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高中历史试卷 - 高中三年级历史试题 - 正文*

高三历史练兵考试试卷

2014-5-11 0:34:05下载本试卷

   高三历史练兵考试试卷   2008.5

   

历 史

   本试卷分两部分,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的密封线内,并在右上角的“试室号”栏填写本科目试室号,在“座位号’’栏填写座位号。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小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模拟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为正式的辅政机构。”符合这一情况的实例有  ①秦朝御史大夫 ②汉朝尚书令 ③明朝殿阁大学士  ④清朝军机大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④

2.据估计,宋代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代增加到8.5亿亩,清代又增至11—12亿亩。其中,新增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下列属于明清时期“瘠卤沙冈”“陡绝之地” 成为耕地的重要条件是

 A.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      B.水旱轮作的稻麦复种制不断推广

 C.高产农作物甘薯、玉米的引进和推广  D.明代发明的曲辕犁适应不同土壤的耕

3.从《宋史》中出现的以下人物名字,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焦守节(卷261)、李克让(卷270)、陈从信(卷277)、赵安仁(卷287)、钱端礼(卷385)、张忠恕(卷409)。

 A.佛学    B.法学    C.道学    D.理学

4. 2007年10月24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右图《中国探月》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形象标识,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其解读正确的有:

①它是中国汉字  ②它是中国书法  ③它反映了中国汉字的象形特征  ④它反映了中国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趋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5.伯利克里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观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他这种自信源于

  A.领袖地位           B.充裕的物质生活

  C.雅典人所受的良好教育     D.雅典的民主制

6.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A. 直接摧动力是清政府放觉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具有爱国的性质

 C. 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D.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7.历史照片记录着历史发展的脚步,是再认、再现历史的宝贵

资料。右图所示是上海《从杨树浦到外滩的3路电车》的照片,

对照片反映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有①上海已出现了城市公共交通 ②上海的电车极有可能是引自西方国家 ③该照片的拍摄不会早于20世纪初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

8.晚清时期,有人提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

至公,……”“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职,草野小民无能积其怨,故断不至数代而亡,一朝而灭也。”依据上述观点,判断此人的主张是

A.废除君主制     B.建立总统制

C.实行君主立宪    D.倡导民主共和

9.16世纪,欧洲与亚洲、美洲和非洲的贸易往来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宗教改革    C.资产阶级革命    D. 工业革命

10.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辞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A.思想观念   B.军事技术    C.经济组织   D.教育制度

11.美国1787年宪法序言指出:“我们合众国人民,为建立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障国内安宁,提供共同防务,促进公共福利,并使我们自己和后代得享自由的幸福,特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本宪法。”对该文理解最准确的是

 A.宣告美国成立       B.阐明了制定宪法的目的和宗旨

 C.提出分权制衡原则     D.人权与自由的宣言

12.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它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它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丫僧侣。”材料反映的思想是

 A.因行称义  B.因信称义  C.先定论  D.理性主义

13.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指的是

A.粉碎重点进攻  B.发动三大战役  C.挺进大别山  D.横渡长江,解放南京

14.右图是根据湖南某地上报的水稻亩产量数据制作的柱形图。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选项是

A.1949一1955年亩产量不高是由于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未能恢复

B.1958年的数据不可信

C.1961年亩产量与1958年相比大幅下降,主要是因为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所致

D.1958年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并由于改进了农业技术和设施,再加上风调雨顺,所以该年实现了大丰收

15.下列著作,可以反映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程。其先后顺序是

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②《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③《新民主主义沦》     ④《论十大关系》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④③

16.有一段时期,明斯克生产的一粒纽扣在当地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售

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售价仍是1卢布。这一时期应该是

A.沙皇统治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C.新经济政策时期      D.斯大林体制时期

17.马克思曾经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也去制造这些机器了。”这说明:

 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B.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D.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18.某中学组织历史知识竞赛,主持人问:下列哪些成员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应该是: ①英国下院议员   ②美国众议院议员  ③英国内阁成员  ④法国参议院议员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19.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所确立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宪法授予皇帝巨大的权力    B.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C.宪法没有赋予议会立法权    D.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

20.有学者指出:现在《美国遗产词典》将“科学”定义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鉴定、描述、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从本质上来说,这就是伽利略的方法。对该学者这种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A.我们今天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仍然超越不了伽利略

B.伽利略的贡献在于开创了现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C.自从有了伽利略,人类才开始进行科学研究

D.伽利略已经给”科学”下了精确的定义

21.历届奥运会的主题口号往往能够折射出一个时代世界人民的共同期盼和心声。1992年在巴塞罗那举办了第二十五届奥运会。请根据当时的国际政治形势,推断这届奥运会的主题口号是

 A.“欢迎回家”            B.“永远的朋友”

C.“点燃心中之火”          D.“绿色奥运,人文奥运

22.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实施“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互相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23.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它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于

A.英国光荣革命成功时    B.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时

C.世界两极格局确立时    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时

24.我国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此观点反映了  ①经济全球化过程加剧社会的贫富分化  ②经济区域集团化阻碍全球化实现  ③经济全球化加强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  ④发展中国家必须全面实现西方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25.“从19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被另一个问题所取代,即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疑问。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这种考虑在一些作品中有所反映……”下列作品中能够反映材料中所说的“这种考虑”的是

A.《唐璜》  B.《巴黎圣母院》  C.《人间喜剧》  D.《第二十二条军规》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5分)

二、必做题:满分66分。本大题共5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3分,第30题13分,第31、32题9分。)

26.“和谐”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现在,更是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认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5分)

  材料一:下列为中国某一历史时期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①“君子和而不同”、“和而不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③“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近者悦,远者来。” 

材料二: 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重申基本人权,人格尊严与价值,以及男女与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创造适当环境,俾克维持正义,尊重由条约与国际法其他渊源而起之义务,久而弗懈,促成人自由中之社会进步及较善之民生。并为达此目的:力行容恕,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集中力量,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接受原则,确立立法,以保证非为公共利益,不得使用武力,运用国际机构,以促成全球人民经济及社会之进展,用是发愤立志,务当同心协力,以竟厥功。

                           ——《联合国宪章·序言》

问题:

(1) 材料一中的①②思想家的言论代表哪一学派?形成于哪一时期? (2分)试结合材料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的内涵。(4分)

(2)材料二所主张的基本信念是什么? (2分)其中传达的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理念有何异同? (4分)

(3)建国以来,我国政府为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试举两例说明(2分)

27.(13分)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老广州陈先生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单位负责外联工作,经常到外地出差。他出差前,拿了“广东省地方粮票”到粮管所兑换成“全国粮票”,这样才能解决出门在外的吃饭问题。有一次,他出差到北京,看中了一块布料,因为布票放在招待所,他便付现金买了下来,回家后送给了他的爱人。陈先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一次,他到发放票证的部门用高价买了一张自行车票。后来,他又从单位弄到一张电脑票。街坊邻居都夸赞陈先生是个能人。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后,五花八门的票证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而各种各样的消费卡竞相兴起,出现了“一卡走神州”的局面。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该材料所反映的情况哪些属实。哪些不属实,并说明你的理由。(9分)

  (2)“一忙走神州”取代“票证时代”,其原因是什么?(4分)

28.(13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图1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纳斯》。作品透露出女性体态丰满,具有协调性,反映了人体之美。

图2是中古时期的《三女神》画像。中古时期,由于受到宗教上的束缚,人们并不欣赏人体美。作品中的三女神呆板、单调、僵硬且面无表情。

图3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三女神》画像。作品极力赞扬人体之美,将世俗生活中人的形象注入神的形象中,所塑造的宗教人物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人。

请回答:

  (1)据图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希腊能够诞生诸如《维纳斯》这样的杰出艺术作品出现的原因。(3分)

  (2)从图2到图3作品特征的差别,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思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

  (3)请列举出二位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或艺术家及其作品,并简要说明其作品是如何体现人性之美的?(4分)

29.(13分)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结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读图

【材料二】 二战期间和战后出现的新兴科学技术

时间

国家

新科学技术

时间

国家

新科学技术

1945

美国

原子弹爆炸

1969

美国

“阿波罗11号”登月

1946

美国

电子计算机诞生

1972

美国

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成功

1947

美国

晶体管问世

1977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投入使用

1954

苏联

第一座核电站建成

1981

美国

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

1957

苏联

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1997

英国

利用体细胞培养克隆羊“多利”成功

1960

美国

激光器出现

1999

美国

首次成功制造出人工DNA分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示两个科技中心形成的因素各有哪些?(4分)它们的外传或扩展对世界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4分)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科技中心的迁移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30.(13分)从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晚期,位于太平洋两岸的美国和中国相继成为世界上具有巨大影响的国家,其影响力的提高,是以经济的大发展为基础。中美两国经济的发展都是由于在较好地利用外部条件的同时,对内部进行了成功的调整。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19世纪晚期以来,美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经历过哪几次重大调整?各有何作用?(6分)

  (2)20世纪晚期,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对生产关系进行过哪些成功的调整?起了什么作用?(5分)

  (3)从中美两国生产关系的调整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三、选做题。本大题有两小题,第31、32两题同样分值,均为9分。请考生从下面的两道选做题中选择其中的一题进行答题。并在答题卡上将所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涂满、涂黑。错涂、漏涂、全涂均不得分。

31.(9分)目前,中日两国的关系正在进入历史上的调整时期。相互了解双方历史和文化的异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过去,面向未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展现了东方人的智慧,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超越西方,给予东方人可以超越西方的魄力和信心。日本民族这种学习西方又不照搬西方,学习西方又超越西方的精神,是日本迅速富强的精神动力。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日本“眼观八方”,在国弱时,拿来先进才智进行消化。指出日本在追赶世界历史潮流过程中,保留传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表现,及其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2)综合上述各材料,说明你在中西文化碰撞中,对继承传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认识。(3分)

32.(9分)华盛顿和拿破仑都是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成就这两位伟人的时代背景有何相同之处。(3分)

 (2)结合史实分别概述这两位伟人的主要历史贡献。(6分)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C

D

B

D

B

C

C

A

A

B

B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B

D

B

D

C

B

B

D

D

C

C

二、非选择题:满分75分。本大题共7小题,其中第31.32题是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其中一题。

26、(1)儒家:春秋战国时期(2分)

   内涵:①人与人之间,要彼此尊重,求同存异,平等和睦相处;②人与自然之间,人类要遵循、顺应自然规律,实现与自然和平共处,促成人类社会的发展繁荣;③国与国之间,应该友好交往、合作发展,达到国际关系的和谐。(4分,意思相近可酌情给分)

(2)基本信念:人权、平等、正义、和平与安全、发展(意思相近答出4点即给2分)

相似:都强调人与人、国与国之间以和平友好相互尊重为原则,团结合作,共同发展;(2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区别:联合国宪章强调以法律、国际机构来保障和平、安全、合作、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更多是以强化道德来引导人和国家的行为。(2分)

(3)(只要符合要求均可给分,每个事例1分,总分不超过2分)

   27、(1)属实的情况:陈先生用粮票解决出门在外的吃饭问题,出差携带了布票。理由:当时中国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困难,商品供求矛盾突出,生活必需品按计划供应,凭票领取或购买。(3分)

  不属实的情况:①陈先生用现金买布。理由:买布必须用布票,当时实行统购统销的政策,凭票供应。②陈先生买到自行车票。理由:主管部门只负责按计划发放票证,并不出售票证。③陈先生从单位弄到一张电脑票。理由: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电脑刚刚诞生,传人中国的时间不长,中国很少,不可能作为商品出售。(6分)

  (2)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迅速发展,商品经济日益繁荣,粮食等生活必需品的产量大幅度上升,票证逐渐失去作用,社会从生活必需品时代向耐用消费品时代转型,这时,各种信用卡、消费卡兴起;随着人们信用意识的提高,信用关系深入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4分)

   28、(1)古希腊对人的重视(或古希腊文化充溢着人文主义精神);自由民主的政治氛围;工商业发展为艺术创作提供了物质前提。(3分)

   (2)变化:从迷信宗教神学到提倡人文主义。(2分)原因:14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工商业在西欧出现、发展;(1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享乐,要求打破天主教会的精神束缚;(2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1分)

   (3)薄伽丘:《十日谈》,抨击了教会的腐败,肯定了人性。(2分)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画中人物,一扫中世纪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突出了人性。(2分)(说明:答出每个杰出艺术家得1分,作品举例1分,说明1分。举其他事例,只要符合题意即可给分。)

   29、(1)因素:中国农耕文明的发达;科技文化领先世界。(或:政治上,国家统一;经济上,经济发达;文化上,科技丈化领先)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殖民扩张(市场扩大、积累资金)(4分)

   影响:造纸术外传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交流,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联系更为密切,东方从属于西

方。(3分)

  (2)问题: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1分)  原因:军事斗争的推动;经济实力的强大;政府对科技的重视。(3分)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文化水平是政治经济中心形成的重要因素;(2分)

   30、(1)19世纪末垄断组织(垄断资本主义)出现;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美国经济跃居世界第一位(2分)。20世纪30年代推行罗斯福新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稳定了资主义制度,缓解了危机的打击(2分)。二战后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缓解资本主义内部矛盾,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2分)。

   (2)改革开放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分)。城市和农村经济全面振兴,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分)。

   (3)生产关系要不断调整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可以相互借鉴的;要充分发挥政府在调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但得分不超过2分)

   31、(1)保留:天皇制度或武士道精神。(2分)

   吸收: 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日本的政体形式是君主立宪制。(4分)

(2) 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地继承发扬自身传统优秀文化和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可以促进本民族和社会进步与发展;反之,则不利于本民族和社会进步与发展,会对其他国家或地区造成伤害。(3分)

 32、(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法国启蒙思想的传播;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社会矛盾激化)

(2)华盛顿:领导独立战争,缔造美立坚合众国,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建立美国的民主制度),(其高尚的人格风范为美国人民树立了一座永远的丰碑);(3分)

拿破仑:捍卫了法国大革命成果,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拿破仑法典》成为资产阶级立法的蓝本。(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