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练习(二十一)
1.孙中山首次提出三民主义相关主张是在
A,1894年 B.1905年 C.1911年 D.1924年
2.之所以说上图的所表达的思想主张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主要是因为它 A.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要求B.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
C.适应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 D.提出平均地权,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3.孙中山将解决土地问题引入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最早是在
A.同盟会时期 B.第一次国共合作C.中华革命党时期 D.兴中会时期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4.材料中孙中山提倡的“民族革命”的含义是
A.推翻腐朽的满清贵族统治B.结束帝国主义在华统治
C.建立由汉民族统治的政权D.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5.材料中孙中山提倡的“政治革命”是指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6.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7.下列属于材料中“社会革命”内容的是
A.反对满洲贵族,反对民族压迫B.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
C.没收地主的土地,将土地平均分给农民D.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向地主收买土地
8.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核心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布如下: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均继续有效。二、赔款外债承认,仍有各省洋关如数摊还。三、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体保护。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对外宣言》
9.作为辛亥革命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A.没有反映中国人民的民主要求B.没有表达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要求
C.没有提出反封建土地纲领D.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10.之所以有这样的局限性,最根本的原因是
A.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B.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C.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强大D.中国还没有产生先进的领导阶级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建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文《同盟会宣言》
材料二 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与所谓“天赋人权”者殊科,而唯求所以适合于现在中国革命之需要。详尽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凡卖中国国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旧三民主义同新三民主义在民权主义方面主要的相同点是什么?
A.都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度B.都规定了民权为一般平民所有
C.都主张建立一个人民民主专制国家D.都体现了当时中国社会各界的要求
12.新三民主义对民权主义的解释有什么重大的突破?
A.提出民权主义与西方“天赋人权”不同
B.旧三民主义的民权只为少数人所有,新三民主义的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C.提出国民都有平等的参政权D.提出出卖国家主权的无权享受民权
13.上则两个材料对享有民权者的范围规定和原因分析,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① 旧三民主义把民权赋予反对帝制的国民 ②新三民主义把民权赋予中国国民中一切反对帝国主义的人 ③之所以会出现不同,原因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变化及孙中山个人的斗争水平提高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
14.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从主观方面来说最重要的原因是
A.中国的君主制度已被推翻B.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不断加剧D.孙中山对中国革命有了新的认识
15.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而国共合作的基础是新三民主义,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它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
C.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内容
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16.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问题 B.中国人民的民主权利问题
C.民主革命胜利后的前途问题 D.对待工农革命的态度问题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党许多卓越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7.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A.新三民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新民主主义 D.邓小平理论
18.邓小平一再强调;“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毛泽东思想具有怎样的特点? ①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②毛泽东思想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③毛泽东思想始终贯穿着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④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9.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指导思想,它初步形成于
A.党的创立和国民革命运动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延安整风运动时期D.中共“七大”召开前夕
20.下列毛泽东的著作中,主要论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
A.《论持久战》 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C.《井冈山的斗争》 D.《论联合政府》
21.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主要取决于
A.中国农民人口 B.中国革命的发展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D.敌人在农村力量薄弱
22.毛泽东首次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是在
A.大革命时期 B.抗战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过渡时期
23.下列内容属于毛泽东思想的是 ①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②人民民主专政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④统一战线
A.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以下图片是1945年中共召开的某次会议会址
24.从国家形态来说,上图会议提出抗战胜利后,中共的最高目标是建立一个
A.新民主主义国家 B.人民民主专政国家C.社会主义国家 D.联合政府
25.这次大会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非常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这主要是因为
A.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B.主张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C.主张成立民主联合政府D.规定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在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点的科学指导思想,这就是毛泽东思想。……时代的条件、人民的实践孕育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指引和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前进。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9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6.毛泽东思想在多方面得到丰富和发展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过渡时期和建设时期
27.“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是哪次会议上确定的
A.中共三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八大
28.毛泽东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A.中共创建时 B.国共合作时
C.抗战即将胜利时 D.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时
29.毛泽东思想中有关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有 ①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②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0.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A.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B.三民主义
C.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一国两制
31.毛泽东的什么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A.新民主主义理论B.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C.两类矛盾学说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32.毛泽东的哪些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
A.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B.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
C.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这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反复证明,什么时候,我们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遵循毛主席的指示,革命就胜利;什么时候,离开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线,违背了毛主席的指示,革命就失败,就受挫折……让我们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更加自觉地贯彻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社论
33.材料所持的基本态度是
A.坚持教条主义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拥护毛泽东思想 D.提出了“两个凡是”
34.1977年5月邓小平说“我们不能够只从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而必须从毛泽东思想的整个体系获得正确的认识。”他所针对的是
A.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B.“四五”运动 C.真理标准大讨论 D.“两个凡是”的观点
革命导师……并不认为自己提出的理论是已经完成了的绝对真理或“顶峰”,可以不受实践检验;并不认为他们作出的结论不管实践情况如何都不能改变;更不要说那些根据个别情况作出的个别论断。他们处处时时用实践来检验自己的理论、论断、指示……他们从不容许别人把他们的言论当作“圣经”来崇拜。 ——《光明日报》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5.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理论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这场讨论的历史作用是
A.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B.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C.平反了一批重大冤假错案D.正确评价了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
36.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其核心是
A.民主集中制 B.改革开放C.事实求是 D.经济建设为中心
37.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实质是
A.进行改革开放 B.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C.工作重心的转移 D.坚持实事求是思想原则
有一些同志天天讲毛泽东思想.却往往忘记、抛弃甚至反对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不但如此,有的人还认为谁要是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谁就是犯了弥天大罪。他们的观点,实质上是主张只要照抄马克思、列宁、毛泽东同志的原话,照抄照转照搬就行了。
——邓小平1978年6月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8.以上材料中邓小平言论的最根本意义是
A.重新树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B.打破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缚
C.否定“左”的政策和文革的错误D.对“两人凡是”的批判
39.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的是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C.“两个凡是”的思想 D.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40.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伟大的历史转折,在思想方面的突出表现是
A.结束了“文革” B.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 D.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从而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4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三个代表”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4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出是在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四大
43.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的是
A.改革开放 B.“南方谈话”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44.邓小平“南方谈话”是把改革开放推向新阶段的宣告书。因为“南方谈话”
A.深刻回答了束缚人们思想的重大问题B.进一步阐述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C.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D.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5.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A.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路线B.四项基本原则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46.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包含的内容有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③实现“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④“一国两制”的构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7.明确提出和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概念的是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48.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邓小平理论主要是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而得出的 ②继承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③是引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旗帜 ④当代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同时,又是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新成果: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过程来看,坚持以反映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并根据实践的新鲜经验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49.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共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
A.遵义会议、中共八大、十六大 B.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六大
C.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十六大 D.七届二中全会、中共十五大、十六大
50.进一步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的是
A.马列主义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邓小平理论 D.毛泽东思想
51.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国际背景是
A.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B.改革开放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D.共产党内干部队伍的新老交替
52.江泽民全面深刻阐述“三个代表”思想是在
A.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B.党的十六大上
C.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讲话中D.2000年在江苏、浙江、上海等地考察时的讲话中
53.党的十六大被载入史册的依据是
A.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B.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C.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在理论认识上突破姓“资”姓“社”的束缚
54.下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B.涉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涉及如何建设党的问题D.是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思想结晶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阶段,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后来又指出:“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5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哪项是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的 A.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B.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C.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始终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56.“三个代表”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A.层层递进 B.相互独立,各自存在C.继承发展 D.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5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A.科学理论,为我们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具体方法
B.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全面总结
C.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新发展,是理论的创新
D.首先提出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58.世纪之交,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我们说,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
A.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B.保持党的先进性
C.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D.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中共党史资料
5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是
A.发展先进生产力 B.发展先进文化C.人民的根本利益 D. 按照规律办事
60.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必须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①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②保障现代化建设的法律武器 ③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源泉 ④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①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②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 ③都对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④它们之间具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62.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是
A.加强国际贸易 B.改革旧的生产关系C.发展精神文明,为生产力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D.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以促进生产力飞跃发展
1.B 2.A 3.A 4.A 5.C 6.C 7.D 8.C 9.D 10.A11.A 12.B 13.B 14.D 15.C 16.C
17.B 18.B 19.B 20.C 21.C 22.B 23.D 24.A 25.A 26.D27.C 28.D 29.A 30.A 31.B 32.C
33.A 34.D 35.A 36.C 37.D 38.C 39.B 40.D 41.B 42.A43.B 44.A 45.D 46.D 47.D 48.D49.C 50.B 51.A 52.C 53.C 54.D 55.A 56.D 67.C 58.B59.C 60.C 61.A 62.D
二.非选择题
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
材料一:“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摘自歌曲《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
请思考:“当家作主站起来”指的是谁?他怎样领导中国人民“中国命运自己主宰”的,对中国的社会发展有那些历史功绩?
答案要点:毛泽东。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中国人民得到了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2.阅读下列材料
邓小平一语惊天
1979年11月27日的《人民日报》第四版登载了一则新华社短讯:“新华社北京11月26日电,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今天上午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社编委会副主席费·吉
布尼和保·阿姆斯特朗,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亚研究所主任林达光教授和夫人。会见时邓小平副总理同来自美洲的朋友们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从上述报道中,人们看到的只是礼节性的外交辞令。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出版后,人们从中发现了这次谈话的内容。
邓小平在这次谈话中说,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一场新的大革命。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解
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邓小平还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此语一出,石破天惊!
此后,邓小平在不同场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进行了多次阐述。1992年春天,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更是做了明确的论述。
回答:
(1)1979年11月邓小平的谈话为什么没有受到重视?谈谈你的推测。
(2)邓小平南方谈话时再次谈论这些问题起到什么作用? 1979年的谈话如果公开,你认为能起到南方谈话的效果吗?说说理由。
(1)没受重视的原因:当时改革开放刚开始,计划经济的思想占主导地位; 邓小平当时的职务仅是副总理; 中共领导层的认识存在分歧。
(2)作用:使“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念深入人心,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潮; 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不能,因为当时改革开放刚开始,人们的思想认识还不能接受,经济转型的条件也不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