确的是

A、刺史开始时没有固定的治所,但级别很高

   B、刺史代表中央,可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C、东汉地方行政区划包括州郡二级

D、西汉末年刺史执掌州军政大权,成为州最高长官

秦汉时期,边疆地区各民族与中原有着不同形式的交往和联系。同时,中国与亚欧地区建立了多种联系。回答7-9题

7.贾谊(前200年—168年)在《过秦论》中说:“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这是由于下列哪一次军事行动造成的

A、蒙恬率军出击匈奴          B、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C、窦宪率军出击匈奴          D、窦固率军出击北匈奴

8. 秦汉时期,中国已开始走向世界,其主要表现不包括

  A、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中国  B、“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  

C、班超派甘英到达大秦    D、中国的铁犁牛耕技术、水利工程技术传到越南

9.右图是考古出土的一方汉印的印文。该印是

A、刘邦所封异姓诸侯王的王印

B、汉武帝赐予倭奴国使者的印信 

C、汉光武帝赐予日本使者的印信

D、汉武帝封夜郎侯为王时所赐印信

  秦汉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大发展时期。为后世封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回答10-12题

10.下列历史事件不可能被司马迁写入《史记》的是

A、晋楚城濮大战     B、秦始皇巡游天下 

C、楚汉战争        D、西域都护的设置

11.下列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居世界第一位的有:

①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 ②“太初历 ” ③地动仪 ④麻沸散 ⑤ 纸的发明 ⑥《神农本草经》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12.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依在访问中国期间参观了白马寺,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A、白马寺建立于东汉明帝时

B、白马寺的建立说明佛教开始传人中国

C、白马寺的建立反映了统治者对佛教的重视

D、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

第Ⅱ卷(共52分)

1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竹简,第一次提供了自秦孝公至秦始皇时期陆续修成的秦律的部分内容。……律文中对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牛马饲养、国家粮食的贮存发放、货币流通、市场管理、工程兴建、徭役征发、刑徒监管、官吏任免、军爵赏赐等各方面,都有许多严格具体的规定。……秦律规定“盗徒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可赎。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律文中所见到的刑名计有斩首、磔(断裂肢体)、弃市、斩左趾、鋈(钛足)、黥、劓(割 鼻)、城旦舂(男子输边筑城,女子舂米,均为四年以上徒刑)等。 

——摘自詹子庆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2:在《田律》、《徭律》、《仓律》、《工律》、《工程律》、《金布律》、《关市律》等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活动都有明确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摘自林鸣剑《秦史稿》

   材料3: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秦律经过汉朝的损益,成为唐以前历代法律的蓝本。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秦汉史》

   材料4:至于秦始皇,兼并战国,遂毁先王之法,灭礼谊之官,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石之一;而奸邪并生,赭衣(指刑徒)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摘自《汉书·刑法志》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秦律在社会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具体职能。(10分)

(2)根据以上材料,概括秦律的特点。(8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秦律的实质和作用。(12分)

14.试从选官制度的角度分析西汉武帝鼎盛局面和东汉中后期政治黑暗的原因,结合当今社会现实谈谈你的体会。(22分)

[参考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4分。答案填入下列括号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D

A

B

C

B

A

C

C

D

A

B

第Ⅱ卷(共52分)

13.(30分)

(1)秦律具有①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②保护私有财产,③保证地主对农民的经济剥削,④规范社会经济活动,⑤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秩序等职能。(10分)

(2)①秦律比较周密,涉及内容广泛,②体现法家思想,③严刑酷法,轻罪重刑。(8分)

(3)实质:它颁布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是秦朝封建中央集

权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地主阶级的意志。(4分)

作用:①对消除原六国的反秦势力,巩固统一起重要作用。②它从法律上维护了新兴的封建生产关系,保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具有历史进步性。③秦律对后世封建律令的制订产生重大影响,为中国封建社会前期法律制度的完备奠定了基础。④但秦律过于严苛,激化阶级矛盾,成为秦亡的重要原因之一。(8分)

14.(22分)

(1)汉武帝时人才的选拔主要通过察举制度,察举不分吏民,以孝廉为主要内容,重人的才能和品德。汉武帝又连续大规模征召有能之士,破格提拔人才。各方面人才的大量涌现,是汉武帝时期鼎盛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8分)

(2)东汉的察举主要根据人才在地方上的声望,随着地方豪强势力的发展和封建国家的行政组织日趋瘫痪,,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形成并发展,成为东汉中后期政治黑暗的重要原因之一。(8分)

(3)要反腐倡廉、重视人才品德、注重政绩、破格录用、健全选拔制度等(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