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届高三历史上册期末联考试题
历史科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6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用2B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有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纸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75 分)
1.我国古代的农业是一种典型的精耕细作农业,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A.农具的改进 B.技术的提高
C.小农经济的发展 D.国家政策的推动
2.唐•骆宾王《讨武氏檄》:“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武则天不得人心 B.武则天代唐建周,违背历史潮流
C.武则天政敌对她进行人身攻击 D.庶族地主与士族地主的斗争
3.据分析统计,《孟子》一书中关于水利的谈话有11次,都涉及黄河洪水泛滥殃及邻国。从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解决的根本之道在于:
A.各国减少战争,专力治黄 B.各国加强协调,统一治黄
C.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 D.各自为政,加强治理
41975年12月,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云梦县发掘了12座战国至秦汉的古墓。在第11.号墓中出土了大量秦代竹简,其中一些竹简上刻着内容具体的《田律》。《田律》的颁布,证实了下列那句史料记载的正确性:
A.“(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B.《史记》:“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始。”
C.《诗经》:“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D.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亦必多,民亦如之。”
5.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是坐着的,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来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了。此后,宰相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这件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宋太祖不准宰相坐下议事 B.宰相大臣开始处于从属地位
C.宰相大臣事务繁多 D.君主专制的加强
6.唐人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但后人一直认为秘色瓷开始生产于五代,直到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十多件精美的秘色瓷,最终印证了唐代就生产秘色瓷而非五代。以上材料说明获取史料的有效途径有:
①文学记载侧面反映 ②考古发掘 ③史书记载 ④民间传说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以下现象可能出现在17世纪苏州的有:
①东城有大量精美的纺织品准备运往全国各地
②黎明在花桥有大量工匠在等待雇主
③晋商乔氏家族兴建全晋会馆 ④大量手工业者购买洋纱织布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8.墨子说:“尽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反映出在战国时期:
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B.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C.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
D.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9.下列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中已初步体现出主权在民、集体统治和任期制等民主特征
②古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是一种狭隘的民主制
③《十二铜表法》是为保护平民的利益而颁布的
④罗马帝国之所以能维持长久统治,跟罗马法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的有效调节有重要关系
A.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气势磅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它的发现,为我们研究下列哪些历史内容提供了宝贵史料:
①艺术 ②手工业
③军事 ④阶级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与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的关系是:
A.前者是对后者的否定 B.前者是对后者的肯定
C.前者是对后者的批判继承 D.两者毫无关系
12.下面是某位业余文学爱好者对法国大革命时期史实的一段描述,但这段描述里有些不符合史实的地方。下列不符合史实的是:
1789年7月14 日,是不同寻常的一天。正在“巴黎大酒吧”饮酒的布朗先生先听说①巴士底狱那边出事了,接着又听说 ②国王把国家机密出卖给了奥地利,所以 ③立宪派决定处死国王。布朗先生一听说要处死国王,便自言自语道 ④好,好,好,按照《民法典》就该这样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下图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纳斯》,充分反映了人体之美,
这种风格的绘画在当时的世界上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古希腊产生这种艺术的原因有:
① 古希腊的文化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先进的
② 古希腊的奴隶制民主政治使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③ 古希腊的奴隶制经济是世界上最发达的
④ 古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非常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②③
14.新中国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其直接目的在于:
A.贯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发展的政策
B.对少数民族实施特殊的保护
C.维护民族大团结,防止可能出现的民族压迫情况
D.满足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愿望
15.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界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有惊人的相似。你认为他们崛起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A.和平崛起 B.武力掠夺 C.制度创新 D.民主强国
16.英国和美国的代议制是资本主义世界最具代表性的政治制度,下列对其表述和评价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B.美国的代议制优于英国代议制
C.美国的政府首脑是民选的,而英国的政府首脑是世袭的
D.美国贯彻“分权制衡”原则,而英国不是
17.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从18岁登基,一直到82岁去世,见证了英国一段光荣的历史。很多史学家认为维多利亚女王在当时对资本主义的事务什么都不管,而恰恰是这位看起来什么都不管的女王,在19世纪开启了至今都让英国人津津乐道的维多利亚时代。究其原因,是因为维多利女王的做法:
A.适应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需要 B.适应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需要
C.适应了殖民掠夺的需要 D.适应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18.二战后建立国际经济体系的必要性在于:
①经济的混乱会加剧世界危机 ②贸易保护主义严重阻碍国际贸易发展
③经济的交流与合作是政治稳定的基础 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下图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示意图,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①所示的经济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彻底结束
②所示的经济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③所示的经济对中国的近代化有严重的阻碍作用
④所示的经济为近代中国社会进步提供了根本动力
⑤所示的经济对中国的近代化的作用利大于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
20.据资料表明,截止到2001年10月底,我国共批准外资商投资企业384894个,合同外资731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859亿美元,极大地解决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瓶颈。这主要得益于:
A.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B.经济全球化推动了资本流动的国际化
C.美国大量投资中国市场 D.世界银行的长期贷款
21.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法国的伏尔泰认为,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以上史实说明了:
①儒家思想总体上符合欧洲资本主义的需要
②儒家的“大一统”思想符合德意志国家统一的需要
③中国的考试制度有利于法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等级制
④儒家的“民贵君轻”思想对欧洲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君主制有重要指导意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22.为人民政协《共同纲领》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的是: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23.20世纪50年代,著名的话剧《茶馆》和《等待戈多》在中国和西文的上演均引起轰动,它们的共同之处是:
A.属于浪漫主义的文学作品 B.描写了社会历史演变
C.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D.反映了当代人的精神创伤
24.史学界将“日心学”的提出称为“天文学革命”。“革命”的本质含义是:
A.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B.提倡唯物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
C.动摇了封建神学的基础 D.使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25.《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记载:“梳一东洋头,披一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以下不属于民国时期婚姻习俗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A.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B.近代教育的发展
C.近代西文思想的传播 D.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的进步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5 分)
(本大题共7小题.其中第31、32题是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其中的一题,如两题都做,以31题为准)
26.(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下一组材料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君”、“臣”关系的言论汇编: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伪《古文尚书·五子之歌》)“民为君之本。”
----《谷梁传·桓公十四年》
“以百姓心为心。”(《老子》第四十九章)“君之爱民,当如心之爱身也。”
----清唐甄《潜书·明鉴》
“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无危者也。”(《荀子·衰公》)“民乏财用,不亡何待?”
----《国语·楚语上》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孟子·梁惠王下》
(执政者须)“言必信,行必果。”(《荀子》)“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材料二:(唐太宗对大臣说)“……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怨,民怨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朕常以此思之,帮不敢纵欲也。”
----《资治通鉴》卷一九八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悠久历史传统中的哪一理念?(2分)从材料一中概括出该理念的具体内容。(不得摘抄原文)(5分)
(2)材料二中唐太宗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2分)
(3)你从两则材料可得出什么启示?(4分)
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伏尔泰去世后,他的棺木上刻了这样一行字:“他拓展了人类精神,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
材料二:卢梭的棺木中伸出的一只手,握着一支火焰浓烈的火把。这支火把很快就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
材料三: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可以说启蒙思想促使知识和天赋人权的传播,因此使人民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宗教生活。
——摘自《大国崛起》
回答:
(1)你是否同意材料一中对伏尔泰的评价?说明你的理由。(3分)
(2)材料二为什么说“这支火把很快就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3分)
(3)根据材料三的观点,结合史实简要概括启蒙思想是如何在中国传播并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的。(6分)
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原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循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戴胄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初年,皇帝的一道意旨中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尚书省填写“奉行”后,具体交给哪些部门去执行?(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5分)
(3)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这些特点对国家的政治文明的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3分)
29.(14分)近代以来,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根据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科技发明到产品投入市场所用平均时间
| 1885--1919年 | 1920—1944年 | 1945—1964年 |
从科技发明到生产技术成熟 | 30年 | 16年 | 9年 |
从生产技术成熟到产品投入市场 | 8年 | 7年 | 5年 |
材料二:某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时间 | 1929—1947年 | 1948—1973年 | 1974—80年代中期 |
贡献率 | 31% | 33% | 40% |
材料三:美国劳动力构成变化
材料四:中国产业结构变化
|


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哪些特点?(2分)
(2)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技革命怎样推动世界市场的发展?(4分)
(3)材料三反映了二战后美国劳动力构成发生了哪些变化?(1分)试从“产业结构变化引起劳动力构成变化”的角度,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是怎样推动上述变化的?(3分)
(4)材料四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产业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30.(15分)进入21世纪后,人类文明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当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与机遇。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怎样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如何让人类文明生生不息地传承,如何创造新的文明,值得当代每一个青年进行深思并身体力行。以下是一次以“18世纪以来文明的对话”为主题的模拟展览,邀请你参与筹备与宣传。
(1)展览一:18世纪中西文明的对照
下表是展览中体现18世纪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两部著作,请参考已填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的填空。(3分)
![]()
| 清朝《红楼梦》 | 法国《百科全书》 | ||||
时代特征 |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封建礼教成为人们的思想禁锢,封建统治日益腐败和衰落;反封建的具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的出现。 | ① | ||||
内容特点 | ② | 反映了当时的一切科学成就,宣扬科学和理性。 | ||||
评价 | ③ | 18世纪欧洲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
(2)展览二:西方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
以下是展览的文字节选:1840年后中华文明面临新旧嬗变。中国人为救亡图存,吸收西方成果,先后提出各种思想主张。如:①“师夷长技以制夷”;②“中体西用”;③“君主立宪”;④“民主共和”;⑤“民主科学”。
作为解说员,请你向参观者简要说明其中两个思想主张的积极作用和实质。(如选择三个以上作答,以前两个为准)(4分)
(3)展览三:20世纪的战争和人类文明
以下是展览的主要文字: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国民党发布《国共合作宣言》,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表达了共同抵抗法西斯的决心,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同人类文明的凶残敌人进行的一场殊死搏斗”(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结合胡锦涛的讲话,请你向参观者介绍以上两个文献留给我们的历史经验。(2分)
(4)展览四:二战后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大了对经济的干预,在一些重要经济领域实行不同程度的国有化,重视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的发展,并扩大政府开支、政府采购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1992年南巡谈话)
当今世界,不同文化间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冲突和矛盾,而上述材料却向我们展现了一条人类文明共同发展的新思路,你认为这种新思路是什么?(2分)
(5)展览四: 当代文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以下是展览的结束语:联合国千年报告指出,建设一个更安全、更公平的21世纪,需要每个国家和每个人的努力。
根据结束语和所学知识,结合当前世界局势,列举两个威胁当代人类文明的世界性问题,并简要说出你的解决方法。(4分)
【注意:第31、32题为选作题,你只能选作一题!】
31.(9分)大约在公元前6-4世纪,雅典的梭伦、克里斯提尼和伯里克利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而这时,中国历史正处于春秋战国时期,也兴起了一个改革变法的高潮。试以雅典梭伦改革和中国商鞅变法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棱伦和商鞅都把政治改革作为重要内容,他们是如何改革政治的? (3分)
(2)他们的政治改革对两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2分)
(3)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试从这两次改革论证以上观点的正确性(4分)。
32.(9分)20世纪初,在东方出现以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建立主权国家为目的的民族民主运动,史称“亚洲的觉醒”。孙中山、甘地、凯末尔是这一过程中的代表人物。
请回答:
(1)甘地领导的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最突出特点是什么?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有哪些?(3分)
(2)凯末尔采取的哪些措施使土耳其迈向文明社会?(3分)
(3)三位先驱为什么都被他们的国家尊称为“国父”?(3分)
2008届高三期末联考
历史科答卷
成绩:
注意事项:1、本答卷为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题区。考生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答题,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

历史科参考答案
答案:
题目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A | D | C | B | D | A | C | D | C | D |
题目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C | C | C | D | C | A | A | B | B | B |
题目 | 21 | 22 | 23 | 24 | 25 | |||||
答案 | C | A | C | C | D |
非选择题:
26.(13分)
(1)理念:民本思想(或以民为本)。(2分)
内容:民众是立国之本的“重民”思想;关心民众劳苦的“爱民”思想;不过度掠夺人民的“养民”思想;根据民意任用贤人的“从民”思想;取信于民的“信民”思想。(意思相近可适当给分)(5分)
(2)为君上者不可好大喜功,加重百姓负担,以至亡国。(2分)
(3)统治者要以民为本;要诚信为本;人民安定了社会才会安定。(4分,答对两点则给4分)
27.(12分)
(1)同意。(1分)因为伏尔泰猛烈地抨击天主教和君主专制,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有利于破除人们对天主教会和封建统治的迷信,使人的权利得到进一步尊重。(2分)
(2)卢梭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人物,反对封建专制,追求民主、平等和自由。他提出“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号召人民推翻违反民意和人权的封建统治,为法国大革命做了思想总动员,也激励着世界人民进行推翻专制统治,争取民主的斗争。(3分)
(3)19世纪后半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民权、议会和君主立宪,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大力提倡民主共和思想,并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国初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大力宣扬民主、科学,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6分)
28.(12分)
(1)包含了中书省、门下省大臣和皇帝的意见(3分)。交给六部中相关部门去执行(1分)
(2)唐代初年君主的权力受到大臣和法律的制约。(2分)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特点: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监督和牵制,保证了君权独尊;君主专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的制约。(3分)
(3)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相互监督和牵制,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权;有利于保证政治清明,减少政治腐败。(3分)
29.(14分)
(1)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科技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加大。(2分)
(2)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他们以全球为市场进行扩张,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贸易进一步扩大,世界市场最终形成。(4分)
(3)变化:非体力劳动者超过体力劳动者。(1分)
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以体力劳动为主的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就业人数急剧减少,以非体力劳动者为主的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据第一位。(3分)
(4)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基本稳定,第三产业持续增加。(2分)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2分)
30.(15分)
(1)(3分,言之成理皆可给分)
![]() | 清朝《红楼梦》 | 法国《百科全书》 | ||||
时代特征 |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封建礼教成为人们的思想禁锢,封建统治日益腐败和衰落;反封建的具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的出现和影响。 | 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壮大,要求反对封建专制;启蒙运动兴起、发展;欧洲近代科学兴起和发展。 | ||||
内容特点 | ②批判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提示了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必然。 | 反映了当时的一切科学成就,宣扬科学和理性。 | ||||
评价 | ③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 汇集了欧洲最优秀的科研成果,进一步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
(2)(4分,任选两个回答)
思想主张 | 积极作用 | 实质 |
① | 开启国人视野,启迪人们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道路。 | 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御敌强国。 |
② | 批判了顽固派,解放了思想;促进洋务运动的开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 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基础上,利用西方先进科技自强求富。 |
③ | 从器物之学发展到制度之学,起到思想启蒙作用;掀起维新变法运动。 | 通过改良的方法,在中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 |
④ | 推动了辛亥革命到来,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 |
⑤ |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思想解放;推动科学文化发展。 | 在思想领域内彻底批判封建思想,追求资产阶级民主。 |
(3)历史经验:意识形态不同的政治力量和国家可以团结合作,共同保卫和发展人类文明。(2分)
(4)新思路:不同的文化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和融合,取长补短,共同发展。(2分)
(5)(4分,言之有理,皆可得分)
如:恐怖主义;生态环境问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31. (9分)
(1)棱伦改革:按财产的多少将雅典公民分为四等,用财产资格来决定政治权利,而不取决于他的出身。(1分)
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推行县制。(2分)
(2)棱伦改革为雅典民主化开辟了道路;商鞅变法为中国封建中央集权制的确立打下了基础。(2分)
(3)棱伦改革为平民参与政治创造了条件,推动了雅典民主化的发展,为雅典创造高度辉煌的文化提供了政治保证。商鞅变法使秦国废除了旧制,确立了新兴地主的统治,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并为国家的统一打下了基础。(4分)
32.(9分)
(1)特点:非暴力不合作。(1分)
原因:印度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英国殖民统治力量强大。(2分)
(2)建立共和国,进行民主改革,实行政教分离,建立法制社会,发展经济,建立各类学校,废除陈规陋习。(3分)
(3)他们鞠躬尽瘁的奋斗历程,为建立独立民主的国家而奋斗的业绩,为民族和人民而献身的精神,使他们成为本国民族的象征。(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