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小练习7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一、单项选择:
1.私人投资创办的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于 B
A.两次鸦片战争期间 B.洋务运动期间
C.戊戌变法期间 D.清末“新政”期间
2、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因素不包括B
A.外商企业的刺激 B.清政府的支持
C.洋务运动的诱导 D.封建经济的解体
3.19世纪60、70年代,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条件是B
① 鸦片战争前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外商企业的刺激
② ③洋务派企业的诱导 ④沿海地区封建经济开始瓦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最早投资于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的是( A )
A.官僚、地主、商人 B.资本主义列强
C.手工工场主 D.商人和资本家
5.洋务运动中的民用工业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最大差别是( D )
A.资本来源为私人 B.企业规模小
C.根据市场需要经营 D.企业性质不同
6.我国早期的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的行业在( C )
①机器制造业 ②军事工业 ③缫丝工业 ④面粉工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7.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阻力主要是来自 (B )
A中国的封建势力 B 外国资本主义 C资金技术和人才条件 D 洋务派创办的企业的竞争
8.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的含义最主要的是由于它们: ( C )
A.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B.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
C.不是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生产 D.都由私人投资兴办
9.继昌隆缫丝厂与福州船政局的主要区别是 ( C )
A.使用机器生产 B.利用外国技术 C.具有雇佣关系 D.设在非通商口岸
10.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所具有的两面性是指 ( B )
A.反侵略时的革命性和反封建时的妥协性 B.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中的革命性和妥协性
C.政治斗争时的革命性和经济斗争时的妥协性 D.对封建主义的革命性和对人民的反动性
11.决定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的根本因素是 B
A.由封建地主、商入转化而来的 B.诞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
C.民族资产阶级资金少、力量薄弱 D.在中外反动势力压迫的夹缝中发展
12、对于中国无产阶级产生,有直接影响的因素是 B
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五口通商后外商企业的出现
C.洋务运动的兴起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3.中国无产阶级产生早于民族资产阶级,其决定因素是 D
A.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B.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洋务派属于于地主阶级 D.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14.中国无产阶级与农民阶级是天然的同盟军,主要原因是D
A.政治地位一样 B.经济地位一样
C.只有依靠农民才能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D.无产阶级主要由农民转化而来
15.之所以说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主要是因为 (C )
A.它先于中国资产阶级而诞生 B.它来源于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
C.它与先进的机器生产相联系 D.它集中程度高
16.《湖北宝兴矿书》记载:“砂丁(矿工)人洞掘挖,应照各煤厂向例,凭保书下凭据,设有不幸之事,各安天命,不与本局相干”。本文中的“保书”是要保证( C )
A.矿工的人身安全由保险公司管理 B.矿局对矿工的人身安全负责
C.矿工如有工伤事故,责任自负,不得找矿局赔偿 D.矿工保证安全操作不出事故
17、甲午战争后,国内出现了兴办近代民族工业的热潮,其直接原因是:C
A西方科技的传播 B重商思潮的影响
C清政府放宽了限制 D改良思想的推动
18.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最重要影响是 ( A )
A.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B.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C.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克服了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
19.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主要社会影响是 A
A.为维新变法运动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B.严重威胁着封建统治
C.为清政府增加了财政收入 D.中国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
20、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近代化事业有所发展的重要阶段。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C )
A、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B、辛亥革命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21.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这是指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阻碍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制度 ②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鼓励发展实业的法令,促进了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③政治地位有了提高的实业家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被激发起来 ④辛亥
革命促使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22.20世纪一十年代有利于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A
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②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鼓舞
③国家的统一,政局的稳定 ④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3.促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到来的最主要因素是 ( B )
A.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B.帝国主义列强由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D.爱国资本家在“实业救国”感召下的热情投资
24、一战期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充分说明了:A
A帝国主义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因素
B民族工业摆脱了对帝国主义的依赖
C民族工业开始同外国资本义义工业竞争 D帝国主义从此放弃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5.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是: A
A.纺织 面粉业 B.纺织 造纸
C.面粉业 火柴业 D.纺织 化工
26.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社会思潮在实践中均遭到挫折的根本因
A.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B.封建残余势力十分强大
C.帝国主义势力仍然存在 D.人民群众尚未觉醒
27、民国初年,在苏州、无锡、南通都有所发展的工业是
(A )
A、纺织业 B、机器制造业 C、丝织业
D、船舶修造业
28、民国初年,大力倡导发展实业、并成为民族工商业楷模的是
(C )
A、荣德生 B、周学熙
C、张謇
D、荣宗敬
29、“一战”期间,中国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这表明民族工业发展 (
A)
A、短暂而不平衡 B、短暂而均衡
C、短暂而又持久
D、短暂且重工业优先
30.下列历史人物①张謇 ②荣宗敬 ③荣德生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归类的,按照这一
标准,从ABCD再选一个
A.周学熙
B.陈启沅
C.方举赞
D.朱其昂
31、常说张謇是“从封建营垒重分化出来的有识之士”。其“有识”的主要表现是(C )
A、主张“师夷长技”
B、主张君主立宪
C、主张“实业救国”
D、主张引进外资
32、“实业救国”是张謇等人的重要梦想,这种梦想的进步性在于(B )
A、反映了人民群众抵制侵略的愿望 B、反映了民族资本家争取国家富强的努力
C、反映了爱国官僚推行新政的要求 D、反映了社会各阶层争取政治权利的现实
33、美国学者费正清教授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C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
34、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高潮最为深远的影响是(C )
A、民族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壮大
B、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C、为民主革命的转变准备了阶级基础 D、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35.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近代化A
① 从轻工业开始,而后向重工业发展 ② 受到国内封建保守势力的顽强抵抗
③ 缺乏必要的资本原始积累 ④ 领导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A 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企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1911年的五十年间,投资五万元以上的厂矿约700多个,资金总额仅1.3亿元左右。而1912年至1919年八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曾资本达1.3亿元以上,八年超过了去年的40多年。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中国棉纺织业的繁荣景象,维持到1922年而完全消逝,接下来就是长期的慢性萧条。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什么景象?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出现这种景象的具体原因是什么。以并指出20年代中国纺织业萧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代大运河分段通航,所有南北航运都要在淮阴调换车船……有四个大造船厂及其他作坊,距县城北面六里地的渡口——王营镇就有十余家大旅馆,清代漕运总督(1904年停河运,撤裁)及淮扬道尹设此,又有南北各省会馆。城市十分繁荣,人口多达50余万。……1855年(清咸丰五年)黄河改道,仍回原河道由山东境内入海,同时淮河也因黄河流经时期河床升高而不从淮阴城经过了,……1901年以后,南来北往的旅客不再走淮阴了,距县城几十公里的津浦铁路沿线繁忙了起来。人们的出行观念发生了变化,愿意乘火车和轮船了……民国初年,淮阴商业衰退,人口减少,建筑破烂不堪,街景萧条,而成为衰
落城市的典型。 ——摘自《中国城市建设史》
|
业分布示意图(《中国近代现代史》
上册P101)
请回答:
(1)从清朝初期至末期,运河边城市
淮阴城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过程?造成这种变化的原
因有哪些?这给今天的城
市建设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2)概括和分析民国初年运河沿岸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原因。
3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他日必以工立国。”“衣食之源不以地为界,不以人为界,不以日为界,当以力为界。凡欲加力使之在莫如机器……一人所作工,能给百日食。”“机器固为富国第一义。”
――引自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 “通商者,天地自然之理,人之所藉以自存也。故言理财之学者,当并国之差别限界无之。”
――引自梁启超《史记货殖列传今义》
材料三 “生产之要素三:曰土地,曰劳力,曰资本。我国土地劳力皆胜居优,惟苦乏资本。……故利用外资,诚为中国今日生计政策之最妙法门。”(对外资)“欢迎与反对,要以政治组织能否改革为断……苟政府财政之基础固,而所以运用之者适其宜,则外资之必不足为国病明矣。”(外资)“用之于生产者,往往食外资之利;用之于不生产的,势必蒙外资之害。”
――引自梁启超《利用外资与消费外资之辩》
试回答:
(1)在上述材料中梁启超提出了哪些经济思想?
(2)简析梁启超经济思想形成的历史因素。
(3)简要评价这种思想的积极意义。
:
36、(1)景象:民族工业短暂繁荣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或民族工商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2)发展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2分)“一战”期间,欧洲各国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此起彼伏,有利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成为当时并存的两大思潮。爱国心的驱使和利润的刺激,促使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
萧条原因:“一战”后列强侵略势力卷土重来。(1分)
37.(1)清初,淮阴城交通便利、手工业与商业比较发达,人口增长迅速,并成为地区性政治中心;清末成为衰落城市的典型。清末时淮阴丧失了原来作为三河交汇的交通优势,近代铁路的兴建改变了传统的运输方式。城市的发展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重视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要有适应本地区的经济部门和不断发展的经济战略。(该问只要言之有理,就可给分)
(2)从1912到1919年,运河沿岸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工厂数量和新增资本都有大的
增长,主要工业部门有食品、纺织等轻工业,形成了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实业救国”思潮激励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交通便利、市场发育较为完善。
38.(⑴经济思想:发展工业,以工立国;发展商业;引进外资用于发展生产。⑵历史因素: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早期维新派发展商业,保护本国经济的思想;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学、经济学传入中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⑶意义:符合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趋势,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国家富强、抑制外国的经济侵略,是爱国和进步的思想。
概述1840年----1919年近代工业在中国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情况。
①19世纪40年代英法等国在沿海通商口岸设立船坞、工厂。
②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兴办军事和民用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在广东、上海等沿海地区出现了以轻工业为主的民族工业。
③甲午战争后,大量外资在中国兴办企业,民族工业有一定发展,但处境艰难。
④1914年----1918年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黄金时代”。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半殖民半封建特征
工业体系:轻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发展道路: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薄弱,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经济地位:民族资本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