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联合测试(六)
第Ⅰ卷(选择题 共9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9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所体现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①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②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③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④有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造成“商君虽死,秦法未败”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A.变法满足了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
B.变法顺应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潮流
C.变法迎合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必然趋势
D.变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3、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灿烂辉煌,下列科技著作与称谓不符的是
A.《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B.《本草纲目》——东方医药巨典
C.《九章算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理论数学著作
D.《梦溪笔谈》——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4、开始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的是
A.编户制度 B.租庸调制 C.两税法 D.摊丁人亩
5、王安石变法中理财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中期的危机。下列关于募役法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打击了官僚贵族特权 B.缓和了阶级矛盾
C.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D.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
6、清康熙帝所作挽联“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郑和 B.戚继光 C.郑成功 D.卫温
7、中国水利技术西传,欧洲的水利方法传入中国,分别是在
A.秦朝、元朝 B.唐朝、清朝
C.汉朝、明朝 D.唐朝、清朝
8、近代时期,沿海地区是列强侵略重点。下列通商口岸开放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 宁波、淡水、天津、杭州 B. 宁波、杭州、淡水、天津
C. 杭州、宁波、淡水、天津 D. 宁波、天津、淡水、杭州
9、洪秀全主张“天下人”平分“天下田”,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二者的相似点是
A.反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C.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 D.土地国有和绝对平分土地
10、“先生”“同志”这些称呼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普遍采用是在
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辛亥革命后
11、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这是因为
①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批判 ②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思想 ③传播了社会主义思想 ④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⑤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12、北洋军阀的统治在主观上说是中国近代化的倒退,但从客观上讲也是中国近代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下列事件能体现后一观点的是
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 ②袁世凯尊孔复古
③新文化运动兴起 ④中国共产党成立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根据国内外时局的变化,调整政策的着眼点是:
A、开创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
B、由国内革命战争转向民族革命战争
C、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D、解决反封建的根本问题即农民的土地问题
14、蒋介石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与此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C.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D.北平和谈
15、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属于积极抢抓机遇取得光辉业绩的典型。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指出:“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部分地方的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下列活动符合上述方针的是
①解放石家庄 ②千里跃进大别山 ③收复延安 ④三大战役的胜利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6、20世纪50年代我国推动国家民主制度建设的主要举措是
A.在工矿企业实行民主改革 B.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发动群众参加共产党的整风运 D.成立全国政
17、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出现这种发展情况的原因有
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②一化三改造的进行
③一五计划的指导作用 ④苏联的帮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开始建立工人阶级对资本家的监督主要是通过
A、五反运动 B、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C、合理调整工商业 D、企业公私合营
19、1956年农业合作化的基本完成
A.使农民无偿获得土地
B.基本结束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C.使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根本变化
D.使农民真正翻身做了主人
20、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钢铁、汽车、飞机等重要项目的完成标志着
A.社会主义工业基础的初步奠定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取得成效
C.过渡时期总路线任务的提前完成
D.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21、1962年七千人大会的主要历史作用是
A.动员了全党为战胜困难而团结奋斗 B.肃清了“左”倾错误的危害
C.确定了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 D.纠正了“反右倾”斗争的错误
22、关于建国初期土改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都是解决农民的土地所有权问题
B.都只解决农民的生产经营权和分配自主权问题
C.前者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后者使农民获得生产经营权和分配自主权
D.前者解决生产经营方式问题,后者解决分配方式问题
23、中共“十四大”相对“十三大”的一个重大突破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D、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24、1978年以来,我国改革开放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是
A.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经济建设坚持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
25、右图反映的事件是哪个国家或地区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
A.英国
B.法国
C.拉丁美洲
D.英属北美殖民地
26、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出现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 B、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
C、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发展 D、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矛盾尖锐
27、在美国发展史上,多位总统为其独立和强大作出过贡献,下列所述错误的一项是
A.华盛顿第一届政府颁布了1787年宪法
B.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威尔逊总统提出“十四点原则”,企图攫取世界领导权
D.罗斯福总统以新政来克服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
28、导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苏德战争的爆发 B.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C.反法西斯势力大大增强 D.世界各国与法西斯国家矛盾激化
29、西欧建立欧洲共同体的主要目的是
A.建立军事强大、政治稳定的欧洲 B.联合起来与美苏争霸
C.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 D.抵制英国势力均衡政策
30、1984年,印度博帕尔惨案主要反映了
A.殖民者镇压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B.发达国家掠夺第三世界国家财富
C.发达国家给第三世界国家带来环境污染 D. 印度内部宗教矛盾尖锐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材料解析题 :本大题共2小题,第31小题15分,第32小题18分,共33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1、阅读下图:
图一:为中国古代某个朝代的刀刻诏书版文,版文内容为: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
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状、绾均为人名),法度量则不一,
歉疑者,皆明一之。
图二:为我国某一朝代的衡器和货币。
请回答:
(1)请根据以上图片信息判断所在朝代,并说出判断的依据(至少列举三条)(6分)
(2)图一版文内容反映的政治制度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形成的? (6分)
(3)这一政治制度确立后,和地方分权势力 的斗争长期延续。概括指出从西汉到北
宋为解决地方分权的问题采取了哪 些主要措施? (3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 | 创办人 | 企业名称 |
上海 | 方举赞 | 发昌机器厂 |
广东南海 | 陈启沅 | 继昌隆缫丝厂 |
天津 | 朱其昂 | 贻来牟机器磨坊 |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材料三:民国初年长江三角洲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
请回答:
(1)材料一民族企业与明朝“机房”相比,最大的进步是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的中国民族企业发展两次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分别有哪些?(8分)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最快的两个工业部门和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4分)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长三角地区城市经济出现了中外合资等新的经济形式,
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3小题12分,第34小题15分,共27分。
33、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与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艰难的探索。
回答:
(1) 指出A、B两组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2分)
(2)促使C组人物由向西方学习转变为向苏俄学习的因素有哪些?(4分)
(3)D组人物在走自己路的过程中分别有什么突出贡献?(4分)
4)上述先进中国人的探索历程给后人哪些启迪?(2分)
34、结合史实说明,科技进步的成果对打破世界相对隔绝状态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的作用。(10分)指出新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分析新科技革命成果是如何推进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浪潮的。(5分)
高三历史联合测试(六)答案
一、选择题:
1—5CBCCD 6—10 CCAAD 11—15AABBB
16—20BAACA 21—25ACDAB 26—30 CADCC
二、解析题 :
31、(1)朝代:秦朝。依据:①图片上文字为小篆。②图中圆形方孔半两钱。③诏书版文内容有皇帝制度 和丞相制度的设立。 (6分)
(2)背景:①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在改革的过程中加强君主的权力。②宗法分封制维系的权力格局逐渐解体了。③土地私有制代替了井田制:④商鞅变法秦国逐渐强大:⑤韩非的法家思想成为秦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⑥秦王赢政结束割据,完成了统一,并继承了商鞅变法的成果和实践了韩非的理论。(只要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 (6分)
(3)主要措施:①打击诸侯王势力。②削弱武将军权。③分割地方官权力。(3分)
32、(1)使用机器生产。 (2分)
(2)第一次高潮:甲午战争后,自然经济进一步破坏;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4分)
第二次高潮:辛亥革命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些障碍;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推动;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实业救国”成为社会思潮。 (答出1点给1分,共4分)
(3)纺织业和面粉业。 (2分)
张謇、荣宗敬和荣德生(或荣氏兄弟)。 (2分)
(4)原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 (4分,意思相近,酌情给分)
三、问答题:
33、(1)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资产阶级思想(或资产阶级政治学说);(2分)
(2)西方之路走不通;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推动。(4分)(言之有理即可)
(3)毛泽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邓小平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4分)
(4)以天下为己任;不屈不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事求是。(2分)(言之有理即可)
34、15世纪末16世纪初,罗盘针传人、航海术进步、地圆学说被广泛接受 (2分)。为新航路开辟创造了条件,从而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1分)
19世纪中期,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列强加紧向全球扩张(2分);火车和轮船的发明有利于西方商品的大量输出(1分),东西方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分)
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内燃机创制和使用,远洋轮船、飞机等使用,无线电报、电话等发明,(答出1点给1分,共2分),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阶段过渡,加紧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分)
20世40、50年代开始了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答出1点给1分,共2分),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1分),使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加深(1分),经济全球化在90年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