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选择题强化训练100题(三)
1、下列关于西周井田制的各项表述中,正确的是:
A 土地归各诸侯国国君所有 B 全国土地分为公田和私田
C 实质是奴隶主的土地私有制 D 确立了西周社会的生产关系
2、春秋战国时期,对民族融合起到直接作用的重要因素是:
A 兼并战争 B 铁器使用与牛耕推广
C 商业兴盛 D 百家争鸣与教育发展
3、战国时期的著名水利工程“郑国渠”位于今天的:
A 河南郑州附近 B 四川成都附近 C 陕西咸阳附近 D 河北邯郸附近
4、“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提出上述主张的思想家是:
A 孔子 B 墨子 C 老子 D 孙子
5、在诸子百家的政治主张中,在封建社会根本无法实现的是:
A 无为 B 仁政 C 法治 D 兼爱
6、在战国时期显赫一时的法家后来衰败下去,主要是因为法家的理论:
A 不利于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B 不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C 没有反映地主阶级的利益 D 不借鉴古代统治方式
7、秦朝统治者打击儒家,西汉统治者推崇儒学,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 现实需要的变化 B 农民战争的推动
C 儒学自身的发展 D 统治者个人的好恶
8、下列思想家中,强调人类社会发展也有其规律的是:
A 荀子 B 王充 C 范缜 D 柳宗元
9、秦朝“三公”权限各不相同,其中御史大夫的职权包括:
A 帮助皇帝处理政务 B 负责管理军事
C 负责国家监察事务 D 征收赋税征发徭役
10、秦朝对越族地区采取的措施,其主要作用有:
A 使越族改变了原来的游牧生活
B 使当地与中原联系加强,促进南方农业的发展
C 使秦朝北击匈奴有了充足的口粮
D 使海上丝绸之路开通,海外贸易迅速发展
11、西汉的行政制度是:
A 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B 恢复周初的分封制度
C 实行州郡县三级制 D 郡县制与封国制并行
12、西汉时期,从内地传入西域地区的一些生产技术主要有;
① 丝织技术 ② 冶铸技术 ③ 造纸技术 ④ 水利技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3、下列中国古代的历次改革,促使本地区、本民族完成封建化的有:
① 管仲改革 ② 商鞅变法 ③ 王安石变法 ④ 北魏孝文帝改革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②④
14、促成北魏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制的直接原因是:
A 汉族地主官僚的要求 B 南北对峙的局势
C 政府要扩大财税来源 D 民族融合的趋势
15、下列关于北魏“均田令”的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 政府把全国土地平均分配 B 政府把汉族地主土地分给鲜卑农民
C 政府把鲜卑牧地分给各族农民耕种 D 政府把无主荒地按人分配
16、北魏孝文帝下诏:“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这则诏书要求
A 汉族官员必须学会鲜卑语 B 鲜卑官员必须学说汉话
C 汉族与鲜卑族官员要相互学习 D 鲜卑族要创造自已的民族文字
17、 在隋朝大运河的各段中,在春秋时期已开凿过的运河故道的基础上开通的一段是:
A 连接海河与黄河水系的永济渠 B 连接黄河与淮河水系的通济渠
C 连接淮河与长江水系的邗沟 D 连接长江与钱塘江的江南河
18、唐朝时期邢州(今河北邢台)在手工业方面的著名特产是:
A 唐三彩 B 白瓷 C 丝织品 D 铜镜
19、下列各项中,深受佛教影响的是:
A 传奇小说 B 唐诗宋词 C 石窟艺术 D 统治思想
20、下列关于松赞干布和骨力裴罗相同之处的各项表述中,符合史实的是:
A 都生活在唐太宗在位期间 B 都曾经与唐朝公主通婚
C 都是边疆强大的民族首领 D 都曾经接受唐朝的册封
21、中华民族是由多民族融合而形成的,唐帝国建立时,已经融入的边疆民族是:
A 匈奴、鲜卑 B 突厥、匈奴
C 契丹、鲜卑 D 鲜卑、突厥
22、自宋初以后,中国古代军阀割据的局面不复出现,其主要原因是:
A 生产力的发展 B 民族大融合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政治制度的改革
23、“终明之世,边防甚重,东起鸭绿,西抵嘉欲,绵亘万里,分地防御。”材料所指的防御对象是指:
A 匈奴 B 倭寇 C 蒙古 D 女真
24、清朝前朝实行“摊丁入亩”政策最重要的客观作用是:
A 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驰 B 使赋税的征收办法简化
C 土地的利用率提高 D 使雇佣劳动者增多
25、明朝和清朝前期学校教育的特点是:
A 形成一整套完备的学校体制 B 鼓励学生讨论、辨难
C 学生关心朝政、抨击腐败现象 D 严格控制学生的思想
26、中国下列主权遭到破坏的先后顺序是:
① 领土主权 ② 司法主权 ③ 铁路建筑权 ④ 内河航运权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①③②④ D ①③④②
27、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天津条约》中远见定“大英钦差各等大员(即公使)及各眷属可京师或长行居住,或能随时往来,总候本国谕旨遵行。”英国提出上述条款的目的是:
A 便于控制清政府 B 便于防止太平军进攻北京
C 使清政府成为外国统治工具 D 使清朝外交近代化
28、最能反映西方列强在19世纪40—60年代侵略特点的是:
A 割占中国的领土 B 强迫中国开埠通商
C 勒索巨额战争赔款 D 迫使中国签订“城下之盟”
29、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的社会基础是:
A 地主庄园经济 B 民族资本主义
C 小农个体经济 D 外国资本主义
30、下列各项中,最能反映出太平天国所处时代特征的是:
A 《天朝田亩制度》颁行 B 天京事变与领导集团分裂
C 《资政新编》的发表 D 三河大捷与再破江南大营
31、我国近代最早含有“奖励发明技术,兴办新式学校”内容的社会改革方案是:
A 《资政新编》 B 《天朝田亩制度》
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变法通议》
32、甲午战争被认为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水岭”,主要是因为
A 日本强大起来,对中国造成巨大威胁
B 明治维新成功,给维新派以极大鼓舞
C 民族工业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 民族危机严重,全国上下爱国情诸绪高涨
33、甲午中日战争中,曾率部抗击日军,后又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守卫天津的清军将领是:
A 邓世昌 B 丁汝昌 C 聂士成 D 林永升
34、“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孩童个个拿起刀,保国逞英雄。”上述材料表明,义和团运动迅速兴起于山东。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 清政府投降卖国激起反抗 B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C 甲午战争日军在山东登陆 D 太平军的影响深远
35、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在:
A 鸦片战争后新思潮的萌发 B 发展资本主义的最早方案
C 维新变法运动 D 三民主义的提出
36、义和团与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同点是:
A 失败的根本原因 B 对外交往的态度
C 开展的主要地区 D 革命的主要任务
37、近代中国的教育改革开始于:
A 19世纪60年代 B 19世纪40年代
C 19世纪90年代 D 20世纪初期
38、武昌起义的参加者主要是:
A 学堂学生 B 城市平民 C 新军 D 华侨
39、1913年宋教仁在上海被刺杀,袁世凯派人刺杀他的直接原因是:
A 阻止国民党组织责任内阁 B 向南方发展北洋军阀势力
C 威胁二次革命的独立各省 D 向列强借款镇压革命力量
40、1915年底,护国运动爆发。蔡锷在《誓告国人文》中说:“国人职责,唯在讨袁。”这主要是因为:
A 袁世凯指使刺杀宋教仁 B 袁世凯废除了临时约法
C 袁世凯解散了国民党 D 袁世凯要复辟帝制
41、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在于:
A 革命性质 B 领导力量
C 革命前途 D 革命任务
42、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中心议题是:
A 实现国共合作,建立统一战线 B 发动工人群众,广泛开展罢工
C 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D 发动国民大革命
43、1924年,在广州举办农民讲习所的是:
A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B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C 国民政府 D 广东革命政府
44、在1924—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运动中,英帝国主义制造的惨案有:
① “五卅运动” ② “沙基惨案” ③ “一三惨案” ④“万县惨案”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5、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A 国民党改组的问题 B 恢复临时约法问题
C 国共合作问题 D 出师北伐问题
46、中国社会真正政治民主化进程开始于:
A 洋务运动时期 B 维新变法运动时期
C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D 新中国成立后
47、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A 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经济基础
B 推动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C 抵制了外国对华经济侵略
D 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基础
48、“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引自毛泽东1927年作的一首词)这首词赞颂的是:
A 上海工人起义 B 南昌起义 C 湘赣边界起义 D 广州起义
49、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浏阳文家市召开了前敌委员会的会议,决定:
A 以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B 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 放弃攻打长沙计划,改向山区进军 D 成立红四军,开辟农村根据地
50、日本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的相似之处有:
① 都是日本力图建立世界霸权的重要步骤 ② 都是为了摆脱国内危机,转移人民视线③ 都对中国人民进行了血腥的屠杀 ④ 都刺激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51、下列关于旅顺大屠杀、南京大屠杀共同之处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有:
① 都是日本侵略者制造的血腥事件 ② 都使中国大批和平居民惨遭杀害
③ 都发生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 ④ 都是日本法西斯的罪行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2、下列事件及其结果,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起了重要作用的是: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一二八”事变 D 华北事变
53、在抗日战争初期的下列会战中,八路军与国民政府军队相互配合作战的是:
A 淞沪会战 B 太原会战 C 徐州会战 D 武汉会战
54、对粉碎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有重要意义的战役是:
A 孟良崮战役 B 沙家店战役 C 双堆集战役 D 羊马河战役
55、中国共产党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加强根据地的建设,实行的重要措施是:
A 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B 开展整风运动
C 实行减租减息 D 建立三三制原则
56、抗日战争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表明中国共产党要:
A 团结地主中的爱国人士共同抗日 B 避免国民政府投降卖国
C 促进工农联盟的发展与巩固 D 解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57、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和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在党的作风问题上主要是缺乏:
A 理论联系实际 B 密切联系群众
C 批评与自我批评 D 民主与法制
58、对于近代中国人民两大主要任务描述最为确切的是:
A 争取民讣告独立、推翻封建统治
B 推翻封建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C 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D 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消除外国侵略势力
59、新中国成立时,党和人民面临的最严重的考验是
A.能否巩固政权 B.能否稳定物价
C.能否统一财经 D.能否镇压反革命
60、属于我国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主要经济建设成就的是,建成
A.鞍山钢铁公司 B.武汉钢铁公司
C.上海宝山钢铁公司 D.包头钢铁公司
61、造成“总路线”这一失误的思想根源是
A.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 B.忽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
C.忽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D.违背了经济建设综合平衡的原则
62、粉碎“四人帮”以后,思想理论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下列关于这次讨论的重大作用历史地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B 形成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
C 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基础
63、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 这是土地所有制的一次重大变革 B 这是农业现代化的生产组织形式
C 这标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 这与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6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重要工程和科技成就不包括
A.原子弹爆炸成功 B.大庆油田建成
C.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成 D.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成功
65、十年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一次成功的探索是
A.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 B.1958年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中共“八大”的许多方针和设想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决议
66、文艺复兴时期宣传人用知识武装起来便有伟大力量的作品是:
A 《乌托邦》 B《巨人传》 C 《哈姆雷特》 D 《愚人传》
6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时,发生在中国的历史事件是:
A 后金政权建立 B 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
C 清朝迁都北京 D 雍正实施“摊丁入亩”
68、引发“光荣革命”有直接原因是:
A 查理二世反攻倒算 B 查理二世解散议会并强行征税
C 詹姆士二世企图恢复天主教 D 詹姆士二世支持国教打击清教徒
6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伏尔泰主张的是:
A 抨击天主教会 B 揭露社会黑暗 C 提出民主共和 D 反对君主专制
70、1792年成立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与1649年成立的英吉利共和国,其相似之处是:
① 都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建立 ② 都进行过反侵略战争
③ 都曾被复辟王朝所取代 ④ 都曾处死封建国王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71、世界上第一家工厂在英国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 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B 雇佣工人数量的增加
C 水力纺纱机的发明和应用 D 雇佣关系的出现与发展
72、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美国的最初做法是:
A 引进英国技术,建立工厂 B 鼓励发明创造,政府颁奖
C 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力素质 D 大量接纳移民,扩充工业劳动力
73、自由资本主义兴起的主要原因是资产阶级要:
A 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B 加速自然经济的彻底瓦解
C 反对封建等级制度 D 扫除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障碍
74、“俾斯麦老早就承认……在欧洲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彼此敌对的两大势力。两个大国都希望把世界变成自已的属地,并从属地上获得商业收入。俾斯麦在材料中说的“两个大国”是指:
A 英德 B 法德 C 俄德 D 俄奥
75、上述材料中的“两个大国”在什么问题上不可调和:
A 军事问题 B 殖民地问题 C 统一问题 D 领土边界问题
76、1879年德奥同盟是哪一矛盾发展的产物:
A 英德矛盾 B 俄奥矛盾 C 法德矛盾 D 德俄矛盾
77、选出下列战争性质不同类的一项是:
A 日俄战争 B 拿破仑战争 C 普法战争 D 普奥战争
78、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和法国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共同原因是
A.农业经济落后 B.大量资本输出国外
C.采用工业新技术受到限制 D.没有大量的殖民地
79、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国家除了日本以外,都先后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下列国家中,名义上保持独立的半殖民地国家是:
A 土耳其 B 马来西亚 C 菲律宾 D 印度尼西亚
80、垄断组织最早出现在:
A 传统工业部门 B 新兴工业部门 C 第三产业 D 交通运输
81、近代自然科学的开端是:
A 托勒密提出的“地球中心说” B 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
C 布鲁诺提出“宇宙无限说” D 麦哲伦证实“地圆学说”
82、对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作出了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A 道尔顿 B 奥斯特 C 法拉第 D 笛卡尔
83、根据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新物种起源的首要原因是:
A 遗传和血液循环 B 变异和自然选择
C 气候和环境适宜 D 食物和合理分布
84、英、法两个昔日战场上并肩作战的盟友却在巴黎和会上怒目相对,甚至以退出和会相要挟,两国矛盾的焦点是:
A 远东与太平洋利益之争 B 欧洲大陆均势与霸权政策之争
C 海军军备及其比例之争 D 国联的组织方式和控制权之争
85、巴黎和会的中心议题是:
A 重新瓜分世界 B 对付苏俄
C 建立国际联盟 D 处置战败国德国
86、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共同点为
①都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 ②都宣布旨在维护世界和平
③都由美英等国家提议组建 ④都受到美英法等大国操纵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87、英法操纵的慕尼黑会议违背国际惯例的突出表现为:
A 允许法西斯国家参加 B 大国强权政治
C 禁止当事国出席会议 D 实行民族压迫政策
88、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最早调整发生在:
A 西欧 B 中东 C 远东 D 西亚
89、雅尔塔会议的基本精神是:
A 彻底击败德国 B 彻底击败法西斯轴心国
C 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D 建立联合国
90、在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斗争中,坚持斗争时间最长的是:
A 法国 B 中国 C 埃塞俄比亚 D 印度尼西亚
91、下列各项中,与中国领土台湾有关的是:
① 开罗宣言 ② 波茨坦会议 ③ 波茨坦公告 ④ 联合国家宣言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②④
9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使德军陷入苏军和英美盟军夹击中的军事行动是:
A 西西里岛登陆 B 诺曼底登陆
C 突尼斯歼灭战 D 阿拉曼战役
93、丘吉尔在1941年6月22日发表广播演说:“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也是英国的灾难,我们要给俄国和俄国人民一切可能的援助。”这说明:
A 英国早就想和平演变苏联 B 英国改变了对苏联的根本立场
C 英俄面对共同的敌人 D 丘吉尔成为苏联利益的维护者
94、二战结束至今,同为战败国的德国和日本对其战争罪行的认识是截然不同的,其主要原因是:
A 德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较早 B 德国的法西斯势力不如日本强大
C 美国的扶持、包庇,使日本的军国主义势力未能遭受彻底打击
D 日本是岛国,国民比较好战
95、苏联成为可以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是在:
A 斯大林时代后期 B 赫鲁晓夫时期
C 勃列日涅夫时期 D 戈尔巴乔夫时期
96、苏联军事实力大增,跃居超级大国的直接原因是:
A 斯大林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B 赫鲁晓夫对农业进行的改革
C 勃列日涅夫对重工业的经济改革 D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
97、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成立“欧洲共同体”的主要目的是:
A 加强劳务合作,促进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B 资金自由流通,抵制布雷顿森林体系
C 法、德联合,稳定西欧各国的政治局面
D 抗衡苏、美,加强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
98、“二战”后,韩国、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相同因素是:
A 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B 利用本国廉价资源吸引外国投资
C 利用西方国家经济转型的有利时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D 接受外国的大量军事订货
99、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的英文缩略语是:
A APEC B NATO C OPEC D WTO
100、当今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主要是因为:
A 现代科技的发展 B 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相互依赖
D 各国逐渐消除了意识形态的差异
高三历史复习选择题强化训练100题(三)
姓名 成绩
将答案填入表格中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
|
|
|
|
|
|
|
|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
|
|
|
|
|
|
|
|
|
题号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答案 |
|
|
|
|
|
|
|
|
|
|
题号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答案 |
|
|
|
|
|
|
|
|
|
|
题号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答案 |
|
|
|
|
|
|
|
|
|
|
题号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答案 |
|
|
|
|
|
|
|
|
|
|
题号 | 61 | 62 | 63 | 64 | 65 | 66 | 67 | 68 | 69 | 70 |
答案 |
|
|
|
|
|
|
|
|
|
|
题号 | 71 | 72 | 73 | 74 | 75 | 76 | 77 | 78 | 79 | 80 |
答案 |
|
|
|
|
|
|
|
|
|
|
题号 | 81 | 82 | 83 | 84 | 85 | 86 | 87 | 88 | 89 | 90 |
答案 |
|
|
|
|
|
|
|
|
|
|
题号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100 |
答案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