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08年湛江市普通高考模拟考试历史卷
历 史 2008.5
本试卷共7页,3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l20分钟。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2005年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比例为106.3比100。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这种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有①宗法制②小农经济 ③科举制 ④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秦朝郡县制是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主要是由于:
A.郡县官吏必须由上一级任命并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完全由皇帝和中央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3.唐代负责政务的六个重要行政单位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合称“六部”,素在“富、贵、威、武、贫、贱”之说,按战国以来的四民原则,你认为哪一部门会有“贱”之称?
A.户部 B.礼部 C.工部 D.刑部
4.从《宋史》中出现的以下人物名字,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焦守节(卷 261)、李克让(卷270)、陈从信(卷277)、赵安仁(卷287)、钱端礼(卷385)、张忠恕(卷 409)。
A.佛学 B.法学 C.道学 D.理学
5.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新现象。如果你生活在康熙年间,可能经历的事件有
A.广东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B.四川人发明的馒头缓解了人口众多的压力
C.政府在北京设“公行”统一管理对外贸易事务
D.江南机户请求朝廷废除“织机不得逾百张”的限制
6.1882年商人何昆山在广州开办自来水公司,地方绅士以“有伤风水”为由极力阻扰,何昆山只好作罢。此事说明
A.开办企业必须符合民间风俗 B.民族工业产生的条件还不成熟
C.洋务企业惧怕民族工业与之争利 D.封建束缚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7.“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该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B.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C.从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受到启发 D.以儒学作为变法的指导思想
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条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是:
A.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人民在政治上翻身成为国家主人
C.确定了民主共和的基本原则 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9.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辞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A.思想观念 B.军事技术 C.经济组织 D.教育制度
10.曹汝霖在回忆录中写到这么一件事情,“宴到中间,承宣宫人告,吴总监来电话,天安门外有学生干余人,手执白旗,标语为和会失败,攻击曹总长诸位,请诸位暂留公府,不要出府回家,因学生将要游行。其实巴黎和会,我国代表不签字的消息已传到北京,我听了即向总统说,这次和会,来电话报告很少,不知公府方面有无电话,今学生既咎于我,总是我不负众望,请总统既行罢免。”作者回忆的这件事情是指
A.1895年的公车上书 B.1919年的五四运动
C.1925年的五卅运动 D.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
11.从图中信息看,新中国建立后,旨在变革土地所有制的措施是
12.历史学习方法多样,其中分析图表的能力在具体运用中很重要。仔细分析下列1962年我国国民经济状况表,这实际说明
指标 | 农业 | 工业 | ||||
总产值 | 粮 | 棉 | 总产值 | 钢 | 铁 | |
原计划 | 比上年增长8.5% | 3216亿斤 | 2200万担 | 比上年增长5.7% | 670万吨 | 2亿吨 |
实际完成 | 比上年增长11.6% | 3400亿斤 | 2400万担 | 比上年增长8.5% | 720万吨 | 2.17亿吨 |
A. 国民经济有较大幅度增长 B. 困难局面得到遏制,国民经济开始回升
C. 工农业生产平衡发展 D. 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完成
13.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做法符合
A.市场经济一定要取代计划经济 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C.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不能并存 D.计划经济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14.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①中国维和部队在黎巴嫩 ②参加朝核六方会谈
③上海合作组织联合反恐演习 ④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④
15.马克思曾经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
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也去制造这些机器了。”这说明:
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B.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D.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16.某中学组织历史知识竞赛,主持人问:下列哪些成员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的?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应该是:
①英国下院议员 ②美国众议院议员 ③英国内阁成员 ④法国参议院议员
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
17.有学者指出:现在《美国遗产词典》将“科学”定义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鉴定、描述、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从本质上来说,这就是伽利略的方法。对该学者这种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A.我们今天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仍然超越不了伽利略
B.伽利略的贡献在于开创了现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C.自从有了伽利略,人类才开始进行科学研究
D.伽利略已经给”科学”下了精确的定义
18.“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敬仰。它的英烈们已永远铭记在工人阶级的伟大心坎里。”这说明巴黎公社
A.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世界政治历史舞台
B.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C.是在历史条件成熟的形势下进行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经验
19. 1936年在柏林奥运会上,美国一黑人运动员夺取了三枚金牌,使当时观看比赛的希特勒十分恼火。希特勒恼火的原因是
A.该黑人运动员不是德国人
B.该黑人运动员夺冠驳斥了纳粹种族的“优越论”
C.该黑人运动员不是纳粹党人
D.该黑人运动员夺冠证明了内存种族“优越论”
20.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实施“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互相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21.“我们希望民主战胜独裁,希望核武器不落入危险人物手中,但是我们不像
1947年那样感到明显的安全威胁。”引自美国某报。其中“感到明显的安全威胁”
指
A.二战后,美苏由合作转为对抗 B.日本的崛起
C.欧共体的建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22.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
且具存活能力的其它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
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
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
A.英国光荣革命成功时 B.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时
C.世界两极格局确立时 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时
23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的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演变。这种变化
A.表明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
B.表明国际关系的内容多样化
C.体现了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各国利益趋同化
D.反映出各主权国家因利益和力量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
24.“当美国人用1万美元买下庞地克牌汽车时,3000美元是给韩国装配工人
的,1750美元付给日本制造零件厂商,700美元给德国设计师,400美元付给广
告商……”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美国的汽车生产离不开其它发达国家
B.当今世界经济呈现一体化、全球化的特征
C.韩国工人的工资比较高
D.美国汽车行业的利润在下降
25.“从19世纪3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冲突被另一个
问题所取代,即对艺术的社会价值的疑问。人们想‘如实’地表现这个世界,这
种考虑在一些作品中有所反映……”下列作品中能够反映材料中所说的“这种考
虑”的是
A.《唐璜》 B.《巴黎圣母院》
C.《人间喜剧》 D.《第二十二条军规》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满分75分。26题12分;27题13分;28题12分;29题15分;30题14分;第31、32题是选做题,9分,考生只能选做其中的一题。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土广树艺而昧于织,南土精织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而鬻于南,布则方舟而鬻于北。
——《元明事类钞<木棉谱>》
材料二: 唐宋以来,上下通行之货,一皆以钱而已,未尝用银。……(金)哀宗正大间,但以银市易,此今日上下用银之始。今民间输官之物皆用银,而犹谓之钱粮,盖承宋代之名,当时上下皆用钱也。
——《日知录》
材料三: 成化(明宪宗年号)末年,……(毅庵祖)罢酤酒业,购机一张,织诸色币(各种粗布和丝织物),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当五之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商贾所货者,常满户外,尚不能应。自是家业大饶。后四世祖继业,各富至数万金。
——《松窗梦语·异闻纪》
材料四: 开机之家谓之帐房,机户领织谓之代料,织成送缎,主人校其良木苦(hu,不结实)谓之雠货(验货)。其织也,必先之以染经,经以湖丝为之。经既染,分散络工。络工,贫女也,日络三四窠,得钱易米,可供一日食,于佣力之中寓恤贫之意焉。
——陈作霖《风麓小志·记机业第七》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将材料中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概括、提炼,并逐条列出。(10分)
(2)上述社会经济现象反映了什么时代特点?(2分)
27.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纯依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力。
——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二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 马克思
材料三 诸欧治定功成,其新政新法新学新器,绝出千古,横被全球。
——康有为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阅读材料一,指出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当时的政府(明清)采取
的是何种政策?(1分)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阅读材料二,指出清帝国“安于现状,隔绝于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1
分)其原因何在?(4分)
(3)阅读材料三,概述当清王朝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时,西欧诸国的发展概况(3分)
28.(13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是凝聚中华民族的重要思想基础。“十七大”代表、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张文显说:“回顾历史,无论面对多少困难挫折、 艰难险阻,中华民族始终高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火炬,生生不息,奋发进取。今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中的青年学生而没置的,试概括五四精神。(3分)
(2)为弘扬长征精神,前段时间某单位举行了“重走长征路”等活动。你认为举行这些活动的原闲是什么?(3分)
(3)下列图片反映的是关系中华民族命运的两个历史事件。图一中的新闻标题是: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发动对蒋兵谏;图二中毛泽东与蒋介石会面的主要目的是共商国内和平问题。在上述事件中,国共双方就抗日和国内和平两个问题达成了一致。“一致”达成后的落实情况分别怎样?(4分)其落实性对中华民族各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3分)
图一 图二
29.(16分)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70—80年代,广州民族资产阶级创办了一些仿制西方轻工业产品的企业,如火柴厂、罐头厂、牙膏厂等。清光绪三十一年(1907年),广州最早引进外国彩印设备,开发彩色印刷;清光绪三十三年,广州出现了第一家全程加工内衣的华兴织造总公司;民国四年,全国最早的橡胶制品生产企业广东兄弟创制树胶公司在广州开设;陈济棠主粤时期建设的西村水泥厂、电解化工厂、硫酸厂、广东纺织厂、广东饮料厂、市头糖厂以及广东造纸厂等一批引进国外近代先进技术的工厂先后建成,这些工厂开发的产品和引进的技术装备,带动了广州工业的发展,使广州工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广州市志》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广州工业科研队伍得到不断的充实加强。据1985年科技普查资料显示,全市县级以上政府部门所属工业科研机构共有42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8189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3123人.此外,广州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从事技术开发的人员有3218人,占技术人员总数的17.5%;大中型企业办的技术开发专门机构有50个。科研人员1255人,显示出广州工业技术开发队伍有一定基础。广州工业依据自身特点、条件和市场需求,加强对外技术交流,积极引进消化国外先进科技,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开发,全市共开发新产品、新工艺超过6000项,其中获得各级奖励的达1999项。
——《广州市志》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列举近代前期广州工业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阶段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9分)
(21)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比较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广州工业发展特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7分)
30.(12分)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11月15日和1950年1月8日,周恩来外长两次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和联大主席罗慕洛,声明“驱蒋纳我”的立场,中国开始了争取恢复联合国代表权的斗争。
材料二:在1951年11月的第六届联大上,美国借口“中国侵略朝鲜”提出“延期讨论”中国合法席位的提案。在以后的几届联大期间,美国一直以此为借口阻挠中国代表权问题的解决。
表1:“延期讨论”提案的表决情况
(“延期讨论”提案只需要简单多数即可通过)
会议 | 赞成 | 反对 | 弃权 | 缺席 | 总票数 | 赞成百分比 |
1951年六届 | 37 | 11 | 4 | 8 | 60 | 61 |
1952年 | 42 | 7 | 11 | 0 | 60 | 70 |
1954年 | 44 | 10 | 2 | 4 | 60 | 73 |
1956年 | 47 | 24 | 8 | 0 | 79 | 60 |
1957年 | 48 | 27 | 7 | 0 | 82 | 59 |
1960年 | 42 | 34 | 22 | 1 | 99 | 42 |
材料三:表2:1961—1971年“驱蒋纳我”提案的表决情况
会议 | 通过 | 反对 | 弃权 |
1961年十六届 | 38 | 48 | 30 |
1964年 | 40 | 57 | 13 |
1965年 | 47 | 47 | 20 |
1968年 | 44 | 58 | 23 |
1970年 | 51 | 49 | 25 |
1971年 | 76 | 35 | 17 |
材料四:中国恢复在联大的合法席位后,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表明新中国成立时提出了什么政治要求?为什么没有实现?(3分)
(1)材料二表l中反映出从哪一年起美国的支持率开始下降?分析下降的原因。(3分)
(3)材料三表2中1971年的表决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4分)
(4)材料四中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认为是“历史的转折”,应如何理解?(2分)
选做题:以下是二道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其中一题
31.(9分)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九年(即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休耕轮作)所授之田,率倍之(男夫80亩,妇人40亩,亦称倍田),三易之田,再倍之(三易之田:耕种一年,休耕两年的贫瘠土地。再倍之:男夫120亩,妇人60亩),以供耕作……十年,给事中李冲上言:“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材料二: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楚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的哪些改革措施?这些措施实行的前提条件是什么?(3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实现民“殷富”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商鞅变法内容的相似之处。(2分)
32. (9分)观察下面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华盛顿像 孙中山像 甘地像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人们往往把孙中山比作中国的华盛顿,试概括二者历史活动的相似之处。(4分)
(2)如果你准备写一篇有关三位“国父”的研究性学习材料,可以参考的资料主要有哪些类型?(任意举出两种即可)(2分)
(3)作为青年学生,三位“国父”的人生经历对你的成长有哪些重要启迪?(3分)
历史试题A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75分。
题目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答案 | A | D | C | D | D | D | B | A | A | B | C | B | D |
题目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答案 | D | B | D | B | D | B | D | A | D | D | B | C |
|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满分75分。26题12分;27题13分;28题12分;29题15分;30题14分;第31、32题是选做题,9分,考生只能选做其中的一题。
26. (12分) (1)南北分工日益明显;商业发展;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出现了手工工场;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商人控制手工工场。(学生答出5个要点即可,每个2分)
(2)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封建社会衰落。(2分)
27. (13分)(1)a重农抑商(重本抑末)政策;(1分)b强化了农耕自然经济形态;
阻碍了手工业生产的再扩大,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极大地压制了新生产
关系的变革(4分)
(2)a闭关锁国,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1分)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封闭性;盲目自大;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积聚力量抗清(4分)
(3)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完成向近代工业国家的转变,在世界范围内疯狂的扩
张,掠夺金钱,开辟市场,建立殖民统治。(3分)
28. (13分) (1)民主、科学、爱国、追求真理、勇于解放思想等精神。(3分)
(2)因为今天需要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只要答案有肯定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的意思都可以给分,3分)
(3)落实情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建立,国共联合抗日(或全民族抗战局面逐步形成,国共联合抗日);蒋介石撕毁协定,并发动了内战。(4分)
影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或全民族抗战)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内战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3分)
29. (16分) (1)第一阶段:19世纪70--80年代,广州创办了一批近代轻工企业。原因:外国的经济侵略导致广州地区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条件。(3分)
第二阶段:清朝末期,广州引进先进技术又创办了一系列的近代工业。原因:外国资本的输出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清末新政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3分)
第三阶段:民国初年广州出现兴办企业的高潮。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辛亥革命打击了封建势力。(3分)
(2)相同点:都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科技,加强对外技术交流。 (2分)
不同点:材料一以轻工业为主;广州工业在全国占重 要地位。(2分)材料二有自主的工业技术开发队伍;大中型企业得到发展;重视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开发。(3分)
30. (12分) (1)提出驱逐国民党集团,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代表团的要求(2分)。以美国为首的一系列国家以未承认新中国为理由,拒绝讨论中国的提案(1分)。
(2)从1956年开始下降(1分)。
原因: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理解和支持;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社会主义阵营对中国斗争的支持(2分)。 、
(3)1971年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了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并驱逐台湾国民党集团代表(2分)。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广大主持正义的国家支持(2分)。
(4)中国取得的胜利,表明中国的外交活动打破了美国的阻挠,联合国中第三世界国家力量加强;美国自二战以来称霸世界的地位受到动摇。(2分)
31. (9分) (1)推行均田制和租调制(2分);国家控制大量的土地。(1分)
(2)废井田,开阡陌(或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4分)
(3)都移风易俗:都确立了新的土地制度。(2分)
32. (9分)(1)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制订资产阶级宪法;维护民主共和制度。(任意答出4点即给4分)
(2)个人传记、相关专著、历史遗迹、历史文物等。(答对2点,即给2分)
(3)不计个人名利,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争取民族独立的爱国主义精神;追求“民主”、 “自由”的人文情怀;不贪恋权位等优秀品质。(任意答出3点即给3分)
历史历史答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答案 |
|
|
|
|
|
|
|
|
|
|
|
|
|
题号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答案 |
|
|
|
|
|
|
|
|
|
|
|
|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5分)
26、(12分)(1)
(10分)
(2)
(2分)
27、(13分):(1)
(5分)
(2)
(5分)
(3)
(3分)
28、(13分)(1)
(3分)
(2)
(3分)
(3)
(7分)
29、(16分)(1)
(9分)
(2)
(7分)
30、(12分)(1)
(3分)
(2)
(3分)
(3)
(4分)
(4)
(2分)
31\32、(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