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中三年级历史试题 - 正文*

高三历史复习选择题强化训练200题(中国古代史之二)

2014-5-11 0:34:04下载本试卷

高三历史复习选择题强化训练200题(中国古代史之二)

单项选择题(共200题,每题0.5分,共100分)

1、远古文明的下列重要进步,可以确定在进入氏族公社前就取得了的是

A.饲养禽畜  B.保存火种  C.人工取火  D.建造房屋

2.“曩古之世,无君无臣,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是古书里讲述我国上古社会情况的一段话,你觉得和下列哪一时期最符合

A.北京人时期   B.山顶洞人时期C.河姆渡半坡文化时期   D.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3、下列各种器物中,可能成为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随葬品的是

①麻织成的布 ②玉石制成的串饰 ③骨制的箭头 ④黑陶器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

4.“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这一举措所起的最重要的作用是

A.扩大了黄帝部落的势力  B.扩大了黄帝部落的活动范围

C.吞并了势力弱小的部落  D.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5.我国下列古文化遗址中,其地理位置在最东面的是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文化遗址  C.左镇人遗址  D.大汶口文化遗址

6.尧、舜、禹的传说反映了当时:①没有贵贱之分 ②实行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③原始社会走向解体  ④贫富分化加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7.西周与商朝相比较,政治上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A.实行王位世袭制    B.实行分封制 

C.强化奴隶制国家机器  D.对奴隶和平民实行专政

8.西周分封制核心内容是

A.分封土地  B.分封爵位  C.规定义务  D.规定贡赋

9.下列符合西周井田制规定的是

A.奴隶分散耕作 B.奴隶交纳田租  C.诸侯交纳贡赋  D.土地可以买卖

10.“七月亨葵及寂。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这段材料表明西周时期

A.西周奴隶和农民终年劳作  B.西周时期农作物品种多

C.农民承担的租赋很重    D.西周统治者重视农业

11、夏商周时期最突出的科学成就出现在下列哪一知识领域

A.天文历法  B.医药学  C.生物学  D.地理学

12.下列关于夏商周时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为中国文化奠定了基础

B.商代时期甲骨文已成为较成就的文字

C.《周易》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尚书》是我国最古的占卜用书

D.干支纪日法是世界17延续至今的最长的纪日方法

13.下列关于夏商周青铜艺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商朝青铜器代表作是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B.西周青铜器的最大特色是大量铭文出现

C.商代早期出现青铜器的平雕和浮雕两种技术

D.三星堆考古发现的大型青铜铸像是西周青铜艺术的杰作

14.下列哪些符合西周时期的社会经济现象

①大量使用青铜农具    ②出现刺绣品 

③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   ④以贝作为货币⑤用漆工艺装饰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

15.下列哪些内容在商朝的甲骨文中已有记载:①历法中有关于闰年、冬至日等用法

②我国最早的关于日食、月食的记录  ③记载医学中有关数十种疾病④记载许多植物名称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的青铜时代。据此,请回答16-19题:

16.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相传都城在阳城,即今

A.河南登封  B.河南郑州   C.陕西西安  D.河南安阳

17.《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注:即“周六师”,是周王室的主力军,驻镐京一带)移之。”此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西周时周王与诸候的关系   B.周王室对诸侯失控

C.春秋时诸侯争霸       D.周代分封制崩溃

18.下列关于夏商周三代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目前已知最早的夏朝青铜器是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的

B.商和西周遗址中出现了原始瓷器

C.三星堆考古发现的大型青铜铸像是西周时古蜀国青铜艺术的杰作

D.西周的丝织品已出现斜纹提花,还出现刺绣

19.“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下列对老子的这一思想理解不准确的是

A.含有朴素辩证法思想        B.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不断运动

C.认为事物相互依存且不断相互变化  D.认为对立的东西相互转化

20、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各少数民族融合的实质是

A.华夏文化的扩大  B.华夏族开始形成

C.华夏族战胜夷蛮  D.封建生产方式扩展

21.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战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是

①城濮之战  ②马陵之战  ③桂陵之战 ④长平之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③②①④

22.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A.齐桓公以“尊王攘夷”的口号,确立了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B.越王勾践成为春秋时最后一个霸主

C.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形成了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

D.长平之战是战国兼并战争中规模最大、杀伤最多的一次战役

23.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A.周天子失去了军事力量         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

C.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

24、下列关于《考工记》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是战国时期出现的有关手工业工艺的专著

B.它记述秦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

C.手工业技术的发展是《考工记》出现的最基本条件

D.它反映出我国手工业技术水平在世界上的地位

25.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各项的先后顺序: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②贵族采用新的剥削方式  ③私田主人不向国君交纳私田产品  ④齐国采用“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实行“初税亩”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④②

26.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战争激烈,但经济仍有重大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封建生产关系的全面确立  B.各诸侯国都重视发展生产

C.劳动者积极性的很大提高  D.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27.《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条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春秋时期铁器和耕牛的作用     B.开垦的私田越来越多

C.国君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D.封建剥削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28.战国时期,各国君王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

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B.想称雄天下的欲望

C.阶级斗争非常尖锐  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

29、提出“天有常道,地有常数”,“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荀子  C.庄子  D.韩非子

30.孟子“民贵君轻” 的思想主张

A.否定了君主专制  B.具有民主政治的性质

C.适应了君主统治需要  D.代表了人民的利益

31.屈原受到我国人民崇敬并每年纪念他,最主要是因为

A.他在文学上创造了新的文学体裁  B.他主张变革的政治成就

C.他的抗秦事迹           D.他的爱国爱民精神

32.下列哪些不是春秋时期的科技成就?

①世界上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          ②历法已确定了十九年七间的原则③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       ④反映我国物理学重大成就的《墨经》⑤“望、闻、问、切”四诊法

A.①②③④  B.④⑤  C.③⑤  D.⑤

33.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百家争鸣”各家学派中,儒、法两家最有实力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风”是西周的宫廷乐曲歌辞

C.诸子散文中庄子的散文以刚柔相济的辩论见长

D.青铜器的装饰由图案花纹发展为完整画面

34、秦朝“三公”的权限中,属于丞相的是

A.负责管理军事   B.负责国家监察事务

C.执掌群臣奏章   D.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35.秦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秦始皇下令全国通用的标准字体是

A.大篆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36.秦朝“废分封,设郡县”的主要目的在于

A.确立法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B.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

C.巩固刚刚统一的封建国家  D.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7.下列关于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正确的有 ①徭役兵役繁重  ②赋税沉重

③刑罚严酷④土地兼并严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8.中国历史上最早建立农民政权的地点在今天河南省

A.荥阳  B.淮阳  C.安阳  D.阜阳

39、秦朝“三公”的权限中,属于丞相的是( )

A.负责管理军事   B.负责国家监察事务

C.执掌群臣奏章   D.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40.秦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秦始皇下令全国通用的标准字体是

A.大篆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41.秦朝“废分封,设郡县”的主要目的在于

A.确立法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B.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

C.巩固刚刚统一的封建国家  D.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2.下列关于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正确的有①徭役兵役繁重  ②赋税沉重

③刑罚严酷④土地兼并严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3.中国历史上最早建立农民政权的地点在今天河南省

A.荥阳  B.淮阳  C.安阳  D.阜阳

44、西汉前期,皇帝提倡节俭的目的在于

A.体谅民间疾苦  B.巩固封建统治  C.恢复社会秩序  D.准备反击匈奴

45.西汉统治者采取下列措施的先后顺序是

①复故爵田宅  ②取消答刑  ③废除肉刑  ④盐铁官营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②④③①

46.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是由于

A.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发挥    B.儒家思想是西汉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

C.汉武帝重用信奉儒学的人    D.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47.历史上把王莽改制说成王莽篡汉,其主要依据是

A.称帝改号  B.改革币制  C.奴婢私属  D.土地

48.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不包括

A.吸取秦亡教训  B.恢复社会经济  C.限制土地兼并  D.巩固封建统治

49.所谓“光武中兴”,其准确含义是指汉光武帝

A.颁布禁止虐杀奴婢的诏令   B 恢复了汉朝政权和社会的安定发展

C.提倡节俭,取消苛捐杂税   D调整统治政策,减轻对人民的剥削

50.西汉王国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汉高祖分封同姓王  B.错误地吸取秦亡教训

 C.铲除异姓王的后果  D.休养生息的宽松环境

5`1、两汉之初调整统治政策,对封建经济发展最有利的一项是

A.整顿吏治  B.取消苛捐杂税  C.活跃市场  D.增加自耕农数

52.黄巾起义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作号召,组织全国几十万人同时起义。其中,“岁在甲子”是指公元

A.前209年  B.25年  C.184年  D.200年

53.东汉末年出现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起义瓦解东汉政权  B.官僚集团的内讧

C.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  D.民族间战争不断

54.下列关于两汉后期相似的历史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重用外戚宦官  B.争夺帝位激烈  C.土地兼并严重  D.政局混乱黑暗

55.两汉重视兴修水利下列各项与西汉诸侯王问题的解决无关的是

①令郡国岁举孝廉 ②颁行“推恩令”  ③裁并地方官衙 ④颁布“附益之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6.在刘邦实行的治国措施中,动机与效果明显矛盾的是

A.加强监察制度  B.分封诸侯王  C.再三减免租税  D.复故爵田宅

57.汉代实行编户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控制人口流动  B.维持地方的治安  C.组织了男练兵  D.确保赋税的征收

58,形成农田水利的地区特色。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黄河流域以营建灌溉渠系为主  B.江淮地区以修治天然破池为主

C.西南一带主要以排水筑堤为主  D.西北主要修筑水利工程坎儿井

59.两汉时期已经掌握的水稻种植技术包括

①稻麦轮作  ②栽种双季稻 ③育秧移植 ④南北方种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0.近世所说的“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

A.印支半岛南端 B.马来半岛南端  C.印度半岛南端 D.朝鲜半岛南端

61、张骞通西域以后,从中原地区传入西域的生产技术是

A.铸铁和凿井  B.铸铁和丝织  C.丝织和牛耕  D.凿井和牛耕

62.汉代,在我国华东、华南地区的越人部族众多,总称“百越”。其中的“南越”是指

A.温州一带的越人  B.福建省内的越人

C.两广地区的越人  D.台湾一带的越人

63.下列历史内容,发生在汉武帝在位时期的有①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②建立察举制

③昭君出塞  ④铸造五铢钱 ⑤西南夷地区并入汉朝版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64.西汉与东汉的相似点不包括

 A.管辖西域  B.治理黄河  C.外戚乱政  D.尊儒抑法

65.西汉与西亚、欧洲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主要条件是

 A.西汉丝织业的发展  B.张骞沟通与西域的联系

 C.甘英到达了波斯湾  D.西汉在西域设西域都护

66.从古代丝绸之路传播到欧洲的科学技术,不包括

A.牛耕技术  B.冶铸技术  C.丝织技术  D.水利技术

67.下列有关两汉时期对外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辰韩的语言、称呼、习俗等与秦朝相似,又称“秦韩”

B.汉光武帝赠赐给日本倭奴国使者金印已得到考古证实

C.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出色完成使命

D.汉代文明通过陆、海路开始走向世界,远及欧洲和非洲

68、下列科技成就,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张衡发明地动仪

C.华佗发明麻沸散  D.关于日食的记录

69.东汉时派使者到西域求佛法的皇帝是

A.光武帝  B.汉明帝  C.汉桓帝  D.汉献帝

70.我国造纸术外传地区的先后顺序是①朝鲜②日本③阿拉伯④欧洲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④②③  D.②①③④

71.其作品被鲁迅先生誉为“无韵之离骚”的汉代著名历史人物是

A.张衡  B.班固  C.司马迁  D.司马相如

72.在长江流域出土的文物是

 A.半坡人面网纹盆  B.马王堆汉墓彩色帛画

C.秦始皇陵兵马俑  D.刘胜墓中的金缕玉衣

73、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对形势估计错误  B.游牧民族不习水战

C.军队战斗力不强  D.攻打东晋不得人心

74.东魏统治者高欢曾对鲜卑人说:“汉人是汝奴,夫为汝耕,妇为汝织,输汝粟帛,令汝温饱,汝何为凌之?”其目的在于

A.发展农业生产  B.实行汉化政策的需要

C.缓和民族矛盾  D.加快少数民族封建化

75.下列关于十六国时期,各少数族统治者彼此攻战所造成的客观积极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②打乱原有的民族布局

③各族贵族势力削弱④民族间差异逐渐缩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6.下列选项中,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自耕农负担的是

A.代田法  B.井田制  C.屯田制  D.均田制

77、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触动了官僚地主的利益  B.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比较安定

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促进了北魏社会封建化的进程

78、魏晋之际出现“玄学”,其特点是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把儒家和道家的三部典籍奉为“三玄”,崇尚“清谈”。据此,请推断“三玄”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论语》  B.《周易》  C.《老子》  D.《庄子》

79.开始把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的书法家是

A.东汉的蔡邕  B.东晋的王羲之  C.曹魏的钟繇  D.南朝的王献之

80.东晋诗人陶渊明的田园诗折射出现实生活中的

A.恬淡舒适  B.战乱不断  C.民族融合  D.政治黑暗

8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往往带有宗教色彩。其中,我国佛像画的始祖是

A.东汉的蔡邕  B.三国的曹不兴

C.曹魏的钟繇  D.东晋的顾恺之

82、在隋朝建设中隋文帝与隋炀帝的相同点是

①兴建两都  ②广设仓库 ③开通运河 ④修筑驰道

A.①②  B.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83.隋炀帝开通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加强南北交通  B.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

C.巡游享乐    D.为了加强南北经济交流

84.隋炀帝时,客观上改善了北方交通状况的史实是

A.修筑驰道        B.开通运河

C.最早开通江淮的江河  D.修筑驰道和开通运河

85.导致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不是

①炀帝的暴政  ②开通大运河 ③农民大起义 ④部将的反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6.通过秦末和隋末农民战争可以看出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

A.实现了改朝换代         B.改变了封建社会阶级力量对比

C.迫使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   D.消灭了大批地主官僚

87.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见兴亡;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 :①反复强调“存百姓”思想,励精图治。  ②任用贤臣,善于纳谏。③戒奢从简   。④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8.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地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物。”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

A.东汉  B.曹操  C.唐朝  D.北宋

89、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政事

C.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D.她重用有才能的人做官

90.下列哪一项内容与武则天有关

A.虚怀纳谏,知人善任,量才受职  B.破格用人,创立自荐求官制度

C.戒奢从简,禁止地方官进贡珍宝  D.限制佛教,裁汰僧尼和禁建新寺

91.下列哪一项内容与唐玄宗有关

A.戒奢从简,禁止地方官进贡珍宝  B.虚怀纳谏,知人善任,量才受职

C.破格用人,创立自荐求官制度   D.限制佛教,裁汰僧尼,和禁建新寺

92.西汉与唐朝兴盛的共同原因是

A.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B.实行十五税一

C.生产关系适宜生产力的发展  D.减轻刑罚,废除肉刑

93.导致“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最突出的原因是两朝统治者

A.重用贤臣  B.励精图治  C.善于纳谏  D.勤于政事

94、下列诗句里能反映隋唐农业发展特点的有

①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②海将盐作雪,山用火耕田

③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  ④药圃茶园为产业,野糜林鹤是交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5.唐朝对陶瓷业有“南青北白”之说,其著名的产地各是

A.越窑邢窑  B.越窑定窑  C.汝窑邢窑  D.汝窑定窑

96.下列不属于隋唐手工业特点的是

A.产地分布广         B.生产规模大,产量多

C.分工细,号称“百工”    D.技术水平高,且融入外来的风格

97.隋唐时的冶铸业已普遍采用的技术包括

①切削  ②抛光  ③焊接  ④使用机械动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8.隋唐时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的是

A.邸店  B.店肆  C.货栈  D.柜房

99.唐朝时的扬州极为繁盛,流传有“扬一益二”之说,促使扬州繁盛的最直接的因素是

A.优越的自然条件  B.政治清明

C.经济重心南移   D.内外交通的枢纽地位

100.唐代盛行骑乘之风,其中最流行的交通工具是

A.骑马  B.肩舆  C.骑驴  D.驿驴

101、唐朝在粟末靺鞨设立的管辖机构是

A.安西督护府  B.渤海都督府 C.黑水督护府  D.忽汗州都督府

102.唐玄宗为密切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采取的措施有

A.封皮罗阁为云南王   B.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C.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D.与尺带珠丹和亲

103.汉唐在西域设置管理机构的共同作用,不包括

A.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B.帮助西域地方政权摆脱北方民族控制

C.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    D.有利于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104.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与唐朝关系从双方地位角度看最特殊的是

A.吐蕃  B.突厥  C.黑水靺鞨  D.回纥

105.唐蕃“和同为一家”说明

A.吐蕃首领以接受唐政府的册封    B.吐蕃与内地的关系不断加强

C.唐政府对吐蕃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  D.吐蕃与汉族长期融合,已形成“一家”

106、在汉唐对外贸易中占重要地位的是

A.瓷器  B.丝绸  C.纸张  D.茶叶

107.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最大的特点是

A.民间商贸交往  B.使臣互往通好  C.以佛教为纽带  D.技术交流

108.唐朝时,从中国传到大食的手工技术是

A.制瓷技术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冶铁技术

107.隋唐时,中国与周边各国往来的主要方式

A.民间商贸交往  B.互通使臣  C.以宗教为纽带  D.技术交流

108、据史料记载,隋唐时“民间佛经多于六经数十百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统治者推崇佛教  ②佛经浅显易懂 ③雕版印刷佛经 ④人们盼望安定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9.柳宗元和刘禹锡的值得重视的进步观点和具有进取精神的观点是

①自然界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②人类历史的发展有自己的必然规律

③自然与人互相作用       ④实践对人们认识有一定的作用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10.唐朝专业教育得以确立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C.统治者重视发展教育  D.科举考试科目的设置

111.唐诗兴盛的原因有

①社会经济繁荣  ②普通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③民族融合和频繁的中外交往  ④科举取士和帝王提倡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2.对我国石窟艺术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①石窟是封建统治阶级宣传佛教的产物  ②石窟是我国古代雕刻和绘画艺术的宝库

③千佛洞是世界艺术宝库之一      ④石窟艺术反映了隋唐社会繁荣的景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13、北宋科举制的发展,体现在

①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  ②殿试成为定制

③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   ④试卷实行糊名法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4、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

A.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  B.打击朝廷的腐败势力

C.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  D.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

115.王安石变法中哪一措施与唐代的“庸”相似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市易法

116、宋太宗两次征辽失败,对宋朝最主要的影响是

A.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B.宋军由进攻转为防御

C.军事力量减弱    D.人民反抗加剧

117.少数民族的首领中,接受封建文化,大力推行科举制的是(  )

A.耶律阿保机  B.耶律德光  C.元昊      D.完颜阿骨打

118.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宋、辽之间,宋、夏之间“议和”的共同点

A.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119、宋金议和之后,金迁都燕京,改名中都。这主要是为了

A.南下灭掉南宋,进而统一全国   B.学习汉族的先进生产技术

C.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D.镇压人民的抗金斗争

120.下列各项有关猛安谋克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基本的社会组织        B.是契丹族的氏族部落组织

C.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     D.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

宋元时期我国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据此,请回答21-24题:

121.五代十国时,南方局势相对稳定,南方各国重视兴修水利。在钱塘江北岸入海处建筑捍海塘,用以抵御潮水南灌的是

A.南唐  B.吴越  C.南汉  D.吴

122.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A.地方军阀割据  B.南北政权对峙  C.民族政权并立  D.战乱长期不息

123.与汉唐相比,宋元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①经济重心移至江南地区    ②商品经济活跃,出现了纸币

③对外贸易频繁,转为海路为主  ④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4、元朝时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最主要的原因是

A.经济发展  B.交通发达  C.对外开放  D.国家统一

125.从根本上说元朝能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的原因是

A.接受先进的社会经济、意识形态  B.推行民族分化政策的结果

C.蒙古族军事力量强大        D.行省制度的巨大作用

126.元朝时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归属于

A.辽阳省  B.岭北省  C.吉林省  D.黑龙江省

127元朝的都市,最为著名的有①大都 ②杭州 ③泉州 ④凉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128.元朝时,松江能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的主要原因是

A.黄道婆将黎族先进的棉纺技术带回松江

B.出现纺车、弹弓、织机等工具

C.棉布成为主要衣被原料

D.政府重视棉纺织业

129.元朝时,由中书省直接管辖的地区,不包括

A.河北  B.河南  C.山西  D.山东

130、元代剧作家最杰出代表及代表作是

A.关汉卿的《窦娥冤》  B.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C.柳永的《雨霖铃》   D.陆游的《钗头凤》

131.下列符合宋代哲学思想发展的特点,不包括

A.儒家发展到理学阶段          B.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

C.认为“气”是第一性,“理”是第二性  D.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132、明太祖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不包括

A.废除丞相制度,把中央行政权分属六部  B.废行省,地方实行三司分权

C.将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       D.设立东厂、西厂特务机构

133.下列与“靖难之役”史实不符的是

A.起因于明太祖分封,藩王势力日益膨胀

B.建文帝采取削藩措施,严重威胁藩王利益

C.燕王朱棣起兵反对建文帝

D.朱棣攻破北京城,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

134.关于明朝科举制:

①明朝沿袭了前代科举取士制度   ②明朝开始八股取士制度

③科举试卷仅从四书、五经中命题  ④答卷文体有严格规定,不许发挥个人见解

A.①②③④全对  B.①②③④不对  C.①②③对④不对   D.①不对②③④对

135、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

A.促进地区或行业新的社会分工   B.促进城镇集市的发展

C.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       D.促成雇佣劳动关系的产生

136.以下对于明朝改用银两收税的评论,正确的是

①适应了明朝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②客观上促进了农民与市场的联系

③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④导致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7.下列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明中后期在江南稀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机户、机工的出现标志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C.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壮大,整个生产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D.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138.明清时期商业繁荣的表现包括

①两百余种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  ②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③北京和南京汇集了四面八方的特产   ④全国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9.在明末农民战争推翻明朝统治与清军入关之时,欧洲历史正处于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内战正在激烈进行

B.法国大革命中,普鲁士奥地利进行武装干涉

C.俄国打败瑞典,夺得波罗的海重要出海口

D.英法七年战争结束,英国夺得了海上霸权

140、关于都城,下列与史实不符的是

A.努尔哈赤以赫图阿拉为都建立了后金政权

B.为加强对明朝的攻势,皇太极迁都沈阳

C.清顺治帝1644年迁都北京

D.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统一的封建王朝定都于今北京

141、清朝和元朝加强对西藏管辖的相同之处是

A.通过册封加强与西藏的联系   B.设宣政院管理西藏事务

C.设理藩院管理西藏事务     D.委派官吏进行直接有效管辖

142.康熙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做的贡献包括

①设置台湾府  ②设置驻藏大臣  ③册封五世达赖

④册封五世班禅  ⑤平定噶尔丹叛乱 ⑥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

143.清军进驻台湾和设置台湾府深得人心,其根本原因是

A.驱逐了荷兰殖民者  B.维护了国家统一

C.巩固了海防      D.开发了边疆

144.清朝省级行政区域中的两个大臣辖区是

A.西藏和内蒙古  B.青海和宁夏  C.西藏和青海   D.青海和伊犁

145.清代管辖今乌苏里江、库页岛一带的行政长官是

A.黑龙江将军  B.吉林将军  C.盛京将军   D.乌里雅苏台将军

146、郑和下西洋

A.加强了中外民间的贸易往来   B.促进了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

C.带动了更多的华侨开发南洋   D.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147.明朝史书中记载的南洋是指今天的

A.东南亚地区   B.南太平洋地区   C.印度洋沿岸地区  D.南沙群岛地区

148.《尼布楚条约》签定后,不再属于中国的地区是

A.库页岛  B.雅克萨  C.瑷珲城  D.尼布楚

149.明清时期对外关系的特点包括:

①对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②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

③中外之间发生过大规模的侵略与反侵略斗争  ④明清政府闭关自守禁绝对外贸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0.郑成功对开发台湾作出的贡献不包含

A.发展农商,提倡文教,保境安民   B.将军队分到各处去屯田垦荒

C.派农师向少数民族传授汉族先进农业技术

D.澎湖之战,郑氏战败投降,台湾纳入清朝版图

151.下列关于军机处设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雍正帝为加强皇权而设立军机处  B.军机大臣由皇帝亲自挑选的满汉官员充任

C.军国大事由军机处裁决后交由各级官员执行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152.清朝大兴“文字狱”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人民反抗  B.巩固君主专制  C.压制知识分子  D.加强思想控制

153.下列关于清朝“文字狱”的解释,准确的是

A.为压制反清思想而迫害知识分子的冤案

B.专门关押知识分子的监狱

C.推行文化专制主义的机构

D.为在思想文化上实行专制主义而专门建造的监狱

154.清朝许多知识分子不过问政治的主要原因是

A.接受东林书院议政的教训    B.反封建的民主思想流行

C.对残酷的文化专制恐惧      D.受八股取士科举制度束缚

155.《大明律》的特点包括

①内容集中条理分明      ②增加了经济立法

③极力维护皇族的封建特权  ④对贪污贿赂罪严惩不贷

A.①③④①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6.明政府筹集军费加派“辽饷”是为了

A.同辽军作战  B.抗拒瓦刺进犯  C.镇压农民起义  D.同后金作战

157.关于八旗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努尔哈赤创建于清朝建立之初   ②是一种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

③促进了女真社会的发展      ④推行于女真族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

A.①③①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58、明朝一条鞭法和唐朝的两税法在内容上相同的是

A.按田亩多少收税     B.废除了丁口税  

C.按财产和田亩多少收税  D.用银两收税

159、元明清王朝是明朝时外来侵略势力与中国矛盾加剧的事件不包括

A.葡萄牙殖民者强行租占澳门  B.日本倭寇经常骚扰我东南沿海地区

C.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   D.俄国取得原属中国的尼布楚地区

160.下列对回纥族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是维吾尔族的祖先       ② 9世纪中期回纥汗国瓦解

③曾出兵帮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  ④经唐朝批准改名为回鹃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61、“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一语应记载于

A.《汉书·食货志》  B.《农政全书》  C.《齐民要术》     D.《梦溪笔谈》

我国古代第三次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从明朝中后期起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据此,请回答162-164题:

162.“靖难之役”从发生的原因观察类似于

A.七国之乱  B.安史之乱  C.靖康之变  D.八王之乱

163、关于明朝的都城,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时以应天为都城  B.1402年明成祖改北平为北京

C.永乐元年北京正式成为明朝的都城    D.北京城布局有三重,皇城又称紫禁城

164.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作用有

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②加强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③分散了地方的权力         ④扩大了各藩王的势力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

165.《明夷待访录》中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体现出

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B.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C.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

166.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A.抨击封建主义  B.抨击中央政府  C.抨击君主无能   D.抨击君主专制

167.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是

A.《桃花扇》  B.《牡丹亭》  C.《长生殿》  D.《窦娥冤》

168.下列关于明传奇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中国戏剧史上与元杂剧并称  B.《牡丹亭》歌颂了反叛封建礼教的个性爱情

C.《清忠谱》和《万民安》描写了反税监斗争

D.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文学艺术上的曲折反映

169.下列各项,不属于丛书、类书的是

A.《古今图书集成》  B.《坤舆万国全图》  C.《四库全书》   D.《永乐大典》

170.下列关于明太祖废行省、设三司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分散地方权力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是封建君主专制强化的一种表现

C.有利于协调边境地区的军事防御

D.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

171.关于军机处的表述

①设于雍正帝时,撤于光绪帝时  ②是清朝前期加强专制皇权的重要手段

③它的设立显示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渐趋衰落

④军国大事均由军机大臣议决

A.①②③④全正确     B.①②正确③④不正确

C.①④不正确②③正确  D.①②不正确③④正确

172.下列叙述,不符合清朝初年社会经济状况的是

A.许多土地重新回到农民手中   B.大量战争期间抛荒的土地被重新开垦

C.人口数量有大幅度增长     D.明末阻碍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因素全部取消

173.清朝前期推行闭关政策的后果中不应包括

A.抵制西方殖民活动  B.妨碍中外文化交流

C.停止对外贸易活动  D.抵制商业资本发展

174.康熙帝率兵粉碎了噶尔丹分裂祖国的活动后,清朝控制了

A.漠北蒙古  B.漠南蒙古  C.漠西蒙古  D.新疆地区

175.明清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①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②君主专制日趋强化

③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76.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最重要的原因是

①俄罗斯对土尔扈特部的歧视和压迫  ②土尔扈特是游牧民族,善于长途跋涉

③清朝统一新疆,国家强盛,民族政策开明  ④土尔扈特原生活在天山以北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177.以下不属于明清时期中外关系新现象的是

A.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新的科技知识  B.大量外国留学生来华

C.政府几度实施海禁          D.外国侵略势力对我国形成威胁

178.清朝统治前期,最值得肯定的是

A.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C.发展了资本主义萌芽      D.出现了优秀古典小说

179.自秦朝历汉唐至明清(公元前221年至公元1840年)的两千年间,中国古代国家的主要特征是

①皇帝“家天下”制度  ②中央集权制度  ③官僚制度 ④“多民族”与“大一统”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80.如研究明朝手工业生产技术,应查阅的主要文献是( )

A.《农政全书》  B.《齐民要术》  C.《梦溪笔谈》 D.《天工开物》

181.王夫之在分析历史进程时说:“天下之势,一离一合,一治一乱而已。”对他的观点评价不准确的是( )

A.他犯了历史发展循环论的错误

B.他只看到了历史运动的迂回性,没看到历史发展的进步性

C.他没有从本质上认识中国古代史

D.他的观点是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所做的客观总结

182.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思想文化上的突出反映是

A.一些传统学科的总结性的著作问世  B.出现带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

C.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有重大发展   D.小说与戏剧的创作出现繁荣局面

183、北宋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从反面证明了

A.官越多,工作效率越高     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C.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利小弊大   D.兵越多,战斗力越弱

184.北宋的统一与汉、唐的统一不能相比,其原因是

A.与北宋并立的几个较强民族政权存在  B.民族融合的程度不能与汉唐相提并论

C.北宋只是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D.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处于劣势

185.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A.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  B.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反对

C.因辽、西夏的军事进攻而中断      D.冗兵冗官现象严重,积重难返

186.北宋统治者实行更戍法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A.强干弱枝  B.防止地方专权  C.加强禁军  D.防止武将专权

187.辽统治者采取“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主要是为了

A.巩固契丹族的奴隶制度    B.推行民族分化政策

C.适应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D.笼络汉族的地主和官僚

188.宋与辽、宋与西夏订立和议后,对双方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双方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   B.加速了辽、西夏封建化的进程

C.加强了民族融合        D.加深了北宋的经济负担

189.1141年宋金议和后,与南宋接壤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①西夏  ②蒙古  ③大理  ④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0.北宋时手工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是

A.矿冶业  B.丝织业  C.建筑业  D.造船业

191.“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下列哪一地区的稻米产量很高

A.太湖流域  B.钱塘江流域  C.淮河流域  D.黄河流域

192.我国的对外贸易,由汉唐的陆路贸易为主转到宋元的海外贸易为主,其原因是

①北方战乱,丝绸之路不畅      ②南方相对安定,经济重心南移

③造船技术提高,指南针       ④泉州成为宋元重要外贸港口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93.下列关于宋朝书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评议朝政的舆论影响很大  B.学习风气比较活跃

C.封建时代的地方政府办学  D.品学兼优者直接出任官吏

194、下列关于隋朝社会政治、经济状况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央机构采取三省六部制  B.开始采取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吏

C.封建经济呈现繁荣局面   D.在台湾设立行政机构

195.隋朝开通大运河,其主要作用是

A.巩固隋朝政权      B.方便隋炀帝南巡

C.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D.加强北部边防

196.隋朝开创科举制,从本质上说是

A.封建国家选拔官员的需要      B.发展教育文化的需要

C.网络人才,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   D.庶族地主掌握政权的需要

197.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推行,说明( )

A.中央机构的决策实现了民主化   B.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C.体现了唯贤的原则        D.士族制度被摧垮

198.唐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以及其后的两税法,共同作用是

A.加强封建经济基础  B.更新生产方式

C.调整生产关系    D.巩固上层建筑

199.两税法最突出的特点是

A.改变纳税依据  B.改变纳税时间   C.收取银两  D.赋、税合一

200.唐太宗与汉武帝相比,处理民族关系上相同点不包括

A.发动正义反击战  B.加强行政管理

C.注意发展经济   D.实行册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