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中三年级历史试题 - 正文*

高三历史专业第一轮月考测试卷

2014-5-11 0:34:04下载本试卷

高三历史专业第一轮月考测试卷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A  )

A.维护国家统一    B.发展社会经济  C.防御侵略    D.加强民族团结

2. 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事实设计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B )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3.“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D )

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D.派遣文官担任知州

4.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反映了列强资本输出的侵略要求的是( D )

A.《南京条约 》    B.《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马关条约》

5.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B)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国国民党一大

6.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相似之处是 ( D )

A.斗争目标  B.斗争纲领  C.斗争成果  D.失败原因

7.伴随我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历程的两对基本矛盾是:(A )

①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②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③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④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矛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8.中共之所以接受1945年和1949年国民党提出的两次和谈要求,主要是为了(C  )

A.迅速战胜国民党反动派  B.团结教育人民和争取人民的支持

C.尽力争取和平民主    D.取得政治上自动地位

9.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  )

A.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B.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C.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0.俄国出现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是在( A )

A.二月革命之后  B.七月事件之后   C.十月革命之后  D.一战结束之后

11.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只要反映了(C  )

A.中国革命性质的变化      B.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C.中国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12.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这三国家是(  A )

A.英、法、德  B.英、法、美  C.英、美、德   D.德、法、美

13.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A )

A. 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     B.中共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C.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D.党内合作

14.“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这种观点:(B  )

A.力主推行分封制  B.反对分封制  C.实行郡国并行制  D.推行世袭制

1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国共两党仍存在着斗争的一面,其根本原因是( D )

A.两党对日本侵略者的认识不同    B.两党奉行的抗战路线不同

C.两党在中国所处的政治地位不同  D.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16.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是在(D )

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7.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发展到科学的根本因素是( A  )

A.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B.资本主义弊端的日益暴露

C.马克思、恩格斯共同研究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8.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D )

A.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B.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有战争的条件

C.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D.一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动了革命的发生

19.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其“失败”是指(C  )

A.右倾机会主义在中共内部占了上风  B.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

C.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D.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20.19世纪80-90年代签定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与19 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D )

A.割取中国的领土的面积更大.  B.索取的赔款更多

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D.列强获取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

21.新中国的诞生并不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全结束,这是因为( B )

①   中国大陆没有完全解放 ②抗美援朝尚未结束 ③土地改革尚待进行 ④暗藏的反革命势力大量存在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2.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其重要影响之一是( A )

A.清政府大量举借外债   B.朝鲜为日本所占领

C.让俄关系得到缓和    D.辽东半岛为日本长期占领

23.下列对民主党派的评价,正确的是( B )

①   始终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②   为民主革命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③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   建国后,主要民主党成为参政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4.邓小平在1984年提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这表明(B )

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C.“一国两制”的构想只适宜用于台湾  D.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25.两次鸦片战争后,按当时清政府的行政区划,开放口岸最多的行省是( B )

A.广东   B.福建    C.浙江   D.江苏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26题20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2分,第29小题25分, 共7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列宁的口号是:“结束战争,土地归农民,权力归苏维埃,工作归失业者。”请回答:

①   这些口号提出的背景是什么?(4分)

②   这些开会有什么意义?后来是怎样实现的?(8分)

③   归纳列宁在十月革命中的作用(8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民主”是“文化大革命”采取的主要方式。即“四大”:大放、大鸣、大字报、大辩论。具体做法是:任何组织都可以召开批斗大会,把他们认为有问题的人当众侮辱、打骂。造反派头头振臂一挥,就可以带领群众上街游行,随意呼喊打倒“某某某”。任何人可以道听途说、捕风捉影的就刷一张大字报,把某人搞道搞臭。群众组织可以随心所意的罢某人的官。撤某人的职,抄某人的家,开除某人的党籍。国籍。

材料二:我们的民主制度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要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令、条例,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不可分开的。不要社会主义的法制的民主,不要党的领导的民主,不要纪律和秩序的民主,决不是社会主义民主。

                             ———邓小平

请回答:

①   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你认为“大民主”是真正的民主吗?为什么?(6分)

②   结合“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和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分析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12分)

28《时局图》是近代爱国者谢缵泰的作品,图中“不言而喻,一目了然”的对联,生动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请回答:

①   谢缵泰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这幅漫画的?(4分)

②   有人为此画题诗“沈沈(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人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这首诗反映了什么?(2分)

③   面对《时局图》反映的时局,国内各派政治力量的态度任何?(8分)

29.中共中央十分重视发展红色旅游工作,强调发展红色旅游既是一项经济工程,更是一项文化工程、政治工程。

(1)上海、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等被国家列入红色旅游景点,结合上述地点发生的重大事件,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发展历程(15分)

(2)“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卢沟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也被国务院列入红色旅游景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结合这些景点所反映的史实,概括归纳日本侵华的特点。(10分)

高三历史专业班第一轮月考测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5ABDDB     6-10DACDA    11-15CAABD 

16-20DADCD     21-25BABBB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26题20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2分,第29小题25分, 共75分)

26、答:①俄国二月革命后建立的临时政府继续参加帝国主义战争,没有满足人民的愿望“平、土地、面包”的要求。

②反映了俄国人民渴望得到的切身利益,人民拥护革命。后来,十月革命爆发,临时政府被推翻,成立了苏俄人民委员会。《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分别宣布退出一战和分土地给农民

   ③为十月革命的领导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A发表了《四月提纲》,为革命指明了方向

B为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C亲自领导了彼得格勒的武装起义

D担任苏维埃政府主席,领导了捍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

27、 答: ①“大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因为这中民主不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上的,是一种无政府状态的行为,它损害了绝大多数人的民主权利。

②“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造到了严重的破坏,许多人被无辜批判,失去人身自由,生命财产得不到任何保证,党内民主生活极不正常。一大批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被打倒,国家处于严重的无政府状态,给国家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新时期,平反冤假错案,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加强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略。基层民主选举使人民充分享受了民主权利,社会政治不断进步,人民的基本权利得到了保障,给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事实证明,民主法制遭到了破坏,国家就会陷进混乱,社会发展就无从谈起。要实现民族的复兴,必须不断加强民主法制的建设。

28、答:①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②反映了爱国者呼吁中华民族觉醒,挽救民族危亡。

③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掀起了变法运动,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和领导了反帝反封建的辛亥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以农民为主的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被迫进行了政策调整。

29、答:(1)①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②1927年,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胜利”的正确道路 ③1935年,在革命危机关头召开了遵义会议,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④1945年,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为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⑤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制定了革命胜利后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理论问题。

(2)目的:以史为鉴,不忘国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日本侵华的特点:蓄谋已久,有计划、有步骤;制造事端,寻找借口;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极端野蛮残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