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级高三历史五月强化训练
历史单科模拟练习七
(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为45分钟)
一、选择题(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异彩纷呈。回答1~2题。
1.很多成语典故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以下成语能反映强大的西周王朝因为暴政而激化社会矛盾的是
①酒池肉林 ②道路以目 ③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④问鼎中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中国地域广阔,由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差异,民歌也呈现出显著的地域特色。北方民歌《敕勒歌》的艺术特点是
A.慷慨激昂 B.缠绵婉转 C.浪漫豪放 D.朴实恬淡
历代中央政府非常重视西南地区的管理和开发。回答3~4题。
3.“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御史董之燧请统计丁粮,按亩均摊……舍此别无良法,故广东、四川两省先行之……雍正七年(1729年),则各省通行矣。”(《养吉斋余录》卷1)清政府在广东、四川试行的征税新法,历史上称为
A.初税亩 B.方田均税法 C.一条鞭法 D.摊丁人亩
4.右图是珍藏于联合国总部的成昆铁路象牙雕刻。成昆铁路的修筑,为人类在险峻复杂的地理环境中建设高标准的铁路创造了成功的范例,是世界铁路史上的伟大创举。该铁路开始修筑于
A.“一五”计划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是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回答5~8题。
5.在《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中,我国古代有7人入选,依次是孔子、秦始皇、老子、孟子、蔡伦、成吉思汗、隋文帝。隋文帝入选的理由不可能是
A.结束长期分裂,奠定隋唐大一统的基础 B.创立三省六部制、改革选官制度
C.首创纳绢代役,开始推行以庸代役制度 D.开凿大运河,成为沟通南北的大动脉
6.右图所示人物为近代中国的一位著名的实业家,如果要为他写一个人物传记,以下那些资料是可信的
①热心政治,追求民主共和
②提倡不损害民族权益的前提下,引进外资
③中国最大的纺织资本家,时称“纺织大王”
④一战期间,所创企业成为民族 工商业的楷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邓小平在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的报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之所以被称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主要是因为该报告
A.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B.对建国以来的历史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客观评价
C.否定了“两个凡是”,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作出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8.“在我看来,邦联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而在其名下的议会亦是徒有其名,其政策措施多不被人们所关注、执行。我们想要联合成一个国家,但我们又不愿给这个国家的管理者足够的权力去管理国家事务,岂不怪哉!”——华盛顿1786年写给友人的信。以下对该信的推论,不符合史实的是
A.邦联制导致独立之初的美国政局不稳 B.美国的繁荣发展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C.华盛顿打算在北美大陆成立一个君主制政府 D.华盛顿十分忧虑国家的前途并积极谋划出路
文物、遗迹、统计数据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材料,对它们的有
效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感悟历史。回答9~lO题。
9.右图文物是一张毕业证书,该证书可能记载主人在哪些课程
里取得的学业成绩
①国文 ②儒家经典
③格致之学(自然科学) ④公民教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光绪三十四年(1908)的官立高等小学10.读下表,导致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年代 | 1949 | 1957 |
粮食总产量(亿吨) | 1.13 | 1.95 |
人均产量(千克) | 209 | 263 |
A.农村互助合作运动的开展 B.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C.农村生产关系的巨大变化 D.大力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深刻影响国际政局的变化。回答11~12题。
11.右图是反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两个大国关系的
一幅漫画。这种关系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完全形成
B.列强争夺亚太地区的矛盾激化
C.欧洲最终形成两大军事政治集团
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如果你想继续独霸海上,那就赶快醒来吧!”
12.美国:“听着,就这么办!”西欧:“好的,好的。”美国:“听着,就这么办!”西欧:“不行,绝对不行!”以上两段对话说明了“二战”以来,美欧关系发生了明显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欧共体集团产生强烈的排外性 B.“冷战”格局下意识形态的对峙
C.欧共体实力已经全面超越美国 D.西欧经济从破坏到强劲恢复发展
二、非选择题(第13题32分,第14题20分,共计52分)
13. (32分)历经千年风雨,亚洲人民逐步走上了在和平、交流、合作中共谋发展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玄奘西行归来 图2日本遣唐使船
(1)观察材料一,说明图1反映的事件的历史作用。根据图1、图2反映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朝与古代印度和东亚国家交往的不同特点。(10分)
![]() |
材料二 甲午战争的失败激发起一代人的变革或革命热情……而自1895年的耻辱以来,日本的侵略行径就激起国人不止10年仇恨,并在1937年达到高峰。但在美国学者任达(Douglas R Rrey—nolds)眼中,1898~1910年却是中国政治改革与社会变迁的革命性十年……而日本在这一连串千年未见的社会革命中,充当了楷模、朋友的角色而非仅仅的对手。正如任达所说,在“黄金十年”间,日本的角色是“持久的、建设性而非侵略性的”。这一段常常被遗忘的记忆,充分说明了中日关系的复杂性。从1895年至1898年,中国对日本态度转变的戏剧性程度,与明治维新后日本对于西方的态度颇类似,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压倒了简单的民族情绪。……日本的传奇崛起历程赢得的尊敬超过了他的侵略所致的伤害。 ——摘自许知远《深入历史中那些被遗忘的黄金时代》
(2)试举例证明任达所讲的“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压倒了简单的民族情绪”。(4分)
(3)国人对日本的仇恨为什么在1937年达到高峰?结合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相关史实说明日本对中 国人民造成的伤害。(4分)
材料三 亚洲除日本外,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亚洲的绝大多数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独立的,独立初期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由政治独立发展到经济独立。·…”1955年,来自亚非29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第·次亚非会议,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内容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等部分。 图3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发言
——摘自《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亚非会议对当代亚洲的独立运动和民族发展有何突出贡献?(4分)
材料四 20世纪60年代末的日本是资本主义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70年代新加坡、韩国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是“70年代的奇迹”;70年代末的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开始迅速发展;80年代,沙特阿拉伯由“骆驼加帐篷”的农牧业国家发展为“喷气机加计算机”的石油富国;印度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摘自《亚洲经济导论》
1991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韩国汉城通过了《汉城宣言》,正式确立该组织的宗
旨与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贸易壁垒。
——摘自《当代世界经济和政治》
(5)根据材料四,概括20世纪后半期亚洲经济发展的特点。(6分)
材料五 颂朴(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经济学家)说:“正如众所周知的,十年前的那场灾难,如果当时人民币汇率发生较大变化的话,世界经济,特别是亚洲经济必将遭到更加严重的打击。中国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起到了支柱性作用,避免了局势恶化。”
(6)“十年前的那场灾难”指什么?(2分)从“灾难”的降临到过去,谈谈你的认识。(2分)
14.(20分)建立民主政治,实现法治与公平正义是近代人类社会的奋斗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两部文献都是近代重要的政治文献
图1 《权利法案》 图2 《人权宣言》
(1)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两部文献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分别是什么?(4分)两部文献反映了对民主政治的认识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促进这种认识不断深化的思想根源是什么?这一认识不断深化说明了什么?(4分)
材料二 宋教仁说:“在国会里头,占得大多数议席的党,才是有政治权威的党,所以我们此时要致力于选举运动。我们要停止一切运动,来专注于选举运动……我们要在国会里头获半数以上的议席,进而在朝,就可以组成一党的责任内阁;退而在野,也可以严密的监督政府,使它有所惮而不敢妄为,应该为的,也使它有所惮而不敢不为。”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反映出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斗争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斗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其目的是否真正实现,原因何在?(6分)
材料三 反映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组图片
(3)根据材料三中图3、图4、图5,分别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重要历史作用?(6分)
历史单科模拟练习七参考答案
1.B 2.A 3.D 4.B 5.D 6.C 7.A 8.C 9.A 10.D 11.C 12.D
13.(32分)(1)作用:玄奘西行天竺,引入佛教经典,丰富了中华文化;加强了中国与印度的友好
往来。(2分)
不同特点:①印度与中国是对等交流,相互学习;日本主要是向中国学习。
②中印交往的纽带是佛教;唐朝在制度、伦理道德、风俗、服饰等层面影响东亚国家。(8分)
(2)中国的戊戌变法效仿日本的明治维新,大量留学生前往日本学习救国图强的方法。(4分。如举其他例子,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3)日本在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伤害:①扶植伪政权进行殖民统治(汪精卫伪国民政府);
②经济上的控制与掠夺;
③文化上的奴化;
④多次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南京大屠杀等)。(4分)
(4)贡献: ①与会国家形成“求同存异”共识;
②产生团结、合作的“万隆精神”。(4分)
(5)特点: ①经济发展迅速;
②发展不平衡;
③区域集团化(或加强合作、依存、联合)。(6分)
(6)“灾难”: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2分)
认识:①发展中国家要注意维护经济安全和经济主权,以避免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带来的风险。
②面对灾难,人类要团结合作,共同应对。
③面对灾难,应勇于面对,以负责任的态度应对灾难的挑战。(2分,任答一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14.(20分)(1)《权利法案》:限制国王权力。(2分)《人权宣言》:否定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等
级制度(2分)。思想根源:启蒙思想的影响。(2分)说明:实践丰富理论,理论指导实践。(2分,其他言之成理的表述亦可相应给分。)
(2)变化:从主张暴力革命(或“武装斗争”)转变为主张和平合法的议会斗争(或“政党政治”);(2分)
主要目的:通过国会选举,重组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2分)
没有,缺乏社会基础和政治军事实力。(2分)
(3)图3:建立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团结各阶级各阶层力量,有利于巩固新生 的人民政权和建设社会主义。(2分)
图4: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促进了中国政治生活民主化进程,发扬了社会主义民主。(2分)
图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