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测试
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满分75分。
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答案 | |||||||||||||
题号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
答案 |
1.儒家经典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设计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练,在此程序下,从个人到“家”、再到“天下”的一种层次扩展的关系,实质上体现了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2.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从中可知,我国古代大规模兴修水利应始于
A.夏商时期 B.战国、秦汉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3.民俗传承历史,就论证中秋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而言,下列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应当是
A.神话传说 B.考古挖掘 C.政府声明 D.古籍记载
4.国内某重点大学的校训取自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的“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该思想家应该是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5.明清时期,像年画、剪纸画等大量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东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更具生活上的实用性,这主要是因为
A.白话文开始兴起 B.理学兴盛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6.某地市历史教研网站设计了一个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及物质变化的网页链接,其中包括服饰、社会习俗、饮食居住、礼仪、大众传媒、交通通讯,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
A.流行语言 B.基因工程 C.菜篮子工程 D.安居工程
7.在谈到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时,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洋务派同改革派的真正差异不过在于:前者只布新而不除旧,后者布新同时除旧。”能支撑此观点的是
A.发展近代工业 B.创办新式学校 C.实行民主政治 D.编练新式军队
8.有学者认为: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而亡于孙文。原因之一是如图的三把利剑,三剑一击,清王朝就玩完了。其史论、史观和史料反映出 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②英雄创造历史 ③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合流 ④领导阶级的先进与否,是革命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9.“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被用作电视剧《大刀》的主题曲,该剧以艺术的形式反映了中国军队从1933年的长城抗战到1937年的卢沟桥抵抗,这支军队应属于
A.国民革命军 B.八路军 C.中国工农红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
10.诗言志,史铸诗。诗人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下列诗句,以“一唱雄鸡天下白”(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原点,按由近及远排列正确的是 ①“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A. ④①②③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③②①④
11.电影《秋菊打官司》中叙述:女主人公秋菊不愿接受乡里的调解,在把自家产出的红辣椒满车地运到集市上去卖,得到足够盘缠后,一直往县里、市里申诉,最后,打人的村长败诉,秋菊嬴了官司。秋菊打官司能够成行和能够打嬴官司,说明该故事反应的历史时期大致处于
A.20世纪50年代初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初期 D.20世纪80年代中期
12.2007年,在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给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贺电中说:“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这里的“伟大创举”是指
A.率先获得解放 B.率先进行土地改革
C.率先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D.率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3.之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是因为这次会议
A.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B.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 D.全面启动政治体制改革
14.能反映中国已然进入改革开放时期的一组事物或现象的是
A.两单一星、“三下乡”活动、义务教育、股票
B.上山下乡、扫盲教育、“双百”方针、互联网
C.科教兴国、城镇化、载人航天、流行服饰
D.股份制企业、样板戏、装修热、“教育大革命”
15.“月黑雁飞高,林彪夜遁逃。无需轻骑逐,大火自焚烧。”是时任新中国外交部长乔冠华对“九·一三”事件的讽刺。 “九·一三”事件客观上宣告“文革”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破产,与“文革”时期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混乱状况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外交成就捷报频传。下列词语符合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是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一线连片”
B.“扫庐请客”、“安贫乐交”、“柳暗花明”
C.“左右开弓”、“韬光养晦”、“和而不同”
D.“化敌为友”、“跨洋握手”、“三分天下”
16.古代希腊城邦的民主政治
A.是大河文明的结果 B.更多地体现了平民的政治权力
C.是近代政党政治的滥觞 D.集体管理、依法行政
17.哥伦布始终相信地球是圆的并百折不挠开辟新航路,说明新航路的开辟是
A.为了建立殖民地 B.要开拓世界市场
C.人文主义在起作用 D.发动“价格革命”
18.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起草人汉密尔顿曾引用孟德斯鸠的话“假如人类没有创造出一种政体,它既具有共和政体的内在优点,又具有君主政体的对外力量,那末很可能,人类早已被迫永远生活在一人统治的政体之下了。” 汉密尔顿意在说明1787年宪法应具有 ①中央集权原则 ②分权制衡原则 ③民主原则 ④专制主义原则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9.由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英国一枝独秀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的春色满园,其不能说明
A.英国霸主地位的丧失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正在形成
C.出现一霸多强局面 D.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20.有关巴黎公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公社是当时各种偶然因素促成的一个特殊事件
B.公社的产生是当时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C.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主观方面
D.公社曾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1.德意志统一前,德国人曾自嘲说英国拥有海洋,法国拥有陆地,而自己只有“思想的天空”。德国在拥有“思想的天空”方面主要成就是 ①苏格拉底提出“知识即美德”
②康德创立“批判哲学” ③贝多芬创作九部交响乐 ④马克思发表《共产党宣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2.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人民资本主义”
A.是一种知识经济 B.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
C.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D.是政府干预经济的结果
23.由欧洲煤钢联营到欧洲共同体再到欧盟的出现,说明了
A.西欧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已无差别 B.由经济合作走向政治合作济合作
C.由政治合作走向经 D.大欧洲联盟已经出现
24.当前,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都在加强,二者的关系为
A. 具有趋同性 B. 前者排斥后者 C. 后者排斥前者 D. 相互对立
25.1995年,西欧某发达国家的离婚率急剧增长,其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经济的迅速发展 B.互联网的应用 C.知识经济的出现 D.克隆技术被认可
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75分。
本大题共6小题,其中第26题12分、27题14分、28题17分、29题10分、30题11分、31题11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代日本、朝鲜来华的遣唐使,通过贡赐关系与中国建立了变相的贸易往来。……海上民间贸易也日益发展。如来自新罗的朝鲜人在中国楚州(今淮安)侨居,这些新罗人经营海上运输,在中日和中朝文化交流中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唐代地理学家贾耽说,中国海船从广州经南海到波斯湾的巴士拉港,全程需三个月。这条航线把中国和以室利佛逝(今苏门答腊)为首的东南亚地区、以天竺为首的南亚地区、以大食为首的阿拉伯地区,通过海上丝绸贸易连接在一起。宋朝的泉州商人李充,就曾“自置船一只携带各种丝绸和瓷器到日本贸易”。为了管理海上贸易,从唐朝开始专门设置了市舶司。到了宋代,市舶司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建炎二年(1128年),市舶司的收入占国家收入的20﹪,说明了当时海上贸易的发达。
——张岂之著《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革命胜利之后,新生的荷兰共和国不失时机地把眼光转向国际市场。17世纪,荷兰几乎控制了德国的全部对外贸易,在俄国的进口贸易中也排挤了英国而占据首位。它还控制了波罗的海地区70﹪的贸易,荷兰舰队超过英、法总和的一倍,使荷兰当之无愧地赢得了“海上马车夫”的美誉。17世纪末,英国1/4船只是由荷兰建造的。1602年3月,荷兰成立“联合东印度公司”(简称东印度公司),集资640万荷兰盾, 相当于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初资本的10倍。1634年以后,公司各股东的红利平均为股本的18﹪。17世纪荷兰在对外贸易上的绝对优势,令欧洲各国大为恐慌,……。
——王觉非主编《欧洲五百年史》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唐宋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出现什么新现象?从经济、科技文化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6分)
(2)材料二反映出荷兰资本主义发展有何特点?(4分)
(3)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2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根据大量实测资料,参照前代历法内容,终于在至元十七年修成新历,忽必烈赐名《授时历》,取“授民以时”之义。《授时历》在天文学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它废除了前代制历时所习惯前推“上元”的“上元积年法”,而以至元十七年冬至作为推算数据的起点,同时数据个位数以下由过去惯用的分数式改用百进位的小数制,其精密程度大大超出前代。例如,一年回归年平均长度为365.2425日,与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相仅差26秒,早于西方《格利高历》相同数据300余年。
——张岂之等主编«中国历史»
【材料二】 1543年即他去世那年,«天体运行论»全书出版。……但他的假说最初却受到蔑视。当他陈述地球每日绕着地轴转动,每年围绕太阳运转时,他是在发表左道邪说,因为按照基督教«圣经»,约书亚已使太阳静立在天空不动。此外,他的假说与常识不一致。如果地球在旋转,它的运动不就会产生强大的风吗?……向上抛的物体不就会落后于旋转中的地球的表面吗?……新天文学使物理学成为必要,这一需要由富有的佛罗伦萨人伽利略予以满足。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的“新历”编制的目的是什么?除天文历法外,材料一还揭示中国古代在哪一领域取得突出成就(4分)
(2)材料二中新天文学的产生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2分)
(3)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相同科学观点是什么?在当时有什么不同的遭遇?对世界科技史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有何本质的不同?(8分)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 | ||||
时期 | 乡民迁出总人数 | 迁至他乡 种田人数 | 迁至城镇做工或 经营小商业人数 | 出国从事工 商业人数 |
1820—1849 | 29 | 29 | 0 | 0 |
1850—1879 | 72 | 15 | 49 | 8 |
1880—1909 | 156 | 0 | 118 | 38 |
1910—1939 | 473 | 0 | 77 | 396 |
【材料二】 西部和西南部的路上挤满了饥饿的搭便车者。每一条铁路线的两侧都能见到无家可归者燃起的营地篝火。我看到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坚硬的路面上行走。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在这次麦子和棉花大跌价中变得一无所有的佃农。……农民因为工人的贫困而变得贫困;同时,工人也因为农民的贫困而生活困苦。这两类人都没有钱去购买对方的产品,因此我们也就同时在一个国家中遇到了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的现象。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美国富足生活中的贫困(1932年)
【材料三】 关于“新政”以及有关的政策和措施,一些人(如胡佛)把它说成是“极权主义”,另一些人(如大企业主)则把它说成是“社会主义”。……。一些人,如查尔斯.E.库格林神父就曾鼓吹:“在我们中间,希特勒的政策,墨索里尼的建议和斯大林的教条,比华盛顿和杰斐逊的思想更受到尊重”,胡说“新政”是犹太人纲领,甚至提出要“用枪弹”消灭罗斯福。而另一些人,如激进民主派的休伊·郎,则提出要消灭超出一定数额的所有个人财产,鼓吹实行一种所谓“财富共享”的假社会主义。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这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居方向的变化是什么?(2分)导致乡民迁居谋生以及职业变化的两个基本原因是什么?(3分)
(2)材料一中第四个时段出国的人数猛增,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造成材料二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4)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明进程的角度评价罗斯福新政的影响?(6分)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同治十一年(1872年)至光绪元年(1875年),按照计划先后派遣4批幼童赴美留学。其中最幼者10岁,最长者16岁,平均年龄12岁。在120名幼童中,绝大多数是从广东、江浙等地选拔出来的。……在120名学生中,专修法律的约占1/3,专修路矿工机等工科者约占2/3。
——张岂之等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有近30万人到国外留学,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数之多,规模之大,为我国留学史上前所未有。目前,学成回国的留学人员已达10万人。在不断完善留学政策的基础上,中央制定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指导方针,使出国留学工作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1996年,国家教委决定全面试行国家公费出国留学人员选派新办法,选派管理体制改革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据统计: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成立,首批院士96人,留学专家46名,占48%。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3名受奖者中21名是归国学者。
——《百年接力留学潮》
请回答:
(1)19世纪7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先后两次组织留学教育,形成了中国近代以来第1次和第10次留学教育高潮。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扼要分析出现以上留学高潮的原因。(3分)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上述两个时期留学规模不同的原因。(5分)
(3)结合材料三和有关史实,评价留学教育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产生的影响。(2分)
3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要防止滥用权力,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形成一种联合政体,其各项利权既协调配合,又相互制约的。
——孟德斯鸠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它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的权利。然而这项权利绝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
请回答:(1)据上述材料,指出西方启蒙思想家弘扬的基本理念。(4分)
【材料二】
请回答:(2)西方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成为近代中国先进分子用来启迪民智、传播西学的武器。根据材料二提供的历史信息,说明其理论宣传的各自特点和实践结果的不同。(4分)
【材料三】 一位研究晚清乡土意识的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
请回答:(3)你是否认同材料三的观点?请说明理由.(3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西方世界日益关注中国的过程中,《时代》周刊是最典型的代表。毛泽东和邓小平曾分别于1949年和1979年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凤凰网
【材料二】 1949年,毛泽东用同心圆、原子或者洋葱作比喻,给权力的构成下了定义。圆的核心是由工人阶级组成,通过代表它的党行使领导权。紧靠核心的是农民,他们构成了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接着是小资产阶级,他们主要是追随者。至于民族资产阶级,……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英国)1832年第一次国会选举制度改革,可以被看作是适应工业革命大潮的第一步。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业革命完成后,各项改革更是接踵而来,一发不可止歇。这些改革,择其要者大致有:40年代实行自由贸易、1846年废除《谷物条例》、1867年第二次国会选举制度改革、70年代开始的教育改革、1884年第三次国会选举制度改革、19世纪末劳动立法等社会改革。
——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时代》周刊将上述两人列为当时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2分)
(2)新中国建国之初,毛泽东是通过什么方式让人民当家作主的?(3分)
(3)概述“光荣革命”后,英国是怎样推进民主的?如何认识英国的民主?(6分)
0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CBDDC 6—10 ACCAA 11—15 DDCCD 16—20 DCCAA 21—25 BBBAB
二、非选择题
26.(1)新现象:开辟了“海上陶瓷(丝绸)之路”。(2分)
原因: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手工业(或陶瓷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2分)造船技术的提高,指南针逐渐用于航海上。(2分)
(2)特点:国际贸易(市场)发达;造船业发达(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组建商业公司;规范经济行为。(4分)
(3)说明:走向海洋,(1分)积极开拓国际市场。(1分)
27.(1)目的:有利于农民安排农事。(2分)成就:数学。(2分)
(2)事件:文艺复兴。(2分)
(3)观点:都认为地球是每年绕太阳公转的。(2分)
遭遇:«授时历»得到最高统治者的肯定;(1分)“太阳中心说”遭到天主教会的否定。(1分)
不同:前者虽然比后者早提出300年,但只是标志着中国古代传统科技的又一次进步,(2分)而后者则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开端。(2分)
28.(1)变化:由农村到城镇、国外。(2分)
基本原因:传统农业手工业衰落。(1分)国内资本主义发展及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2分)
(2)主要原因:国内社会长期动乱;(1分)日本帝国主义入侵。(1分)
(3)主要原因: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使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无限制的股票投机,使股票价格严重背离实际价格;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导致市场的繁荣假象,使资本家盲目扩大再生产;资本高度集中造成社会财富分配不均,整个社会购买力低;工业大发展的同时农业却长期处于萧条状态。
(答对3点以上即可得4分,2点2分,1点1分。)
(4)影响:政治: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缓解了社会矛盾;遏制了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像德、日那样走上法西斯道路;为在二战中战胜法西斯,维护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做出了重大贡献。(3分)
经济:使救济和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采取国家干预经济,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2分)
但是,这只是制度内部的改革,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危机。(1分)
29.(1)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为了培养科技、法律和翻译人才。(1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教育被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分)
(2)洋务运动时期:由于当时清政府的贫穷,无力负担巨额的留学经费;顽固派的阻挠破坏;科举制下追逐功名的影响。(2分)
改革开放时期:改革使国家走向富强、人民生活显著提高;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国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政策;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3分,答到3点即可得3分)
(3)留学教育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促进了中外交流,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2分)
30.(1)自由、平等;法治;权利相互制约与平衡;社会契约。(4分)
(2)康有为把西学中的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披着儒教外衣宣扬维新思想;孙中山则以启蒙思想为武器,系统地阐明了三民主义纲领。(2分)
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但最终失败;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并没有实现。(2分)
(3)认同: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极力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理念,但终因历次资产阶级运动脱离群众,尤其是农村的广大农民,所以先进的思想对广大农村影响很小。(3分)
不认同:近代中国带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宣传活动持久、深入,随着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发生,先进思想观念已经传播到农村并逐渐深入人心。(3分)
(此问为开放题,只能给一次分,不能重叠给分。)
31.(1)1949年,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缔造出新中国。(1分) 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邓小平的指导下,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以新的形象出现在世界上。(1分)
(2)方式:构架起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
(3)概述:大力发展经济,进行工业革命;然后以渐进改革的方式解决和缓和社会矛盾,保持稳定发展,扩大与推进民主进程。(2分)
认识:英国民主是在解决了生存权和发展权,在社会经济有了较快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英国通过渐进的改革实现民主,保持了社会的稳定;英国民主促进了英国政治经济的全面发展,这种民主符合英国的国情;为美、法、德等后起国家的民主政治体制提供了范本,影响了后世。
(4分,紧扣材料,言之成理亦可得分,但不能超过本问的分值。)